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政治重点知识 - 范文中心

20**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政治重点知识

10/08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政治重点知识

1. 请运用生活与消费知识,论证实行阶梯水价的合理性。

(1)价值决定价格。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会提高供水成本,实行阶梯水价能够使水价真实反映其价值。

(2)价格影响供求。实行阶梯水价可以提高过度用水者的支出代价,从而促进水资源节约。

(3)实行阶梯水价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4)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实行阶梯水价会降低人们的用水量,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5)价格变动能够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实行阶梯水价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2.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人们对于未来收入预期非常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2)主观因素:

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 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③消费具有导向作用,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 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 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为什么: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3)怎么办:①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②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③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④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5. 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措施

(1)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3)要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6. 财政的作用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7. 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政府(国家) :

①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②加强市场规则建设。

③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企业:提高职业道德,遵纪守法,遵守市场规则

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8.科学的宏观调控

(1)手段:

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规划(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则、收入分配政策等) 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等法律手段来调节经济活动

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具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等行政手段,来调节和管理经济

9.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措施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一转到”: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二依靠”: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新四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战略”: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10.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措施

①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③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④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⑤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11. 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②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政治义务。

③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④参加民主选举、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

⑤依法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

12.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②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种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的内在要求。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切实履行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②政府要转变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④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⑤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⑥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政务公开。

13. 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

①积极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②自觉履行好义务。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与行使国家权力;协助宪法、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③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位: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为什么: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③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5. 中国共产党做某事的原因和措施

(1)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完善领导方式,加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②完善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

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④践行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⑤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⑥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6. 国际社会的知识

(1)主权国家: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等; 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联合国: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各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即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差别乃至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的利益为借口,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的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该受到谴责。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

(5)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④维护世界的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17. 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与经济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18.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3)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4)文化对人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深远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5)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9. 尊重文化多样性

为什么: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0.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则会起阻碍作用。

(3)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1. 如何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

(5)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6)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1)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3)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3.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为什么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怎样弘扬

(1)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4.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国家:①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个人: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①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原因:(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2)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当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要求:

(1)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3)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6. 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我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27. 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3)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4)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原理:(1)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8. 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1)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把各个要素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29.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培养创新精神。

(3)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勇敢的面对挫折与考验。

(4)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不断前进。

方法论:①做事情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的原有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5)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30.矛盾分析法、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1)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出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5)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1.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所以要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改革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5) 实现人生的价值

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选择正确,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就会遭到失败。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价值观不同,人生道路的选择也不同。

③(正确的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④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相关内容

  • 高三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三备课组工作计划一:高三下学期英语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XX高考英语科备考,我们将以<黑龙江省英语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外研新课标版的高中英语课本为基础,制订详细周密的复习计划,切实抓好高三英语复 ...
  • 山东省潍坊市20**年-20**年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2年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2012.4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 1上,考试结束,将 ...
  • 数学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
    玉门油田一中数学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 一. 指导思想 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的学科,也是重点学科.数学学科的稳定与发展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当前教学形势,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结合我校数学教学实际,数学教研 ...
  • [精品]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篇一: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陕西省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陕 ...
  • 汕头金山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
    汕头金山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I: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意. 1."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 ) A. ...
  • 高二的重要性
    高二的重要性 高中老师总结过:高一相差不大,高二始分高下,高三天上地下.没错,这"天壤之别"其实就是在3年1000个日夜中细微差异的累积导致的.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 ...
  • 高二期中考试总结
    2007-200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总结 根据教学安排,4月23日-25日高二年级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期中考试,全面检测了教师前一阶段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这次期中考试.也反映出了不少实际问题.所以今天我们在此 ...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
  • 教育政策法规知识试题
    教育政策法规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实行 领导, 统筹规划实施, 为主管理的体制.( )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 面向21世纪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编写原则和特点
    经过自1994年上半年开始,至1995年底的一年半时间,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相衔接的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终于形成了送审稿.等待国家教委有关领导审批后,将于1996年在全 国颁布试行.并根据此大纲,从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