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案 - 范文中心

[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案

07/03

《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案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古代传说故事:大禹治水。板书课题,谁 来读题。 简介大禹:禹,传说中夏的最后一个部落首领,是造福民族的英雄。 检查生字新词。 1、 课文已经叫小朋友预习过了。 下面老师检查一下你的生字词是否掌握了。 2、出示:治 洪 害 姓 理 形 通 被 制 伟 生字谁能来读?指名读,齐读。 3、生字会读了,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词语你读准确了吗? 滔滔 淹没 冲倒 房屋 仔细 劈开 制服 感激 英雄 治理 洪水 害 老百姓 地形 挖通 伟大 自由读,指名领读。

指导理解课文一、二两段。 指导理解课文一、二两段。

1、 小朋友, 我们来看课题: 大禹治水, 你知道治的是什么水吗? (洪 水) 2、是的,洪水,你见过吗? 3、不要紧,我们来边看图,边读课文第一段,你觉得洪水怎样? 4、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范读。 5、交流:你觉得洪水怎样?(洪水来得非常快,人们都来不及搬家, 一下子就把房屋冲倒了。洪水非常凶猛,让老百姓们无家可归,有的只好住在 山上,有的爬在树上。洪水非常可怕,人们没有吃的,没有住的,日子都过不 下去了。) 6、是呀,洪水似猛兽。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中原大地洪水泛滥,一 连 9 年都没有治理好,人们的日子过得悲惨极了。你能把洪水对人们造成的危 害读出来吗? 7、指导朗读。 8、当时,大禹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会怎样想呢?指名说。(我一定 要把洪水治理好。我不治理好洪水就不回家。) 9、是的,这就是决心。谁来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他的决心还不够 大,谁再来?一起读。 10、禹是怎么治理洪水的呢?请小朋友接着往下读。自由读,指名 读。 11、小朋友,禹在治水的时候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大禹先 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再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 开了九座大山。)板书:走遍

1

千山万水 察看 水流地形 挖通 九条大河 劈开 九座大山 12、读一读,有疑问吗?(为什么要先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3、是呀,谁能来说一说。(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清楚洪水的真实 情况,可以知道用什么样的办法更为有效。走哪一条路更近。) 14、啊,原来治水也是要讲究一定的科学方法的,大禹真(聪明)。 板书:聪明 15、让我们再看一看大禹做的事:走遍千山万水,察看水流地形, 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你觉得这项工程怎么样?(工程巨大,很难。) 16、在拥有现代化的今天,这都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何况是在原始 部落时期呢?请小朋友想象一下,大

禹在完成这项工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 些困难呢? 17、交流: 在走遍千山万水察看水流和地形的时候,大禹可能会遇上猛兽的偷 袭,可能会从山上跌落下来,他的脚上磨出了血泡,他没有食物,饿着肚子, 昏倒在路边。 在挖河劈山的时候,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大禹把一块一块的石头 凿下来,搬进箩筐倒掉,一不小心,,大石头压在了脚背上,血流不止。他的 手指出血了,手臂划破了。 18、挖通一条河、劈开一座山已经是那么艰难,何况是九条大河, 九座大山呢,古时候用九表示多的意思……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板书:吃尽千辛万苦 19、你能把大禹吃的苦多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20、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大禹前后治水一共用了 13 年,一年 365 天,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呀,读到这里,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吗?(大禹,你真 了不起。你能坚持到底,不怕苦,我要向你学习。)板书:坚强不怕苦 让我们带着佩服再来读一读第二段吧!齐读。 21、发生在大禹治水过程中的故事许许多多,课文就向我们介绍了 一个数字故事,我们下节课再学。 学习生字 治 洪 害 姓 1、认读,你觉得最难记的是哪一个? 2、组词。 3、按笔顺描红。 4、完成习字册。

2

师:(板书“禹”指名读,齐读)禹是古代一位英雄的名字。(写“大”)为 什么称他为大禹呢? 生:因为他伟大。 生:因为他很了不起。 师: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生:因为大禹为人们治理洪水,所以人们尊敬他,称他为大禹。 师:说得对,大禹是人们对禹的尊称。板书“治水”,齐读课题。同学们有什 么想了解的吗? 生: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生:大禹怎么治水? 生: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 师:(将这些问题写于黑板)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看谁能从 课文中找到答案。 生:(认真读文,纷纷举手) 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读准,读好) …… 师:现在我们交上了字宝宝朋友,相信小朋友们读起课文,会读得更加通顺。 老师再请小朋友带着刚才的问题去用心读读课文,找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告诉 我们问题的答案 生: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大禹为什么治水。 师:请你读读这一段。 生:读,比较流利。 师:谁认为能读得比他更好?(再指两名读) 生:(跃跃欲试)我来,我来! 师:(故意摇摇头)没理解课文的意思,怎么读都读不出课文的感情。来,小 朋友们仔细读读第一段,找找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 生:什么叫“淹没”?师:请读读书上带有淹没一词的句子。告诉老师,课文 中谁淹没了什么? 生:滔滔的洪水淹

没了农田。 师:(寥寥几笔,勾出农田)在平日,水都在农田下,发洪水时,边画大水盖 过农田,边说:洪水就淹没了农田。 生:(惊呼)

3

师:大水淹没了农田,意味着什么? 生:意味着人们就没有粮食吃。 师:(继续画房子,大水冲毁房子)大水把人们的房子也冲毁了,这又意味着 什么? 生:人们也没有家住了。 师:人们没有家住,就叫—— 生:无家可归 师: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人们只好到处 流浪,过着痛苦的生活。现在你们再用心体会,读这一段,该用什么语气读? 自己练练。 生:饱含深情,十分投入地读 师:谁会读? 生:读,读出同情的语气。 师:真有感情!但我觉得你没读的洪水还不够大,谁能读得更大一些?指名读。 生:读,重读“滔滔”一词。 师: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4

[课堂片段及点评] 片段一: (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 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师:请小朋友自己再轻声地读读这句话,想一想,禹带领人们做了哪些事?你发现了哪几 个很重要的词?拿起笔来,在词语下面做个记号。 (生看书,边读边画。) 师: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找得又快又好。现在,哪位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找到哪几个重要 的词? 生:第一个是“开凿”,第二个是“挖通”,还有一个是“垒起堤坝”。 师:真善于读书!有补充吗? 生:我补充一个“引到”。 师:真好!你们真善于抓住重点词来学习,现在看老师写。(老师板书:开凿、挖通、垒 起、引到。)(生齐读)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帮忙。是鲧的办法好,还是禹的办法好呢? (生兴致勃勃) 生:我觉得是禹的办法好!因为他是把洪水引到了大海里,不用到天上偷息壤。所以禹的 办法好。 师:这位小朋友真勇敢,他是第一个举手说出自己的看法的。还有哪位小朋友想说说自己 的想法? 生:我是说鲧的办法不好。一是他是去天上偷东西,二是他堵住了水,水往哪里流呢?所 以禹的办法好,鲧的办法不好。 师:你们很善于动脑筋。谢谢小朋友!聪明的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他采用了疏导的办法 来治理洪水。请小朋友来看大屏幕—— 1、(投影:龙门)这就是大禹带领人们开凿的龙门。小朋友看到这里的缺口了吗?开凿 了这个龙门以后啊,黄河水就沿着缺口向下游流去了,从此这里就不再发洪水了,后来, 人们为了纪念禹的功劳,也把这儿叫“禹门”。(生跟老师读:龙

门、禹门) 2、(投影:河道)你们看,这里是大禹带领人们挖通的其中一条河道,河水沿着新开的 河道,服服贴贴地流向了大海。 师:现在,哪位小朋友想把这句话再读给大家听听,想想该怎样读才好。 生:(认真地读)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 师: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得很好。 生:她读的时候有的地方能够注意读得慢点。 师:注意轻重快慢。对不? 师:谁也想象她这样读? 生:(读)禹改变了…… 师:老师也想读读,可以吗?

5

生:(笑)可以! (师范读)觉得老师读得好吗? 生:好! 师:什么地方读得好? 生:“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这个地方读得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里你读得有些慢。 师:有强调!你听得很认真。 生:读“堤坝”时,你有延长一点。 师:你非常善于倾听,我们一起来好吗? 生:好! (生齐读) (点评:面对只有三年学习基础的学生,执教者巧妙地把“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和“善 于倾听”的意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这种通过赞赏的方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引导学 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鉴。) 片段二: 师:(投影:黄河流域水图)小朋友们看,这是黄河流域水图,黄河的上游在这儿,下游 在这儿,而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就是当时禹治理洪水时走过的地方。 师:小朋友想想,禹生活在距离今天 2000 多年前的古代,当时的交通工具和劳动工具都 是非常落后的,你觉得禹当时治理洪水的时候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互相说说。 (生小组交流) (生踊跃举手) 生:禹有可能被洪水冲走。 师:(补充)有危险。 生:他的拐杖也有可能被洪水冲走。 师:很好。声音可以再响亮些。 生:有的时候没饭吃。 生: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有可能被蛇咬。 生:有可能吃不好,睡不好。 生:有可能陷进河里。 生:有可能走路不小心摔倒了。 生:有可能陷进淤泥里。 生:他的脚跟烂了,泡在水里,有可能溃疡。 师:老师一直在用心地听!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是联系课文内容来讲的,有些小朋友是联 系自己查到的资料来说。这都是很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 师:(投影)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句子。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读?

6

(指读) 师:请小朋友自己再读一读,想一想:禹在治水时吃了很多苦,从这两句话的哪些地方最 能看出来? 生:“脚跟都烂了”,还有“拄着棍子走路”。 生:我补充,他的脚是“长年”泡在泥水中。 生:从“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也可以看出。

生:而且“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说明他连觉都睡不好。 师:是啊,为了治理洪水,他不顾惜自己的身体。 生:我觉得他吃不好,穿不好,有可能会得病。 生:他走路只能拄着棍子走,不方便,根本不好挖土。 师:由于长年泡在泥水中,他的脚跟都烂了,脚指甲也脱落了,大腿的皮在劳动时都磨破 了。艰苦的劳动,使他的手起了水泡,长满了老茧。 师:为了治水,大禹就是这样的不辞劳苦!小朋友想想,他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呀? 生:为了大家! 师:(动情地)对!为了大家,为了老百姓,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大禹吃的苦太多了,做 出的牺牲太多了!请小朋友练习有感情地把这段话读读。 (指导有感情朗读) (点评:该环节从大禹治水的艰辛与危险入手,引发学生的想象,充分尊重孩子对课文的 不同理解, 体现了主体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特点。 当然,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 教师如果能够更从容一些,学生对大禹治水的艰难就能够感悟得深刻一些。) 片段三: 投影: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 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看这儿,谁来读一读,括号里的词不读。 (指读) 师:读得很认真!像她这样,和课文写的对比着多读几遍,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边读边体会) 生:书上写得比较具体,投影仪上写的不具体。 生:书上写得,写出了他为了治水,顾不得自己的家里,投影仪上的没有具体的写出来。 生:书上写出那种禹奉献的精神,而投影仪上没有写出禹奉献的精神。 师:你们都有动脑筋在思考!老师觉得你们还应该注意括号里的三个词。书上为什么用上 了这三个词呢? 生:别人都是在家天天陪着妻子,而大禹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这么短短的四天。如果不 用上“仅仅四天”,就没有写出他奉献的精神。 师:用上四天,说明他在家里住的时间太少了!看这两个加点的词。一个是四天,一个是 十年。我们来做一道数学计算题吧!(生感觉很好奇、很新鲜) 师:一年几天啊? 生:(豪不犹豫)三百六十五天。

7

师:十年呢? 生:(齐答)三千六百五拾天。 师:很好!三千六百五拾个日子,而禹在家只住了四天,非常少!所以说是“仅仅”。谁 也会用仅仅说一句话呢?想想看,你来。 生:爸爸从美国回来只是仅仅在家里住了四天。 师:把“只是”去掉再说一遍。 生:爸爸从美国回来,在家仅仅住了四天。 师:非常好,终于把这句话说好了! 生:奶奶生病出院回来,仅仅过了五天,又住院了。 师

:噢,身体实在不好。 生:我刚从医院回来,仅仅休息一个星期又住院了。 师:以后要多锻炼身体,加强体育锻炼。 师:还有“才”字, “却”字,你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说说用上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看看谁最善于动脑筋。 生:要是没有“才”字的话,禹三十岁结婚就跟别人相同嘛! 师:你们知道古代的人大概是几岁结婚吗? 生:十七、八岁。 师:有的十五、六岁就结婚了,三十岁的人有的都做了爷爷了!(生笑)禹呢,三十岁才 结婚,他为了治水把自己的婚姻都给耽误了。用声“才”更体现他一心——(生:治水)。 生:没有加上“却”的话,和平常人三次路过家门是一样的。如果加上“却”的话就表示, 他为了百姓,顾不得在家里看一下妻子。 师:真好!我发现这位小朋友善于动脑筋!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这几个词要注意强 调一下,好吗? (指导朗读) (点评:抓重点词理解课文是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教师采取比较句子的形式,让学生在 探索、分析、运用中把握“才、仅仅、却”的词义,并由词义饱含的情感提升出大禹高尚 的奉献精神,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片段四: 师:现在想不想听老师讲个故事呢? 生:想! 师:好!故事的名字就叫《三过家门而不入》。听完后,老师还有问题问问大家呢!看看 谁最善于倾听,善于思考了。 (师讲述故事,课件演示故事相关图片,配乐渲染气氛。) 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入看一看。禹第一次路过家门的时候,他的 妻子正生了他们的儿子,禹在门口听见婴儿哇哇的哭声,他多么想进去看看自己的小宝贝 啊!可是,治水的工程非常紧张。禹想了想,还是狠狠心,走了…… 过了几年,当禹第二次路过家门时候,他的孩子已经会叫爸爸了。

8

这一天,他的妻子抱着他们的孩子,站在家门口。孩子挥着小手叫:“爸爸,爸爸。”禹 的眼眶红了,他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对她的妻子说:“好好照顾好孩子,告诉他, 等洪水治理好后,我一定回来!”说完,又走了…… 这一走又是几年过去了。 禹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 他的儿子已经长大了。 儿子想爸爸啊, 看到禹回来了,高兴极了!他扑过去,紧紧抓住爸爸的手…… 师:小朋友,你想一想,这时,禹的儿子会对禹说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禹的心里又会是 怎么想,他会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哪位小朋友能把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呢?先和同学讲 一讲。 (生互相续讲故事) 师:好,现在看哪位小朋友最会讲故事了。好,你来! 生:他的儿子会对他的爸爸说:“爸爸,您辛苦了!等

我长大了,洪水还没有治完,我就 帮您一起治!” 师:一个有志气的孩子! 生:禹的儿子会说:“爸爸,您辛苦了!您先进来喝杯茶再去工作吧!” 师:多懂得体贴爸爸啊! 生:禹的儿子扑过去,紧紧贴在爸爸身上,说:“爸爸,您辛苦了!”爸爸听了心里高兴 极了,感动极了! 师:(诱导)这时,大禹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 大禹说: “治水的时间不能耽误, 为了让平民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治完水再回来。 ” 生:大禹还是狠狠心走了。 师:小朋友们真会讲故事!真感人啊!你们说,难道大禹不想念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 吗? 生:想! 师:是啊,他也是有感情的人啊,他也想念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但是为了治水,为 了百姓的幸福,他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他治水十年, (板书:十年)却一次都没进过家门, 他把自己的心都扑在了百姓的身上。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想对禹说些什么吗? 生:大禹叔叔,我要向你学习。 生:大禹叔叔,你真是个英雄! 生:大禹叔叔,你真伟大! 生:我要对大禹说,您千万不能累坏了身子,累坏了身子后谁帮我们治水呢? 生:大禹叔叔,我要学习您奉献的精神。 …… (点评:执教者通过《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小故事深深打动学生的心。正当故事进入高潮 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补充主人公此时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入情入境地引导孩子说话,既训练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又让大禹的英雄形象在学生的心 目中得到进一步丰满。) 片段五: 师:大禹的牺牲和奉献,终于换来了百姓的幸福!请小朋友看——(屏幕出现洪水退后的

9

美丽景色) 师: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很高兴,因为大地又变成一片绿色了。 生:我很高兴,洪水退了,这样子大家就不会被洪水冲走,还可以种许多许多花草。 生:我也很高兴,因为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色。 师:(启发想象)那么,怎么样的景象才算是欣欣向荣呢?你看见了吗?谁看见了,看见 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好多漂亮的花,还有草。 师:花儿开了,草绿了。多美啊! 生:我听见小鸟的叫声了。 生:我看见庄稼成熟了。 生:农民开始播种了。 生:树长得越来越大了。 师:是啊,(课件演示)这样的景象就叫作——(生)欣欣向荣! 师:小朋友,这欣欣向荣的景象和谁的功劳分不开呢? 生:大禹! 师:对啊,和大禹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投影:因为大禹 ,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师:请小朋友看,谁会把这句话说完整? 生:因为

大禹顾不得自己,为大家服务,为大家治水,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生:因为大禹心里只想着帮助别人,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生:因为大禹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生:因为大禹为了治水,吃了很多苦,终于治好了洪水,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 (点评:这一片段的教法很精妙。执教者将文章的人文性提炼于语言文字训练中。利用课 件展示的场景让学生感悟“欣欣向荣”的含义,训练用关联词说话。在词句的训练中自然 地凸显出文章的主题。) 片段六: (投影老师书写的生字词) 师:小朋友不仅会读,会听,会说,老师还听说你们写了一手好字。请小朋友看看老师写 的生字词,你觉得老师哪个字写得最漂亮呢?哪位小朋友来当当小老师? 生:我觉得老师写的“开凿”最漂亮。 师:开凿写得最漂亮是吗?为什么? 生:因为“开凿”的“凿”字上下非常对齐。 生:写得很工整。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语文课堂网)地址是: www.ywkt.com 师:能不能奖给老师一颗小星星呢? (生很开心地上台,拿起一颗小星星贴在“开凿”的旁边)

10

生:我觉得老师的“挖通”也写得很整齐、很漂亮。 生:我喜欢“大海”,因为写得非常端正,看起来很好看。 师:老师真得谢谢小朋友的鼓励了!有没有哪个字写得不好看呢?哪个笔画写得不好呢? 生:引到大海的“海”。三点水有点儿歪了。 师:你很善于观察,谢谢你的指正! 生:我觉得“开凿”的“凿”字里面的小小的字写得太大了,应该写小一点更漂亮了。 师:你的眼睛真亮!谢谢你的鼓励和指正。 师:今天的写字,哪位小朋友写得最漂亮,老师也要奖给他一颗小星星。请小朋友仔细看 好字形,再认真地写。你觉得你哪个字写得最漂亮,就写哪个字。

11


相关内容

  • 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主备人:董月峰 时间 课题 2012.11 二十五. 治水必 躬亲 地点 课时 初二办 1 (总第 课时 课时) 召集人 科 任 教 师 孟凡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准确把握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过程与方法:引导 ...
  • 公天下到家天下课题
    课题: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科目:历史 教学对象:七年级 课时: 一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学习内容要求:知道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 和史 ...
  • [夸父逐日]
    [教材分析]:<夸父逐日>是一则文言神话,被编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险篇中.本单元集中了古今中外的探奇故事,旨在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学习探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情感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 ...
  • [大禹治水]课堂实录
    <大禹治水>教学实录反思 备课组讨论: <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传说.故事分三部分描述:第一部分(第1小节)是讲了了黄河流域一直洪 水泛滥,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第二部分(第2. 3小节)是写大禹挺身而出带领老百姓 ...
  • 菜市小学二年级体育备课
    菜市小学体育备课 二年级 冯巍 路南区菜市小学体育课教案 水平:水平一 年级:二年级 学生人数:20人 授课教师:冯巍 第 1 课时 路南区菜市小学体育课教案 水平:水平一 年级:二年级 学生人数:20人 授课教师:冯巍 第 2 课时 路南 ...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
  • 小学教育专家支招
    谈谈说课的基本要求 "说课"是青年教师刻苦钻研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一种好方法,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后,青年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用科学手段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科研水平,增强教学基本 ...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备课培训内容和要求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备课培训内容和要求 一.备课的步骤(种类)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好课,就能争取工作中的主动权.这种准备工作愈充分.主动性就愈大,教学效果就愈高. 可是有的教师对认真备课认识不足,往往对 ...
  • 夏季轮滑班教案
    轮滑班教案 杨毅 教学计划 第一. 二课时:1.初步学会掌握轮滑的基本站法. 2.学会单脚支撑行走和滑行. 第三. 四课时:1.复习单脚支撑行走和滑行. 2.学习推人滑行. 第五.六课时:1.复习滑行和推人滑行. 2.学习滑行后的停. 第七 ...
  • 幼小衔接班培训教案
    幼小衔接班培训教案 一.情况分析: 通过幼儿园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了解了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对于10以内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运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