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 - 范文中心

为了忘却的纪念

01/09

为了忘却的纪念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1号考生,应聘的是高中语文教师岗位。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为了忘却的纪念》(板书),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作业、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课文的教学构思。

一,说教材

第一,教材分析

《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跨越时空的美丽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与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悼念性散文。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文章通过对白莽、柔石等烈士的回忆,抒发了对烈士们的无限崇敬与怀念之情,在歌颂烈士们优秀品质与革命精神的同时,揭示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恶劣,表达了对反动派的深切憎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感受到作者的浓浓深情与不凡的写作水平。

第二,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需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篇课文的特点,我将创设以下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明晰题目含义,把握人物形象。

2、把握作品所用典故,培养品读文章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革命烈士的怀念与歌颂之情,感受作者对反动派的憎

恨。

第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创设如下: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品味作者感情,把握人物形象。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题目含义,解读作品运用的典故。 二,说学情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先前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对于散文这种文体已有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学生认识问题比较表面化,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尚在培养形成之中。在教授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篇幅较长的散文,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分析作品,通过师生互动对课文进行深入赏读和理性分析。

三,说教法学法

首先,说教法。在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下,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体验。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第一,提问法。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出,引导学生理清课文。 第二,探究法。教师围绕小说的重点进行鉴赏点评。

第三,点拨法。教师通过适时的启发,引导学生拓展思路,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说学法。“一个差的教师只会奉献,而好的教师则教会学

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第一,圈点勾画法。学生勤动笔墨,理清知识线索与要点。 第二,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第三,总结反思法。学生理清思路、整理课文,迁移拓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计划用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为感知文章,解释题目,把握作品感情基调。 第二课时为阅读鉴赏,分析典故,把握人物形象。

同时,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淳朴善良、崇尚自由,他们敢于斗争,英勇无畏。他们以纸笔为武器,不懈斗争,以文学为阵地殒身不恤。他们是谁呢?今天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来认识一下这些勇士。

以这样的导语激发学生兴趣,顺利导入新课。

环节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首先为学生介绍本篇课文的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以此学生对于作品有大致的外部了解。在学生课下预习文章的基础上,请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并带着问题走入文本,本篇课文共分为五小节,请总结各小节大意。本文共讲述了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交往,与柔石的交往,白莽、柔石被捕,左联作家遇害、表达自我情感五个小节。以此学生在

熟悉文本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

环节三:精读细品,深入探究。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启发学生细读文本、深入思考。

问题一:文章标题将“忘却”与“纪念”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联系在一起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请试着分析一下。

标题把忘却与纪念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联系在一起,似乎矛盾,实际上这正寄予了作者深切的感情。首先纪念烈士,将烈士生前的故事记录下来,正是为了让烈士永远活在人们心里,永不忘却。其次,忘却是指忘记悲伤,放松自己。为了忘却正说明难以忘却。再次,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是踏着他们的血迹奋然前行,只有化悲痛为力量,才能走的更远。

问题二:从本文对于白莽以及柔石的描写,你觉得白莽和柔石是什么样的人?

白莽是一位坦率勤奋、忠诚于革命,爱憎分明的人。文中对柔石的描述是硬气、“颇有点迂”,硬气是指其“坚定、正直”。迂是指柔石单纯善良、认定真理便一往无前但也略有一些不通世情。对于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独自分析后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交流,教师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与答案上的完善。

问题三,文中引用“方孝孺”“高僧坐化”“向子期《思旧赋》”三个典故的用意何在?请小组之间进行分析讨论。

首先,柔石和方孝孺在威武不屈、舍生取义这一点上都是一致的,值得我们歌颂,同时,作者用朱棣di惨无人道的暴行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进步青年的罪行,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深刻控诉。

其次,“高僧坐化”的典故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秦桧hui捉拿道悦与反动派抓捕鲁迅是十分相似的。但是鲁迅并没有像道悦般自行涅槃,而是选择逃走,保存实力,继续战斗。

再次,运用向子期《思旧赋》这篇古文,将自己当时的处境同向子期相比,意在揭露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与与司马氏建立政权一样极为黑暗腐朽。正直的人是没有言论自由的,在严密的统治下,也确实是无写出。

问题四:通过对文章的分析,请你概括一下作者借助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与白莽、柔石等人的交往,赞美了青年烈士淳朴善良、追求进步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缅怀。同时,作者也揭露了反动政府的穷凶极恶,表达了对敌人的憎恨之情。

环节四:概括总结,迁移延伸

学习完毕后,师生总结联系背景、分析内容、把握情感的方法,引导学生培养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

五,说作业。

,结合本文写作风格,以怀念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该板书力求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深入品析文章,简单明了。

总之,本节课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诵读讨论等课堂活动,使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融入课堂且有所收获。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老师。

擦黑板


相关内容

  • 国家公祭日活动的意义解读体会感受汇编集大全
    国家公祭日活动的意义 解读 汇编集大全体会 感受国家公祭日活动的重大意义 2 月 13 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 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 推出国家级哀悼日, ...
  • 不能忘却的历史不能忘却的人民群众
    不能忘却的历史 不能忘却的人民群众 ----观<基石>有感 在集团党委.党支部的精心组织及安排下,观看了党的基层群众教育路线<基石>宣传片.<基石>围绕抗日战争前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初这段时间,展现了广东人民 ...
  • 为了忘却的记念
    文.香山灵猫 为了忘却的记念 文.香山灵猫 二十多年来想忘掉总是做不到 到如今往事还让我甜蜜得不得了 我记得 草堂河畔天天相随把蟋蟀寻找 你说是好让蟋蟀将我们的情和爱唱给天知道 白帝城下那座观音庙 牵着手儿向菩萨默默祈祷 你说不奢求来生再拥 ...
  • 九一八演讲稿
    篇一:九一八演讲稿 九一 八事变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 是<勿忘"九.一八",勿忘国耻>. 九一八事变是日军 侵华期间发生的一次历史事件,就在1931年的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 ...
  • 同学会邀请函
    同学聚会邀请函样本 同窗汇--用心维系同学情! 亲爱的同学们: 同窗三载,温馨如昨,依然常驻心头: 悲欢岁月,依稀如梦,但愿记得你我! 初中一别,至今已近14载,当年同窗在挥手告别中各走一方.你是否时常忆起在学校时 的青春岁月?是否记得十多 ...
  • 纪念"九一八"事件演讲稿
    纪念"九一八"事件演讲稿 演讲稿一: 透过历史的尘封,我再次凝望您,我亲爱的祖国母亲.无人会忘记1931年9月18 日,那一天您流泪了,您流血了.于是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的心声汇集出同一句话,"九一八九一八,勿忘 ...
  • 一位不应被忘却的现代诗人
    日 报 周 报 杂 志 人民日报 2014年02月25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人民网检索 数字报用户中心 返回目录 一位不应被忘却的现代诗人 殷 健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25日   24 版) <枫野集> ...
  • "勿忘国耻,凝聚力量"主题朗诵会活动策划
    "勿忘国耻,凝聚力量"主题朗诵会活动策划 社团联合会 主办:共青团安阳工学院委员会 承办:安阳工学院播音与主持协会 一.活动主题 "勿忘国耻,凝聚力量" 二.活动背景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 ...
  • 平静理性去追星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平静理性去追星 "追星"如今已成为一种时尚,成为年轻人的标志.其实"追星"并不是一种好现象,但如果适当的,选择好的"星"做为自己学习的榜 ...
  • 三下乡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红色之旅:年轻的心,年代的印记 为了响应学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达到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选择了红色之旅这个专题,制定了暑期社会实践的活动方案,依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