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贤治:知识分子应该做的就是批判 - 范文中心

林贤治:知识分子应该做的就是批判

11/06

林贤治 : 知识分子应该做的就是批判 

“ 自闭”般的生活成就 了一个直率的批评者 ,那些戴着光环的知识分子都 曾被他尖锐地批评过 

提名理 由 

多年 以 来 坚持 “ 由 自   第 一 性 ” 的 写 作 态  度 ,林 贤治 以批 判 的 

也算个 惊喜 。作 为一个 “ 制外” 的知识分 子 ,林 贤  体

治的很 多书一经 出版都 遭遇争 议。他个 人写作 态度 的  激 烈、决绝总会让读 者阵营迅速分化 。“ 邵燕祥先生对  我说 , 烙印  这本 书如果把最基层 的、最底层 的小人   

笔触和启蒙的态度深  入中国知识分子精神 

深处 。   21 00年 , 其 主 

物的遭遇 写得充分一点就 好 了。  

这 本书对他 来说算 是了却 一个心愿 ,他并没有 计 

划把这 个 口述史再 继续下 去。“ 只是想做 一个 开头 , 我   希 望有更 多的人来做 。 ”他说 。   还有 另外的 工作其实 也一直在 默默进行 。 比如 自  

己写 的另外两 本书  纸 上 的声音》 和  沉思 与反抗 》 。   前者是 近三年 来的文化 批评 文集 ,内容从评 点西方知 

编 的 《 印 : 可 以  烙 “ 教育好的子女”的集 

体 记忆 》 ,它 以 知 识 

分子阿伦特 、索尔 仁尼 琴一直到 中国的鲁迅和胡适 ,   主 题和林 贤治其他 作品一 致 ,探 讨知识分 子与权 力的 

关系、 自由斗争与专 制封 锁 。后者是他 3 0年来写作的 

分子的勇气直 面残酷 

的 历 史 、 对抗 集 体 的 

沉默与健忘。  

选 本。在书的序言 中 , 贤治将批判 的锋 芒指向 自己 , 林   他坦 陈 3 年前 曾经为 了能够发表文章 ,按 照报纸要求  0

写下成打 的颂 歌。他写道 ,仅 仅为了实现个人 的目的 , “   便甘愿与邪恶 势力合谋 。我说 ,这是耻辱 。 ”  

摄 影 / 汉 英  吴

“ 于 一个 写作 者来说 ,世 界就 无非就 分成 自由 对   或不 自由。 ”林 贤治对 记者说 。在他 看来 ,任 何写作 ,  

自由永 远作为 “ 第一  ” 。所 以在他 的书 中,论及的人  物 无论 中西均 是个体对 于强权 的反抗 。但是 ,不可否 

本 刊 记 者 / 时吻 ( 自广 州 ) 杨 发  

今年夏 天之后 ,林 贤治总 能接到一 些陌生 的电话  认 ,林 贤治笔下 的人和事 大都在 西方 。虽然他一 向以  一

和 来信 。这 些陌生 人 向林 贤治讲述 着 自己在 文革 期 间   批 判的锋 芒著称 ,但对于 中国当下 的社会事件 ,极少 

亲见 的恐怖 。他们之 所 以选 择对林 贤治诉 说 ,都 是 因   见 到他 的发言 。林 贤治解释 ,“ 我写 西方的历史 、西方 

为他 主编 的一本书 。 00 4 ,烙 印》 21年

月 《 出版 。 本“ 这 黑  的 人 ,其 实言都在 中国,算 是一 种隐喻 的写法 。这是  五类 子女 ”的集体 叫忆录 历经数 年、辗转 多处 ,最 终  他 写作 的一贯风格 ,也 是他 作为编辑选择 书稿的标准 。   得 以问世。“ 算是给这些人在社 会档案里 留下 了一笔 。 ”   林 贤治不喜欢 别人称他为学者 , 他选择 “ 写作者 ” 。   这个名字最朴 素。 ”他笑笑说 。他的本职是一名 编辑 。   林 贤治走进 办公室时 一直为迟 到道歉 。他有着 规  “

律 的生 活 ,而早 起对他 是个难 事 。他 兴致不错 ,这一  出版对于他 是一份赖 以为生 的工作 ,同时也是 爱好。  

年 还算 收获颇 丰。作为 作家 ,他 出版 了 自己的几 本 著 

至 今不会用 电脑 的林 贤治一般都 是通 过纸媒寻 找 

作; 作为 编辑 ,推出 r几位好作 者 。不久前 ,他被通  合适 的作者 。一次 ,他 从一 本书评刊 物上看 到一位 不  知 获得 了 “ 在场 主义散 文大 奖” ,有 3 0万元 奖金 。这  知名 的作者撰 写了一 篇介绍 东欧解冻 前地下 文学 的短 

个 由 民间赞助 的文学奖 的宗 旨强 调 “ 蔽 、介入 、揭  文。林贤治就打 电话 向对方约 稿。“ 去 我不认识他 ,跟他 

示本真 ”  。

说 希望你能来组 织 ・ ,介绍 东欧的地下文学 。  本书 ” 半年 之后 ,这 本书名 为  地下 》的书 出版 ,成为  林 贤治作为编辑在这 一年 中颇 为看 重的一本 。还有《 哲 

这一切都让他高 兴。当然 , 还有他 看重的那本 《 烙 

印* 半年 内又加 印一次 。对于 一本主题如此 沉重的书 , ,  

1 2l 1  中国新闻周刊 l ̄ i ws ek n 2 1 2 7   WVn w e c I001    k , k e   2

事件  ,讲述 了 12 92年苏 俄政 府 有计 划 、有 系统  些 会议 全 部 都是 无 聊 的 ,研 讨 不 出任 何 内容 ”; 于  对

t 异议 知识 分子 进行 大规 模 流放 的历 史。 除 了这 些  居住 了几十 年的广 州 ,他 甚至不 清楚有 哪些 旅游景点 ,  

隐喻 的书 籍 ,他也 关心 周 围的 作家 。两 年前 ,上  外地 的朋友 到粤 约他一 同 出游 ,他 回答 “ 兴趣 ” 没 。  

名 教授 因为在 课堂 发表 针砭 时弊 的 言论 而被学 生 

, 一

实 际上他 是一 个 随和的 人 ,只不过 他为 自己划定 

时 舆论 大 哗。林 贤治 在媒 体上 看 到那 位教 授  的原 则和 界 限 比大 多数 人严 厉 一些 。他 生活 简 单 ,衣  或者一 个蛋就 足矣 ” 。但是 , 个 月会花一 两千元 买书 。 每  

: 中国传统 文化的看 法 ,觉得 “ 不错 ” 颇 ,于是

就 约  着 朴 素 ,对 于 每顿 饭 的要 求是 “ 要有 一条 鱼 ,青 菜  只 的 书稿 ,“ 取今 年能 出版”  争 。 林 贤 治在 花 城 出版 社 已经供 职 近 3 年 ,除 中途  他 自己_ 0 总结说 ,“ 除了吃饭 、睡觉 ,其他 时间其 实都 是 

暂 借调 去 办报 外 ,他 一直 在这 里 。对 于这 个高 中   工作 。 ”最 大 的爱好 是 “ 拉小提 琴 和 哼哼歌 子 ” 拉 。并 

不会 电脑 、不善 交 际 的编辑 ,出版社 无论 技 能  不 是所有 人都 能适应 这种极 端的性格 。他也 乐得清 静 ,  

£ 还是 工作量考 核 ,对林 贤治 总 网开一面 。“ 他们都   每 天步行 上下班 ,每 周去 书店 两 次 ,读 书、写作 。  

} ,不像我 ,很偏 狭 。 贤 治 自嘲地 说 。 宽容 ”林  

底 层 出 身 、学 历 不 高 的 林 贤 治 对 于 中 国 的 高 

偏 狭和极 端 ,是他 听到 关于 自己最 多的评 价 。他  校 充满 矛盾 。一 方 面 ,他 认 为 自己 “ 有 呼 吸 过 学  没 回避 ,坦然承认 。这与他的成 长经 历不无 关系。他  术 界 污 浊 的 空气 ” 是 一 种 幸 事 ,另 一 方 面 也 为 自 己  

: 广东 阳江一 个农 民家庭 ,l 在 7岁开始 被批 斗。 常  没 有 读 过 大 学 而 稍 感 惋 惜 。他 厌 恶 学 术 界 制 定 的 种  ! 农村的经历让他对 于 “ 活在 达官贵人 ”有着本能 的  种 框 架 与 限 制 ,认 为 写作 最 需 要 的 就 是 自 由而 不 是  ; 后来不爱交往 、拒绝商榷的极端 }格在外界看  规 范 。早 年 一 直 研 究 鲁 迅 的 林 贤 治 自觉 或 者 不 自 。他 生   E 以理解 , 但实 际上也是他长期 以来的一种 自我保 护。 觉 地 沿 袭 着 鲁 迅 的 做 派 。 林 贤治 如 今 已 过 “ 青 ”   愤   林 贤治 生 活方 式 的 “ 端 ”在 圈 子里 尽 人 皆知 。 极  

年龄 , 但他 仍然 充满激情 , 时时 生 出愤 怒之火 。他说 “ 知 

( 习生 蒙 佳 对 本 文 亦 有 贡 献 ) 实  

他 从不 参加 三人 以上 的 聚会 ,认 为 “ 纯粹 浪  识分 子应 该做的就 是批判 ”  卉  那 。

f ;0 来也再 不参加 任何学 术研讨 会 , 间”2 年 觉得 “ 那 

用电 力与 效 率  创 造 美好世 界  


相关内容

  • 课题成果简介
    成果简介 一.成果主要内容 项目组成员在调研.实践基础上分析了逻辑在中国的社会化水平.逻辑在地方高校的现状,探讨了社会化偏低的原因和走出困境的途径.在详细分析地方高校改革必要性和可能性基础上,确立了嵌入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教学改革方向,制定了教 ...
  • 对于保罗批判性思维理论的几点解读
    第34卷 第2期2012年3月 ()JournalofQinhaiNormalUniversitPhilosohandSocialSciences gypy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34,No.2Mar.2012 对于保罗 ...
  • 20**年-12-5尔雅创新思维训练期末考试答案(正确顺序)
    一. 单选题(题数:25,共 50.0 分)1关于连接思维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2.0 分)2.0 分A.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有机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新的整体B.其本质是二元联想C.彼此连接的两个事物必须有相似性D.是很多发 ...
  • 对[弟子规]育人智慧的学习感悟
    近些年来,"国学热"慢慢兴起,如对<弟子规>一书的推崇,很多学校重新把它作为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良好的首选德育教材.<弟子规>是对<论语>中"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 ...
  • 孤独之必要
    作者:赵毅衡 出花 1997年02期 1. 严格说,文化批判只是一个现代现象.在西方,是启蒙运动之后,即"资产阶级文化"成为体制性主流之后,知识界对现代文化的反思运动.但是,把文化批判看成从西方引入的思想方式,或是把文化 ...
  • 继续再教育考试创造在您身边答案2
    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 1.(本题分值:2) 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突破传统观念,从以片面追求重知识轻能力的智能传统观念中挣脱出来,学会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打破常规,锻炼敏 ...
  • 教师的第三只眼是慧眼
    这篇文章是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开封会议上推荐的,我读后觉得启发不少.特此推荐给教育战线上的各位同仁,以共勉.----missforever_cy 教师的第三只眼是慧眼 教师的两只眼睛,应该是关注人以及人的发展,关注民族的命运以 ...
  • 西方哲学史_名词解释_考研
    伊奥尼亚派 水本原说:泰利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理由:1.经验证据表明水有滋养万物的作用,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 2.万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3.他接受了古埃及人的大地漂浮在水上的宇宙图式,以水的摇晃解释地震现象, ...
  • 鲁迅精神的现代意义
    鲁迅精神的现代意义 1940年1月9日当未来中国的政治领袖在延安做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的著名论断之后,鲁迅的文化选择的价值和五四新文化的基本素质似乎就应该被确定了.鲁迅一生中提出了无数个社会思想文化的命题 ...
  • 交锋:当代中国的八种思潮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邓小平思想功不可没;"老左"与"新左"呼唤"文革",自由主义"挤出门缝"又进"夹缝";民主社会主义刚刚抬头,民族主义与民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