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 范文中心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01/18

16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说明的事理。

2、理清本文说明的思路,初步感知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4、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5、搜集与物候相关的农谚。

5、学会批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学习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导 读

一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正字音。(批注在课后 “读一读 写一写”中)

(一)查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衰草连天( ) 蓑衣( ) 连翘( ) 纬度( ) ....

销声匿迹( ) 悄然无声( ) 忌讳( ) 阻挠( ) ....

(二)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语含义。

周而复始 翩然 销声匿迹 载途

二读课文

【要求】试着朗读,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初步了解说明对象及特征。

①尽可能理解字句的意思,把握课文的内容。

②把不懂的句子划出来,小组交流。

三读资料

【要求】了解作者;回顾说明文分类、说明顺序。

(一)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

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

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说明文分类:按照说明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三)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任务验收】

1、组长检查字词及读书效果。

2、教师巡视检查。

导 学

一、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通过圈点勾划或批注下列问题,把握本文阐明的事理。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的事理,可以是一个事理,也可以是相互有关的几个事理。)

(二)根据以上四个问题把文章分成四个部分,概括并批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组成本文的行文思路图,批出全文及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部分(6-10段)的说明顺序。

【任务验收】

1、小组长检查默读课文批注情况。

2、老师切入指导。

二、特色品读

(一)试从文中找出使用说明方法的语句至少四处,并批注作用。(注意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二)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

3、植物的抽青、发芽等物候现象„„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情况。 .................

(三)分析本文的题目《大自然的语言》的妙处。

(四)收集农谚3--5则,说出他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学法指导】分析语言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1、修辞的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

2、遣词造句的角度;

【任务验收】

1、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

2、老师切入指导。

三、收获质疑

(一)从“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中指出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规律?

(二)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导 练

1、课内阅读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晓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l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a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b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c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d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e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时节,烟台要到立夏。f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2.画出②一⑤段的中心句。(3分)

3.这几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怎样用文中的知识来理解这首诗?(3分)

5.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那么大连的春天一定比北京来得早,对吗?为什么?(4分)

6.在第③段中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举例说明。(3分)

7.第⑤段中“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导 学

一、整体感知见教参。

二、 (一)(二)略。(三)示例:“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2、“燕子翩然归来。” “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导 练

1.纬度、经度、高下、古今2.各段的首句3.从主要到次要,从空间到时间。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有所不同。 4.受高下差异的影响,因为植物的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5.不对。因为凡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6.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7.“前者”指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后者”指1921年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


相关内容

  • 语言与现象学的还原
    语言与现象学的还原 --现象学家如何自我言说 郑辟瑞 [专题名称]外国哲学 [专 题 号]B6 [复印期号]2009年06期 [原文出处]<人文杂志>(西安)2009年1期第5-11页 [英文标题]The Reduction o ...
  • 20**年秋季学期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8大自然的语言教案4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 引导学生认识"雁.庐.鉴.铮"4个生字. 教学重点: 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认识"雁.庐. ...
  • 萨满文化象征性装饰语言的艺术表现
    [摘要]萨满文化作为原生性宗教,其通过最初原始人类的审美观将艺术赋予萨满文化之中,萨满文化通过象征意义装饰了宗教文化并将这种象征性装饰语言传承至今,人类通过对神灵文化的崇拜无形中将精神.意愿.寄托与审美情感交融相汇,借助萨满文化象征性装饰语 ...
  • 语文四年级(下)教学目标
    语文 四年级(下)单元教学目标 2014.4 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 .................................................................... 2 2.< ...
  • 发展幼儿园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张丽娟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表达的语言环境,使幼儿有话敢说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成人与幼儿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成人对幼儿人格的尊重,这样才能 ...
  • 听读课上的思维训练
    [摘 要] 进行思维训练是母语教育的重要目标,自然也是听读课的重要诉求.听读课堂上,直观动作思维是与语言的"动作"意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经由文字引起的形象思维与语言的描述几乎同步产生,而言语逻辑思维的运用和发展,是课 ...
  • [夹竹桃]公开课教案.教学分析
    校级公开课 公 开 课 教 执教者:李萌 沙土镇***小学 案 <夹竹桃>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 ...
  • 中班语言公开课
    中班语言公开课<好朋友>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与他们的认知能力是同步发展的.随着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中班的孩子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大量的生活物品,积累了一定的语言运用基础,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具备了辨别少数 物与 ...
  • 大班语言[顽皮的雨滴]优秀说课稿范文
    大班语言<顽皮的雨滴>优秀说课稿范文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顽皮的小雨滴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顽皮的小雨滴.因为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 ...
  • 市优质课教学设计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