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现了劳动力的严重短缺吗 - 范文中心

中国出现了劳动力的严重短缺吗

02/06

陆铭

最近我在朋友的鼓动下,安装了一个手机应用软件,可以像预约出租车一样,预约上门的家政服务。结果,周一开始预约却发现,直到周末的服务全都约满了。联想到经常看到的一些报道,称中国农村现在的人口结构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老龄化和女性化。城市出现招工难,农村出现空心村,这两个现象同时出现,真的说明中国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的严重短缺吗?而统计局的数据又告诉我们,2014年底中国的城市化率只有54%。那么,劳动力都去哪儿了?

劳动力去哪里了

对一个城市化率刚刚过半的国家来说,未来还有大量的劳动力需要从农村转向城市。那么,又该如何去解释中国的农村大量存在的是老年人和女性?一些人口流出的省份甚至抱怨,当地出现了比人口流入省份更为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在中国的劳动力流动过程中,举家迁移的比例只有20%左右。一个家庭要决定把哪一个成员送到城市去工作,如果在不能举家迁移的情况下,当然是年轻男性进城打工。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中国仍然有5000万的留守老人和1000多万的留守女性。中国正在出现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家庭分居现象。

那么,当前农村事实上已经出现的老龄化和女性化,是否就意味着劳动力资源已经枯竭,农村将不再是城市劳动力供给的蓄水池了呢?不是这样的。在中国的城市化率刚刚过半的同时,经济发展也步入后工业化阶段,服务业的产值刚刚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体力要求低于制造业,年龄偏大的劳动力或女性仍有在城市里从事服务业的就业空间。在发达国家,60多岁的人在餐馆做服务员或在航空公司做乘务员的现象比比皆是。

应该担心的,不是劳动力总量的枯竭,而是城市未来是否具有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

未来中国的严峻挑战是城市部门是否能够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特别是服务业岗位,从而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使得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直至80%以上的水平。我们应该担心的,不是劳动力总量的枯竭,而是城市未来是否具有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

如果城市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带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就必然会在农村出现人口减少现象。而在当下,一种表现就是空心村的出现。空心村的出现完全是一种不必要担心的情况,这甚至是一件好事。政府应去关心那些仍然留守的人,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不是采取政策去阻碍空心村的出现。

那么,农业生产又怎么办呢?很多人担心,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农业生产会受到威胁,并且列举出农村现在就出现大量田地荒芜的情况。农业产出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相应的土地面积,而不是人口数量。这一点只要看看过去中国的粮食产量就知道。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在推进,另一方面粮食产量不断增长。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已经出现机器替代劳动的现象,而这恰恰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

与此同时,随着农业人口的减少,大规模的农场将逐步出现。要知道,当前中国的人均土地面积只有美国的四百分之一、欧盟的四十分之一。人均土地面积小,意味着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难以提高。而为了让农业人口的收入不至于太低,政府必然对农产品的价格采取保护措施。如果未来农场面积可以不断扩大,那么,农民的人均收入就提高了,大规模农场生产的农产品价格反而可能下降,而政府需要给农业的补贴则会相应减少,这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村人口的结构是一个“内生”变量。当前,恰恰因为经营农业的收入低,所以农村的人口结构才是老年人和女性偏多。未来,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对于年龄和技术的要求将不断提高,这会使得年轻的男性劳动力,甚至接受过较好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回流到农业当中去,以适应农业对于体力和技能更高的要求。

我们不能静态地看待当前农村的人口结构,要知道这样的人口结构是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和户籍制度等因素共同决定的结果。当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当户籍和公共服务歧视这些问题逐渐减弱,很多今天在农村出现的现象,包括人口结构,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我国的城市化是受阻而不是过度

人们往往把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其他制度扭曲造成的问题误以为是城市化的错。简单来说,如果在发达国家城市化历史上出现过类似的问题,那么,就不需要过多担心。而在发达国家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问题,才是值得担心的,而这往往是中国当下的某些制度造成的,而不是城市化本身的错,比如农村的老龄化、女性化和留守儿童问题。

如果中国真的到了劳动力枯竭的阶段,那么,我们应该看到农村大规模的农场普遍出现,甚至应该看到,一些年轻男性和受过较好教育的劳动力回流到农村,应该看到农民已经富有了,城乡差距也由此不断缩小,国家也不需要对农产品价格进行全面保护了。同时,未来在城市里的服务业,将不断出现老龄和女性劳动力,补充其劳动供给。

不管当前中国正在出现什么状况,这里所说的二元经济迈向现代化的过程是经济的普遍发展规律,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不会是人类发展的例外。

更重要的是,违反经济规律来办事,只会让自己受损。当前,在一些特大城市招农民工比招大学生还难。可笑的是,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外来移民还在增长,只是增长速度放慢了,而基层上报的外来人口数量却在下降。到底哪个数据出了问题,放眼一看全国情况就知道了,其他地方人口在逐渐流出,难道他们人间蒸发了吗?

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的东部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刘易斯拐点”,而中西部却还没有到“刘易斯拐点”。这样的研究恰恰说明,中国不是“刘易斯拐点”到来与否的问题,而是劳动力的流动出现了制度性的障碍。因为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里,根本就没有劳动力流动的障碍,也根本不会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方,在不同时点上出现“刘易斯拐点”。

(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相关内容

  • 劳动力市场
    学号:[**************]3 湖北大学 期末课程论文 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 谈刘易斯拐点之争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学位类别:2014人力资源管理本科(双学位) 姓名:占群 指导老师:刘和旺 完成时间:2016年6月13日 结合我国 ...
  •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自<论语>全译:季氏第十六篇 直解: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里"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 ...
  • 多元化发展的中国经济
    作者:袁恩桢 上海经济研究 1998年12期 改革开放的20年以中国经济多元化发展为重要特点. 只是稍为浏览一下城市的街景,那中文的.洋名的.清丽的.富贵的广告招贴,跌岩起伏.峰徊廊转的各色建筑,古今中外.千姿百态的行人衣衫,汇成了一片五彩 ...
  •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
    能源与环境论文 论文的题目:中国能源安全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论文的题目:中国能源安全 摘要: 有学者认为,世界能源安全形势令人担忧,安全形势将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进一步恶化.而另一部分学者则抱有较为乐观的态度,认为世界能源安全并不 ...
  • 产生"牛鞭效应"的原因
    产生"牛鞭效应"原因的分析 目录 一.牛鞭效应的影响.................................................................................... ...
  •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 ...
  • 当代中国经济
    小论中国人口老龄化与GDP 以及其引发的一些问题 摘要:人口老年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正在广泛而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口老龄化已经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人口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
  • 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
    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 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土壤和水分.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 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这种现象称为水土流 ...
  • 中国经济第二次转型的新动力
    中国经济第二次转型的新动力(转型动力) 文/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教授 辜胜阻 < 人民论坛 >() 如果把过去从低收入国向中等收入国的转变称为第一次转型,那么中国经济面临着第二次转型.在未来的10年乃 ...
  • 煤炭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工作实践,分析了煤炭行业人才需求的现状,着重介绍了煤炭企业应该加强与煤炭院校的沟通和交流.采取一定稳定和吸引人才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引进高级煤炭人才等相关的策略及其具体应用.希望有关人员加以借鉴和思考,探究有效的煤炭人才保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