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讲 固体.液体和气体 - 范文中心

第37讲 固体.液体和气体

09/24

第37讲 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目标】

1.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及液晶;

2.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了解饱和汽及饱和汽压; 3.了解理想气体概念,掌握气体实验定律。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经等压过程到状态B 。此过程中,气体压强p =1.0×105

Pa ,吸收的热量Q =7.0×102

J ,求此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量。

解析:V A T V B

W =p (V B -V A )

A T B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 解得ΔU =5.0×102

J 。 答案:5.0×102

J

例2:我国“蛟龙”号深海探测船载人下潜超过七千米,再创载人深潜新纪录。在某次深潜实验中,“蛟龙”号探测到990 m深处的海水温度为280 K。某同学利用该数据来研究气体状态随海水深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导热良好的汽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计活塞的质量和摩擦,汽缸所处海平面的温度T 3

0=300 K ,压强p 0=1 atm ,封闭气体的体积V 0=3 m 。如果将该汽缸下潜至990 m 深处,此过程中封闭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

(1)求990 m深处封闭气体的体积(1 atm相当于10 m深的海水产生的压强) 。

(2)下潜过程中封闭气体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传递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

[解析] (1)以汽缸内封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初态压强p 0=1 atm,温度T 0=300 K,体积V 0

=3 m2

,汽缸在990 m深处时,气体压强p =1 atm+99010=100 atm,温度T =280 K,设体积变

为V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p 0V 0pV -T T

,代入数据解得V =2.8×102m 3

。 0(2)封闭气体的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而气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要放热,且传递的热量大于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

[答案] (1)2.8×10-2m 3

(2)放热 大于

例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状态B 变为状态C ,其中A →B 过程为等压变化,B →C 过程为等容变化.已知VA =0.3 m3,TA =TC =300 K,TB =400 K.

(1)求气体在状态B 时的体积.

(2)说明B →C 过程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

(3)设A →B 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为Q1,B →C 过程气体放出热量为Q2,比较Q1、Q2的大小并说明

原因.

[解析] (1)设气体在状态B 时的体积为V B ,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V A V B

T =T A B

代入数据得V 3

B =0.4 m

(2)微观原因:气体体积不变,分子密集程度不变,温度变化(降低) ,气体分子平均动能

变化(减小) ,导致气体压强变化(减小) .

(3)Q 1大于Q 2;因为TA =TC ,故A →B 增加的内能与B →C 减少的内能相同,而A →B 过程气体对外做正功,B →C 过程气体不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Q 1大于Q 2.

[答案] (1)0.4 m3 (2)见解析 (3)Q 1大于Q 2,原因见解析

[课后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1.如图所示,某同学将空的薄金属筒开口向下压入水中,设水温均匀且恒定,筒内空气无泄漏,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则被淹没的金属筒在缓慢下降的过程中,筒内空气体积减小,同时有(

)

A .从外界吸热 B .内能增大 C .向外界放热

D .内能减小

解析:金属筒在缓慢下降的过程中,气体的压强逐渐增大,水温均匀且恒定,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则气体温度不变、内能不变,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判断,气体体积必然减小,所以外界对气体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W +Q =ΔU 得,Q 为负,气体必然向外界放热.只有C 项正确.

答案:C

2.(多选) 关于液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液晶是一种晶体

B .液晶分子的空间排列是稳定的,具有各向异性 C .液晶的光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 .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液晶的微观结构介于晶体和液体之间,虽然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上排列比较整齐,具有各向异性,但分子的排列是不稳定的,A 、B 错误.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从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温度、压力、外加电压等因素变化时,都会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C 、D 正确.

答案:CD

3.(多选) 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 .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气体温度就越高

C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D .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

解析:气体分子距离远大于分子大小,所以气体的体积远大于所有气体分子体积之和,A 项错;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是表示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物理量,B 项正确;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产生的,C 项正确;气体膨胀,说明气体对外做功,但不能确定吸、放热情况,故不能确定内能变化情况,D 项错.

答案:BC

4.(多选) 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面张力是液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B .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内部稀疏,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C .不论是什么液体,表面张力都会使表面收缩 D .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

解析:表面张力是由于表面层中分子间距大,而在表面层分子间表现出的引力,A 错B 正确;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C 正确;表面张力的方向跟液面相切,D 错误.

答案:BC

5.一个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内盛有饱和汽与少量的水,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 .温度保持不变,慢慢地推进活塞,容器内压强会增大 B .温度保持不变,慢慢地推进活塞,容器内压强不变 C .温度保持不变,慢慢地推出活塞,容器内压强会减小 D .固定活塞而将容器放在沸水中,容器内压强不变

解析:根据饱和汽的特征,饱和汽压的大小与物质的性质有关,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跟饱和汽的体积无关.所以在温度不变时,饱和汽压不随体积变化,因而B 正确;其余的现象均不可能发生.

答案:B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黄金可以切割加工成任意形状,所以是非晶体 B .同一种物质只能形成一种晶体 C .单晶体的所有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 D .玻璃没有确定的熔点,也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解析:所有的金属都是晶体,因而黄金也是晶体,只是因为多晶体内部小晶粒的排列杂乱无章,才使黄金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A 错误;同一种物质可以形成多种晶体,如碳可以形成金钢石和石墨两种晶体,故B 错误;单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异性是指某些物理性质各向异性,有些物理性质各向同性,故C 错误;玻璃是非晶体,因而没有确定的熔点和规则的几何形状,D 正确.

答案:D

7. 我们认识到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D )

A .液体的表面张力是由于表面层里分子距离比液体内部小些,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B .利用液晶在外加电压的影响下,会由透明状态变成混浊状态而不透明,去掉电压后,又会恢复透明的特性可以做成显示元件;

C .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有规则地排列的,而非晶体内部物质微粒排列是不规则的。晶体内部的微粒是静止的,而非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不停地运动着

D .在同一温度下,不同液体的饱和气压一般不同,挥发性大的液体饱和气压大;同一种液体的饱和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

8.为了将空气装入气瓶内,现将一定质量的空气等温压缩,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空气的压强p 和体积V 关系的是 ( )

解析:根据气体等温变化方程pV =C ,所以p =C 1

V

,因此p V

选项B 正确.

答案:B

9.(1)如图所示,活塞与气缸密封了一定质量的气体,活塞与气缸之间摩擦不计且可在气缸中自由

移动,气缸固定在地面上,活塞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气缸加热,测出气体吸收的热量为2.0x106

J ,

算出活塞移动对外做功为1.5x106

J ,则气体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 J.

(2)试估算通常情况下(即lmol 气体的体积为22.4L) 气体分子间的距离d(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d= m.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一段变化过程,可用图上的直线AB 表示,则A 到B 气体内能变化为 (选填“正值”、 “负值”或“零”) ,气体 (选填“吸收”、 ”放出”或“不传递”) 热量.

答案:(1)增加(2分)0.5﹡106(2分)(2)3.3﹡10-9

m (4分)(3)0(2分), 吸收(2分)


相关内容

  • 容器与反应器
    容器与反应器 1.可直接加热 (1)试管 主要用途:①常温或加热条件下,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②收集少量气体和气体的验纯. ③盛放少量药品.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住距试管口1/3处. ②试管的规格有大有小.不加 ...
  • 干燥的原理和方法
    干燥 干燥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到的重要操作之一,其目的在于除去化合物中存在的少量水分或其他溶剂.液体中的水分会与液体形成共沸物,在蒸馏时就有过多的"前馏分",造成物料的严重损失:固体中的水分会造成熔点降低,而得不到正 ...
  • 化学品危险性类别的划分及标志
    化学品危险性类别的划分及标志 (一)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不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 ...
  • 化学实验知识大全
    高考实验要求总结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各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 ...
  •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金属和金属材料 1. 考查金属的分类.特性和用途 该类题型命题点有: (1)金属的分类. ①金属分为纯金属和合金两类,金属材料分为黑色和有色两类. ②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的,但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
  •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高中化学综合知识点整理 一. 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 ...
  • [化学]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操作+方法+现象)
    一.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 ...
  • 物质的颜色
    一.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 固体:铜 氧化铁 二. 2. 固体:碱式碳酸铜 三. 3. 固体:氢氧化铜 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 6.无色固体:冰 干冰 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 ...
  • 20**年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2014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化学实验 1.中学阶段使用温度计的实验: ①溶解度的测定:②实验室制乙烯:③石油分馏. 前二者要浸入溶液内. 2.中学阶段使用水浴加热的实验: ①溶解度的测定(要用温度计):②银镜反应.③酯的水解. 3.玻璃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