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动物运动的形成 - 范文中心

第二节动物运动的形成

05/22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课型:新授 课时:3课时 备课人:刘晓军 共用人:迟中华 教学目标

1、观察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基本结构;

2、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说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

4、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教学重点

1、长骨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2、骨的成分和特性;

3、躯体运动的形成。

教学难点

1、骨的结构和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

2、躯体运动的形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方法

探索、讨论、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来自农村,对生物的感性认识多,特别是对家禽家畜,更是不陌生。第一课时以活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为主,则由学生自带动物的长骨,通过课堂实验,一起动手来认识骨的结构;再以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为主,认识骨的成分。因此,组织好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是骨教学的基本保证。此外,应教会学生运动骨折后的急救,特别是要保护骨膜。要重视联系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运动保健知识。

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

1、长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重要功能是什么?

三部分。骨膜——骨的形成和骨折后的愈合;骨质,骨密质——抗压和抗扭曲力强,骨松质——坚固性;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当身体大量失血或贫血时,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2、为什么说长骨既坚固又轻便?

长骨的骨干主要由骨密质构成,形成管状结构,轻而结实,弹性强。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1、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等,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

2、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有机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使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

3、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4、怎样检验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能够溶解于盐酸。

第二课时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直接导入:“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杠杆围绕着支点旋转,这个支点应该是什么?”学生讨论能够明确支点就是关节。导入时将骨的作用融合进来,使知识有一定层次性,易于学生接受。

(2)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自身,体会三种骨连结的差别,进而总结出关节的含义。为使学生对关节真正达到理解,教师可请学生说出身体上认识的关节。学生对关节的认识仅局限于一些大关节,教师应给以补充,如指关节,这样使学生对关节有了更深入了解。

(3)关于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部分教学。

利用演示实验,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使学生能准确地观察到关节的各部分,教师课前要选好关节。可以是猪(牛、羊)的完整关节,也可以用鸡关节(鸡肘)代替(鸡关节相对容易筹备)。

为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观察关节的各部分,教师用挂图将关节模式图(标有名称)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对照自主探究,教师可以辅之以观察提纲:

①你看到关节头了吗?它的形状如何?多少个?

②你认识关节窝吗?它的形状如何?多少个?

③你知道关节头、关节窝合称什么?请你仔细观察在它们表面覆盖着什么?有什么作用?这会使关节怎样?

④你找到关节囊了吗?体会一下有什么特点?它应该由哪种组织构成?这有什么作用? ⑤你看到关节囊内外的韧带了吗?它对关节有加固作用吗?它能使关节更牢固吗?

⑥什么是关节腔?为使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减少,关节腔内应该有什么呢?是由谁分泌的? 采用边演示、边观察、边提问、边讲解的方式进行,然后对照书中模式图强化认清各部分。

这部分教学教师应注意:

①对关节的观察比观察长骨的结构难,学生不能独立完成,教师要给以及时指导。观察提纲的设计要交代清楚,多用鼓励性、探索性语言;

②要说明关节的模式图并非关节的真实写照,关节并非只是两根骨之间的连结,这样为学生实验扫清障碍;

③帮助、指导学生分清关节囊和韧带。

学生在实验基础上汇报交流,可选用竞赛的方式,既掌握了关节的基本结构又达到了强化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学生总结:“哪些特点使关节既牢固又灵活?通过实验分析学生能够总结出,再结合自身比较一下关节是不是牢固性、灵活性的统一。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分析1~2个关节(如肩关节、髋关节)体会牢固性、灵活性的统一。

(4)关于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部分教学。由于有前面体育锻炼对骨的影响的分析、学习,这部分知识采用学生自学后由一名学生讲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节脱臼及脱臼的急救部分教学。

这部分知识要求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有脱臼的经历,但对脱臼的含义不一定清楚,教师只说明其含义即可,为增强说明效果,教师可演示(一手握拳表示关节头,一手呈爪状表示关节窝),然后请脱过臼的学生讲述脱臼后的感受及治愈过程,这样更吸引学生,易于接受。

骨骼——借助于有关的图解和模型,帮助学生识别部分骨的名称。

骨骼肌——借助于有关的图解和模型,力争让学生观察到各部分的形态和部位,理解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利用有关挂图引导学生识别人体骨骼肌的三大肌群。

知识检测:《导航学生物》

课堂作业:思考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一、关节的基本结构

/关节头

1.关节面 (关节软骨)——灵活

\关节窝

2.关节囊:结缔组织构成、韧带加固——牢固

3.关节腔:内有滑液——灵活

二、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

第三课时

一、引入新课

让一位学生上讲台表演伸肘、屈肘等动作,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躯体运动的形成

教师与学生活动

1.请一位上臂肌较发达的同学按老师的要求给全班同学做表演:右臂裸露而自然下垂,手中抓握一个质量3kg 的铅球,开始缓慢屈肘,手掌将铅球托起,直到屈肘近90度。让同学们注意观察和记录他完成每一步动作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的舒缩变化。并提出问题:屈肘、伸肘动作是受什么控制的?躯体运动是怎么形成的?

2.小结躯体运动的形成是骨、关节、骨骼肌三部分共同配合完成的。

3.指导学生读图: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图,讲解图中相关内容。根据图思考问题:它们是如何形成屈肘和伸肘运动的?同时老师简要的给同学们介绍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杠杆原理。

4.指导活动:制作伸肘和屈肘模型。提出问题:你们制作的模型能否很好的演示伸肘和屈肘运动的形成?在伸肘和屈肘运动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骨的杠杆运动与物理学杠杆运动的相同点有哪些?

5.指导读图:杠杆与屈臂工作原理比较示意图,比较杠杆和屈臂原理。

我们在杠杆的短端引起一个小小的位移,在另一端就会有会产生很大的位移。这就是杠杆的放大作用。运动中肌肉只收缩了一小段距离,而在骨的作用下却引起了很大范围的运动。所以骨就相当于杠杆结构中的杠杆,有杠杆作用,而肌肉就起着动力作用。杠杆是绕着支点运动,骨是绕着关节运动。所以关节相当于支点,有支点作用。

6.总结:运动是以骨骼为杠件、关节为支点,骨骼机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的收缩要受到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中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课堂作业 P20思考与练习1、2、3题

布置作业 《导航学生物》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骨——————杠杆

动物运动的形成: 关节—————支点

骨骼肌————动力

课堂作业

(讲评)P20思考与练习1、2、3题

(1)①√②×③×④√⑤×

(2)骨干由骨密质构成,管状结构——轻而结实,弹性强

(3)骨组织中的有机物较多,弹性大而硬度小,更容易变形。

随堂练习:

1. 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2. 判断

a) 骨组织的营养物质供应主要依靠骨膜中的血管。( )

b) 成人的骨中, 有机物大约占2/3,无机物大约占1/3。( )

c) 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是骨骼肌。( )

d) 老年人的骨中缺钙,所以无机物含量降低。( )

3.思考题:长骨在结构上有哪些与它的功能相适应?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较多,学生的自我体验得到满足,对自己身体有一定的认识。


相关内容

  • 初一生物知识点
    初一生物练习册(第二册) 第五章 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基础知识: 木质茎(杨木)的结构和功能与草本茎(玉米)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导管:位于韧皮部,死细胞,从上到下运输有机物 筛管:位于木质部,活细胞,从下到上运输水 ...
  • 5.腔肠动物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 Coelenterata) 真正的后生动物的开始 本章重点 1.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①体制对称形式:② 胚层和原始消化腔:③有组织分化:特点是 :④ 神经系统:⑤有水螅型和水母型. 2. 水螅的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 ...
  •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
    填空题部分 1. 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2. 在搜集有关运动的资料时,要注意爱护公共资料. 3.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的 ...
  • 动物的运动1
    动物的运动 歙县新溪口中心学校 余立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学习运动这一功能,使学生能阐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通过各种 ...
  • 青藏高原的形成
    我国地域辽阔,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山峦起伏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高山和高原,东部沿海多丘陵和平原,形成一个以西南部的青藏高原,由西向东逐级下降的阶梯状斜面.青藏高原形成多少年?它是怎么形成的?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个谜. 青藏高原的形成 ...
  • 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
    五年级下册 希望帮助学生形成的科学概念 第一单元 <运动和力> 核心概念 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影响着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质量(本单元使用载重来表达)也影响着运动. 具体概念 <我 ...
  • 生物济南版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动物的运动
    生物济南版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动物的运动 一.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 ②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③阐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④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2能力目标 ①运 ...
  •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基本运动方式为研究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动物 的基本运动方式.了解动物运动时肌肉.骨骼的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生物和仿生的兴趣.同时,培 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能 ...
  •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 1.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 ( 测力计 ) 来测量. 2.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 ( 牛顿 ) 作力的单位,简称 (牛) ,用字母 (N) 表示. 3\地球表面有( 高原).(平原 ).(盆地 ).(丘陵)等各多种多 ...
  • 八上生物学案(1)
    八上生物知识整理 一.基础梳理: 1.运动系统组成 (1)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2)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合称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其特点是牢固且灵活. (3)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有受刺激而收缩特性,一块肌肉两端的肌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