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 范文中心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08/10

20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 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三、教学难点: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认识纳谏除弊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今天的 借鉴意义。

第1课时

1.一词多义

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代词 )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谁/仔细 )

( 结构助词 )

( /) ( ( ) ( )

( )

( 到 )

比得 )

好像 )

(3)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____土地方圆___________

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

3.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动词,___穿戴________)

(2)(美:形容词意动用法,_认为„„美/___:私:形容词用作动词,__偏爱 ___)

(3) (名词作状语,__当面_________)

4、翻译:

(译文略)

我的疑惑:

作业:将翻译写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是有差别的。它们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

5.

(6)?

由己及君,说服力强,

并立刻下令: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②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

我的疑惑:

第3课时(深入探究)

1.文中的“三比”可以理解成哪几种“比”呢?

对比:家庭小事和国家大事形成对比,以小见大,小事中蕴含大道理。

类比:邹忌、齐王都是人,两人身份地位都很高,两人都有受蒙蔽的事,形 成同类比较,邹忌的切身体验更容易让齐王接受。

暗比:妻、妾、客分别喻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小家喻国家。 形象具体,真切自然。

2.“三比”中,邹忌认为齐王受蒙蔽的责任在谁?

邹忌认为齐王受蒙蔽的责任在于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受蒙蔽的根本原因在于齐王的权威。这样,就使齐王在得意于自己位高权重的同时,高高兴兴地接受了他的劝谏,劝得很委婉。

3.邹忌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

5

6

我的疑惑:

作业:本课练习册

21细柳营

一、教学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精神的现实意义。

第1课时(自主学习)

预习提示:

1.作者名片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写作背景

绛侯周勃是汉朝开国功臣。吕后家族威胁到刘氏王朝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

( ( )

( )

( )

( 使臣 )

( )

( )

( 担任 )

天子为动 ( 被 )

诏 不闻天子之诏 ( 皇帝发布的命令 )

持节诏将军 ( 皇帝下命令 )

3、.古今异义

(1)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2)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住的地方;住所

(3)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邀请;聘请

(4)使人称谢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感谢

(5)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走在前面引导(多虚用)

(1)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 (2)过了 (3)请允许 (4)告知 (5)先行的卫队

4、词类活用

(1)军霸上 (名词用作动词, )

(2)锐兵刃 (使动用法, )

(3)介胄之士不拜 (名词用作动词, )

(1)驻军 (2)使„„锋利 (3)穿戴着盔甲

5、翻译:译文略

我的疑惑:

第2

1、

2

3、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军容严整,戒备森严,严阵以待。 “直驰入” ——军规松垮,守备松懈。

②文帝及随从入营之对比

“不得入” ——细柳军军纪严明。

“直驰入” ——霸上、棘门军纪松弛。

③三营将领之对比

“持兵揖” “以军礼见” ——一丝不苟,严守军纪

“将以下骑送迎” ——将军违纪,无视军规

④文帝态度之对比

“此真将军矣!” ——敬佩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不满

5、简述汉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答案:因为他治军严整、军纪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6、周亚夫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

拓展延伸:

谈到周亚夫将军,有人说:“周亚夫这个人太死板,他的那一套在今天根本就行不通,他迟早被皇帝‘下岗’。” 也有人说:“周亚夫这样做,只是为了引起皇帝的注意,以达到自己升迁的目的。”„„你是怎么看待这些认识的?

( 言之有理均可 )

板书设计:

作业:本课练习册

22古文二则

一、教学目标:1、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

2、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三、教学难点: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

第1课时(孙权劝学)

预习提示:

1、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出生于河南光山县,原籍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写作背景:吕蒙(178—220),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 )

用 )

( )

2.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现身说法,“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本文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5、 分别用一句话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

孙权:善劝、好学、关爱部下。

鲁肃:爱才、敬才。

吕蒙:听劝、学有所进。

三、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示例: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四、我的疑惑:

作 业:本课练习

第2课时

预习提示:

写作背景:西晋末年,北方戎狄民族对汉族大肆杀戮,以司马睿为首的东晋政权,却没有收复北方的决心。祖逖白手起家,组织了一支军队,高举北伐的大旗,挥军北上,收复大片失地。此文反映的是晋名将祖逖北伐之前的故事片段。

一、自主学习:

1、一词多义

(1)以

以为军谘祭酒 ( )

以逖为奋威将军 ( )

(2)之 无北伐之志 ( )

使如逖者统之 ( )

(1)派/任命 (2)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指愿意收复中原的人

2、古今异义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

)

身体力行的

三、拓张延伸:

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启示:只要勤奋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成功。(言之有理均可)

四、我的疑惑:

作业: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23公输

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积累文言知识。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了解墨子的政治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积累文言知识。

2.

三:教学难点:1.

2.

第1课时(自主学习)

预习提示:

1、作者介绍: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的创始人。 《墨子》,现在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反映了

《公

拒 ”

( ( )

( (先生、老师) )

( )

( )

( )

(1)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金属,通常指金、银、铜、铁、锡等

(2)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文字;文章

(1)先秦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镒,一镒称一金 (2)华丽

4.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动词, )

(2) (形容词用作动词, )

(3) (形容词用作名词, )

(4) (名词用作动词, )

(1)告诉 (2)杀尽 (3)少量的人/众多的人 (4)入侵

二:翻译全文:译文写在作业本上

第2课时 (合作探究)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明的语言予以概括。

本文写墨子知道楚国要攻打宋国,就到楚国游说楚王, 经过与公输盘、楚王进行几个回合的较量,终于迫使楚王放弃了攻宋的意图。

2.公输盘为楚造了云梯,而墨子却把战争消弭于无形,他是凭借什么办法让楚王停止攻宋的?

以“见”字一线穿珠。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墨子是怎样说服公输盘的?从中发现墨子的什么进步思想?

墨子以“借刀杀人”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之语。再以事实论说了公输盘的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而说服了公输盘。从中可见墨子爱好和平、爱护人民的进步思想。

4.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主题?

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

5

墨,无所惧,镇自若 公盘顽固,狡诈 楚

6

B.

长短句交错,

作业:本课练习手册

板书设计:

诗词五首

一:教学目标:1、学习用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2、深刻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4、体会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5、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1、学习用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2、深刻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3、体会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4、背诵全文。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第1课时:

《十五从军征》

一、自主预习:译文

1.

(喜)→希望落空(悲)(2.

3.

《诉 衷 情》

一、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进士出身。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2、写作背景

陆游作这首词时,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诉衷情》说尽忠愤,荡气回肠。

3、译文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景,梦一醒不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二、合作探究:

1.词的上阕写了哪两个生活场景?

自己当年心怀壮志,奔赴抗敌前线的情景。

梦中再现战斗场景,醒来眼前只有落满尘埃的旧军装。

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一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直抒胸臆或者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第2课时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军事将领。作品集《稼轩长短句》。

2.写作背景

()

3.译文

有多少国家

1.

作者引用曹操的话的言外之意是:而今宋朝也只是占有东南半壁江山,而在掌握军政大权的人物中,可曾有一个能与孙权相比的吗?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隐忧。

3.整首词采用了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能。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板书设计:

《满 江 红》

一、自主预习:

1.写作背景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二|合作探究:

1.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上阕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下阕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裳。

2.

“求自立”

第3

1.

2.

写了这支《朝天子·咏喇叭》,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3.译文

喇叭和唢呐, 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 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 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 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 又吹伤了那一家, 又吹得水干了,鹅也飞光了!

二、合作探究:

1.这首曲中最能表现出宦官对劳动人民造成了灾难的是哪一句?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2.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

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3.这首曲子运用了什么方法将喇叭与宦官联系起来?哪一句最能表现宦官装腔作势的情态?

曲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将喇叭与宦官相联系,把所咏的物与所讽的人联系得相当巧

妙,使人读后感到非常痛快。“曲儿小腔儿大”最能表现宦官的无耻情态。“曲儿小”,比喻宦官地位底下;“腔儿大”,比喻宦官装腔作势,气焰嚣张,极富讽刺性。

三、拓展延伸:请例举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宦官及其恶行。

赵高指鹿为马;东汉“党锢之祸”;......

板书设计:

言吹之因

绘吹之状 控吹之果 吐吹之恨 “乐”声 “愤”情

1 背 影

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朴素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2.学习体会通过人物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3.体会文章所包含的父子深情。

二、教学重点:1、学习体会通过人物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2、学习本文朴素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包含的父子深情。

第1课时(自主预习)

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有《踪迹》《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二、写作背景:《背影》是纪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

(1)本文以 为线索组织材料,记叙的主要事件是____________;全文共____________次写到父亲的背影,____

_________次写到作者的流泪,表现了父亲疼爱儿子,儿子怜爱父亲的父子深情。

答:背影 (父子)浦口送别 四 四

(2)课文中哪几处实写父亲的背影?

答:两处。一处是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一处是父亲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

第2课时(合作探究)

1、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 开篇设疑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悲凉气氛(别时家境)

铺垫背影(细心关照)

第二部分(2~6段):回忆往事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别)

第三部分(第7段): 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语言朴素平实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请在文中标出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

4

刻画背影--------

惜别背影--------不舍的泪

再现背影--------伤心的泪

第3课时(深入探究)

1、文中一共写了四次背影,四次背影的出现各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细细品味。

答:①文章开头背影。作用:开篇点题,创设浓重的感情气氛。②车站送别背影。作用:浓墨详写,具体描绘背影,表现父亲爱子的深厚感情。③别后背影。作用:深化主题,远见背影消失,背影淡而情愈深,离情别绪,催人泪下。④浮现背影。作用:首尾呼应,思念情深。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了父亲车站送别的背影?画出相关的句子。

答:先写父亲的外貌、衣着,然后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并用自己的感情反应烘托这个背影。

句子: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4、本文着重刻画了望父买橘的背影。请找出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动词,并分析其妙处。 答:“走”“探”“穿”“攀”“缩”“倾”六个典型动词,描绘出了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时的艰难情景,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深沉地爱着自己儿子的慈父的背影,父亲对儿

200--300

我的疑惑:

2永久的悔

一、教学目标:1.抓住线索,理清文章的内容。

2.体会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3.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二、教学重点:1.抓住线索,理清文章的内容。

2.体会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第1课时(自主学习)

一、作者介绍:季羡林,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国学家。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牛棚杂忆》等

二、写作背景:作者季羡林写此文时已接近九十岁的高龄,应《光明日报》的记者邀约,完

关于。

(zhuī

)

着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悔恨。

(2).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

本文主要回忆了“我”小时候生活艰辛,食物匮乏,想方设法寻找吃的东西,而母亲则终日吃“红的”,令人心酸。

我的疑惑:

第2课时(合作探究)

1、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其大意。

第一部分(1、2段):开头设疑,点出“永久的悔”。

第二部分(3~9段):具体叙事,引出“永久的悔”。

第一层(3~5段):概述家庭的具体情况。

第二层(6~8段):详细叙述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

第三层(第9段):详细叙述母亲的艰苦生活。

第三部分(10、11段):思念母亲,照应“永久的悔”。

2、本文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文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答:本文主要回忆了“我”小时候生活艰辛,食物匮乏,想方设法寻找吃的东西,而母亲则终日吃“红的”食物,令人心酸。全文渗透着母亲对孩子的至爱亲情,又表现了作者离开母亲后的深深自责。

3、课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4 答:更显示出这种最真实、 5

答:而作者当加深

6也表达了

第3课时(感悟母爱)

1、作者深情地回忆了他的母亲,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母亲,母亲的哪些事例、哪些细节、哪些话语最让你感动?

文中第4段写母亲家境贫寒,不识字,没出过远门;第7段写母亲把好吃的都留给“我”吃,从来不尝一口;第9段写母亲不曾有过笑容,热切地期盼儿子归来。

(言之有理均可) 2、语言品析

(1)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母亲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务劳动上,都贡献给了这个家和子女。

(2)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

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俭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3 (4

3

母亲------作者------我们 (苦) (悔) (感动)

我的疑惑:

铁骑兵

一:教学目标:1.欣赏作者设置的一个个悬念,并理解其作用。 2.感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八路军所展示的风采。 二:教学重点:欣赏作者设置的一个个悬念,并理解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感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八路军所展示的风采。

第1课时(自主学习)

1.正音辨形

陨落( ) 淹没( ) 骚乱( ) 宿营( ) 坐骑( ) 掷弹( ) ɡuǐ( )道 脸jiá( ) 捣huǐ( ) 答案:yǔn mî sāo sù qí zhì 轨 颊 毁

我的疑惑:

第2课时(合作探究)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以什么为线索展开的?

本文讲述了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与大部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凭着必胜的信念和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展开了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了“扫荡”,平安转回根据地的故事。

全文以离开大部队的骑兵的行踪为线索。 2.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八路军怎样的感情? 崇敬、钦佩、赞美。

3.为什么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能打乱敌人的部署,迫使日寇停止“扫荡”?试从敌我两方面加以分析。

(1)从我方看——坚定革命信念、英勇无畏、勇敢机智、人民支持; (2)从敌方看——貌似强大、实则虚弱。

4.

悬念 ②秋季扫荡 爬上山头 5 示例:6 板书设计:

我的疑惑:

苏珊安东尼

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插叙的作用。

2.欣赏主人公铿锵有力、义正词严的辩论。 3.分析苏珊·安东尼的性格。

4.培养平等的意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欣赏主人公铿锵有力、义正词严的辩论。 2、分析苏珊·安东尼的性格。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插叙的作用。

2.培养平等的意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第1课时(自主学习)

1、题目解读

与( ) ) ) 懈 写了哪几个主要的场面?

答:这篇文章着重写了苏珊·安东尼在争取妇女权利过程中的争取选举权一事。 重点写了“投票斗争”和“法庭斗争”两个场面。 (2)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一、(1~5段)(顺叙):介绍她在1872年总统选举上的情况。 二、(6~11段)(插叙):她一直以来为此所做的努力。 三、(12~21段)(顺叙):她因选举被捕,在法庭上辩护。

第2课时(合作探究)

1.安东尼在选举“投票斗争”中的宣言为什么那么有震撼力? 从多方面来阐述自己的立场: 首先指出来这里的理由;

接着表明妇女在国家中的地位;

然后进一步指明妇女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后以宪法中“公民人人平等”做武器表明妇女应该享 有选举权。

2.为什么苏珊在法庭上的辩词会有如此巨大的说服力?

在内容上:一方面证明自己是无罪的,一方面指责法官是有罪的。使辩词完整,有理有据。 在语言上:运用了反问、排比句来增强辩词的力度和震撼力。 3.她的行动取得了哪些成果?人们对她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

斗争方式:发表演讲;与男人辩论;

4.

5.?

我的疑惑: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教学目标:1.学习典型的细节描写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 2.理解保姆大堰河形象的意义 。

3.品味诗人对劳动妇女崇高品质的赞美 。 二:教学重点:1、理解保姆大堰河形象的意义 。

2、品味诗人对劳动妇女崇高品质的赞美 。

三:教学难点:学习典型的细节描写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

第1 课时(自主学习)

1、作者介绍:艾青,著名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代表作品:《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时代》。 2、背景介绍

5 ) ) )索 窸 (1)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

答案: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几岁就离开了人世。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我的疑惑:

第2课时(合作探究)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纯朴宽厚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2、第4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摄取了哪些生活场景?

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拍去炭灰后;搭好灶火后;拾起鸡蛋后;掐死虱子后; 包扎伤手后;尝到饭熟后;放好酱碗后;补好破衣后

3、阅读第7节思考:大堰河在地主家劳动要做哪些事?大堰河从事这些劳动时的神情怎样?

洗衣、洗菜、切菜、喂猪、炖肉、晒麦;含着笑,不停地劳动。 4、诗中哪些细节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赞美乳儿;做梦;切糖;贴画;

5、第12 “呈河。”

6?

板书设计:

我的疑惑:

现代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1.把握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3.在诗歌学习中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1.把握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在诗歌学习中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第1课时《长城谣》

预习提示:

1、作者介绍: 席慕蓉,诗人、散文家、画家。蒙古族,1943年生于重庆,现居台湾。她

( ) )

(4)长城为什么使诗人唱不成声,写不成篇,一提起就烈火焚起?

在作者心中,长城已经成为民族的象征、祖国的象征。作者心系长城、心系故乡,视古老的长城为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面对它,自然歌不成声,写不成篇,又魂牵梦萦、挥之不去,这种思乡情结便借助长城的“躯体”“面容”、长城的“云”“树”“风”传递出来。

板书设计:

我的疑惑:

第2课时《一片槐树叶》

合作探究:

1.诗中选取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一片槐树叶。

2.读完全诗,请你说说每节诗都写了些什么内容。 第1节: 写一片槐树叶。 第2节: 写槐树叶的来历。 第3节: 写对故国的向往。

3.诗歌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向往故国之情。

4、为什么说“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在诗人的心目中却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5

6 追求。

73

我的疑惑:

致空气

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

2、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 3、学习诗人把空气写得可触可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学习诗人把空气写得可触可感。 三、教学难点: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

第1课时(自主学习)

1、作者介绍: 邵燕祥,当代诗人。处女作是1946年4月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杂文《由口舌说起》,批评了习于飞短流长的社会现象。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诗刊》副主编,中国作协理事。

2、背景介绍:致空气》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 。邵燕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迫

) ) ( ) 窒 (3)作者在诗中表达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歌以空气为歌颂对象,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讴歌,也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情呼唤。

我的疑惑:

第2课时(合作探究)

1.诗人从哪些方面对空气进行了歌颂呢?请你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

(1)帮“我”战胜黑暗和孤独。

(2)给“我”以生命。

(3)给“我”以关怀和对未来的信心。

(4)空气给“我”带来自由和美好的希望、青春的朝气。

2.诗人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写得可触可感的?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是可以通过人的呼吸感觉出来的。作者通过鼾声,通过人之将死时掀动的鼻翼,通过夹杂着污浊的空气嘘着面颊,通过含着丁香芬芳的空气等具体可感的事物,把空气写得可触可感。

3、4、5

第5

4

?

我的疑惑:

樵夫,别砍那棵树

一、教学目标:1.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主题思想。

2.体会“那棵老橡树”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重点: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体会“那棵老橡树”的象征意义。

1 课时(自主学习)

1、作者介绍:乔治·珀金斯·莫里斯(1802-1864),美国记者﹑诗人,19世纪20年代,他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他最著名的是他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一首就是《樵夫,别砍那棵树》。。

2、背景介绍:《樵夫,别砍那棵树》自1830年第一次发表以来一直很流行。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既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甚至那些从未读过这首诗的人也知道它的题目,并在环境

作者希望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珍视。

(4)如何理解“当我还能伸手拯救它时,你的斧子别伤着它”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表达了只要“我”还在,就要誓死保卫那棵树,与它共存亡的决心。

(5)老橡树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老橡树寄托了诗人所有美好的回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纯真童年的向往、对往事的追忆„„

板书设计:

我的疑惑:


相关内容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编排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分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另部分课文后面附有课外知识, 包括语法知识,口语表达,以及一些人物资料介绍 ...
  • 语文一年级教材研说教材
    小学语文一年级研课标说教材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研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全册.我从课标.教材.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说课标 课程标准对一年级教材的基本要求: (一)汉语拼音: 上册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习
    二年级下册语文优化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1.找 春 天 一. 看拼音写词语. tuō xià jiě d?nɡ xī shuǐ mián yī tàn t?u yáo t?u yě huā duǒ cánɡ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 ...
  •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童年"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童年"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教师中心>>人教网研>>&q ...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1]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册课本共8个单元,每单元4篇课文,8个语文园地.全册共计课文32篇,8个口语交际.每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相对集中:第一单元:春天的发现:第二单元:奉献与关爱:第三单元:爱祖国.爱家乡:第四单元:用 ...
  •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读写训练点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读写训练点 一.中年级的读写训练点:采取明线和暗线编排. 1.文前.文中和文后,泡泡中的问题. 2.课后的思考练习题(暗线). 3.园地中的"我的发现"(明线). 二.高年级的读写训练点 1.导语的第二自 ...
  •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目录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龙 龙的传人 △大人们这样说 * 语文天地一 第二单元书 *神奇的书 (狄金森) 忆读书 (冰心) △走遍天下书为侣 (尤安·艾肯)综合活动二 第三单元角度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题西林壁 (苏轼)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恐龙的灭绝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恐龙的灭绝说课稿 时间: 2009年08月20日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4383人正在讨论相关问题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第四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文中列举了有关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详略兼有 ...
  •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 按住ctrl键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资源 班级 姓名 分数 积累与运用(41分) 一. 看拼音写词语.(4分) diàn niǔ wān yán chǐ rǔ jīng j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