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语言 - 范文中心

论科学语言

07/26

科学语言及科学语言的认知浅谈

摘 要:

科学语言要准确、严密、富有逻辑性,概念明确,善于推理判断,有理有据,不能有半点含糊,要有说服力,使人信服,以特定的语法、逻辑和数学规则建构的描述和说明科学理论的符号系统。科学本质上是语言的。本文集中论述了科学语言的类型、科学语言的功能、科学语言的特性。

关键词:

科学语言 艺术语言 认知 模型 类比 隐喻、翻译和诠释

Abstract:

Scientific language is a symbol system that describe and explains a scientific theory by special grammars, logical and maththematical rules, and that is 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s. The nature of science is lingustic. This paper focuses on demonstrating types,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 of scientific language.

Key Words:

scientific language, scientific revolution, language and understanding, metaphor,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科学语言作为科学思想的承载者, 在科学认知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科学的发展, 离不开科学语言的发展。因此, 科学语言历来是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温家宝总理日前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专访时,就艾伯茨提出是否可以运用科学来推进外交的问题回答说,国与国之间在经济社会方面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应该多一点科学语言,少一点外交辞令,这个世界可能会更加美好。 “多一点科学语言,少一点外交辞令”,温总理的这一见解颇具深意。 科学理论体系是有结构、有层次的假设-演绎体系,它是数学的和符号的语言系统,因而是抽象的和远离感觉经验的。在概念的形成、原理的表述和由假设推论出的命题交付实验检验或与观察定律比较,就存在着一个语言翻译问题。科学是由一套规范的术语、公式、图表所构成的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知识体系, 这使得科学语言有别于自然语言。自然语言的词汇具有多义性, 语法结构松散, 表达具有内在的局限性。在探究科学隐喻的论文中,我在分析库恩的有关精辟见解(科学革命是科学语言尤其是科学词汇表或词典的变更,隐喻、类比和模型在新概念的诞生中起着助产士的作用)的基础上,对隐喻、类比和模型的本性和使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加以辨析,认为类比和模型是隐喻的特例,完全可以囊括在隐喻的范畴之内。在此我就避开原有的叙述框架和分析进路,围绕科学语言本身集中加以浅谈。

一、科学语言的几种类型

与科学术语相比较,普通言语的语词总是显示出某种含糊性,它们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这么模糊不定和定义不确,以致经受不住逻辑分析。但尽管有这种不可避免的固有缺陷,我们的日常语词和名词仍然不失为走向科学概念之路的路标。正是运用这些日常语词,我们形成了对于世界的最初的客观视域或理论视域。这样的视域不是单纯的“所予”,而是建设性的智慧努力的结果。而这种努力若不始终借助

语言的作用就不可能达到它的目的。

正是由于日常语言的不精确性和科学的非自然特征,使日常语言难以成为描述和说明物理学中的无生命系统的行为和生物学中的有生命系统的行为的有力的工具,甚至无法把科学概念放入日常语言,有时要把前者翻译为后者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以精确性和抽象性见长的、适用于科学的人工语言应运而生。这种人工语言虽然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和普遍地涵盖实在,但是由于其抽象性,也失去了与实在的直接接触,显得很不直观。诚如海森伯所说,自然语言概念是从与实在的直接联系中形成的,它们代表实在。科学概念是理想化的情形,是依据经验准确地定义的,从而丧失了与实在的直接联系。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间陈述的激增,理论陈述和观察陈述之间的区分决不是清楚的。第一种立场可以称之为还原论的立场,它力图缩小两类陈述之间的距离。它包括两个极端形式。其一是说理论陈述源于观察陈述(实证论或逻辑经验论);这提供了有效的标准(所谓的归纳主义理论),或者建立了有意义的陈述和无意义的陈述之间的分界标准。其二是说观察陈述是由理论陈述通过理论考虑形成的,没有这样的考虑它们就没有意义:这是所谓的观察负荷理论。第二种立场是拒绝在理论陈述和观察陈述之间建立等级的联系。于是,虽然存在关联,但是还是假定不同的陈述范畴是彼此相对独立的。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检验从理论陈述中推出的经验预言,或者有可能决定一个理论是否比另一个理论更好地说明观察。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两种语言的边界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与境漂移的。正如隆季诺所说,观察与理论之间、观察语言和陈述与理论语言和陈述之间的区分并不是在固定边界上划出的。观察术语和理论术语获得并且依然保持它们的意义,两个范畴中无论哪一个也不作为另一个的基础起作用。而且,特定的经验或观察在语义基础中为假设和理论服务的作用依赖于在其中做出证据评价的与境。我们为说明和系统化那种经验提出的经验

描述和认知结构之间的边界,是随时间移动的。它可以在交流的与境中最佳地划出来。

二、 语言是科学的本质

科学语言是科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语言是科学思考由以出发的前提,又是科学思考结果的最终结局。科学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亦是由语言组成的宏伟画面。因为科学研究活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需要抽象思维,而抽象思维总是离不开语言的,更不必说科学的交流和传播了。即使是在科学发明中起重要作用的形象思维,不用语言也可以进行,但是要把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或者要使思维深入下去,也离不开语词。其实,科学知识体系本身就是语言的或符号的系统——科学语言这张“皮”不存在,科学知识之“毛”焉附?卡尔那普说得对:“知识只有在我们用符号把它表示出来、表达出来,只有用语词或其他符号给出一个命题,才可能存在。”在这一点,它与信仰和直觉不同,信仰和直觉只是某种态度、某种心理状态。 确实,科学语言像一张大网,基本原理犹如网的几条大纲,大纲之结点犹如基本概念,纵横交错的细绳形成各种定律和命题。科学知识体系就是靠科学语言之网编织得井井有条、一目了然的。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科学语言不仅囊括了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而且也积淀着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习得科学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同时理解科学之真,陶醉科学之美,感受科学之善。这一切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智力和智慧,同时也有助于滋养我们的心智和灵性。科学语言是培养人的大学校,这个学校是没有围墙的,是任何有志于习得它的人可以随时进入的,并能在学习科学语言的过程中领悟——起码是部分地领悟——科学的神韵的。

关于语言对科学的重要性,卡西尔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根据赫拉克利特的看法,变化的原则不应在物质事物中寻找:不是物质世界,而是人类世界,才是正确解释宇宙秩序的关键所在。在这个人

类世界中,言语的能力占据了中心的地位。因此,要理解宇宙的‘意义’,我们就必须理解言语的意义。如果我们不能发现这个方法——以语言为中介而不是以物理现象为中介的方法——那我们就找不到通向哲学的道路。” 在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科学语言为何具有如此神奇的威力呢?这恐怕得从(科学)语言与实在世界、与认识真理的关系谈起。

语言是认识世界的中介。人们是以语言为工具认识世界的,语言在世界和认识之间移动。一方面,我们的概念依赖于实在世界的结构;另一方面,语言也明显地(尽管不是唯一的)影响我们观看、描述世界的类型和方式。 维特根斯坦强调前一个方面:命题是事实的图像;语词命名对象和关系,语词在句子中的秩序反映了对象在世界中的秩序。 波塞尔涉及到后一个方面:

在一定的程度上,语言决定着被我们称之为实在的“存在”。语言与实在的这种关系对科学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科学必须通过语言把握自己的研究对象,以语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说,科学中的“实在”同时总是通过语言把握到的实在。

语言毕竟要依赖于它同实在的某种联系。在实际的扑克游戏中,人们玩着实在的纸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以尽可能高度的乐观情绪和信心,用语言去“改善”实在的手气。但是,假如我们完全玩空牌,那就不可能做出真实可信的反应。

三、科学语言具有的功能科学语言。

尽管存在没有语言的思维(比如形象思维),但是语言和思维关系之密切却是难以否认的。因为语言参与到所有高级思维当中,有比较丰富内容的和比较深刻思想的思维都离不开语言。把思维与语言完全割裂开来,二者都会遭到致命的损失。马赫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玄机:“词语是联想的中心,各种思绪在联想时萦绕在一起” 。爱因斯坦对此做了更为详尽的说明。他说,不用语言也能够思维。我们每个人

都不是曾经在已经明白了“事物”之间的关系之后还要为推敲词而煞费苦心吗?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生长起来的人的精神状态是非常贫乏的。因此,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语言的相同,多少就意味着精神状态的相同。在这个意义上,思维同语言是联结在一起的。

科学语言具有创造功能。无论科学家观察自然现象,还是设计、操作、总结实验,以及发现新事实或发明新观念,尤其是在需要把所获得的结果表述出来时,都离不开科学语言。科学语言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渗透在科学创造的各个环节中。福尔迈一语中的:“尽管认识并不受语言束缚;但是,如果它要表明自己是认识,因而应当是可以传达和在主体间验证的,它就不能不用语言(不一定是词语!)来表达。因此,语言对于认识,尤其是科学认识,就起着突出的作用。” 彭加勒集中揭示了科学语言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这种人为的[科学]语言可能成为设置在实在和物理学家眼睛之间的屏障吗?远非如此;没有这种语言,事物的大多数密切类似对我们来说将会是永远未知的;而且,我们将永远不了解世界的内部和谐,我们将看到,这种和谐是唯一真实的客观实在。” 波兰尼则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待这个问题:科学价值必须被认为是延伸到包括人文科学、法律和人类的种种宗教的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而所有这一切都同样是通过语言的运用创造出来的。因为满怀热情的思维这一伟大的言述大厦是被热情的力量建立起来的,而它的建立又给这些热情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它永存的结构将继续培育和满足这些热情。在这一文化中长大的少男少女接受了这一大厦,把自己的心灵倾注于它的结构之中。所以,他们有了它教他们用以感觉的感情。他们又把这些感情传给他们的后代,靠着这些后代相应的热情,这一大厦得以继续存在。

科学语言具有交流功能。语言本来就是用于交流的,这也是不可能存在私人语言的原因。科学语言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用于科学共同

体成员之间的交流,也用于科学界和社会其他部门和人员的沟通。爱因斯坦这样说过:“毫无疑问,我们的思维不用符号(词)绝大部分也能够进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地进行的。”“概念绝不是一定要同通过可以知觉的和可以再现的符号(词)联系起来的;但是,如果有了这样的联系,那么思维因此就成为可以交流的了。”

科学语言具有审美功能。科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表明,它有极强的涵盖性、经济性和简单性——这些都是审美的要素。马赫在谈到科学概念时说:“概念对科学如此有价值和有用处,以致它们在科学中能够描述和在思想中能够符号化大范围的事实。概念的目的是容许我们在事实的纷乱的纠缠中找到我们的道路。”“概念的形成对科学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们不去考虑对我们的意图来说无关的那些事实特征,而通过把事实引入概念之下简化了事实,同时通过把该类型的所有特征包括在内扩大了事实。” 迪昂进一步言明:“用定律代替具体事实达到了经济,当心智把实验定律浓缩为理论时,它便加倍了经济。” 科学语言把无数的事物浓缩在概念术语中,把无数的事实浓缩在定律程式中,把大量的定律浓缩在原理简述中,这难道不是真正的艺术品吗?特别是在形式化的理论和简明的数学公式中,科学美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相对论严谨而精妙的逻辑结构,万有引力公式和质能关系式的简单至极和包容之广,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的高度对称性,难道不能激起人们的审美感吗?难怪菲舍尔甚至有点偏颇地认为:“现在,自然科学依旧是专门文化,因为它们承担责任,所以它们以一个答案回答。然而,它们能够变成以多种答案回答的审美文化,变得越来越像纯文学。”

从现实中说,我们要善于用“科学语言”说话,不仅是一种值得褒扬和推崇的工作作风,同时也确实能在我们的工作中取得良好实效。最近某市发生的一起斗殴致人死亡的案件中,尽管有网友通过“人肉搜查”查出死者也有诸多不是之处,而导致许多网友由同情死者而

偏向打人者。但针对这一传言,有关部门并没有因局面对自己的下属有利而轻信之,相反,他们依然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再次对事情的发生和经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并在尔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有关传言进行了辟谣,并表示将一定依法、公正、公开、透明地办理此案,这一做法,博得了许多网民的称赞。 在如今价值观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各类矛盾交错,一旦发生什么事情,就更需要我们用实事求是,科学客观、弘扬真理的态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矛盾处理过程中,能多用“科学语言”说话;善于用“科学语言”说话,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海森伯:《物理学和哲学》,范岱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版,第62~63页。

卡尔纳普:《世界的逻辑构造》,陈启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326页。

海森伯:《物理学和哲学》,范岱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版,第113页。

库恩:科学知识作为历史产品,纪树立译,北京:《自然辩证法通讯》,1988年第5期,第16~25页。

库恩:科学革命是什么?,纪树立译,北京:《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9年第期,第1~7页。

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1版,第143页。

福尔迈:《进化认识论》,舒远招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197~200页。

维特根斯坦:《名理论(逻辑哲学论)》,张申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第22~35页。

波塞尔:《科学:什么是科学》,李文潮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年第1版,第18页。

库恩:科学革命是什么?(续),纪树立译,北京:《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9年第2期,第34~37页。

黄小寒:《“自然之书”读解——科学诠释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71页。

布朗:《科学的智慧》,李醒民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79页。李醒民:隐喻:科学概念变革的助产士,北京:《自然辩证法通讯》,第26卷(2004),第1期,第22~28,21页。 冯契主编:《哲学大词典》(修订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741页。

马尔凯:《科学与知识社会学》,林聚任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128页。

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1版,第172页。

彭加勒:《科学的价值》,李醒民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23~131。迪昂:《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李醒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166~172页。 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许泽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266~267页。

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1版,第3页。

海森伯:《物理学和哲学》,范岱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版,第113页。

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王珺等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第1版,第12页。

2008年10月21日 15:59:55 来源:东方网 要善于用" 科学语言" 说话


相关内容

  • 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及意义_魏屹东
    [7]F.弗兰克. 科学的哲学---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纽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7. 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及意义 魏屹东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哲学社会学学院, 山西太原030006) 认知科学是一门包括认 ...
  • 四川省宜宾市20XX年高三"二诊"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春期普通高中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测试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6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 ...
  • 2072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全球问题: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3.实证 ...
  • 1张杰简介
    1.张杰简介 张杰,男,1956年生,浙江人,199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 院研究生院俄语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 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院 士.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语言符号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巴 ...
  • 翻译本质-二层次-论
    2002年第2期外语学刊2002.№2 总第109期 FORElGN L州GUAGE REs]三ARCH SerialNo109 翻译本质"二层次''论 高 玉 (浙江师范大学,金华321004) 提要: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翻译既是 ...
  • 计算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20人
    转自: 计算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20人 1.约翰•冯•诺依曼 (John Von Neuman, 1903- 1957) 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的开拓性工作,194 ...
  • 科学知识的不同建构理论
    作者:邱德胜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年10期 一.三种建构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SSK(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兴起与演化,传统科学哲学视科学乃自然之镜的科学观受到多方的质疑和挑战,并涌现一系列新的观点,社会建构论.异质建构论.实 ...
  • 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
    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 丛立新 <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摘 要:讲授法作为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在今天的中国似乎正在失去合法性,这是值得忧虑也值得研究的教育现象.心理语言学实验证明了讲授法要求以学生复杂.积极的心 ...
  • 语言学理论及流派,最全
    语言学流派 布拉格学派 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一批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广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等语言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言学 ...
  • 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
    作者:丛立新 教育研究 2008年11期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