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前准备工作 - 范文中心

实践前准备工作

11/29

实践前的准备工作

1.查阅资料:临终关怀的含义,背景,发展过程;各个宗教对死亡的观点;

“临终关怀”一词译自英文Hospice,原是欧洲中世纪设立在修道院附近为朝圣者和旅行者提供休息和治疗照顾的地方。现代的临终关怀则是一种特殊的公共卫生保健服务,是由医生、护理人员等多学科的人员组成的团队,为没有治愈希望的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的舒缓治疗看护和心理关怀,使临终病人能够舒适平静地度过人生最后阶段。病人家属则可通过关怀得到情感支持,维持和提升身心健康。

现代临终关怀组织的创始者是桑德斯博士(Dr Dame Cicely Saunders)。她于1967年7月在英国伦敦东南方的希登汉(sydenham)创设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机构(St.Clristopher’s Hospice)是世界上第一所为临终病人提供服务的临终关怀机构,被誉为“点燃了世界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此后,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相继出现临终关怀服务。新港临终关怀机构(Hospice. Inc.,New Haven) 是美国第一家临终关怀组织。我国于1988年在天津成立了第一所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同年10月上海市退休职工南汇护理医院创办。 1990年,台湾马偕医院建立第一所临终关怀安宁病房。1992年在北京成立我国第一所民办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医院。1998年开始,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先后在全国各地20 家大型综合医院创办宁养院,旨在为全国癌痛病人提供免费家居服务,使我国临终关怀得到进一步发展。

临终关怀的目的主要是减轻临终病人的心理负担,尤其是解除病人对疼痛及死亡的恐惧和不安,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使病人能在人生的最后岁月中,安详、宁静、无痛苦、舒适且有尊严地离开人世,从而达到更理性、更平静接受死亡的目的。在临终关怀中,其突出的特点是护理重于治疗,即重点不在于治疗,而是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护理。

临终关怀是一项包含了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服务工作。它追求以下四个方面目标的实现:首先是医学目标,即通过医疗手段的介入,帮助临终患者满足各种基本生理需要,如:控制并减轻病痛、缓解症状。其次是心理学目标:帮助患者正确面对死亡,消除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从容平静地度过生命的最后历程。在伦理学方面,尊重临终患者的生命、人格和权力,帮助他们保持个人尊严,使其获得友爱和关怀。社会学目标:为临终患者的家属提供关怀与照护,为他们提供心理抚慰和居丧服务,鼓励、支持并帮助临终者家人顺利度过居丧期,重建生活。

面对死亡,不同宗教对死亡的观点也各不相同。在了解不同宗教的死亡观后,我们可以得知超越的力量对临终关怀医院中患者起到了什么作用,并且这也有利于加深我们宗教死亡观念的理解和思考,促进研究的进展。通过查阅《圣经》,我们可以得知基督宗教的死亡观是“死后复活”与“藉耶稣基督得胜”;而在《道德经》、《太平经》 等著作中也体现了中国道教的死亡观:从“全生避死”到“长生不死”;而佛教的死亡观:从“轮回报应”到“涅槃寂静”也体现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等佛教书籍中。

2. 在去医院实施临终关怀调查之前拟定好调查问题。

比如“作为患者,希望在医院还是熟悉的环境比如家里、社区中渡过临终时期?” “在宗教志愿者眼里,临终关怀的现实困难是什么?”“宗教在临终关怀的作用有什么?”“宗教中的死亡观念对临终者有什么影响?”

3. 联系北京市松堂医院,提出做短期志愿者服务的要求。

4.文献综述

前言:随着临终关怀在我们所处的社会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宗教在临终关怀工作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人们对宗教与死亡观念的探讨也渐渐进入人们视野。在宗教与死亡观念中的研究,有几个方面值得人们探讨:一是宗教与死亡观念的关系,其次是各宗教的死亡观念,三则是宗教的死亡观念对人的影响。从古至今,各家各派的研究者都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关于宗教与死亡关系的研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宗教 死亡观念 哲学 临终关怀

一.宗教与死亡观念的关系

现代意义上宗教学的奠基人麦克斯·缪勒提出:“无论人们在别的问题上有什么相反的说法,人们对那些因死亡而暂时离开人世的人们的思考和情感,都构成了最早的和最重要的宗教因素。而且,相信来世、想象来世、希望在来世再见面的信仰也构成了宗教的因素。这种信仰不仅以其不抗拒的力量成为我们祖先的真理,而且至今仍起着很大的作用。”而恩格斯也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是人的不死的观念,确切地说,是人的灵魂不死的观念,“通过自然力的人格化,产生了最初的神。随着各种宗教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神越来越具有了超世界的形象,直到最后,通过智力发展中自然发生的抽象化过程„„在人们的头脑中,从或多或少有限的和互相限制的许多神中产生了一神教的唯一的神的观念。”由此我们可知,宗教从人们对死亡的看法和联想中慢慢产生和发展出来,而正因其起源于人们对死亡的观念,宗教也反应出了人们对死亡的观念。

二.各个宗教对死亡的观念

现今中国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的信众较多,临终患者的信仰也集中于这几个宗教,因此我们集中讨论这四个宗教的死亡观念。

基督教的死亡观念。基督教的死亡观念可以简要概括为“死后复活”与“籍耶稣基督得胜”。在《圣经》的(约11:11,帖前4:14)里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神也必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因此基督徒对死亡是很坦然无惧的,其的死亡是归回天父的家(天堂)里去跟神同在,而天堂则是人类最美好的归宿。在基督教的观念中,对于人来说,死亡是身体、灵、与魂的分离。在《圣经》中多次体现:身体埋葬到坟墓里去,开始分解。(灵魂回到神那里去,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神。”(传十二:7);而在路加十六:19一3l节提到魂将到两个地方去,一个是作恶的魂到地狱去,在路23节另一是义人的魂到乐园去,22节(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路加福音23;43节说到十字架上的强盗与基督同在乐园里。

伊斯兰教的死亡观念。伊斯兰教认为死亡只是从今生过渡到后世的一个阶段。这是伊斯兰教一个很重要的基本信仰。其相信在世界末日,每个人都会复生,并在真主的跟前接受审判,审判的标准是每人在今世时所作的善恶为准;如果某人是信仰正确兼且行善,这人就会得到天园的赏赐;相反,如果某人不信真主,恶绩昭彰,所得的将会是火狱的刑罚。《古兰经》第三十四章三至五节说道:不信道的人们说:“审判日不会降临我们。”你说:“不然,我凭主发誓。它必降临你们。我的主是全知幽玄的。天地间微尘重的事物,不能远离他;比那更小,更大的,都一一清楚记载在纪录中。以便他在复活时报酬信道而行善的人们。这等人将获赦宥和优厚的给养。竭力反对我(真主)的迹象以为已经成功的人,将受痛苦的刑罚。” 佛教的死亡观念。从佛教处理生死问题的两个基本立场或基本维度,这就是“轮回报应”和“涅槃寂静”。从段德智的《对死亡现象的宗教学思考》中可知,“轮回报应”对人的生命结构、生存方式和生命过程作了新的解释,不把人的生命理解为线性的、暂时的、不可逆转的东西,而是把它理解为一个永无停止的循环过程,更能够从思想上消除人们对死亡本

身的恐惧;而“涅槃寂静”说产生于原始佛教基本教义之一的“四圣谛”说,“解脱”或进入涅槃境界则是佛教的终极目标。其反映了人们在轮回中,不论是幸福或悲惨,都摆脱不了轮回的命运,而涅槃则是人们从轮回中解脱的途径。总的来说,佛教可以说是一个面向死亡的宗教。

道教的死亡观念。道教死亡观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它对“长生不死”理想的突出强调。如果说“贵生”、“贵身”、“全生”、“尽年”只是道家死亡观的一个层面的话,则“长生不死”或“成仙”则构成了道教死亡观的一项中心内容。在流传至今的最早的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就构建了道书中最早出现的由“主天”的神人、“主地”的真人、“主风雨”的仙人、“主教化吉凶”的道人、“主治百姓”的圣人和“辅助圣人”的贤人六个等级构成的神仙系统。葛洪(284-364年),作为神仙道教理论的奠基人,其《抱朴子》,如他自己所说,所讲的无非是“养生延年”的“长生之道”。而道教死亡观的另一个特色在于它不是抽象地谈论“贵生”和“全生”,而是非常具体地探讨了“养生延年”的修炼方法。《太平经》中就已经提出了“内以致寿,外以致理”的修道原则。《周易参同契》不仅把“炉火”与《周易》和黄老相提并论,赋予“丹术”以本体论意义,而且还极力渲染了金丹延年益寿、使人返老还童的妙用。因此,我们可得知,道教的死亡观可以归于从“全生避死”到“长生不死”。

三.宗教死亡观念对人的影响

死亡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避之不及的问题。死,不仅意味着肉体的消逝,也意味着对未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时,人们更需要一个精神支柱使自己得到安慰。而宗教诚如马克思所说,是人们的鸦片,起到了一个安慰剂的作用。

在肯·威尔伯的《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中,其提出,死亡随时都可以来临,而信仰却带给人生命的尊严和接受的勇气。这说明,宗教可以使人们在面对死亡时有一种依靠和安慰,让人能够更从容的走向死亡。而这对于时时刻刻面对着死亡的临终者来说意义非凡。在日野原崇明 《临终关怀》、闵丽、陈建明《宗教文化与社会关怀》也提及了宗教对临终者的积极作用,段德智的 《西方死亡哲学》则深刻探讨了死亡与宗教、哲学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很多期刊也提到了宗教与死亡、临终关怀,它们有:吴素香的《宗教与临终关怀》 世界宗教文化,2008,02:49-51;何则阴,江先文,汪云利的《宗教死亡观与临终关怀》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04);李晋的《“向死而在”——佛教、医学与临终关怀》 社会观察. 2007(09);茹鲜的《不同宗教文化信仰间死亡态度差异浅探》新疆社科论坛. 2003(04;原露铭的《佛教徒死亡态度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参考文献

1. MüllerFM.Lecturesontheoriginandgrowthofreligion

2.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3. 《圣经》

4. 《古兰经》

5. 段德智《对死亡现象的宗教学思考》

6. 《太平经》

7. 肯·威尔伯《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

8. 日野原崇明《临终关怀》

9. 闵丽、陈建明《宗教文化与社会关怀》

10. 段德智《西方死亡哲学》

11. 吴素香. 宗教与临终关怀[J]. 世界宗教文化,2008,02:49-51

12. 何则阴,江先文,汪云利.宗教死亡观与临终关怀[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04)

13. 李晋. “向死而在”——佛教、医学与临终关怀[J]. 社会观察. 2007(09)

14. 茹鲜. 不同宗教文化信仰间死亡态度差异浅探[J]. 新疆社科论坛. 2003(04)

15. 原露铭 佛教徒死亡态度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J]. 世界宗教文化,2008,02:49-51;何则阴,江先文,汪云利.宗教死亡观与临终关怀[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04);李晋的“向死而在”——佛教、医学与临终关怀[J]. 社会观察. 2007(09);

茹鲜的不同宗教文化信仰间死亡态度差异浅探[J]. 新疆社科论坛. 2003(04);原露铭的佛教徒死亡态度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等期刊论文,及其日野原崇明 《临终关怀》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闵丽、陈建明《宗教文化与社会关怀》四川大学出版社,段德智 《西方死亡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等书。


相关内容

  • 高中通用技术装备标准
    江苏省高级中学通用技术实践室装备标准 一. 通用技术实践室建设 (一)建设原则 1.本标准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制定. 2.考虑到经费.场所.设备等因素,各地可因地制宜, ...
  • 暑期社会实践义教个人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义教个人总结 七天的社会实践,我从初期准备阶段满怀憧憬的开始,到实践期间亲身经历的深刻体会,再到临行时依依不舍的结束,实践的每一天都让我感慨万分,收获良多.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筹备阶段之前,我就经常听师兄说起过.每次听完师兄师姐们 ...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敬老院暖心之旅>社区服务类方案 (小学四年级) 班级:2010级小学教育(2)班 姓名:刘鹤鸣 学号:[1**********] 背景分析: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长大,不 ...
  •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策划书
    携手百强,助力就业 --山东建筑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查策划 策 划 书 一. 活动背景 随着高校近些年的连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其学历含金量远不如以前,大学生已远离了"天子之骄"的地位,而在此等情况下,社会又仅能提 ...
  • 6---20**年播种绿色---低碳小使者在行动
    播种绿色--- "低碳"小使者在行动 [活动依据] 1.国务院于今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要求"节能攻坚,全民行动",加强 ...
  • 九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全套
    九年级综合实践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它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
  • 043640_辅导员笔试题目
    2008年招录辅导员试题 一 填空题(20分) 1.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信友爱 . ...
  • 电气生产实习心得
    电气生产实习心得体会 在实习期间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经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总结了经验. 实习中的感悟 首先.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得益于扎实的专业知识. 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的第一要看 ...
  • "梦回母校,起航邢职;薪火相传,携手经管"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回 访 母 校 社 会 实 践 调 研 报 告 2014寒假"回访母校"社会实践-- 实践题目: 梦回母校,起航邢职:薪火相传,携手经管 团队名称: "紫色梦想"社会实践小组 回访学校: 四川巴中茶坝 ...
  • 实习的心得体会
    实习的心得体会 在实习期间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经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总结了经验. 实习中的感悟 首先.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得益于扎实的专业知识. 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的第一要看的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