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Y分子筛的制备及吸附脱硫性能研究 - 范文中心

CuY分子筛的制备及吸附脱硫性能研究

12/28

第38卷第4期2009年4月

辽宁化

“ao正ngChemical

工Ind∞try

V01.38.No.4

A—l,2C1019

CuY分子筛的制备及吸附脱硫性能研究

刘黎明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省石油化工重点实验室,辽宁抚顺113001)

要:采用液相离子交换制备了Cu(II)Y,在高温N2氛条件下使其自动还原为Cu(I)Y。在不

同条件下对Cu(I)Y进行了静态吸附脱硫测试,考察了在室温下,不同温度、时间、液固质量比对CuY分子筛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样品中的硫含量通过微库仑综合分析仪进行测定。同时系统比较了Cu(I)Y和Cu(Ⅱ)Y吸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温度为70℃,吸附时间为6b,液固质量比为60:l的条件下,Cu(1)Y对噻吩(T)溶液的脱硫效果最好,且cu(I)Y分子筛的脱硫效果要明显好于cu(n)Y分子筛。

关键词:C“分子筛;噻吩;吸附脱硫

中图分类号:TQ

424.25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4一0935(2009)04一0244—03

近年来,出于对环境和发动机的双重考虑,世温1h,后以每分钟2℃的速度升温至460℃,恒温4h,在真空条件下冷却至室温,得Cu(I)Y。1.3实验测试

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XRD)采用日本理学

D/maX—RB

界各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对燃料油进行深度脱硫

的重要性。而选择性吸附脱硫由于具有操作条件温和、脱硫效率高、不改变油品性能和可生产低硫

或超低硫(<10∥g)产品等优势,使其成为一

项极受关注的脱硫新技术…。YaIlg等发现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得的Cu(Ⅱ)Y,当其自动还原为Cu(I)Y时,具有从商业汽油(总硫含量297.2“g/g)中每克分子筛处理0.2mmol有机硫化物的能力B。4J。本文利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Cu(II)Y,并在高温N:条件下使其自动还原为Cu(I)Y,采用静态法考查其吸附脱硫性能。1

X射线衍射仪测定,CuKa辐射,管电

压30kV,管电流looInA,分辨率为0.020,扫描速率为8(。)/min。扫描范围在5—800。

CuY的静态脱硫实验采用间歇法,过程为在吸附实验前将吸附剂在200℃预先加热1h以除去吸附在吸附剂上的水。吸附剂与模拟油(含硫

量为300∥g的正壬烷噻吩溶液)按一定的液固

质量比混合,在一定温度下搅拌。液相从吸附剂上分离出来,采用wK一2D型微库仑综合分析仪

实验部分

NaY原粉(硅铝物质的量比2.55,南开大学

对溶液中的硫含量进行分析。

1.1原料与试剂

2结果与讨论

2.1吸附剂表征

NaY和Cu(II)Y的XRD谱图见图l。可以看出经过离子交换后的Cu(II)Y分子筛特征峰与NaY原粉的特征峰完全吻合,只是由于经过加热处理后发生了少许晶格塌陷而导致相对结晶度稍微降低,经计算,Cu(II)Y分子筛的结

收稿日期:2008-12.25

作者简介:刘黎明(1983一)。女,在读研究生。

催化剂厂);噻吩、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4,6一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分析纯,Johnson公司)。

1.2吸附剂的制备

将NaY分子筛和O.5M的硝酸铜溶液,固液比O.05混合后,加热回流6h,然后烘干过夜12h,在N2中以每分钟2℃的速度升温至200℃,恒

Mat山eyCom・

pany);硝酸铜(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

万方数据 

第38卷第4期刘黎明:CuY分子筛的制备及吸附脱硫性能研究

245

晶度为N“原粉的96.5%。因此本实验的

液相离子交换方法能够成功地合成Cu(II)Y分子筛。而此Cu(Ⅱ)Y分子筛被用来在高温N:氛下制备Cu(I)Y分子筛。

图l

N{lY和Cu(Ⅱ)Y的ⅪⅢ图(a.N“,b.Cu(Ⅱ)Y)

2.2吸附时间的影响

实验考察了吸附时间对分子筛吸附脱硫的影响,如图2所示。在分子筛吸附脱硫的过程中,反应条件为按液固质量比为60:1将噻吩溶液与吸附剂混合,反应温度为20℃。由图2可知,Cu(I)Y和Cu(Ⅱ)Y对硫的脱除量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当反应时间达到6h时,吸附剂的

脱硫量趋于稳定,主要是由于随反应时间增加,

Cu(I)Y和Cu(Ⅱ)Y的吸附能力已经达到饱和,不再受时间长短的影响。所以,在其它实验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适宜的反应时间为6

h。

’柚

一器一

图2吸附时间的影响2.3吸附温度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Cu(I)Y和Cu(Ⅱ)Y的脱

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0℃Cu(II)Y可

将噻吩从300∥g脱除到171pg/g,当反应温度

万 

方数据为70℃时,硫的质量分数已从300“g/g降到0.003“g/g,硫的脱除率已达到99.9%,而Cu(I)Y在70℃时可将噻吩完全脱除,可以达到深层脱硫的目的。所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此实验比较理想的反应温度是70℃。

铀置

b—

^龌一

图3

吸附温度的影响

2.4液固质量比的影响

不同的液固质量比对Cu(I)Y和Cu(Ⅱ)Y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如图4所示。随着噻吩溶液用量的增加,Cu(I)Y和Cu(II)Y的吸附脱硫量降低。当液固质量比达到60:l时,脱硫量达到

稳定,Cu(II)Y可将硫的质量分数从300∥g降到O.003∥g,而Cu(I)Y可将噻吩完全脱除。

可认为此分子筛的用量足以将硫含量降到所需的标准。所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此实验比较理想的液固质量比为60:l。

如i

b—

一撂一

m(油):肼(剂)

图4液固质量比的影响

3结论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方法制备Cu(II)Y,并使其自动还原,能够制备出

(下转第267页)

第38卷第4期张

鹏,等:尿素脱蜡装置改型生产轻液蜡

267

Pmduction

ofLightLiqIlid

Wax、】I,ith

盟伽鲰,烈鹏‰舶Ⅳ。删‰

UreaDewa】|【ingUIIit

(Sheny蚰gPara仿nw旺Chemical

indIlstry“mited咖pany,ShenyaIlg

11004l,CIlim)

Abs打ad:1kdewa】dIIgimta】【la矗∞byisopmp蜘ol801ud∞一u陀aw硇desi印edtopmduceIlig}lp面ty300’weigIltliqllidw缸锄dklwFr优zingf.0intDi∞elFuel埘tIlAtmosphericSecondUnew驱一contai五ngOil舳rawmaterialsbyutilizing出ech锄c-teristicthatu陀amokcIlle8c柚陀∞twitIln—all∞estopmducecomplex.However,nerei8a8tmngdem舳dfor200。lightliq-11idw娃pmduct8in删Lrket,acompanyis陀adytou∞the商stingeqIlipmentstoproduce200。lightliquidwa)【锄d300。weig}lt

comp∞ition,cllall百ngprocesspamⅡlete玛,砒t量le8锄eliqIlidw缸、riatraTl8fo珊iIlgraw胧吐erials

comp08ition锄d唧solution

dmeensuringproduct

Key帅rds:Urea

quality蛐dyield.

dewa】【i119;ⅡghtliqlIid

pam笨n;N一出柚e8;Complex

-J~●-一.__J…・t‰一●h一_一h—‘-一一“_dh....~—●___‘h.._‘Ⅻ.一.-.一h_-●・h一.讪—’~‘舢一‘一‘‰・-.~‘__-.岫—‘H*一.“._J州‘h—‘_一_—_.¨・一.‘~’岫・-●・~

(上接第245页)

[2]

^咖ro

riza廿on

J.Hemandez—Malda珊Ido.Ralphof“quidFuelsbyAd∞rption

T.Y蛐g.D髓ulfll.

Cu(I)Y分子筛。CuY的静态脱硫实验表明:温度为70℃,吸附时间为6h,液固质量比为60:1的条件下,CuY对噻吩(TP)溶液的脱硫效果最好,且Cu(I)Y分子筛的脱硫效果要明显好于cu

[3】

cu(I)Y蛐dAgY

42:123一129.

via可C鲫plexationwith

z∞lit鹤[J].Ind.Eng.chem.R髓.2003,

A,Y张gFH.New

1r—

Y卸gRT,Taka}l丑8hiri盟tion

of“quid

S曲eIIt8

for

D倒蜘・

Eng.

FuelsbyComplc=忸non.

239.

Ind.

Chem.Res.200l,40:6236—6

(Ⅱ)Y分子筛。

参考文献

[1]

王云芳,尹风利,沈德清,等.车用燃料油吸附法深度脱

[4】

肺uroJ.H唧andez—Mald咖do,Ralph

rizati∞ofUquidFuelsbywith

A蛔石on

T.Yang.

De鲫lfu—

via

1r—Complexation

cu(I)Y

and

AgYz甜itcs[J].1nd.Eng.chem.Resl

2003。42:3103—3llO.

硫技术进展[J】.石油化工。2006。35(1):94—99.

Adsorpti蚰ofSuhr—C伽tailIingCompo吼dsonCuYZ∞UtePreparedbyLiquidIonExch锄ge

删厶一祝昭

(11地keylabomtory0f

A鼬cI:Static8dso叫叩d∞uhriz撕。玎0f

ent

U∞IlingUrIive瑙ity0f

Pende啪鲫dChemical‰Iul010科0fUaollingPro、,ince,PetIDle啪锄dCheIrIic8l‰hnology,FllshllIIl13001,CIli腿)

model

fud叩CuYpreparedby1jqujdj∞e)cch锄gehad

fueL/sorbent.The

be朗c删ed

outat

diI畦r.

crystauinity锄dtIleexchar肾e】【tentoft}Iesodi哪i-

on8we她锄alyzedbyXRD明dICP.Thew∞蚰alyzedbynlicmcoulometry.WhentIleconditio璐of

are6h.70℃。鲫dm嬲smtiooffuelaIldsolid60:l,ttler髓udtofdesul】:hrizationt0tllioPhenesoluti∞adsorpdon

i8tllee任&t0fCu(I)Yisbetterth卸Cu(II)Y.

tempe功tllre8.di氐bremtimesarId

diⅡ.erent训08“the

des山ri琵tion

best.Fu“e肋ore.m

s曲rcontemofmodelfhels

Key

wo州Is:CuYZeolite:11liophene:Ad∞rptiondesuHjlrization

—‘-H一.-.—‘—。—‘啊-dh—.-一‰—k.—●一-H...h—‘一-.-Jh...o岫_,・~一’h—‘岫一.‘~t‰Ⅲ・啦.一・・-一‘…’~‘机pd_・一・“H—q—~“‘‰一‘舢一‘…‘...¨.‘......‘‘h

(上接第247页)

2007.144(2):48—50.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薛志成.采用粉煤灰预处理印染废水色度[J].纺织科技进

展,200r7(4):58—59.

[3]魏文圆,张志刚.活性炭在印染废水脱色中的应用[J].工[4][5]

业水处理。1996.16(2):3—5.

张建平.粉煤灰处理废水机理及应用[J].粉煤灰综合利用,1996(4):33—35.

王金梅.王庆生.粉煤灰的改性及吸附作用的研究[J】.工

业用水与废水。2005。36(1):44—47.

[2]闫金霞,成庆利.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综述(J].染料与染色,

DecolorationofThreeDyesbySlag

LUSk略

(Departmem0fChemicalEngine商rIg

Abs订ad:Reac6ve

navy

andMaterial

Sci明ce,E鼬temLi∞niIIgUniVe瑁毋,U∞fIingD觚dorIg118003,Cllim)

dyes

were

blue,acidfuc}18inandb鹪icfuchsinthree

d08age,time,pH帆decolomtion

donedthreedyes.

Key

8d80rbedby8lag.I—luence8oftemPemture,8lag

fbrab0Ve—men・ofslagwe弛8tudied.TheresIllt8indicatetIlat8lagh够900d

decolo枷∞e&ct

words:Shg;Ⅸ啪Iorati∞;Dy髓;Ad舳r面叩

万方数据 

CuY分子筛的制备及吸附脱硫性能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刘黎明, LIU Li-ming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省石油化工重点实验室,辽宁,抚顺,113001辽宁化工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2009,38(4)

参考文献(4条)

1. Arturo J Hernandez-Maldonado;Ralph T Yang Desulfurization of Liquid Furls by Adsorption via π-Complexation with Cu(Ⅰ)Y and AgY Zeolites 2003

2. Yang R T;Takahashi A;Yang F H New Sorbents for Desulfurization of Liquid Fuels by π-Complexation2001

3. Arturo J Hemandez-Maldonado;Ralph T Yang Desulfurization of Liquid Fuels by Adsorption via πComplexation with Cu(Ⅰ)Y and AgY Zeolites[外文期刊] 2003(1)

4. 王云芳;尹风利;沈德清 车用燃料油吸附法深度脱硫技术进展[期刊论文]-石油化工 2006(0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nhg200904009.aspx


相关内容

  • 聚硅酸盐类絮凝剂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2009年37卷第5期广州化工 ・23・ 聚硅酸盐类絮凝剂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韩 迪,王九思,刘 剑,孔爱平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与普通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有很多优点,近 ...
  • 分离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第29卷第3期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V o l . 29,N o. 3 α文章编号:100127445(2004) 0320247205 分离技术的发展与展望刘 琨1, 赖昭军2 (1.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广西南宁530 ...
  • 石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应用进展
    石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应用进展 一.前言 一直以来,化石燃料特别是石油一直是各国最重要的能源,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国不断加强对二次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的研究和应用,但应用比例仍然较小.最受瞩目的从水制氢,甚至从海水制氢研究有所进展,但产业化仍面 ...
  • 磁性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第16卷第6期 Vol.16No.6第20106期年12月 CHINAPOWDERSCIENCEANDTECHNOLOGY Dec.2010 doi:10.3969/j.issn.1008-5548.2010.06.018 磁性分子筛催化剂 ...
  • 高梯度磁分离技术的应用
    高梯度磁分离技术的应用 作者:一新祥宇 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所有水处理领域,这是由于它比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有许多独特的优点.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造纸废水.糖蜜酒精废水[20].城市污水.含油废水.电镀废水. ...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思考题答案(第五版)
    第二章 分析试样采集与制备 1. 答:不对,因为把原始试样混匀后,试样并不十分均匀,必须碾碎.过筛.混匀.缩分后,使试样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才能送样. 2. 答 对无机试样常用方法:溶解法和熔融法 :对有机试样: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 3. 答用 ...
  •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分子印迹技术是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本文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分子印迹技术在膜制备和有机合成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应用 [中图分类号]O65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
  • [天然气化工工艺学]复习资料
    <天然气化工工艺学>复习资料 考试时间:11 月 9 日,14:30-16:10 考试 地点:明德楼 B303.B307.A304.A312 考 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问答 说明: 1. 本资料根据上课 PPT 及教材归 ...
  •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题目:磁性Fe 3O 4负载含N .O 类吸 附剂对Ni(II)和Cd(II)的吸附性能 2014年6月3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
  • 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新疆电力技术 2010年第3期 总第106期 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陈 新 新疆华电红雁池发电有限公司(乌鲁木齐830047) 摘要:简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主要烟气脱硫技术的原 理及其各自的特点,结合华电红电4×200MW机组烟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