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光分析法 - 范文中心

紫外可见光分析法

01/08

现代材料测试方法与分析

张兴华 zhangxinghua@hebut.edu.cn Tel: [1**********] QQ: 37193270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定义: 通常是指研究200-780nm光谱区域 内,物质分子或离子对光辐射吸收的一 种方法,也称为吸光光度法或分光光度 法。 利用有色溶液对可见光的吸收来进 行定量测定, 称为比色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历史(1)

公元60年 古希腊 普里尼 五倍子浸出液估测醋中Fe 十九世纪30-40年代 比色是一种普遍分析方法 利用金属离子本身颜色或无机显色剂 MnO4NH3 使Cu2+ Co2+显色 方法:目视比色法 系列标样

Cs C 2s C 3s C 4s C 5s

Cx

比较颜色深浅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历史(2)

1852年 Beer定律 1868年 布特列洛夫 1870年 杜包斯克 目视比色计 浦氏光度计 1911年 贝格尔 硒光电池比色计 1918年 美国国家标准局 第一台分光光度计 20世纪30-40年代 E.B.Sandell“痕迹金属比色测定” 20世纪50年代 有机显色剂 近二、三十年 信息技术,高新技术,联用技术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 选择吸收及吸收光谱 • 光的吸收定律及定量分析 • 光度分析的拓展及其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选择吸收及吸收光谱

1. 选择吸收

宏观现象 KMnO4 (紫红色) 吸收白光中的 CuSO4 (蓝色) 吸收白光中的 互补色 黄绿色 黄色

结论 ⑴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表现出不同的吸 收能力,称之谓选择吸收现象。 ⑵不同的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性质是不同的。 ⑶溶液的颜色并不是某一个波长,而是一个波 长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选择吸收

量子解释(1)

入射光的能量 能级间的能量差

hν = hc/λ = E2-E1 = ∆E

普朗克条件 ∆E ?

一个分子的总能量

E =E内能+ E平动能+ E电+ E振+ E转

固有 连续变化 量子化

∆E = ∆E电+∆E振+∆E转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选择吸收

量子解释(2) ∆ E = ∆ E 电 + ∆ E 振+ ∆ E 转

1~10eV 0.05~1eV 10-4~0.05eV

10

10~100

n

V

5eV ± 0.1eV ±0.005eV 250nm ± 5nm ± 0.25nm

∆J=±1 ∆V=±1 ∆J=±1 ∆n=±1 ∆V=±1 ∆J=±1 J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选择吸收

量子解释(3) (1) 物质对光呈现选择吸收的原因: 单一吸光物 质的分子或离子只有有限数量的量子化能级 的缘故。 (2) 选择吸收的性质:反映了分子内部结构的差 异,各物质分子能级千差万别,内部各能级 间的间隔也不相同。 • 形成吸收带:电子跃迁时不可避免要同时发 生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 吸收光谱

透光度: T= I / I0 单色光 I0 吸光度: A=lgT-1=lg(I0/I) 透射光谱: T~ λ图 吸收光谱:A~ λ图 λmax

吸收峰值波长

I

Amax

∆λ

吸收带宽 (半峰宽)

吸收峰值吸光度 摩尔吸光系数

εmax

物质的能量特征

强度特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 吸收光谱

KMnO4吸收光谱:

A - λ 图

525n 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 吸收光谱的获得

Cary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 吸收光谱的获得

HP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 吸收光谱的获得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结构有五部分组成

主要类型有: 手动型 1、单波长、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λλλ

λ I 0′ I0

I A

光源 单色光器 吸收池 钨灯 滤光片 卤钨灯 单色器- 光栅 氢灯或氘灯 棱镜

检测器 显示记录 光电池 电表 光电管 记录仪 光电倍增管 计算器系统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 吸收光谱的获得

单色器后单束平行光,参比液和样品液轮流进入光路。 常用于简易型的仪器。 适合定波长的吸光度测量,进行定量分析。

扫描型 2、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λλλ λ I 0′

I I0 A~λ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 吸收光谱的获得

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 吸收光谱的获得

3、双波长、 双光束分 光光度计

∆A~λ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 吸收光谱的获得

阵列型

4、全波长光度计

多色仪

检测器

二极管阵列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 吸收光谱的获得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 吸收光谱的获得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 光谱类型

不同的物质对光有不同的选择吸收——有何规律 λmax , εmax 描述

①概念

生色团 助色团 红移 (向红) 蓝移 (向蓝) 浓色效应(增色效应) 浅色效应(减色效应) 强带 (εmax>104) 较强带 (104 > εmax> 103) 弱带 (εmax

εmax

λmax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 光谱类型

② 类型

有机物 n电子(n轨道) H C π电子(π轨道) σ电子(σ轨道) H

σ* 反键轨道 π* 反键轨道 n未成键轨道 π 成键轨道 σ 成键轨道 σ→σ* π→π* n→σ* n→π*

~300nm 更弱带 (杂环时,较强带 )

O

λmax ﹤ ﹤190nm εmax 较强带

≈﹥200 nm ﹥200nm(S,N,Br,I) ﹤190nm (O,Cl) 弱带

强带 (共轭时,红移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 光谱类型

② 类型

有机物(σ→σ* ,π→π* , n→σ* , n→π* ) 说明一:含O、Cl有机物, 常用作紫外吸收光谱测量的溶剂 说明二: π→π*共轭体系中发生红移 共轭体系(K带) λmax(红移) εmax (增色)

C=C C=C-C=C C=C-C=C-C=C 177 nm 210 nm 250 nm 10000(气) 21000(己烷) 22500(己烷) E1吸收带 E2吸收带 B吸收带 无精细结构 低分辨率精细结构 精细结构吸收带

共轭封闭体系(苯) λmax

E 带π→π* B带 185 nm 204 nm 254 nm

εmax

50000 7000 200

取代基时, E 带红移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 光谱类型

② 类型

有机物(σ→σ* ,π→π* , n→σ* , n→π* ) 说明三: n→π* ,π→π*在有机化合物中最有用。 ●溶剂效应 溶剂极性影响电子极性 稳定 能量↓(n电子π*电子π电子) ⑴ λmax ∆E 1 ∆E 2

∆E 1 ‘ ∆E 2 ‘ π→π* n→π* 非极性溶剂 极性溶剂 例:环己烷→乙醇 π→π* 环己烷→乙醇 n→π* 环己烷→水 n→π*

∆E1>∆E1' 红移 ∆E2

红移 蓝移 蓝移

10-20 nm -7 nm –15 nm

⑵吸收带结构 气相 -精细结构, 非极性溶剂-部分消失, 极性溶剂-进一步消失 ●温度影响 很低温度时,λmax红移,精细结构吸收峰出现,εmax↑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 光谱类型

② 类型

有机物(σ→σ* ,π→π* , n→σ* , n→π* )

苯(B 带)精细结构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 光谱类型

② 类型

有机物、无机物中电荷转移吸收带 hν D—A → D+—A− 电子给予体 电子接受体 分子内部的氧化还原过程,激发态是这一过程的产物

hν = ID - EA - C

D电离电位 A电子亲和势

A-D 间静电作用力

特点:▲谱带较宽的强带

▲谱带处于长波长处 ▲

例如:

hν Fe3+—CNS → Fe2+—CNS

εmax>10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 光谱类型

② 类型 无机物中配位体场吸收带

εmax=10-1-102 弱带 λmax 可见光区(少量落在紫外及近红外光区)

d-d 跃迁(吸收峰较宽) 过渡金属 3d,4d电子 配合物的结构研究 f-f 跃迁(吸收峰较窄) 镧系和锕系元素 4 f,5 f电子

?1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 光谱类型

② 类型 无机物中配位体场吸收带

为什么在配位场作用下才可能发生d -d ,f-f 跃迁呢?

▲ 过渡元素、镧系和锕系元素在真空下,原子、离子的d轨道 和f轨道是简并的。 ▲ 在配位体场影响下,简并能级发生分裂成不同能量组轨道。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 光谱类型

② 类型 无机物中配位体场吸收带 为什么d-d跃迁的吸收峰较宽,f-f跃迁的吸收峰 较窄呢?

▲外层d电子跃迁时容易受外界环境(溶剂、配位体)的影响 ▲ f电子在内层,受外层轨道电子的屏蔽,不易受溶剂、配位体影响

Ce58 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4p6 4d10 5p6 6s2 Pr59 Nd60 … Ho67

4f 2 5s2 4f 3 4f 4 4f 1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 光谱类型

③ 小结

lg ε

6 5 4 100000 远UV 50000 UV

波数cm-1

33000 25000 20000 16667 Vis 共轭 14286 12500

π σ → σ*

π*

电荷转移

n 3 2

1 10 100 200 300

杂环

→π*

n

σ* n → π*

共轭

配位体场吸收带 400 500 600 700 800n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吸收定律及影响因素

① Beer定律

▲单色光 ▲∥⊥入射 ▲溶

液均匀 ▲ 吸光质点行为相互无关 Lambert定律 Beer定律 -dIx=kxIxdx -dIc=kcIcdc -dIx/Ix=kx dx -dIc/Ic=kcIcdc 积分,I0→Ix 0→b I0 → Ix 0 →c ln(I0/I) = kx b ln(I0/I) = kc c A = lg(I0/I) = k1 b A = lg(I0/I) = k2c 合并 A = lg(I0/I) = a b c Lambert-Beer定律 简称Beer定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吸收定律及影响因素

用量子观点推导Beer定律

① Beer定律

吸光质点总数 n

I0

IX

I

吸光体的总截面积 s

dx b 从统计学的观点看 光的俘获分数 —— = —— Ix s

分子的俘获截面 α

αdn

俘获光子的几率

−dIx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吸收定律及影响因素

① Beer定律

( 用量子观点推导Beer定律 )光束通过b厚度 ,积分。 由 吸光度的定义: I0 αn A = lg — = —— I 2.303s n s=V/b A = 0.4343⋅NA α ⋅ b ⋅ —— NA⋅V dm3

Avogadro常数 cm 吸光质点的浓度c(mol⋅dm−3)

A = 0.4343×6.023×1023×10−3α b c = 2.614×1020α b c

A=εb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吸收定律及影响因素

几点说明

① Beer定律

ⅰ 推导Beer定律的四点假定 ⅱ 加和性 A = b ( ε1 c1 + ε 2 c2 + ε3 c3+

(1)n 种互不作用的吸光物质

……

+ ε n cn)

(2)同一波长

ε = 2.614×1020α α = (1/3) σ ρ

统计常数 可以估算得 分子大小截面 跃迁几率 10-15cm2 (0.05 ~ 0.5) ε ≯105 , 实际情况 ε 在 104~10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吸收定律及影响因素

② 影响因素——吸收定律的适应性及可靠性

物质 ↑↓ → 信号 能量 A=εbc 令b=1cm A=ε c

● 样品溶液因素 ⅰ 基本限制 ≯ 0.01 mol / L 浓度→分子或离子间距缩小→电荷分布改变→吸收能力 高浓度 → n 改变 → ε 改变 ⅱ 溶剂影响 ⅲ “非真”吸收 ⅳ 试剂,溶剂中的杂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吸收定律及影响因素 ② 影响因素——吸收定律的适应性及可靠性

● 样品溶液因素 ⅴ 溶液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不可避免---即平衡影响--化学误差 : 例一 Cr2O72-离子在水溶液中存在着二聚平衡

Cr2O72-+H2O ⇔ 2HCrO42- ⇔ 2H+ + 2CrO42橙 黄 吸收绿蓝 光(450nm) 吸收蓝 光(375nm) A

比尔定律 发生了正偏差

0.033 0.050 0.100 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吸收定律及影响因素

② 影响因素——吸收定律的适应性及可靠性

● 样品溶液因素 ⅴ 溶液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不可避免 ---即平衡影响---化学误差 例: Fe3+ - 水杨酸受 pH 影响

pH Fe(C7H4O3)+ 紫色 <4 ———— 9 Fe(C7H4O3)2红色 ———— 12> Fe(C7H4O3)33Fe(OH)3↓ 黄色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吸收定律及影响因素

② 影响因素——吸收定律的适应性及可靠性

● 能量測量因素(仪器因素) 单色器提供的单色光 λ0 是具有 一定的通带宽度, ∆λ (即带宽) 定量分析时取 ∆λ 为吸收峰宽 ∆λ′的1/8—1/10时,误差可不计 a.

对測量的具体影响 ● λ0一定 ∆λ↑ ∆A↑ ∆A A实 -A真 = σA为二次方影响 ∆λ↓ A实≈A真 ∆λ↓↓↓ ,∆A≈0不切实际

ⅰ 仪器的单色光

∆λ

λ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吸收定律及影响因素

② 影响因素——吸收定律的适应性及可靠性

● 能量測量因素(仪器因素)

ⅰ仪器的单色光

a.对測量的具体影响 ● ∆λ 一定 不同λ0,∆A不同

∆A1 ∆A2

λ01:峰 ∆A1小 σA影响小 λ02:陡坡 ∆A2大 σA影响大

● λ0,∆λ 一定 ∆A 正比于c λ02 λ01 σA 随(∆A)2变化,使A -c 曲线(向c 弯曲)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吸收定律及影响因素 ② 影响因素——吸收定律的适应性及可靠性 ● 能量測量因素(仪器因素) ⅰ仪器的单色光

b.狭缝对提供单色光性能的关系 I

∆λ λ 1′ λ 0 λ 2′

入射狭缝S1<出射狭缝S2 单色光不纯

λ1 λ0 λ2

S1 =S2 λ0 ,Imax

λ1″λ0 λ2″

S1 > S2 光不纯 ,I↓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吸收定律及影响因素

② 影响因素——吸收定律的适应性及可靠性 ● 能量測量因素(仪器因素) ⅱ 光程问题

●光束倾斜 n n’ n R ● 试样容器的窗面平行 ∠R ∆A/A % ±0.02mm 20 0.020 0.11 50 0.38 100

●内反射损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吸收定律及影响因素

② 影响因素——吸收定律的适应性及可靠性 ● 能量測量因素(仪器因素) ⅲ 杂散光

定义 表示法:杂散光分数 S = Is / I0 杂散光存在时的测量值 几点说明: ● 一台高质量的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杂散光应很小 ● 在仪器光谱感应区的极端,杂散光引起的误差较大 ● 高吸光度时,杂散光引起的相对误差大

1 I + Is 1+S 1+S A M =lg — = −lg ——— =lg ———-- = lg —— TM I0 + I s (I/I0)+S T +S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吸收定律及影提供响因素

② 影响因素——吸收定律的适应性及可靠性

● 能量測量因素(仪器因素) ⅳ 光度误差 ∆c/c A = -lgT = a b c → ∆c/c = (0.4343 ∆T)/(T lgT)

∆T 与 T 的关系

∆T = k1 a.暗电流,放大器噪声,0%T值的不精确性

b.热噪声 c.有限读出分辨率

∆T= k2(T+T2)1/2 d.信号的散粒噪声 ∆ T = k3 T e.光源的闪变噪声

f.吸收池定位的不精确性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吸收定律及影提供响因素

② 影响因素——吸收定律的适应性及可靠性

● 能量測量因素(仪器因素) ⅳ 光度误差 ∆c/c 低中档仪器 c(有限读出分辨率)为主要因素 ∆T = k1 = ±0.005 ∆c/c = 1.5 - 3 % ±0.003 ∆c/c = 1 – 2 % 在 10-80% T 即 0.1-1.0 A)时,误差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吸收定律及影提供响因素

② 影响因素——吸收定律的适应性及可靠性

● 能量測量因素(仪器因素) ⅳ 光度误差 ∆c/c 高级分光光度计 d. f.为主要因素 一般 k2 = ±0.003

误差小 0.2 - 2.5 A k3 = ±0.003 A →∞ ∆c/c → 0 综合 k2, k3 一般在 0.8 - 1.5 A ∆c/c 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 定量分析方面

① 定量測定的溶液体系

● 在測量条件下,仅有单一物质有吸收 • 被測物质本身有较大吸收,即 εmax 大 物质溶液体系直接測量 A • 被測物质本身吸收小,无 物质转化为有色物測量 A

显色反应 显色剂-------无机显色剂 有机显色剂(具有不饱和键基团) —N=N >C=O >C=S —NO2 —N=O

影响显色反应因素 络合物稳定性, 显色剂用量, pH , 温度, 时间, 溶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 定量分析方面

① 定量測定的溶液体系 ● 在測量条件下,仅有单一物质有吸收 ● 在測量条件下,体系内有多种物质有吸收

ⅰ 物质分离各组分 ⅱ 物质的化学掩蔽 ⅲ 信息分离处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 定量分析方面

② 定量測定的光度測量

●波长 λmax ●单色器宽度 ∆λ单≤ (1/8—1/10)∆λ吸 ● A 值 落在∆c/c 较小区域 ●参比液 消除除測定组分外引起吸收变化的影响 ●溶剂 溶解能力,吸收峰,稳定性,对被測吸收峰的影响 A=1时,短波长端临界波长值(nm)

200 210 230 245 265 280 水 甲醇 甘油 氯仿 四氯化碳 苯 正己烷 乙醇 二氯甲烷 正庚烷 异丙醇 环己烷 305 吡啶 330 丙酮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 定量分析方面

③ 定量校正方法

xi 编码 间接法

用标准物校正 定函数 y=f(x) 定量基本关系式 A = ε bc = K c 待定 与实验条件有关

xi’ 解码 直接法

用确定的 y=f(x) 计算

A = a 1%1cm, λmax · c

标准吸光系数

绝对法 (吸光系数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 定量分析方面

③ 定量校正方法

● 单组份測定 A=Kc ⅰ 外标法 ▲单个标样cs --直接比较法--求待定系数K---解析法 (标准对照法) cx=(Ax · cs)/As ▲系列标样---标准曲线法---求K 的平均----图解法 (工作曲线法) 作As — cs 图,求K

由图查Ax 的cx 值

解析法

拟合线性方程,定K 由方程解Ax 的cx 值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 定量分析方面

③ 定量校正方法

ⅰ 外标法 ● 单组份測定

注意点: ㈠ 标准样cs 的确定

单个标样时cs 应与cx 值接近 系列标样时cx 值应处于系列溶液浓度中间

㈡ 用于简单试样体系 ㈢ 系列标样比单个标样更准确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 . 定量分析方面

③ 定量校正方法

● 单组份測定 ⅱ 标准(试样)加(减)入法 〔增(减)量法〕 ▲单个标样加入---标准加入法—— 解析法

(试样)(减)

cx= (Vs · cs/ V)〔Ax / (As+ x -Ax)〕

▲系列标样加入---系列标准加入法----图解法

(连续标样加入) (连续标准加入法)作A— Vs 图,求A=0 时Vs 值

由 cx= -Vs · cs/ V 计算

解析法

拟合线性方程,由方程解Ax时的V

s 值 由 cx= Vs · cs/ V 计算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定量分析方面

③ 定量校正方法 ● 单组份測定 ⅱ 标准(试样)加(减)入法[增(减)量法] 注意点: ㈠标准样cs 的确定

加入标准样cs ﹥cx · 100,Vs<V/100 保持各測试溶液浓度在同一数量级,基体相似

㈡ 用于复杂试样体系,或试样量少场合。 ㈢ 系列标样加入比单个标样加入更准确。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定量分析方面

③ 定量校正方法

● 多组份体系測定(信号重叠时) 加和性原则 m 个波长处,建 m 个方程 A

λ1 A1=A1a+A1b+ … =K1a ca+K1b cb+ … λ2 A2=A2a+A2b+ … =K2a ca+K2b cb+ … λm Am =Ama+Amb+ … =Kma ca+Kmb cb+ … λ1 λ2 λ

∑ Aj =∑ ∑ Aji =∑ ∑(Kji ci) j=1,2, … m 波长点数 j=1 j=1 i=1 j=1 i=1 i=1,2, … n 组份数(m≥n)

m m n m n

a b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 定量分析方面

③ 定量校正方法 ⅰ 外标法

单组 (n个组份)混合标样 csi ,

測定Asj , 求Kji (j=1,2, … m ,i=1,2, … n ) 測定Axj , 求cxi

● 多组份体系測定(信号重叠时)

系列组 (n个组份)混合标样 csi ×组数

測定Asj ×组数, 求平均Kji (j=1,2, … m ,i=1,2, … n ) 測定Axj , 求cxi 求解方程组:① m = n 方法 ② m﹥ n 方法

ⅱ 标准加入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定量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摡念

① 灵敏度

●一般定义 S’=dY/dX

吸光度法中 S’=dA/dc 或 S’= ∆A/∆c 当 b=1 时, S’ = ε

●桑德尔(Sandell)灵敏度S 定义

一定波长,一定带宽,光程1cm时, 测得吸光度为0.001, 每毫升溶液所含吸光物质的微克数,单位µg⋅cm-2。

ε = F/S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定量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摡念

●注意点

1 同一 ε 值,不同元素,因其 F 值不同,S 不同。 2 经显色反应,组份变为吸光物质,使用S 时并不要求 知道吸光物质组成。 3 一般元素 S 值为 0.001~ 0.01 µg ⋅cm-2。 4 最小检测浓度 cmin= S / b = F / ε b (µg ⋅ cm-3)

例:Fe2+--邻二氮菲 F:55.85 ε: 1.1×104 b:1 cm cmin= 0.0050 µg ⋅ cm-3 =1×10-7 mol/L

5 使用灵敏度摡念时,要区分光度(显色)反应灵敏度和 分析方法灵敏度,光度反应灵敏度是分析方法灵敏 度的核心。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定量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摡念

●提高灵敏度的基本途径

改善分子的光度特性 ▲ 更灵敏的显色试剂 ▲ 多元配合物或表面活性剂 ⅱ 利用化学反应 ▲ 放大反应,转换为ε 大的物质 ▲ 利用动态的化学动力学方法 仪器 ⅲ 改进測量技术 ▲ 下降最小A 值,下降散射光 ▲ 提高单色性,利用吸收窄峰 ▲ 加长吸光光程 试样 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定量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摡念

② 选择性(干扰问题) ● 选择性试剂

特效试剂

● 分离是消除干扰 ● 提高分光光度法选择性的途径

试样(1)寻求高选择性的试剂,引入分析功能团 (2)用化学方法改进溶液体系,掩蔽法 仪器(3)采用新的测量技术,包括信息处理技术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 其他应用

①有机化合物鉴定 ② 研究离子平衡

●指示剂离解常数 [其实质是求解联立方程 ] ●配合物研究 [组成(配位数) 稳定常数] 摩尔比法 M + L= ML

总浓度为c时有 Am= ε b c A = ε b [ML] Am 配合物的离解度 α =(c-[ML]) /c=(Am-A)/Am A 平衡时有 [ML ] = (1−α)c [M] =α c [L] =α c [ML] (1−α)c A/ Am K稳= ———— = ———— = ——————— [M] [L] αc αc {(Am-A)/Am }2 c

0.5

1.0

1.5

[L] / [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 其他应用

①有机化合物鉴定 ② 研究离子平衡 ③介绍一种联用技术——光谱电化学

(紫外一可见区)

以电化学方法激发信号,光谱技术跟踪检测。

利用分子在氧化态和还原态时吸光度的变化, 由吸光度的变化求得氧化态和还原态浓度比。再 根据所加的电极电位,由能斯特方程,作图求出 斜率,求得电子转移数n;由截距求得式电位ϕ0′´ 。还可研究电化学其他参数,电极过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 其他应用

①有机化合物鉴定 ② 研究离子平衡 ③介绍一种联用技术——光谱电化学 这方法在生物分子研究中很有用

联用技术 取各方法 之长,是 发展方向 之一。。


相关内容

  • 紫外检测器与示差检测器原理
    -紫外检测器与示差检测器原理,用途,优缺点详细比较 ①紫外检测器与示差检测器原理是什么? 紫外吸收检测器 ultraviolet absorption detector 简称紫外检测器(UV),是基于溶质分子吸收紫外光的原理设计的检测器.因 ...
  • 最新仪器分析与实验思考题与习题
    仪器分析与实验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仪器分析?有哪些特点? 2 在常见的仪器分析法种哪几种方法适用于测定元素含量与样品组成?哪几种方法适用于混合物的测定,哪几种分析方法适用于有机化合物分析?哪几种方法适用于物质的结构分析? 仪 ...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习题
    .解析题: 1. 根据不饱和度计算公式f=1+n4+1/2(n3-n1)计算某化合物C9H10O2的不饱和度.根据该化合物的1H核磁共振图谱推测其结构,写出推测依据和过程. 2. TG测定原理是什么?影响TG测定的因素有哪些?根据相同条件下 ...
  • 仪器分析作业 第十二章(17)
    专业:生物工程姓名:潘红波学号:1025004350 2.激发态分子的常见去活化过程有哪几种? 答:振动弛豫内转换系间窜越外转换荧光发射磷光发射 3.何谓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固定荧光的发射波长,不断改变激发光 ...
  • 日光的利与弊
    日光对人体的利与弊 ---请你不要丢掉遮阳伞 人类的生存与健康离不开阳光,它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在工农业生产和医疗卫生事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大能源.但其危害也不能忽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变,各种高强 ...
  • 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的:1.掌握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电磁辐射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3.掌握电磁与材料之间相互作用而派生出来的测试方法. 教学重点:1.电磁辐射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2.电磁与材 ...
  • 光谱分析及其应用
    1.问:写出各种跃迁需要的能量范围. 答:可以根据E=hγ=hc/λ这个公式计算跃迁能量,而 ∵ (1)原子内层电子0.1nm-10nm (2)原子外层电子10nm-780nm (3)分子的电子跃迁0.06µm-1.25µm (3)分子的振 ...
  • 非线性光学晶体现状及发展趋势
    非线性光学晶体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 赵斌 沈德忠.王晓洋.陈建荣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前言 非线性光学晶体是重要的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之一,是光电子技术特别是激光技术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发展程度与激光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可 ...
  • 食品分析与检验
    食用色素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的分类. 来源以及最新研究状况 ,并且介绍了食用合成色素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 关键词:天然色素;合成色素;检测方法; 应用:检测方法:发展趋势 前言 "色素&q ...
  • 环境中的电磁波污染及其危害
    环境中的电磁波污染及其危害 ◆杨新兴1李世莲2尉鹏1冯丽华1 (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2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京100029) 摘要: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经相当普遍.但是,人们对电磁波辐射危害的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