浅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 范文中心

浅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07/21

浅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郝昆 清华环境系 摘要: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其显著特征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深层底蕴和价值取向上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其共同的目标指向是人类真善美的崇高理想境界。科学技术工作者只有拥有深厚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底蕴,才能有重大的科学创造和技术发明。

关键词:科学文化 人文文化 融合

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两个重要侧面。作为两种文化精髓的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更代表了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在大力提倡科技文明、追求社会进步与人的自我完善、推行可持续战略的当今 , 深入探讨两种文化及两种文化的差异,进一步研究两种文化的相容性,对于树立真正的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 , 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在讨论前首先要弄清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概念。

科学文化是指以自然界为指向,基于严谨的科学知识、规范的科学方法、理性的科学思想而形成的文化体系。科学文化以物为尺度, 推崇工具理性至上, 追求真实。科学文化的成果是客观的真理性知识, 它能教人知、行, 蕴涵于其中的客观、求实、理性的精神则能开阔人的心胸, 启迪人的心智, 扩大人的视野, 摒弃人的愚昧无知、教条迷信。客观、求实、理性的科学精神是科学文化的精髓。

对于科学文化而言:第一 ,科技知识是一元的;是生产力发展的源泉 ,而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第二 ,科学思维主要是逻辑思维 ,是正确思维的基础。第三 ,科学方法主要是实证方法 ,是事业成功的前提。第四 ,科学精神则是科学文化的精髓 ,是求真务实的人文精神。科学文化是关于客观世界的 ,科学的求真精神贯串科学文化始终。求真 ,力求反映客观世界的知识才可能是一元的;求真 ,思维才要求合于逻辑 ,以保证结果正确;求真 ,方法才能依赖实证 ,以保证思维逻辑与知识一元。同样 ,人文文化是关于精神世界的 ,人文的求善精神贯穿人文文化始终。求善 ,一旦涉及价值判断 ,在不同条件下 ,知识往往是多元的;求善 ,思维往往不拘一格 ,往往依赖直觉、 灵感、 顿悟与形象思维方式 ,以达到其价值判断的结果;求善 ,方法往往是体验的 ,以自身精神世界的体验来判断思维与工作结果的价值。

人文文化则是指以伦理道德、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人文社会领域为指向的文化体系,其主要体现于人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价值理性、精神境界。人文文化关注的是人,实质是人类精神的外显。人是具有强烈的情感、主观意识等非理性特征的社会产物,因此所形成的人文社科知识体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传统性。人文文化倡导以人为出发点,强调人和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物质上的解放,更追求精神上的解放。

而人文文化则关系到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家的强弱。国家强弱取决于综合国力。主要包含三点: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民族凝聚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民族凝聚力 ,其核心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第二,社会的进退。社会的进步既包括物质文明又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没有物质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 ,就是野蛮、 落后;没有精神文明的进步、人文文化的发展,就是卑鄙、下流;但是 ,如果有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科学技术,而没有精神文明、人文文化 ,就是大灾难。 第三 ,人格的高低。人格是度量人性的尺子。没有人格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遵纪守法与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人格 ,就丧失了人应有的一切。第四 ,事业的成败。人文文化主要两大作用:一是陶冶情感 ,提升精神境界 ,几乎决定着人性;一是活跃思维 ,开拓原创性创新源泉 ,严重关系着灵性;对一个人事业的成败起着主要作用。对集体、社会、国家而言,也是如此。

在远古,人类的文化发展是伴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而进步和发展的,在中古时期,人文(学科)和科学(萌芽状态的)相辅相成,在文艺复兴时期昌盛的人文主义反对蒙昧主义,崇尚理性和智慧,主张探索自然、研究科学、追求知识,从而成为近代科学的助产士,而科学的问世和蓬勃发展也为人文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和物质资源。18世纪以来,科学主义的产生及发展客观上对人文主义构成某种挤压,而人文主义又盲目沉溺于对科学的无知,单方面强调某一种文化而过分贬低另一种文化,人为造成的两种文化“分道扬镳”的现象,使得人类文化发展失衡,从而导致出现了社会畸形的危险。

二、改善科学发展的人文环境

科学文化是人类整个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因而,科学的发生和发展必然深受人类文化的其他各方面因素尤其是人文文化的影响。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都一再证明:科学文化的生长需要适宜的人文土壤.从社会环境来看,科学的发展和应用直接受社会中居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影响.就个人素质而言,科学的发明和创造与科学研究者的兴趣、激情、理想、信念和意志等人文涵养密不可分。

殷海光曾有过深刻的论述:“冰山上开不出玫瑰。同样在不利于科学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里,科学不容易结出能够再生的果实。要科学能够顺利地发展,必须社会文化环境与它融合。科学是求真的,如果它所在的文化环境唯假是务,那就好像一团红炭丢在雪地上,怎么燃烧得起来?如果一方面提倡科学而同时又制造社会迷执,那就像一只脚向前而另一只脚向后,怎么走得动。科学真正能够良好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把追求真理当作基本价值的社会文化环境,只有唯真时尚成了一个社会文化中大多数知识分子坚持的态度,科学的发展才会得到真正广大的支持。” [1]

中国的文明渊源留长,各项古代发明及创造都给世界带来了深渊的意义,但在近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世界,而近代实验科学也未能在中国自主产生,。对此,经过近代众多思想家们的过许多深刻分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封建时代的社会制度及其价值观念起了阻碍作用。梁启超曾指出: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把科学看得太低,太粗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和“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之类的信条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社会心理,对

科学发展产生了严重阻碍。既然科学不为社会所尊重,又有谁愿埋头去学科学呢!所以,梁启超警醒人们:若中国人对待科学的态度长此不变,那么,中国人在世界上便永远没有学问的独立,中国人不久必然成为被淘汰的国民。因此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成为中国发展变强的重要条件,因此邓小平同志才提出了著名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怎样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文化氛围,为了给科学的发展铺路。陈独秀把科学和民主视若“车之两轮”,强调民主的价值观对科学发展的关键作用,号召在推动民主的进程中发展科学。由于传统的巨大惯性,现时的社会价值观还有许多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成分。做官发财的人生观,靠天吃饭的人生观和求神问卜的人生观,依然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它们还在阻碍着中国科学的进步。我们应纠正对科学技术的纯功利的价值取向,努力在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之间形成良性互动。[2]

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统一是趋势

科学文化的兴起弥补了人文文化对自然研究不足的缺陷 ,也充分显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而人文文化的发展则显示了人性的尊严和价值 ,为科学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生相成 ,互补互荣。科学文化中有人文文化 ,人文文化中也有科学文化;没有人文文化导引的科学文化是残缺的科学文化 ,没有科学文化支撑的人文文化则是空洞的人文文化。由此可以说 ,在当代中国的和谐文化建设中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和融合 ,既是

趋势 ,也是共识 ,更是理想。

李醒民教授的观点是很有见地的: “没有科学人文情怀关照的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没有科学精神融入的人文主义是憋足和虚浮的” [3]-1,因此他提出“急需改变两种文化的分裂态势 ,急需消除两种主义的人为对立 ! 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既不是削足适履 ,刓方为圆 ,也不是揠苗助长 ,一蹴而就 ,而是使二者在相互借鉴、 彼此补苴的基础上珠联璧合 ,相得益彰。一言以蔽之 ,两种文化汇流和整合的有效途径是 ,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即走向新人文主义和新科学主义。这就是双重的复兴 —— 人文的复兴和科学的复兴。” [3]-2。当今时代 ,不乏科学素养较低的人文社会科学家和人文素养薄弱的自然科学家 ,这种文化跛足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给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和融合带来了困难和障碍,造成了文化统一发展的“短板效应”。试想 ,如果作为科学文化主体的自然科学家和作为人文文化主体的人文社会科学家之间都不能相互理解 ,相互尊重 ,相互沟通和交流 ,从何谈起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和融合 ? 只有通过加强自然科学家与人文社会科学家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提倡自然科学家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人文社会科学家应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和融合才能真正实现 ,其前景也将更为广阔和光明。

正如马克思早就指出的:“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建设这种融合的文化,才能建构现代化的文化系统 , 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目前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人与科技、人与人等关系问题 , 才谈得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中国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高度融合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不仅是我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而且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和重要内容。

从科学与人文的本质属性看,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需要互相支持和配合。随着人类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课题日益求助于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共同解决,不同学科再渗透和互补的运动中,发生共鸣作用。如环境科学的诞生便是人文社会科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生物、化学等多角度研究的结果。自然科学的发展需要借助人文科学为它指明方向,同时,人文科学只有自觉地把科学精神内蕴于其中,才更加富有正确性和指导性。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将在融合中为人类历史做出更大贡献。

四、两种文化融合的社会需要

当前社会的一大主题是“和谐”,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并明确我们

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进步与文化发展是缺一不可的。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种融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形态,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都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涵。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不同于中国古代传统“中和”文化,后者是一种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匮乏的伦理文化,而前者则是充满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蕴的文化形态,它不但关注人的修养,提高人的道德水准,而且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建设科学文化,倡导科学思维,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因此,它是一种蕴含现代科技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同时和谐文化又是一种充满现代人文关怀的文化 ,是集科学性与艺术性、客观性与主观性、事实性与道德性、真理性与价值性于一体的综合创新文化,是融入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于一体的文化体系。 因此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社会主义相融,是和谐文化的产生的必要条件。没有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良好相融,互辅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无法真正实现,和谐社会也将无法构成,称为空中楼阁。

建设和谐文化,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需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需要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协同发展。既要充分弘扬科学文化,发展自然科学技术,又要在人文文化的指引下,将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限制在自然界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确保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于人类。科学文化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人

文文化是人类正确、合理发展的保证,它们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只有实现两者的协同,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4]

因此,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使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和谐社会构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的展望(1966年)[M].殷海光.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469.

[2]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统一的基本途径[J ] . 朱

耀垠.中共中央党报 ,2004 (4) :81286.

[3]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 —两种文化

的汇流和整合[M].李醒民.

[4] 建设和谐文化呼唤两种文化的融合[J ]. 袁望冬,

毛明芳.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出版,2007(3) :3022305.


相关内容

  • 古希腊奥运会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启示――呼唤人文主义的回归
    [摘 要]古代奥运会,社会状况要求奴隶主子弟成为身强力壮的武士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对城邦的存亡至关重要,从事各种各样的竞技运动成为时尚,因此,参加奥运会是全体公民的大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也迫切呼唤人文主义的回归.人文主义的回归有助于对 ...
  •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理念的提出,与我国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有关,大学作为一个微缩的社会,有它自己独具特殊性的人际生态,人与人之间往往会有某种程度上的冲突:学生个体的丰富性所带来的对大学文化认同性不同的冲突:师生关系的复杂性带来的传统师生 ...
  • 心理学_研究人的另类科学_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再认识_蔡笑岳
    2005年第5期 第45卷 (总197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UNYATSE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No.52005Vol.45GeneralNo.197 心理学:研究人的 ...
  • 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及意义_魏屹东
    [7]F.弗兰克. 科学的哲学---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纽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7. 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及意义 魏屹东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哲学社会学学院, 山西太原030006) 认知科学是一门包括认 ...
  •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认识
    一.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认识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 ...
  • 浅析环境雕塑在城市绿化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摘 要: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构成其美的因素应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建筑.雕塑和绿化.而环境雕塑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美化的点睛之笔.本文浅析了环境雕塑在城市绿化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雕塑:城市绿化:必要性 环境雕塑的设计建造是依附于 ...
  • "大中小学美育教育创意课程包征集活动"策划方案意见征求稿(改2)
    "大中小学美育教育创意课程包征集活动"项目策划方案 意见征求稿 项目合作单位 云南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设计艺术学院及云南财经大学锺正山美术馆.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 项目内容 主题:大中小学美育教育创 ...
  •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探析
    摘要:在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成为必然趋势的背景下,文化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渐凸显.本文在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及其影响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河湟文化对河湟地区乃至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了河湟地区文化影响下的河湟地区乃至青海省的经济发 ...
  • 生态和谐:我的语文教学主张
    生态和谐:我的语文教学主张 卢谦 2013-2-27 16:58:4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京)2010年7期第10-13页 [作者简介]卢谦,翔宇教育集团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小学. 正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样,生态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