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是挣扎 - 范文中心

活着就是挣扎

10/08

  拼未来  我所在的这所海岛学校录取了很多的农民之子,我粗略计算,连续几年都超过一半。  课上读了食指的诗歌《相信未来》。那天中午,有个女生随我离开教学楼。她问我:老师,你相信未来吗?我得实话实说,我说:我不信。她说:我信,我什么也没有,只有拼未来。这是个湖北姑娘,父亲在北京打工,老家还有弟弟在读书。和她分手后,我想到一年前,北京一家出版社的编辑跟我说,他虽然每接到老家人的电话,都会叮嘱要供孩子读书,其实自己也知道这已经不是心里话,他家乡也在湖北,他们那儿称刚毕业的大学生“废人”。苦活累活技术活都干不来,做什么都不会,白花钱白念书,不就是废人吗?  进大学后才看了第一本不是教材的书  两年前我教过的学生卢小平来做客,他大三了,从大一起一直在肯德基打工。坐了两小时,几乎都是他在说,我在听。说他在肯德基打工一年多的各种趣事,他骑什么样的电动车去送外卖,配什么样的头盔,遇到什么样的顾客,善良的女人和无理的富人,平时怎样考核晋升,集体组织的旅游。他说:老师我这下知道了,“旅游”就是坐车到一个地方下车转一圈,再坐上车回来。这个贫困家庭出来的孩子,在这次出游之前是没有“旅游”过的。我实在没想到,在一家快餐店里见到的琐碎细节对于这个乡下来的孩子,会这么盎然有趣。我问他晋升没。他说提前好几天就背题了,最后还是没考上。老员工提醒过要送礼的,但是卢小平说他不想“那样”,不想学那个,他说:这个我还是坚持,即使没升职也不抱怨。起身离开前,他忽然抱歉地说:怎么全是我在说呀,说得太多了,耽误老师休息了。卢小平是带了礼物来的,两包当地的茶,非要给我。我说你怎么能带礼物呢?其实我不该说出“礼物”两个字,这让他有点不安,连说几遍:是我奶奶说的,看老师不能空着手,是看老师嘛。不知道他奶奶是个什么样的老人,不知道他老家江西是不是也供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我知道这个学生平时沉默腼腆,他来做客也许就是想说说话,自由流畅快乐地表达。两小时里,他一句都没谈到在学校看了什么书、听了什么课。  连续做了5年问卷调查,关于课外阅读一项统计,被提到最多的是早已离世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个大二学生说:进了大学她才看第一本不是教材的书,王朔的《千万别把我当人》。我接触的这个大学生群体,跨过了人生的18岁,已长大成人,在来大学之前几乎没有课外的阅读,他们的头脑里灌满了教科书,甚至连中国乡间千百年来形成的乡规民约、最简朴的道德传输也缺失了,空了巢的乡间没有唠叨,没有戏台,没有族群间的温暖和约束,有说服力的可信赖的道德对他们是空洞状态。所以,才有学生在看过好莱坞的《闻香识女人》后,说那个中学生很虚假,保送哈佛,这么大的诱惑谁能放弃,告密又有什么,要保护的又不是家人朋友。  年轻人的价值判断标准已经一路混沌一路后退,只剩下本能,既有本能的疾恶如仇义愤填膺,又有本能的趋利避害实用哲学,刀枪剑戟,该用哪个操练哪个,不觉有矛盾。  一个女生兴致勃勃去上海看世博会,回来对我说,原来没怎么见过红绿灯,到上海吓得够戗,那么多人啊,很怕看错了灯。中国的12年基础教育,没有课文和老师告诉乡村的孩子什么是红绿灯,这类常识都缺失,怎么能去要求他们有完整的价值观和判断力?  活着就是挣扎  曾经让学生讨论一条新闻。我问,如果你目击了一个事件,你知道事实,在需要站出来作证的时候,你是选择沉默还是说出真相。两个班的学生反应截然不同,大三的教室里顿时安静,像都僵住了,鸦雀无声。  下课后,一个女生对我说:老师,出来作证的人比死了的还惨。  另一个女生说:我得问我爸爸,他让我说我就说。  而大二那个班历来踊跃,听我一说,立刻有1/3的人举手:要说真相!  我对刚放下手的他们说:请你们设身处地想想,我相信真的事到临头你们会害怕。当举手没有丝毫风险的时候,这选择不难,而坚持正义必定有风险。一个人的本性里有害怕,同时也敬仰正义和英雄,和后者比,害怕更该是人的常态。现实往往以理想主义的失败收场,因为人不能不害怕,不能不自保,这个更真实,眼下的你们只要坚信,这世上是存在对和错的。  另一次,我在课上说“活着就是挣扎”,没几天,收到学生短信问,怎样才能找到表达“活着就是挣扎”的场景,她要赶作业。现在这同学已经毕业,曾经想回广西老家,在首府南宁找份工作,离乡下的父母近一点,但她父亲不同意,说你不要回来,回来我们帮不上,你就要到外面闯。她在海口找了份工作。大学4年,父亲从不主动给她打电话,父亲对她说的最多的就是:没啥事挂吧。她一工作,父亲总来电话问这问那。她跟我说,这回明白活着真是挣扎了。  9月,我买了几本书分发给他们自愿传递阅读,10月,有一本书已经默默无声地传回到讲台上,并没收到一个人的阅读反馈。读书重要还是吃饭重要?吃饭重要;义愤重要还是吃饭重要?还是吃饭重要。  他们正在努力向前看,发现看不到路径,而很多来自乡村的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一旦把户口迁到大学,再想迁回去做农民已经不可能,他名下的土地被收回了。你念了大学,变成国家的人了,户口只能落在镇上。出来4年,土地没了。所以,真正的问题也许不是寒门是否出贵子,而是寒门无退路。  他们是懵懂着靠本能长大的一代,没有一份工作等着他,他就心虚得很。在这种状态下,让他们选择无所畏惧地去捍卫理想,不真实,甚至不道德。至于想挤进公务员系统,在我所接触的学生中很少有人动那念头,那是一线名校的事儿。他们有份工作就行,月月领薪水就行,与其让他们担当,不如先等他们找到饭碗。在“揾食”的过程中,等待担当的自然发生,让我看,几乎是必然会发生。


相关内容

  • 我们的身不由己
    周围是阴冷的带着泥垢的墙,下是一团枯黄的杂草,近了清晰可见的是白色的正在蠕动的蛆在那杂草中渐渐变得巨大,你能看见它正在蚕噬着还带着最后腐肉的白骨,带着贪婪与血腥. 残酷地钟声想起,银白的,生锈的,光滑的,血腥的,崇高的,威严的,封建的,骄傲 ...
  • 宫锁心玉经典台词
    宫锁心玉经典台词 1.凝香格格:以后,我也要在你身边点灯,就算在黑暗里你也别想逃开. 2.凝香格格:这不是苦,看不见才是苦,如果能天天在一起,到任何地方都是甜的. 3.洛晴川:你是我最重要的人,如果你不在了,我自己活着也没意思. 4.八阿哥 ...
  • 钱理群:我理想中的中小学教育和中小学教师
    钱理群:我理想中的中小学教育和中小学教师 作者:钱理群 [推荐理由] 北京大学资深学者钱理群教授,是我国著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在北京大学学生评出的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中,他名列首位.他对中小学教育和中小学教师的独特理解,入木 ...
  • 中国的悲剧-社会价值观
    对于中国社会的价值观,我是越来越看得清楚了,但是当我越看得清楚,我就越感觉到这个社会的可怕与悲剧.咱们中国优秀文化已经在慢慢流失,社会的价值观变得如此的畸形.社会价值观将成为中国的痛,也是中国社会以后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 ...
  • 安全的小故事
    安全的小故事: 有两个人 在一个偏僻的村庄,一条羊肠小道上有一根笔直的电线杆,说也奇怪,常常有人在那出事.不久一对年轻男女不小心骑车撞倒,当场毙命.一天晚上,5岁的小志和他妈妈在回家路上经过那儿,小志突然:"妈妈,电线杆上有两个人 ...
  • 在丑恶中挣扎存在(地下室手记读书报告)
    在丑恶中挣扎存在 --<地下室手记>书评 有人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读一位作家的著作,自然不能抛开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书中提到"在彼得堡这样一个在整个地球上最抽象和最有预谋的城 ...
  • 作文读后感
    读了<哈佛家训>有感 三六班 杜君洋 东门小学 暑假里,我读了很多书,有<笑猫日记>.有<查理九世>.有<父与子>,还有<哈佛家训>,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哈佛家训>这本 ...
  • 亲爱的:别怕,一切都将会轻轻过去
    这是一句非常有力量的话,要经历很多事,明白许多的道理,才会铭记于心,化为信念. 原文地址:http://iguang.info/2011/09/14/dont-worry-everything-will-be-ok/ 亲爱的: 今天我突然明 ...
  • 人类命运共同体--前言
    每一个生命,小如酵母菌,大若萨斯特鱼龙,都要求在有生之年活得更好,更长久.这是生命存在的欲望天性.人类亦不例外. 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有其必然的实际意义.苍蝇.蚊子.蟑螂......虽然令人憎恶,却不可忽视他们的作用--让我们所共同依赖的生存空 ...
  • 一道美丽而荒诞的风景
    摘 要: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方方的<风景>是反映当代生存意识的经典文本.本文将结合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理论,来解读<风景>中的部分人物及其生存状态. 关键词:风景 解构 生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国当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