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贫困奔小康]第一框"走出紧缺年代"教学反思 - 范文中心

[告别贫困奔小康]第一框"走出紧缺年代"教学反思

05/02

《告别贫困奔小康》第一框“走出紧缺年代”教学反思

[日期:2010-05-12] 来源:  作者:周良庄中学 张建亮 [字体:大 中 小]

在课前备课时,我原以为这节课内容会很简单,不就是过去的穷日子吗?课本上有现成的粮票、油票、布票的彩图,同学们会就和自身的感受体会到过去穷日子的不易的,如果同学们对过去的穷日子有了认识,那么,在列举当今的富裕事实,进行今昔对比,这节课也就迎刃而解了。可是,当我走上讲台讲授这节课时,这些97、98年出生的孩子对粮票、布票、油票根本就没有“穷”的感受,有的只有好奇和新奇,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本就联系不上商品短缺、生活贫困,有的同学甚至联想到了“收藏”,显然这些材料的运用此时已经偏离了本课的主题,这是我始料不及的。

课后,我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说,是备教材却忽略了备学生,对于我这个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也许有些东西都是司空见惯的,但对于90年代后期的学生来说,他没有经历过,怎么可能有深切的体会和感受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段材料是老师直接给予的,虽然很直观,但内容和他们相去甚远,所以,提不起他们的精神来。如果,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爷爷奶奶曾用过的粮票布票,或让学生去听听爷爷奶奶讲述一些过去我们这个地区挖河挨饿的故事,可能课堂效果会比较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今后在备课中一定要备足教材教法,更要备足学生,提前了解学生的状况,弄清在讲这节课之前,学生想了解这节课的什么,哪些是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哪些是他们不容易理解的地方,然后再根据教学重点难点,选取适合他们的材料,做到用兴趣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想课堂效果会更好。其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尽可能地相信学生的能力,多给学生创造课上课下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在学习上,老师不能事事包办,也许他们第一次做的不好,但坚持下去学生的能力慢慢就能提高了。今后,我一定要努力教研,深入思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成绩。

点评:

这是一位临时任课于初中校内的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写来的教学反思.按说这个学段的教学有其它教师负责.放在初中栏目上不太合适.但这位老师对于教学认真负责的态度、潜心于教研的精神让我感动,将这篇文章贴上来并进行点评,供大家学习、交流与分享.

张老师这篇反思的最大收获在于认识到了重视学情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并设想利用好学情,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活动策略、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相信学生,给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放手锻炼学生,逐渐提高他们的能力.

张老师的认识体现了对于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重要问题.

对于新课程的教学,做好学情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环节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思想现状和知识经验水平,决定着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制定以及教学策略设计.从新课程理念要求来说,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获得一定的体验感受、扩展技能、完善知识、提升经验、促进良好道德品质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做好这一环节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对于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体现了新的学生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需要通过学生的活动去获得.对于教学中"选取适合他们的材料,做到用兴趣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了教学资源观.教学资源的使用取决于我们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和能力,新课程赋予我们老师开发教学资源以很大的自由度,一个宗旨,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和鼓励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对于他们没有经历过,材料是老师直接给予的,虽然很直观,但内容和他们相去甚远,所以,提不起他们的精神来的认识"体现了关注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要求."如果,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爷爷奶奶曾用过的粮票布票,或让学生去听听爷爷奶奶讲述一些过去我们这个地区挖河挨饿的故事,可能课堂效果会比较好。"这一设想,体现了实践性要求,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本学科的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强调体现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教材内容的呈现要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中的道理,从而将本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主选择,使教材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文本。

总之,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不难看出,体现上述要求,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特别需要关注学生这个主体,转变教学资源观,大胆开发整合教学资源,强化活动的理念,通过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生成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学习的同时大胆实践,在平量的课堂教学中勤于思考、认真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学习他人之长.

张老师一个反思说明了当前教学需要关注的普遍问题,通过这个反思与实践,相信会对本学科课程的认识有一个质的飞越.这些问题同样需要许多教师思考、总结,这样我们全区的思品课才能生机盎然,真正充满活力.

宝坻区教研室 杨春国

2010-5-12


相关内容

  • [扶贫]湖南贫困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蓄力再启航 "摘帽"奔小康
    五月的三湘大地,艳阳普照,绿意葱茏. 走进湖南省龙山县中湾村蔬菜基地,成片的辣椒嫩得发亮,长势喜人."从省里培训回来后,我们村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再过一个多月,这批辣椒就可以采摘上市了",村党支部书记代鹏飞欣喜地介绍. ...
  •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省 ...
  • 善意的谎言辩论会正.反方资料
    "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辩论会"反方资料 1.谁能说善意的谎言是欺骗,<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残疾青年为了让"我"继续看书,谎称家里有马,你能说他是欺骗呢? 2. 当贫穷的母亲把仅有的饭菜留给儿 ...
  • [学会合理消费]教学设计
    <学会合理消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参与"临时家庭"的活动学会理智对待消费,从而逐渐摆脱消费中的攀比虚荣心理,增强合理消费.合理理财的意识,树立合理的消费理财观. 2.能 ...
  • 1.文朝荣先进事迹
    文朝荣先进事迹 老支书文朝荣从毕节市人民医院做完手术回家后,已经是2013年8月.3个月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治疗,他感觉到身体大不如从前.他问儿子文正友自己得了什么病,儿子支支吾吾.他也不再追问,照例每天拿着镰刀巡山,与已经有缸钵粗的华山松近距 ...
  • 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课
    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课<窃读记> 一,教材解读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
    论文题目: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相关问题的分析 摘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因此,分析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基于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理念,阐述它的专业化.全员化.社会化.持续 ...
  • 教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课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_ 主备人:朱秋芳 授课时数:2 课时 设计要素 知识 与 技能 设计内容 (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和不足,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目 标,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 ...
  •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一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因为她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共产党人实践自己宗旨的内容是不相同的,方式也不一样,需要与时俱进.如果说在革命战争年代,领导人民翻 ...
  • 学习型备课组建设
    学习型备课组建设 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研究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朱立新 一.选题的依据.意义.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信息.资本.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