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云下雨说" - 范文中心

"布云下雨说"

05/26

  一、 “布云下雨说”的由来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有句名言:“教师平时只管‘布云’,谁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所谓“布云”,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它是吸收、积累。所谓“下雨”,是指学生能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准确、流利地表达,它是运用。这个“布云下雨说”诞生于1996年,当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进入中高年级的编写,张庆老师为回应社会上指责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太重识记、积累,而特意撰写了《语文教改近思录》一文,阐述了他的“布云下雨说”。在文中,张庆老师从实践到理论,从内容形式到教学效果,从体验积累到梳理成章,把玄妙的理念揉进摸得着的事实之中。可以说,在平淡的叙述中见高深的学问,化难为易,化涩为顺,让人折服。

  二、 “布云”有技巧,“下雨”需引导

  张庆老师认为,教师平时只管“布云”,“云”布得多了,适当的时候,自然会下“雨”。其实,怎么“布云”还是需要技巧的,应该有目的地“布云”,布学生能在学习中运用到的“云”,即较容易下雨的云,我称之为“带雨的云”。那么,对学生来说,积累怎样的语言材料才算是“带雨的云”呢?我来举两个例子。打开学生的影集,学生会看着上面的照片津津有味地说个不休,因为照片上的人和事与他们有关,这就是块“带雨的云”。学生的名字,倾注了父母的关爱和期望,这也是块“带雨的云”。总之,凡是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能触动其感情,引发其兴趣,唤起其好奇心的生活材料,都是“带雨的云”。

  生活中“带雨的云”这么多,教师怎样去布“带雨的云” (指导学生完成这类语言材料的积累)呢?再来看一个例子。一位老师教完《燕子》一课,原本想布置将生字词每个抄写三遍。但当听到学生“又是抄词语”的埋怨后,改变了主意,心想:何不让他们在课文后面练习的8个词语中随便选择几个来说一段话呢?反正课文已经读熟,词语意思也理解了,就这样试试看吧。没想到,学生对这份作业欣然接受。第二天早上,老师拿起学生的作业批阅时大吃一惊,因为每个学生都选择词语写成了一段语句通顺的话,完全没有平时习作的那种勉强应付。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小燕子有一对俊俏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是多么的活泼机灵呀,能给春光增添许多生趣!当它掠过湖面的时候,会偶尔沾一下水面;飞累的时候,就落在电线上休息,聚在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话。”这不,课上布的“云”,就开始下“雨”了。

  苏教版小语教材十分重视词语的积累,从二年级开始,每篇课文的后面都安排了“读一读,再抄写”这一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抄词语,日积月累,丰富语言经验,提高语文水平。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那么多篇课文,但到了习作时却很少能够运用课文里的词语和句子。这是由于老师没有形成科学的“布云”观,只是把“云”简单地堆积,“云”都是零散地飘在空中,渴望其“下雨”只能是漫长地等待。所以,我们不能让学生储备的语言材料长时间处于平静或沉睡状态,而应以有效的方法将其唤醒、解码,在运用中获得新生。上面老师的做法,就是做了巧妙地牵引,把云聚集在一块,施以“催雨剂”(引学生选择词语写段话),把课文语言进行了组合、提炼,用活语言。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只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张扬其个性,引领他们在言语世界里沉潜往复,他们的生命之泉就一定会跃起灿烂而美丽的浪花,就会下一场令人欣喜的“春雨”。其实,多布几块“带雨的云”,就是将“读、看、想、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目的地为学生积累、运用语言材料,为生活服务。

  当然,在“布云下雨”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下面几个字:

  1. 抓住一个“情”字。“布云”时要注意多做情感交流,可用谈心、鼓励、讨论、日记等方式来“布情”。一位教师将学生的日记作为打开一扇情感交流的窗子,当学生换了新的日记本时,他会在扉页上写几句话,如在勤学好问的王新云的日记本上写下了:“新云新云,辛勤耕耘,朝于劳作,夕于收获。”在爱偷懒学生日记本上写上:“日记,日记,一天一记,一天不记,心不如意。”这样,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师生距离,布下了感情的种子。可以说,感情的含水量最多,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成为“下雨的云”。

  2. 抓住一个“趣”字。趣味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驱力。学生对自己的名字很感兴趣,那就让学生去询问家长,然后写写自己名字的由来和意思。教师还可以多举办些活动,多做些游戏,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动起来,这些素材就如同一个个集成块储存到头脑之中,不知什么时候就能下一场“大雨”。

  3. 抓住一个“写”字。不管是以“情”为主的情感积累,还是以“趣”为主的趣事积累,只有写下来、运用起来,才能做到真正积累。常言道,“听不如看,看不如做,做不如写”。通过练笔,在加深记忆形成知识块的过程中,将这块“带雨的云”牢牢地记在脑海里,并能顺着笔端运用在语文实践中,这就是“多写则多积”的道理。

  我们说,每块“带雨的云”都如一个集成块贮存在人的记忆中,这样的集成块多了,学生的习作素材就丰富了。但这些集成块被怎样地有效布置、激活、调动,爆发出很大的能量,有待于老师们去悉心研究。

  三、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常言道:“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这说明语文学习靠的是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无论是言语的积累、知识的积累,还是习惯的培养,无不遵循这一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故而,我们不能以为会“布云”了,就渴求马上就“下雨”。语文学习没有立竿见影的捷径,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在语文学习中,方法的合理运用至关重要,因为方法得当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加快学习的进程。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方法,并加以运用,还要重视指导学生不断积累和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朝着最优化方向发展。但要注意的是,语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要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去达到,老师只能做点拨、指导,决不能包办代替,让学生成为简单的接收器。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语文学习是长期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拔高要求,因为欲速则不达。所以,“布云下雨说”应该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始终要坚持的。

  (作者单位: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相关内容

  • 要下雨了燕子
    要下雨了 一天,燕子妈妈带着小燕子飞到外面去捉虫子,飞着飞着,小燕子说:"妈妈,为什么今天的虫子都飞得那么低?"燕子妈妈说:"你看,天阴了,要下雨了,小虫子的翅膀都沾上了水珠,所以就飞不高了.咱们也要飞低一点才 ...
  • [下雨天真好]教案
    <下雨天 真好> 教案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眼,梳理文章结构. 2.通过研读细节和故事,理解雨天的情趣的内涵,体悟主旨. 3.理解作者对真善美的讴歌. 教学方法: 1.抓住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2.在师生真诚对话中感知情 ...
  • 天下雨了可以撑伞,心下雨了该怎么办?
    是人,都是血肉之躯 难免筋疲力尽 是心,都有敏感脆弱 难免伤神伤心 不是所有的委屈 都能堂而皇之的挂在脸上 更不是所有的无助 都能大张旗鼓的逢人就诉 也许你坚强人尽皆知 软肋未必有人知晓 也许你表面波澜不惊 内心未必风平浪静 若痛可以忘记, ...
  •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是一篇亲切的科学童话.课文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夏天下雨前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自然现象.可爱的动物形象,童趣的对话语言将科学知识自然地渗透给孩子 ...
  • 窦桂梅实录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窦桂梅 <语文教学通讯>2011-04C 一.初读<祖父的园子>,感知园子的世界 师:童年赋予我们生命与自由的同时,也让我们体味到了周遭世界带给的温暖,于是一切的美好便融人了我们的 ...
  • 关于风的谚语作者
    关于风的谚语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359 更新时间:2006-1-17 风是流动着的大气,大气就是我们俗称的空气.风有从北方来的,有从南方来的,也有从别的方向来的.因为各方面的地理属性不一致,所以不同来历的风有它多样 ...
  • 小学六年级作文:讨厌下雨天
    我最讨厌下雨天了!今天早上下了雨,可是不一会就停了!妈妈以为不会下雨了,就没有给我带伞.可谁知道,第一节课后又下起雨来.中午正轮到我做值日,要负责到楼下的水池边洗水桶和拖把.没有雨伞,我只好淋着雨到楼下洗水桶,害得我全身都湿透了!鞋子里也进 ...
  • 最美的小提琴曲:神秘园[下雨的时候][夜曲]美醉了
    神秘园(Secret Garden)乐队成立于1994年,由罗尔夫·劳弗兰(和菲奥诺拉·莎莉两位才华出众的挪威青年组成,其演奏风格融入了爱尔兰空灵飘渺的乐风及挪威民族音乐的元素,乐曲抒情流畅恬静. <下雨的时候>,听久了使人想落 ...
  • 方文山经典歌词
    [1]: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 --方文山 <不能说的秘密> [2]:我温了一壶乡愁,将往事喝个够 --方文山 <一壶乡愁> [3]:弹指岁月倾城顷刻间烟灭  青石板街回眸一笑你婉约  --方文山 ...
  • 一年级下册需要背诵课文(可修改打印)
    一年级下册 背诵课文 识字1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当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1.柳树醒了 春雷跟进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 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柳枝哟,软了. 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