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有名的送别诗,被誉为唐诗中的压卷之作,产生以后被谱曲传唱千年 - 范文中心

这是最有名的送别诗,被誉为唐诗中的压卷之作,产生以后被谱曲传唱千年

08/21

在古文学史当中,各种题材内容的诗歌不计其数。因为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没有什么不能入诗。而在古人的生活当中,因为求功名难免仗剑走四方,大量的送别诗也就应运而生了。

在这些送别诗当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这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了。因为这首诗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正是因为这两句有名的诗句,这首诗再产生之后就被谱成曲,命名为《阳关三叠》,传唱千年。

王维画像

这首诗全诗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早晨下起了春雨,整个客舍都在春雨中显得清丽,而柳树也吐出了新的枝条;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的朋友啊,希望你再干了这杯酒,因为你离开了这里,那未知的远方已经没有我们的老朋友了!

阳关三叠谱曲

这首诗所描述的环境很平淡,情感基调也很平稳,只是这最后一句临行前的嘱托,表达出了对友人前景的担忧。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文学史的研究当中,普遍认为王维的这首诗,在唐诗中的位置是第一等的,在胡应麟的《诗薮》当中,更认为这首诗是唐诗当中的压卷之作。在王兆鹏的《唐诗排行榜》当中,这首诗的位置仅次于崔颢的《黄鹤楼》。

由这首诗改编而成的《阳关三叠》在后世传承千年,产生了多种的曲谱以及唱法,是中华文化史上的瑰宝。就当前来说,现存最早的谱本是明代初年龚稽古所编《浙音释字琴谱》,时间是1491年,距离今天也已经有500多年的时间了。

可见,艺术的生命力是多么的长久。


相关内容

  • 读王昌龄的七绝
    在唐诗七言绝句中,除李杜之外,谁的七绝写的最好?我以为那就要属王昌龄了.其实早就有王长龄是"七绝圣手"的说法.他在唐朝时,王昌龄就是和李白齐名的大诗人,他的诗在当时就已经很知名了.王昌龄是李白的好友,我们可以从李白的诗中 ...
  • [谈古诗中的别离意象]教案
    多情自古伤离别--谈古诗中的别离意象 一.教学目标: 1.把握送别诗各异的情感,体会诗歌韵律美. 2.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鉴赏"离别"意象,解读"离别"的意蕴. 3.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 ...
  • 中国古代文学2班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初唐四杰 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 ...
  • 初唐四杰教案
    初唐四杰 制作人:张莉萍 [学习目标] 1.了解初唐四杰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初步把握四杰的创作概貌.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一千四百多年前,是让我们一直引以为骄傲的大唐盛世. ...
  • 唐代诗人 边塞诗派2
    导读:诗人之达者"(<旧唐书>),诗人将近体诗的声律引入古体诗中,是唐代都督府之一,正衬托出诗人勇往直前的豪气和对未来充满自信的开朗豁达,另外<塞上听吹笛>没有半点通常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忧伤哀怨,岂为妻子谋? ...
  • 校歌唱响 我辈担当
    2011年06月02日 09:11:44 浏览次数:532 "云山苍苍,珠水泱泱:华工吾校,伟人遗芳--",历时三年的酝酿,历经八轮的创作征集,承载着领导师长的重托,饱含着莘莘学子的心血,凝聚了无数校友的智慧,在社会各界 ...
  • 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作者简介,原诗,翻译,赏析 [山中杂诗] 吴均 南朝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山中杂诗>选自欧阳询的<艺文类聚>.其文善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词清拔古朴,时人或仿效其体 ...
  • 最好的方法读唐诗第二讲
    大家好,我是淇淇妈妈. 悦读悦爱悦成长~第一期诗歌会开始了 王芳老师的<最好的方法读唐诗>,有这本书的妈妈们可以拿出这本书,我们一起学习. 今天学习第一首古诗,李白的诗.<渡荆门送别> 唐诗的代表人物首推李白,以他为 ...
  • 唐诗三百首之.卷八.五言绝句
    =============================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 ...
  • 把握当下作文
    把握当下作文 把握当下作文 通化市一中 高二一班 崔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