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人体器官的成语 - 范文中心

包含人体器官的成语

04/08

甘心情原】谓完全愿意。

【甘心瞑目】犹言死而无怨。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发上冲冠】犹言发上指冠。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发指眦裂】见“发指眦裂”。

【发指眦裂】头发上竖,眼眶欲裂。为极度愤怒状。语本《吕氏春秋·必己》:“孟贲瞋目而视船人,发植,目裂,鬓指。”

【发指眦裂】见“发指眦裂”。

【发怒冲冠】同“发上冲冠”。

【发短心长】①谓年虽老而计虑深长。语出《左传·昭公三年》:“齐侯回於莒,卢浦嫳见,泣且请曰:‘余发如此种种,余奚能为?’公曰:‘诺,吾告二子。’归而告之。子尾欲复之,子雅不可,曰:‘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②谓年华已逝而心未衰。

【发踊冲冠】同“发上冲冠”。

头(首)

【头一无二】唯一,只有一个。

【头上末下】①谓从上到下,从最前头一个到最末尾一个。②头一回,第一次。

【头上安头】《五灯会元·夹山会禅师法嗣·洛浦元安禅师》:“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不是,即斩头求活。”意谓禅宗意旨应该顿悟,一切思量分辨犹如“头上安头”都是累赘重复,多此一举。后因以比喻累赘多余。

【头上著头】犹言头上安头。

【头出头没】语本《五灯会元·投子同禅师法嗣·濠州思明禅师》:“问:‘如何是清洁法身。’师曰:‘屎里蛆兒,头出头没。’”后用以比喻追随世俗。

【头足异所】见“头足异处”。

【头足异处】谓被斩。

【头角峥嵘】①比喻青少年气概或才能不同寻常。②形容激进、时兴、引人注目的样子。

【头昏目眩】见“头昏目晕”。

【头昏目晕】犹言头昏眼花。

【头昏眼花】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头昏眼暗】犹言头昏眼花。

【头昏脑眩】见“头昏脑胀”。

【头昏脑胀】头部昏晕,脑子发胀。

【头昏脑闷】犹言头昏脑胀。

【头面人物】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势力和声望而又经常抛头露面的人物。

【头重脚轻】①形容因酒醉或犯病等原因而感到头脑发胀,脚下无力,身体失去平衡。②形容事物上下或前后不协调,不均称,失去平衡。

【头破血出】同“头破血流”。

【头破血流】形容受到严重打击或遭到惨败的样子。

【头破血淋】见“头破血流”。

【头眩目昏】同“头昏眼花”。

【头疼脑热】指小的病痛。亦指小灾小难。

【头梢自领】自己扯着头发。比喻自讨苦吃,自找麻烦。

【头痒搔跟】头上发痒却抓脚跟。比喻抓不到问题的关键,于事无补。

【头稍自领】见“头梢自领”。

【头焦额烂】形容十分狼狈窘迫。

【头痛灸头,脚痛灸脚】谓针对疼痛的部位治疗,不追究病根。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

【头痛治头,足痛治足】见“头痛灸头,脚痛灸脚”。

【头痛脑热】见“头疼脑热”。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喻做事缺乏通盘计划,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在表面上忙于应付。

【头痛额热】见“头疼脑热”。

【头童齿豁】头秃齿缺。形容衰老。

【头晕目眩】头脑晕乱,眼睛昏花。

【头会箕赋】见“头会箕敛”。

【头会箕敛】按人数征税,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谓赋税苛刻繁重。

【头头是道】原为佛教语,指处处都存在着道。后用以形容说话或做事有条不紊。语本《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方是道,法法本圆成。”

【首下尻高】头向下,屁股翘起。跪拜磕头的样子。

【首足异处】头和脚分开在不同的地方。谓受杀戮而死亡。

【首尾相连】见“首尾相继”。

【首尾相援】谓前后互相照应。

【首尾相卫】喻互相援救。

【首尾相应】①《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后以“首尾相应”指作战时军队各部分互相照应支援。②指诗文前后关联,互相呼应,形容结构严谨。

【首尾相继】前后连接不断。

【首屈一指】屈指计数时首先弯下大拇指。因以“首屈一指”表示第一,居首位。

【首施两端】见“首鼠两端”。

【首善之地】①指首都。②最好的地方。

【首善之区】见“首善之地”。

【首当其冲】处在冲要位置。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首鼠两端】犹豫不决、动摇不定貌。

【身不由己】身体不能由自己做主。指行动不能由自己支配。

【身不由主】见“身不由己”。

【身不遇时】谓没有遇到好的时机。

【身心交病】身体衰弱,精神不振。

【身心交瘁】见“身心交病”。

【身外之物】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指名誉、地位、财产等。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吕氏春秋·审为》:“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后以“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指虽不居官,仍关怀朝政。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见“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见“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身在曹营心在汉】三国时刘备(后为蜀汉皇帝)部将关羽身陷曹操营,封侯赐爵,宴请赠金,恩礼非常,但关羽仍心怀故主。后挂印封金,回到刘备身边。事见《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后多以“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坚持节操,忠贞不二。

【身先士卒】语本《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后因以“身先士卒”谓作战时将帅冲在士兵前面,奋勇杀敌。

【身先士众】见“身先士卒”。

【身先朝露】谓身体比早晨露水消失还快。比喻很快死亡。

【身名两泰】见“身名俱泰”。

【身名俱泰】名誉、地位都安稳。形容生活舒泰。

【身名俱败】犹言身名俱灭。

【身名俱灭】谓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

【身非木石】谓自身并不是毫无感情的人。

【身首异地】见“身首异处”。

【身首异处】身体和头颅分在不同地方。指被杀头。

【身退功成】谓功业成就,退隐家园。

【身家性命】全家的生命和财产。

【身败名裂】地位丧失,名声败坏。谓遭到彻底失败。

【身败名隳】见“身败名裂”。

【身做身当】谓自己做事自己承当。

【身寄虎吻】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身无寸缕】谓身上没有一寸线。形容极其穷困。

【身无寸铁】身边没有武器。谓赤手空拳。

【身无立锥】形容没有容身之地。

【身无完肤】①《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后以“身无完肤”指被打得遍体鳞伤。②比喻遭到攻击或破坏后难以自存的局面。

【身无长物】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后以“身无长物”形容极其贫穷。

【身无择行】谓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他选择。

【身强力壮】身体强壮,精力充沛。

【身远心近】谓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

【身当矢石】形容亲自抵挡敌人进攻。

【身当其境】见“身临其境”。

【身微力薄】谓地位低下,财力不足。

【身遥心迩】犹言身远心近。

【身经百战】谓亲身经历过无数次战斗或斗争。

【身轻言微】谓地位低下,言论主张不被重视。

【身废名裂】见“身败名裂”。

【身操井臼】语本《后汉书·冯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兒女常自操井臼。”后因以“身操井臼”指亲自操持家务。

【身历其境】见“身临其境”。

【身临其境】谓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身怀六甲】六甲,传说为天帝造物之日。后因以“身怀六甲”谓妇女怀孕。

【身体力行】《淮南子·氾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力行近乎仁。”后以“身体力行”谓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身体发肤】语出《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

【身显名扬】身世显赫,声名远扬。

【面不改色】见“面不改容”。

【面不改容】谓脸色不改变。形容遇到危难时,镇定自若。

【面引廷争】同“面折廷争”。

【面北眉南】谓脸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处不合,各不照面。

【面目一新】谓改变原样,呈现新貌。

【面目可憎】形容人的容貌使人厌恶。

【面目全非】①面孔变得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②形容事物变化很大。

【面争庭论】同“面折庭争”。

【面色如土】见“面如土色”。

【面如土色】脸色如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恐惧。亦形容病态。

【面如灰土】同“面如土色”。

【面如死灰】见“面若死灰”。

【面如冠玉】《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比喻男子徒有其表。后多以“面如冠玉”形容男子的美貌。

【面如傅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后因以“面如傅粉”形容男子美貌。

【面折廷争】谓在朝廷上犯颜直谏,据理力争。

【面折廷诤】见“面折廷争”。

【面折庭争】见“面折廷争”。

【面若死灰】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

【面命耳提】同“耳提面命”。

【面朋口友】谓非真诚相交的朋友。

【面面皆到】见“面面俱到”。

【面面相看】见“面面相觑”。

【面面相睹】同“面面相觑”。

【面面相窥】同“面面相觑”。

【面面相觑】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

【面面俱到】谓各方面都照顾到,十分周全。亦指虽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不突出。

【面面俱圆】同“面面俱到”。

【面面圆到】见“面面俱到”。

【面面厮觑】见“面面相觑”。

【面是心非】谓表面上是一套,心底里又是一套,表里不一。

【面是背非】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面红耳赤】①语本《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后通作“面红耳赤”。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②借指争吵。

【面红耳热】见“面红耳赤”。

【面红面赤】谓双方因争执而变脸。

【面红面绿】见“面红面赤”。

【面红颈赤】见“面红耳赤”。

【面授机宜】谓当面布置应付局面的策略和办法。

【面黄肌瘦】谓脸色发黄,身体瘦削。常形容病态。

【面无人色】①《史记·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后以“面无人色”谓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度恐惧。②形容因饥饿、病痛而十分虚弱的样子。

【面谀背毁】见“面誉背毁”。

【面壁功深】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面壁静修,道行甚深。亦比喻人经长期钻研,而造诣精深。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初祖菩提达磨大师]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面壁磨■】《景德传灯录·南岳怀让禅师》:“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乃取一■,於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麽?’师曰:‘磨作镜。’一曰:‘磨■岂能成镜邪?’(师曰):‘坐禅岂得作佛邪?’”后因以“面壁磨■”比喻事不能成功。

【面缚衔璧】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

【面缚舆榇】语本《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经,士舆榇。”杜预注:“缚手于后,唯见其面„„榇,棺也。将受死,故衰绖。”后因以“面缚舆榇”谓双手反绑,车载空棺,表示投降并自请极刑。

【面墙而立】指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比喻不学习。

【面谩腹诽】谓当面欺诳,心怀毁谤。

【面誉背非】见“面誉背毁”。

【面誉背毁】谓当面称赞,背后诽谤。

【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目不邪视】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为人正派。

【目不交睫】上下眼毛没有交合,即没有合眼。多形容心情不安而长夜不眠。

【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人无自知之明。语出《韩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目不忍见】见“目不忍视”。

【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悲惨。

【目不苟视】眼睛不随便乱看。形容为人正派。

【目不知书】见“目不识书”。

【目不斜视】见“目不邪视”。

【目不给赏】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目不暇给】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目不窥园】《汉书·董仲舒传》:“扞仲舒呴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后遂以“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的苦学精神。

【目不转睛】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集中,看得出神。

【目不识丁】连丁字都不识。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语出《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目不识书】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目中无人】①眼里没有别人。形容狂妄自大,看不起人。②馀子,其馀的人。

【目牛无全】《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后因以“目牛无全”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

【目目相觑】同“面面相觑”。

【目光如豆】眼光像豆子那样小。比喻眼光窄小,见识短浅。

【目光如炬】眼光亮得像火炬。形容发怒时的神色。亦形容眼光明亮有神。后亦比喻见识高明。

【目光如鼠】①犹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②目光像老鼠般地四处窥测,形容行为不正。

【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

【目见耳闻】亲眼看见,亲耳听到。

【目别汇分】犹言分门别类。

【目知眼见】亲眼所见。形容熟悉了解。

【目使颐令】用眼色和下颔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

【目兔顾犬】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目注心凝】犹言全神贯注。

【目注心营】谓竭尽心力以赴。

【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

【目怔口呆】同“目瞪口呆”。

【目定口呆】同“目瞪口呆”。

【目空一切】见“目空一世”。

【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

【目空馀子】见“目中无人”。

【目挑心招】旧时形容女子诱惑人的情态。

【目挑心悦】眉眼传情,两心相悦。

【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

【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支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

【目迷五色】《老子》:“五色令人目盲。”谓五色纷呈,使人眼花缭乱。后以“目迷五色”比喻事物错综复杂,分辨不清。

【目染耳濡】见“目擩耳染”。

【目眐心骇】因惊恐而楞住的样子。

【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目眩头昏】犹头昏眼花。

【目眩头晕】见“目眩头昏”。

【目眢心忳】犹言泪竭神伤。形容悲痛之甚。

【目睁口呆】亦作“目瞪口呆”。

【目动言肆】谓神色不安,语调失常。

【目窕心与】眉目传情,内心相许。

【目达耳通】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

【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目量意营】以目测量,用心经营。形容精心勘测设计。

【目无三尺】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目无王法】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后因以“目无全牛”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亦形容办事精明熟练。

【目无法纪】见“目无王法”。

【目无尊长】不把尊长放在眼里。形容狂妄无礼。

【目无馀子】见“目中无人”。

【目睫之论】比喻肤浅的见解。

【目乱睛迷】见“目乱精迷”。

【目乱精迷】眼花缭乱,神情迷惑。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

【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形容处事精明狡猾。

【目濡耳染】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影响。

【目击耳闻】见“目见耳闻”。

【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

【目瞪口呆】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受气而发楞。

【目瞪口歪】形容气极时的神情。

【目瞪口张】同“目瞪口呆”。

【目瞪口结】同“目瞪口呆”。

【目瞪口僵】同“目瞪口呆”。

【目瞪心骇】见“目眐心骇”。

【目瞪舌挢】同“目瞪口呆”。

【目瞪舌彊】同“目瞪口呆”。

眼、

耳、

鼻、

【鼻孔朝天】见“鼻孔撩天”。

【鼻孔撩天】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鼻孔辽天】见“鼻孔撩天”。

【鼻青眼乌】同“鼻青眼肿”。

【鼻青眼紫】同“鼻青眼肿”。

【鼻青眼肿】鼻子发青,眼睛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鼻青脸肿】同“鼻青眼肿”。

【鼻青额肿】同“鼻青眼肿”。

【鼻垩挥斤】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典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鼻塌脣青】见“鼻塌嘴歪”。

【鼻塌嘴歪】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鼻肿眼青】同“鼻青眼肿”。

【鼻端生火】语本《南史·曹景宗传》:“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后因以“鼻端生火”形容马行疾速。

【鼻端出火】见“鼻头出火”。

【鼻头出火】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鼻息如雷】熟睡时鼾声大作。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

齿

【齿牙春色】形容爽朗地大笑。宋·陶彀《清异录·作用》:“娄师德位贵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人谓师德笑,为齿牙春色。”

【齿牙之猾】见“齿牙为祸”。

【齿牙为猾】见“齿牙为祸”。

【齿牙为祸】谓谗言造成灾祸。《史记·晋世家》:“初,献公将伐骊戎,人曰:‘齿牙为祸。’及破骊戎,获骊姬,爱之,竟以乱晋。”

【齿牙余惠】谓帮人说好话。

【齿牙余慧】见“齿牙余惠”。

【齿牙余论】随口称誉的话。《南史·谢眺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欲烦先生不惜~,使令弟弃刘备而事东吴。”

【齿少心锐】年轻气盛,锐意进取。

【齿少气锐】见“齿少心锐”。

【齿甘乘肥】食美味,骑骏马。形容生活豪奢。

【齿白脣红】形容年轻美貌。明·胡文焕《琼琚记·桑下戏妻》:“只见唇红齿白,桃花脸,绿鬓朱颜柳叶眉,因此不忍而去。”明·施耐庵《水浒传》:“那厮唤做‘小张三’,生得眉清

目秀,~。”

【齿危发秀】年高眉秀。

【齿如含贝】同“齿若编贝”。

【齿如齐贝】同“齿若编贝”。

【齿如编贝】同“齿若编贝”。

【齿若编贝】形容牙齿整齐洁白。贝,白色螺壳。《汉书·东方朔传》:“目若玄珠,齿若编贝。”

【齿过肩随】谓尊礼长者。

【齿落舌钝】年老掉齿,说话不清楚。

【齿弊舌存】见“齿亡舌存”。

【齿剑如归】犹言视死如归。

【齿颊生香】嘴边觉有香气生出。形容谈及之事使人产生美感。

【齿颊挂人】谓为人们所称道。

【齿豁头童】齿缺发秃。指老态。

【齿亡舌存】亡:脱落,不存在。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者易遭摧折,而柔软者常获保全。汉·刘向《说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唇不离腮】比喻关系亲近,经常待在一起。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六回:“你不去却怎样儿的,少不的~,还在一处儿。”

【脣敝舌腐】犹脣焦舌敝。

【脣齿相须】犹脣齿相依。

【脣齿相依】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阴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唇齿之邦】嘴唇与牙齿互相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脣辅相连】犹言脣齿相依。语本《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脣亡齿寒。”

【唇干口燥】见“口燥脣干”。

【唇红齿白】嘴唇红,牙齿白。形容容貌俊美。明·胡文焕《琼琚记·桑下戏妻》:“只见唇红齿白,桃花脸,绿鬓朱颜柳叶眉,因此不忍而去。”

【脣焦口燥】见“口燥脣干”。

【脣焦舌敝】见“口燥脣干”。

【脣焦舌敝】嘴干舌破。形容说话甚多、反复陈述而极度疲劳。语本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焦脣乾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

【脣腐齿落】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脣竭齿寒】见“脣亡齿寒”。

【脣尖舌利】言词尖利。

【脣揭齿寒】见“脣亡齿寒”。

【脣枪舌剑】脣如枪,舌似剑。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金·丘处机《神光灿》:“不在唇枪舌剑,人前斗,惺惺广学多知。”

【脣亡齿寒】脣缺则齿露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语本《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

脣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莼羹鲈脍】莼:莼菜;脍:切细的鱼肉。《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后因以“莼羹鲈脍”为辞官归隐的典故。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心力交瘁】精神和体力都极为劳累。

【心力衰竭】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

【心上心下】形容心神不安。

【心口不一】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

【心口如一】想的和说的相同。形容为人诚实爽直。

【心口相应】想的与说的相一致。

【心不由意】谓不出于本意。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形容思想不集中。

【心不两用】谓一个人的心思一时只能专注于一事。

【心不应口】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不一致。谓为人虚伪。

【心中有数】谓对于事情心里有大概的了解或处理起来有一定的把握。

【心手相忘】极言得心应手。

【心手相应】谓技艺熟练,随心所欲。

【心心念念】犹一心一意;念念不忘。

【心心相印】①佛教禅宗语。谓不依赖言语,以心互相印证。语本《黄 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自如来付法迦叶已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②谓心意非常投合。

【心巧嘴乖】心思灵巧,能说会道。

【心甘情原】非常愿意,没有丝毫勉强。

【心平气和】①心情不急躁,态度温和。②谓身心安宁。

【心平气定】心气平定,没有杂念。

【心在魏阙】《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谓臣民心在朝廷,关心国事。魏阙,古代天子和诸侯宫外的楼观,其下悬布法令,因以代称朝廷。

【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很想做,可是力量不够。

【心有余悸】事过以后,心里还感到恐惧。

【心有灵犀一点通】喻恋爱双方心心相印。现常用以喻彼此心意相通。灵犀,旧说犀牛是一种灵兽,角中有白纹如线,贯通两端,感应灵异,故称。

【心存目想】谓凝目注视,用心思索。

【心灰意冷】犹心灰意懒。

【心灰意败】犹心灰意懒。

【心灰意懒】灰心丧气,意志消沉。

【心回意转】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心血来潮】旧谓神仙心中对某人或某事突然发生感应而有所知晓。后亦指突然产生某种念头。

【心向往之】见“心乡往之”。

【心忙意急】犹心慌意乱。

【心忙意乱】犹心慌意乱。

【心安理得】谓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心如刀剉】犹心如刀割。

【心如刀割】比喻伤心痛苦之极。

【心如刀绞】犹心如刀割。

【心如刀锯】犹心如刀割。

【心如刀搅】犹心如刀割。

【心如止水】心里平静得像不动的水一样。形容坚持信念,不受外界影响。

【心如古井】形容心境十分平静或一点也不动情。语本唐孟郊《烈女操》诗:“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心如死灰】见“心若死灰”。

【心如金石】犹心如铁石。

【心如寒灰】见“心若死灰”。

【心如槁木】犹心若死灰。

【心如铁石】形容意志坚定,忠贞不渝。

【心花怒放】①比喻心情极其舒暢、愉快。②形容文思迸发。

【心花怒发】犹心花怒放。

【心低意沮】情绪消极低沉。

【心长绠短】喻力不从心。

【心长发短】《左传·昭公三年》:“齐侯田於莒,卢蒲嫳见,泣且请曰:‘余发如此种种,余奚能为?’公曰:‘诺。吾告二子。’归而告之。子尾欲复之,子雅不可,曰:‘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本谓年虽老却工于心计;后亦谓因年老而力不从心。

【心拙口夯】谓心思笨拙,不善言谈。夯,同“笨”。

【心若死灰】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心直口快】形容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心直嘴快】见“心直口快”。

【心到神知】本谓诚心敬神不必多事繁琐之礼。后喻对人尊敬,重在心意,不必当面表示或在口头上说出。

【心非巷议】心里不满,而在私下议论。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心明眼亮】头脑清醒,目光犀利。

【心往神驰】谓一心向往。

【心服口服】心口如一地信服。语本《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心服首肯】谓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心怡神旷】同“心旷神怡”。

【心孤意怯】谓心虚而胆气不壮。

【心狠手毒】犹言心狠手辣。

【心狠手辣】心肠凶狠,手段毒辣。

【心急火燎】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心情十分焦急。

【心急如焚】形容极为焦急。

【心神不定】精神状态不安定。

【心神不宁】见“心神不定”。

【心神恍惚】精神不安宁。

【心高气傲】心气高傲,谓要强好胜而自视不凡。

【心浮气盛】形容性格浮躁,态度傲慢。

【心浮气粗】见“心粗气浮”。

【心悦神怡】犹心旷神怡。

【心悦诚服】真心诚意的服从或佩服。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心术不正】见“心术不端”。

【心术不端】心地不正派;居心不良。

【心逸日休】谓不费心机,反而越来越好。

【心粗气浮】形容性情浮躁。

【心贯白日】谓心地与太阳一般光明。极喻坦诚,磊落。

【心乡往之】对某人或某些事物心里很仰慕。

【心细如发】亦作“心细於发”。极言小心谨慎,考虑周密。

【心细於发】见“心细如发”。

【心雄万夫】形容极有抱负,气概不凡。

【心无二用】见“心不两用”。

【心乔意怯】谓心神不定,感到害怕。

【心焦火燎】心里急得像火烧着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心焦如焚】心里焦躁,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焦灼难忍。

【心劳日拙】谓费尽心机,反而越来越糟。多用作贬词。

【心劳意冗】同“心劳意攘”。

【心劳意攘】犹心慌意乱。

【心慌意急】同“心慌意乱”。

【心慌意乱】内心惊慌,思绪紊乱。

【心慌撩乱】心里慌张忙乱,心绪混乱。

【心寒胆落】同“心寒胆战”。

【心寒胆战】形容十分惊恐。

【心开目明】犹心明眼亮。

【心驰神往】见“心往神驰”。

【心驰魏阙】见“心在魏阙”。

【心照不宣】心里明白,不说出来。

【心照神交】谓彼此思想相通,情投意合。

【心照情交】见“心照神交”。

【心乱如麻】心情烦乱,像乱麻似的没有头绪。

【心腹大患】见“心腹重患”。

【心腹之交】知心朋友。

【心腹之病】同“心腹之疾”。

【心腹之疾】指体内致命的疾病。比喻严重的隐患。

【心腹之患】同“心腹之疾”。

【心腹之忧】犹心腹之疾。

【心腹重患】指严重隐患或要害部门的大患。

【心猿意马】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之难以控制。亦指这种流荡散乱难以控制的心神。

【心慈手软】心怀恻隐而不忍下手。

【心慈面软】心地慈和,拉不下脸面。

【心烦意冗】同“心烦意乱”。

【心烦意乱】心情烦躁,思绪杂乱。

【心烦虑乱】同“心烦意乱”。

【心慕手追】心中仰慕而追随仿效。

【心摹手追】用心揣摩,追随仿效。

【心殒胆破】见“心殒胆落”。

【心殒胆落】形容十分惊恐。

【心领神悟】见“心领神会”。

【心领神会】内心深刻地领会。

【心领意会】见“心领神会”。

【心广体胖】心中坦然,身体舒泰。

【心广体胖】指心情舒暢安逸,因而身体发胖。

【心广体胖】心中坦然,身体舒泰。

【心广体胖】指心情舒暢安逸,因而身体发胖。

【心辣手狠】见“心狠手辣”。

【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十分满足。

【心满意得】心中满足,洋洋得意。

【心满原足】见“心满意足”。

【心慵意懒】情思倦怠,精神萎靡。

【心宽体胖】见“心广体胖”。

【心绪如麻】犹心乱如麻。

【心荡神怡】见“心荡神摇”。

【心荡神迷】见“心荡神摇”。

【心荡神摇】谓神魂颠倒,不能自持。亦谓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飘飘然。

【心醉神迷】见“心醉魂迷”。

【心醉魂迷】形容极其迷恋。

【心头鹿撞】见“心头撞鹿”。

【心头撞鹿】心里像有小鹿在撞击。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

【心凝形释】精神专注,达到忘形的境界。

【心胆俱裂】形容极其悲愤或恐惧。

【心胆俱碎】见“心胆俱裂”。

【心谤腹非】口里不说,心里谴责。谓暗地里反对。语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

【心瞻魏阙】见“心在魏阙”。

【心旷神怡】心境开旷,精神愉悦。

【心旷神恬】同“心旷神怡”。

【心旷神飞】犹言心境愉悦,飘飘欲仙。

【心旷神愉】同“心旷神怡”。

【心织笔耕】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九:“《翰林盛事》云:‘王勃所至,请讬为文,金帛丰积,人谓心织笔耕。’”本谓为人撰文获得一定报酬,后亦以指卖文为生。参阅唐李肇《翰林志》。

【心怀叵测】居心不可猜测;居心不良。

【心怀鬼胎】心里藏着不可告人的事或坏主意。

【心惊肉跳】形容心神恐惧不安。

【心惊肉战】见“心惊肉跳”。

【心惊胆落】同“心惊胆战”。

【心惊胆裂】同“心惊胆战”。

【心惊胆寒】同“心惊胆战”。

【心惊胆战】形容极度惊恐。

【心惊胆颤】见“心惊胆战”。

【心灵手巧】头脑灵活,双手灵巧。

【心灵性巧】心思灵巧。

心、

【口口相传】口头传布或传授。

【口口声声】①形容不住地陈说、表白或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口头。②谓不住地说话或歌唱。

【口不二价】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

【口不择言】情急时说话不能选用恰当的言词。亦指说话随便。

【口不应心】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

【口中雌黄】谓随口更改言论不当处,如用雌黄蘸笔,涂改错字。

【口耳之学】语本《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谓只是耳听口说的学习。后用以指道听途说的肤浅之学。

【口耳相承】谓接受传闻。

【口耳相传】口说耳听,递相传授。

【口似悬河】见“口若悬河”。

【口血未乾】古人歃血为盟,结盟者以牲血涂口以示诚信。因谓定盟未久为“口血未乾”。

【口如悬河】见“口若悬河”。

【口呆目钝】见“口呆目瞪”。

【口呆目瞪】嘴说不出话,眼发直。形容很吃惊的样子。

【口含天宪】谓言出即为法令。形容把持国政,有生杀予夺之权。天宪,指朝廷法令。

【口角生风】比喻说话流利。

【口角春风】①谓言谈如春风吹拂万物,能助之生长。喻指为人美言,助成其事。②形容能说会道。

【口角风情】口头表示的情爱。

【口快心直】有话就说,性情直爽。

【口若悬河】亦作“口如悬河”。亦作“口似悬河”。说话象河水下泻,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口直心快】想什么便说什么。

【口服心服】不仅口头表示信服,内心也信服。

【口沸目赤】谓口沫横飞,眼睛发红。形容人情绪激动,声色俱厉的神态。

【口是心苗】犹言为心声。

【口是心非】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

【口干舌焦】见“口燥脣干”。

【口干舌燥】见“口燥脣干”。

【口无择言】谓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口碑载道】形容群众到处称颂。

【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口诛笔伐】用言语或文字宣布、声讨敌对者的罪行。也用于谴责坏人坏事。

【口轻舌薄】形容说话刻薄。

【口衔天宪】见“口含天宪”。

【口说无凭】单凭口说,不足为据。

【口诵心惟】见“口诵心维”。

【口诵心维】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口蜜腹剑】《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啗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后因以“口蜜腹剑”比喻嘴甜心毒。

【口坠天花】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品》载,佛祖说法,感动天神,“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以天福力雨种种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於虚空中缤纷乱坠”,“天华乱坠满虚空,众香普薰於大会”。后遂以“口坠天花”喻指以夸诞之词动人听闻或以甘言骗人。华,同“花”。

【口谐辞给】谓言辞诙谐敏捷。

【口壅若川】《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后因以“口壅若川”喻禁舆论之害。

【口燥脣干】形容口渴、焦灼或说话过多。《古乐府·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亦作“唇焦口燥”。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亦作“焦唇干舌”。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二回:“菲亚又往各自村落,逢人说项,~,语不离宗,一连跑了一个来月。”

【叩心泣血】形容悲痛之极。

【肝心涂地】犹言肝脑涂地。

【肝肠寸断】形容极度悲痛。语本《战国策·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肝脑涂地】亦作“肝胆涂地”。①形容战乱中死亡惨烈。②形容尽忠竭力,不惜一死。

【肝胆披沥】犹言披肝沥胆。比喻极尽忠诚。

【肝胆胡越】犹言肝胆楚越。胡地在北,越地在南,喻远隔。肝胆,喻近。

【肝胆相照】比喻赤诚相见。

【肝胆楚越】比喻虽近犹远,虽亲犹疏。肝胆同体,喻亲近;楚越敌国,喻对立或疏远。

【肝胆照人】谓以赤诚之心待人。

【肝胆涂地】见“肝脑涂地”。

【剖心坼肝】见“剖心析肝”。

【剖心析肝】亦作“剖心坼肝”。形容掬诚相示。

【剖心析胆】犹剖心析肝。形容掬诚相示。

【剖心泣血】见“剖肝泣血”。

【剖玄析微】剖辨玄奥,分析细微。

【剖肝泣血】亦作“剖心泣血”。形容心意至诚,复极悲苦。

【剖肝沥胆】犹剖心析肝。形容掬诚相示。

【剖析肝胆】犹剖心析肝。形容掬诚相示。

【胆大心粗】谓做事胆子大,但粗疏鲁莽欠思考。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阶下升衙鼓,唬得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

【胆大心细】勇于任事而又缜密谨慎。参见“胆大心小”。

【胆大心雄】胆子大,有雄心,做事无所畏惧。

【胆大心小】办事果断,考虑周全。《旧唐书·孙思邈传》:“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胆大包天】极言胆子很大,不知畏惧。

【胆大妄为】形容无所忌惮地胡作非为。

【胆大如斗】《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后因称胆量极大为“胆大如斗”。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有一个赵子龙胆大如斗。”亦省作“胆如斗”。宋黄庭坚《再答明略》诗之二:“廖侯言如不出口,铨量古今胆如斗。”一说,“如斗”应作“如升”。

【胆大於身】犹言胆大如斗。谓无所忌惮。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於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胆大泼天】同“胆大包天”。

【胆小如豆】极言胆子小。

【胆小如鼠】语本《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后以“胆小如鼠”或“胆小如鼷”形容胆量极小。

【胆小如鼷】见“胆小如鼠”。

【胆壮心雄】见“胆大心雄”。

【胆壮气粗】见“胆粗气壮”。

【胆粗气壮】谓胆大气盛,无所畏惧。

【胆丧魂消】同“胆裂魂飞”。

【胆丧魂惊】同“胆裂魂飞”。

【胆裂魂飞】极言恐惧之甚。

【胆寒发竖】形容恐怖之极。

【胆战心慌】同“胆战心惊”。

【胆战心寒】惊慌恐惧之极。

【胆战心摇】同“胆战心惊”。

【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

【胆颤心惊】同“胆战心惊”。

肺、

胃、

【手不应心】犹言力不从心。

【手不释卷】手执书本没有放下的时候。形容勤读不倦。

【手不释书】犹手不释卷。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乱而无条理。

【手足之情】谓兄弟的情分。

【手足失措】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极其惊慌。

【手足重茧】手足生厚茧。极言劳瘁。语本《淮南子·修务训》:“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趍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

【手足胼胝】手足生茧。极言劳瘁。

【手足异处】谓被杀。

【手足无措】手脚无安放处。喻动辄得咎,不知所从。语出《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礼记·仲尼燕居》:“若无礼,则手足无所措,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陈书·后主纪》:“自画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无措。”后亦用以形容临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手到拈来】比喻办事不费力气就能成功。

【手到拿来】谓不费力气就能将必须擒拿的人捉到。

【手到病除】形容医术高明。

【手到擒来】谓不费力气就把敌人擒捉过来。

【手胼足胝】犹手足胼胝。

【手高眼低】①谓作事的能力强而辨识能力低。②谓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却很低。喻贪得而不识货。

【手疾眼快】谓动作敏捷。

【手眼通天】比喻善于钻营,手腕不寻常。

【手脚乾净】喻廉洁奉公。

【手脚无措】同“手足无措”。

【手挥目送】三国魏嵇康所作《四言赠兄秀才公穆入军诗》之十四,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之句,谓一面仰视飞鸟,一面挥手弹琴,手眼并用,无不自如。后以“手挥目送”比喻行文得心应手。

【手无寸刃】谓手里一点武器都没有。

【手无寸铁】犹手无寸刃。

【手无缚鸡之力】双手没有捆缚住鸡的力气。形容文弱。

【手舞足蹈】①舞蹈时配合乐曲,两手舞动双足跳动。后多用以形容心情高度兴奋、用动作

来表达的状态。语本《诗大序》:“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②指朝仪中臣下的拜舞。

【脚不沾地】见“脚不点地”。

【脚不点地】形容走路飞快。

【脚心朝天】死的隐语。

【脚忙手乱】同“手忙脚乱”。慌张不知所措。

【脚高步低】形容步履倾斜。

【脚踏实地】①脚踏稳在地上,常有站稳义。②比喻做事认真踏实。

【毛手毛脚】①谓小偷小摸。②动手动脚。多指男女间的轻佻行为。③谓手忙脚乱,做事不仔细。

【毛羽未丰】比喻力量不足,条件未成熟。语出《战国策·秦策一》:“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毛骨悚然】身上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极言吃惊和恐惧。

【毛骨竦然】同“毛骨悚然”。

【毛骨耸然】同“毛骨悚然”。

【毛遂自荐】《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载:毛遂,战国赵平原君门下食客。赵孝成王九年,秦兵攻赵,王命平原君赵胜赴楚求救,毛遂自荐随同前往。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谈判,自日出迄日中不决。毛遂按剑上阶,直陈利害,终使楚王歃血定盟,决定楚赵联合抗秦。后因以“毛遂自荐”为自告奋勇自我推荐之典。

【毛遂堕井】《西京杂记》卷六:“赵有两毛遂„„野人毛遂坠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丧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后用为传闻不实之典。

【毛发不爽】犹毫发不爽。

【毛发悚然】亦作“毛发耸然”。毛发竖起。极言惊骇、恐惧。

【毛发丝粟】同“毫发丝粟”。

【毛发耸然】见“毛发悚然”。

【毛举细故】谓烦琐地列举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


相关内容

  • 声音信号的特征检测
    摘 要 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流工具,它具有简易方便,准确自然等其他工具所无法替代的特点.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渗透进人类生活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因此人机交互显得尤其重要.在人机交互的各种通信方式中,语音通信又是最好的交流方式,而 ...
  • 中国成语中的物理知识2
    中国成语中的物理知识 仔细研究某些汉语成语可以发现,有些汉语成语蕴涵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在物理和语文课堂教学中相互渗 透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使课堂教学生动.活跃,大大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突破学科本位,淡化学科界限,强化知识渗透 ...
  • 孩子取名十大忌讳
    孩子取名十大忌讳 核心提示:许多婴儿刚生下来,父母最关心的莫过于给孩子起个好名字.很多都是名不正言不顺,许多人为了给儿女取个好名字,绞尽脑汁,翻<辞海>,看唐诗,问朋友,有的甚至花钱请人给宝宝取名,结果取的名字并不理想.... ...
  • 四年级成语大全
    四年级成语大全 四(2)班成语大全 成语大全中,大部分是四字成语,本页对常用成语进行了分类: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万象更新.抱头鼠窜.鸡鸣狗盗.千军万马.亡羊补牢.杯弓蛇影.鹤立鸡群.对牛弹琴.如鱼得水. 鸟语花香.为虎作伥.黔驴技穷.画龙点 ...
  • 20首湖南民歌(音画)
    20首湖南民歌(音画) 渴望美好网摘 ',1)"> 来源:由渴望美好 摘自博友xiangjun0629  送的民歌代码 更多精彩请点击以下链接! 精 品 收 藏 情感图文 两性天地 美图趣图 智力游戏 幽默搞笑 诗乐歌舞 哲 ...
  •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1.哲学基础:哲学是关于世界最一般的运动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哲学.在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的古代尤为如此.中医学吸取了汉代以前的哲学成果,直接地大量地引用气.阴阳.五行.形神.天人 ...
  • 人身伤害伤情鉴定标准
    人身伤害案件伤情鉴定标准 目录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 人体轻微伤鉴定标准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 (1990年3月29日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自1990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 ...
  • 20**年级八下生物复习提纲
    2014级生物复习提纲 温馨提示: 1.本次生物中考定于6月15号.时间紧.任务重.但只要同学们在家长的协助下牢固掌握以下知识点,考出优异的成绩并不困难.家长抽背后,请在相应的地方签字确认. 2.所有知识点都要求先理解再熟记. 3.知识点中 ...
  • 自学考试(人体工程学)问答题(部分资料)
    第一章.绪论 1)人体工程学研究的范围? 答: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物)--环境的科学,与许多领域有关,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力学.室内设计.机械工程.管理科学.环境工程学等都是人体工程学的相关领域. 2)人体工程学? 答:人体工 ...
  • 20**年基础生命科学期末考试答案
    1下面不属于DNA特点的是().1.0 分 A.通过脱氧核糖形成 B.有尿嘧啶 C.有胸腺嘧啶 D.双螺旋结构 我的答案:B 2循环式的光合磷酸化可以生成().1.0 分 A.ATP B.氧气 C.还原型的辅酶Ⅱ D.二氧化碳 我的答案: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