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死后被追封为宰相. - 范文中心

他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死后被追封为宰相.

02/03

在中国诗坛上,人们常把李白称作“诗仙”,而事实上白居易才是真正的诗仙!请看唐宣宗的这首赞扬白居易的诗: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从宣宗皇帝的这首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在唐时即被称作“诗仙”.而李白被称作诗仙始于清代,因此,李白的“诗仙”荣誉应该还给白居易!

唐朝诗歌繁荣一时,人才辈出,著名的大诗人更是多到不胜枚举。那么迄今为止,谁的诗作流传最多呢?

很多人张口就来:那当然是李白或者杜甫啦!毕竟提起唐诗,我们首先就能想到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说的也是这回事。不过,唐朝写诗最多的人可不是这二位。

李白流传下来的诗歌大概有900多首,而杜甫是1350首。有一位大诗人,他的诗的数量比李白和杜甫加起来还要多。

他就是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要知道,白居易流传下来的诗歌有3000多首。更重要的一点是,白居易的诗歌几乎没有散失,他才是唐代诗歌流传下来最多的诗人。

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但又经过千锤百炼,流传久远。历代对其诗歌评价都很高,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自号醉吟先生,也称香山居士。

白居易与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尽管他们并称元白、刘白,但实际上无论元稹还是刘禹锡,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都不及白居易。

名家对白居易的评价:

1、唐宣宗。在开篇唐宣宗为纪念白居易写的七言律诗,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是说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流传很广,连几岁的小孩子都会唱,乃至于流传到国外,胡儿也能唱。

2、纪晓岚。纪晓岚对别人比较苛刻,一般情况下要他喊一句好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纪晓岚在《唐宋诗醇》里评价白居易时就说“如此长篇,一气舒卷,时复风华掩映,非有绝世才力未易到也。”对白居易大加赞赏,可见其地位之高。

3、陈毅元帅。陈毅元帅也对白居易诗给予高度评价曾作诗云:“吾读乐天诗,晓畅有深意。一生事白描,古今谁能继?”。

白居易 忆江南

了解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28岁考中进士。唐代科举考试中有个说法是“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是说三十岁考明经还考不中就太老了,而五十岁考中进士算比较年轻的,而白居易二十八岁就考中了进士,这已经算很厉害了。

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那么,白居易在官场上表现如何呢?

贞元十九年,他以书判拔萃科及第。唐朝考中进士并不是马上就能做官,还要加一些应用性的考试才授予官职,书判拔萃科就是这一类的考试。

白居易被授予翰林学士,三年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在唐朝是一个荣誉性的职务,往往是其他官职的兼职,职务跨度很大。他任左拾遗,尽管官位很低(唐朝的左拾遗一般八品左右的官职)但是他生活在皇帝身边,可以给皇帝提意见。

九年任左赞善大夫,言事贬江州司马。赞善大夫是太子的属官,按道理他没有资格向皇帝提意见。当时因为宰相武元衡遇刺,他为这件事情向朝廷建议要捉拿凶手。这事触怒了朝廷,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贬为江州司马对白居易而言是他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他的人生也因此划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的白居易官位较低,但是积极进取,很有些锋芒,写了很多新乐府诗;贬为江州司马之后,白居易的生活道路相对越来越平坦,官也做越大,但是他的棱角远不如年轻时。

后来他做过忠州刺使,做过杭、苏二州刺史,也做过太子少傅,做过刑部尚书。他的墓碑上就刻上少傅,因为这是他一生中做的官位较高也比较重要的官职。

死的时候他被追赠为尚书右仆射。谥曰文,尚书右仆射是宰相,实际上白居易并没有做过宰相,皇帝追封他为宰相。

白居易还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事,他的一生经历过九个皇帝。白居易的一生经过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文宗、武宗和宣宗九个皇帝。这并不意味着白居易很长寿,其实他也就活到七十四岁。

白居易的故事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时期,倍尝离乡背井之苦。他的祖父和父亲做过县令一类的地方官,祖母和母亲都能诗善文。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五六岁时开始学写诗,八九岁时已通晓声韵。他学习非常刻苦,读书、作文、学习写诗,一日也不间断。因为经常朗读和写字,他的口舌生了疮,手肘磨出了老茧。

贞元三年(公元787年),16岁的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去京城长安,行进在咸阳古道上。他从11岁起就远离故乡亲人,在浙江一带过着萍踪浪迹的生活;知道他今天来长安是希望在这人才荟萃的国都,得到诗人的推荐和延聘,找到一个理想的出路,施展自己的抱负。老人越发怜爱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诗人了。顾况开始看到诗稿上写“白居易”

三个大字时,还打趣说:“长安物价猛涨,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后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说:“年轻人,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不要说住在长安,就是走遍天下也不困难了!老夫刚才开了个玩笑,可不要见怪噢。”

由于得到顾况的夸赞,白居易很快在长安出了名。不到几年,他考中进士。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又提拔他做了翰林学士,后来又派他担任右拾遗。

白居易并不是一个追名逐利、阿谀奉承的官僚。他创作了大量乐府诗,有不少是揭露当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对官僚统治集团鱼肉人民的罪行进行无情的抨击,对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表示无限的同情。他又敢于向皇上犯言直谏,大胆发表意见,所以皇帝反感,同僚妒恨,他一生政治上很不得志,后来降为江州司马。以后虽然又几次回到京城,做了几任大官,但因为朝政混乱,像白居易这样的人不可能有所作为。他把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共写下二千八百多首诗,这些诗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灿烂的明珠。


相关内容

  • 唐朝皇帝中写诗最好的一个
    唐朝是诗的朝代,当时的三教九流社会各界,莫不以能作诗为荣,其中当然也包括皇帝.李唐王朝存在的二百八十余年间,总共有二十三位皇帝,其中有诗歌作品留存到今天的就有十二位: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哲).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 ...
  • 议论文:杜甫---管翔羽
    议论文:杜甫 创作者:管翔羽 QQ:11067869 18 人们一想起杜甫,脑海浮现的多半是一位忧国忧民.朴实谦和的长者.但长者也曾年轻,温厚的人也有狂放的一面.如果不是命运的捉弄,杜甫在后人面前呈现的,也许是另一种面貌. 交游:因为狂傲差 ...
  • 杜甫诗的历史见证品格及其审美分析
    2007年第2期(第22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22007(Vol.22) 文学研究 杜甫诗的历史见证品格 及其审美分析 杨 义 摘 要:杜甫是一位直面大时代沉落的大诗人.历代诗人的写作中跟自己的时代联系最紧密的一种诗品 ...
  • 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作者简介,原诗,翻译,赏析 [山中杂诗] 吴均 南朝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山中杂诗>选自欧阳询的<艺文类聚>.其文善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词清拔古朴,时人或仿效其体 ...
  • 白居易琵琶行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白居易与"琵琶行">. 先讲第一个问题:简介白居易.由于讲座时间的限制,只能简介. 为了便于大家记忆,我列了六个条目,通过这六个条目,我想向各位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白居易. 我觉得过去我们有个 ...
  • [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即景抒情诗的内容.诗人生平及思想内容. 2.能够背记<登幽州台歌><望月怀远>. 3.训练将诗句转变成画面情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了解即景 ...
  • 话题作文:实践
    实 践 人非生则知之者,要求得知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离开了实践,学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数的客观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只有从实践中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理性认识,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否则在实 ...
  • 刘姓的历史
    刘姓的历史 一.刘字的含义 刘姓有"王者气象",刘汉王朝构成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潮,自此中华民族之主体被称为汉人.汉族,中国的语言文字被称为汉语.汉字. 树有根,水有源,作为中国第四大姓的刘姓,它的根和源到底在哪里呢?中国 ...
  • 杜甫诗三首教案i
    杜甫诗三首教案 余中田玖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积累文学常识,了解杜甫的诗风. 2 .掌握诗歌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用典,借古讽今等: 3 .学会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4 .学会结合作者生平际遇和所处时代背景分析诗歌内容 ...
  • 半部论语治天下_下_宋初重臣赵普的后半生
    连载之五 陈峰1960年生,祖籍山西芮城.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宋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及京都大学人文研究所客座教授等.出版个人专著<北宋武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