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理论基础(修订版)习题解答 - 范文中心

通信网理论基础(修订版)习题解答

07/27

2.2 求M/M/m(n)中,等待时间w的概率密度函数。 解: M/M/m(n)的概率分布为:

⎡m−1(mρ)k(mρ)m1−ρn−m−1⎤

p0+p0=⎢∑⎥m!1−ρ⎦⎣r=0k!

−1

⎧(mρ)k

⎪k!p0⎪

pk=⎨mmk

⎪k!ρp0⎪0⎩

0≤k≤m−1m≤k≤nk>n

假定n>m,n≥0,现在来计算概率P{w>x},既等待时间大于x的概率。

P{w>x}=∑pj•Pj{w>x}

j=0

n

其中,Pj{w>x}的概率为:

Pj{w>x}=0

Pj{w>x}=

0≤j≤m−1

−mµx

∑e

i=0

j−m

(mµx)i⋅

i!

m≤j≤n−1 m≤j≤n

Pj{w>x}=1

可得:

P{w>x}=∑Pj⋅∑e

j=m

i=0

n−1j−m

−mµx

(mµx)i⋅+Pn

i!

⎤mm⎡n−1jj−m−mµx(mµx)i

P0⎢∑ρ⋅∑e=⋅+ρn⎥m!⎣j=mi!i=0⎦ mmn−m−1−mµx(mµx)iρm+i−ρn

P0∑e=⋅+Pn

1−ρm!i!i=0

若n→∞则

P0(ρm)m−(mµ−λ)x

P{w>x}=⋅e

1−ρm!

特别的,新到顾客需等待的概率为:

P0(ρm)m⋅P{W>0}= 1−ρm!

n−m−1n−m−2

mmP0(λx)i−mµxmm(λx)−mµρ[ρ(mµ−λ)∑fw(x)=e

(n−m−1)!i!m!(1−ρ)i=0

−mµρn

(mµλ)

(n−m−1)!

n−m−1

在n→∞

mmP0

ρm(mµ−λ)e−(mµ−λ)xfw(x)=

m!(1−ρ)

m−1k=0

注:P{w=0}=∑Pk

P{w=∞}=Pn

2.4求M/D/1排队问题中等待时间W的一、二、三阶矩m1、m2、m3,D表示服务时间为定值b,到达率为λ。 解:

s(1−ρ)

G(s)=

s−λ+λB(S)

其中 B(s)=

δ(t−b)e−stdt=e−sb

s(1−ρ)i

又 G(s)=gs 从而 G(s)=∑i−sb

s−λ+λei=0∞

(−sb)j⎛∞i⎞⎛∴⎜∑gis⎟⎜⎜s−λ+λ⋅∑j!j=0⎠⎝⎝i=0

⎟=s(1−ρ) ⎟⎠

−λb2(1−ρ)(1−ρ)(2λb3+λ2b4)1−ρ

g0= g1= g2=

1−λb2(1−λb)212(1−λb)3−(1+2λb)(1−ρ)λb4g3=L4

24(1−λb)

(λb=ρ)

λb2

m1=−G′(0)=−g1=

2(1−ρ)

m2=G′′(0)=g2×2=

(2+ρ)λb6(1−ρ)2

3

(1+2ρ)λb4

m3=−G′′′(0)=g3×6=

4(1−ρ)3

2.5 求M/B/1,B/M/1和B/B/1排队问题的平均等待时间,其中B是二阶指数分布:

f(t)=αλ1e−λ1t+(1−α)λ2e−λ2t

解:M/B/1

λ1,λ2>0

0

B(S)=∫f(t)e−stdt=

(1−α)λ2αλ1

+λ1+sλ2+s

w2=B′′(0)=

w1=−B′(0)=

α1−α+λ1λ2

λm2λ(1−α)λ12+αλ22==

(1−ρ)λ12λ22−αλλ1λ22−(1−α)λλ12λ2

[]

λ12

+

2(1−α)

λ22

ρ=λw1=λ⎜⎜

⎛α⎝λ1

+

1−α⎞

⎟λ2⎟⎠

B/M/1

(1−α)λ2αλ1

+σ=

µ−µσ+λ1µ−µσ+λ2取0

σ=B(µ−µσ)

λ1

=ρ1

λ2

=ρ2

1+ρ1+ρ2−+(ρ1−ρ2)2+2(1−2α)(ρ1−ρ2)σ=

2=

σµ(1−σ)

=

1+ρ1+ρ2−+(ρ1−ρ2)2+2(1−2α)(ρ1−ρ2)

µ(1−ρ1−ρ2++(ρ1−ρ2)2+2(1−2α)(ρ1−ρ2))

−λ1t

B/B/1

设到达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t)=αλ1e

+(1−α)λ2e−λ2t

设离去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t)=αλ3e假设α1=α2=α

−λ3t

+(1−α)λ4e−λ4t

λ1=λ3λ2=λ4

A(s)=B(s)=

αλ1(1−α)λ2

+λ1+sλ2+s

⎛αλ1(1−α)λ2⎞⎛αλ1(1−α)λ2⎞

⎟⎜⎟A(−s)B(s)−1=⎜++⎟−1⎟⎜λ+s⎜λ−sssλλ+−22⎠⎠⎝1⎝1

[λ+λ

=

21

t2s2−s4−(αλ1+(1−α)λ2)s2−s4

=

(λ1−s)(λ2−s)(λ1+s)(λ2+s)(λ1−s)(λ2−s)(λ1+s)(λ2+s)

2

2

2

]

Φ+(s)=

s(t+s)(λ1+s)(λ2+s)

w(s)=

kΦ+(s)

Φ−(s)=

s(t−s)(λ1−s)(λ2−s)

k=lim

Φ+(s)t

=

s→0λ1λ2s

k(λ1+s)(λ2+s)

(t+s)

2

2

Sw(s)=

=−[Sw(s)]s=0=

'

λ1λ2−(λ1+λ2)t

λ1λ2t

2

2

其中

t=λ1+λ2−(αλ1+(1−α)λ2)2=(1−α2)λ1+(2α−α2)λ2−2α(1−α)λ1λ2

2.6 在D/D/1排队问题中,顾客到达的时间间隔为a,服务时间为b,均为恒定值,且a>b, 求:稳定状态时系统的队列长度为k的概率pk,顾客到达时队列的长度为k的概率vk,顾客离去时队列的长度dk,以及平均等待时间,并用G/G/1上界公式求出此时的平均等待时间,评论计算结果,并讨论a≤b的情况。 解: 由于是D/D/1问题,故子系统运行情况完全确定,第一个顾客到达后,系统无顾客,

经过b后,服务完毕,顾客离去,再经过a-b后,下一个顾客到达。

此时有:

⎧⎪pk=⎨(a−b)⎪⎩

⎧1

rk=dk=⎨ ⎩0

顾客不等待时=0

G/G/1

k=1k=0k=0k≠0

σr2+σt2

2(1−ρ)

2

2

Qp(τ)=δ(τ−a)

p(t)=δ(t−b)

∴στ=σt=0

22

∴≤

στ+σt

=0

21−ρ)

∴=0

ab

时间后,系统队列长度增长1。 a−b

2

−2µτ

当a

2.7求M/E2/1即时拒绝系统的呼损,其中E2是二阶爱尔兰分布,b(τ)=(2µ)τe

解: 设相邻呼叫到达间隔为t,如果服务时间τ>t,将造成呼损,τ≤t时无呼损。

∴pc(t)=∫b(τ)dτ

t∞

t

−λt0

pc=∫a(t)⋅∫b(τ)dτdt=∫λe⋅∫(2µ)τe

t

2−2µτ

λ2+4λµ

dτdt=

(λ+2µ)2

2.8在优先级别队列中,A队为优先级,不拒绝,B队为非优先级,只准一人排队等待(不计在服务中的),且当A队无人时才能被服务,求各状态概率,A队的平均等待时间和B队的拒绝概率。 解:

说明: 0状态代表系统中无顾客状态;

i,j状态代表系统中正在服务且A

队中有i个顾客,B队列中有j个顾客排

队的状态。

状态转移图如右,A队到达率为λ1,B队到达率为λ2,服务率µ,系统稳定时,应有ρ1=

λ1

可得到特征方程如下:

⎧(λ1+λ2)P0=µP00

⎪(µ+λ+λ)P=µ(P+P)+(λ+λ)P

[1**********]⎪⎪

⎨(µ+λ1)P01=λ2P00+µP11

⎪(µ+λ+λ)P=λP+µPi>012i,01i−1,0i+1,0⎪⎪⎩(µ+λ1)Pi,1=λ1Pi−1,1+µPi+1,1+λ2Pi,0i>0

i

L1L2

L3 L4L5

由于4是差分方程,不妨设其通解为:pi0=p00x 代入有:

(1+ρ1+ρ2)p00xi=ρ1p00xi−1+p00xi+1⇒x2−(1+ρ1+ρ2)x+ρ1=0

Q0

22

1+ρ1+ρ2−+ρ1+ρ2−2ρ1+2ρ2+2ρ1ρ2

∴x0=

2

由于5是非齐次差分方程:

pi+1,1−(1+p1)pi,1+ρ1pi−1,1+ρ2pi,0=0 其特征根为:a=ρ1

i

i

假设其通解为:pi,1=Aρ1+Bx0代入前式得:

i+1ii−1iB⋅x0−(1+ρ1)B⋅x0+ρ1B⋅x0+ρ2p00⋅x0=0

解之,得:B=−p00Qpi,1=Aρ1i−p00x0

i

代入3式得:(1+ρ1)p01=ρ2p00+p11 即:

A=p00(1+ρ1+ρ2−x0)

ii⎧pi,

1=p00(1+ρ1+ρ2−x0)ρ1−x ⎪i

pi,⎨0=p00x

⎪p00=(ρ1+ρ2)p0⎩

[]

由正则条件:

p0+(ρ1+ρ2)p0(1+ρ1+ρ2−x0)∑ρ1i=1

i=0

∴∴

p0=A=

1−ρ1

1−ρ1+ρ1+ρ21+ρ1+ρ2−x0(r+1)[p∑µ

r=0

1

r,0

+pr,1]=

(r+1)p(1+ρ∑µ

00

r=0

1

1

+ρ2−x0)ρ1

r

=

p00(1+ρ1+ρ2−x0)

µ1−ρ12

⎧(λ1+λ2)P0=µP00

⎪(µ+λ+λ)P=µ(P+P)+(λ+λ)P

[1**********]⎪⎪

⎨(µ+λ1)P01=λ2P00+µP11

⎪(µ+λ+λ)P=λP+µPi>012i,01i−1,0i+1,0⎪⎪⎩(µ+λ1)Pi,1=λ1Pi−1,1+µPi+1,1+λ2Pi,0i>0

i

L1L2

L3 L4L5

由于4是差分方程,不妨设其通解为:pi0=p00x 代入有:

(1+ρ1+ρ2)p00xi=ρ1p00xi−1+p00xi+1⇒x2−(1+ρ1+ρ2)x+ρ1=0

Q0

22

1+ρ1+ρ2−+ρ1+ρ2−2ρ1+2ρ2+2ρ1ρ2

∴x0=

2

由于5是非齐次差分方程:

pi+1,1−(1+p1)pi,1+ρ1pi−1,1+ρ2pi,0=0 其特征根为:a=ρ1

i

i

假设其通解为:pi,1=Aρ1+Bx0代入前式得:

i+1ii−1iB⋅x0−(1+ρ1)B⋅x0+ρ1B⋅x0+ρ2p00⋅x0=0

解之,得:B=−p00Qpi,1=Aρ1i−p00x0

i

代入3式得:(1+ρ1)p01=ρ2p00+p11 即:

A=p00(1+ρ1+ρ2−x0)

ii⎧pi,

1=p00(1+ρ1+ρ2−x0)ρ1−x ⎪i

pi,⎨0=p00x

⎪p00=(ρ1+ρ2)p0⎩

[]

由正则条件:

p0+(ρ1+ρ2)p0(1+ρ1+ρ2−x0)∑ρ1i=1

i=0

∴∴

p0=A=

1−ρ1

1−ρ1+ρ1+ρ21+ρ1+ρ2−x0(r+1)[p∑µ

r=0

1

r,0

+pr,1]=

(r+1)p(1+ρ∑µ

00

r=0

1

1

+ρ2−x0)ρ1

r

=

p00(1+ρ1+ρ2−x0)

µ1−ρ12

r

()=++−−PCB=∑pr,p1ρρxρx100∑12010

r

r=0

r=0

∞∞

[]

=

p00(1+ρ1+ρ2−x0)p

−00

1−ρ11−x0

2.9排队系统中有三个队列,其到达率分别为

λa,λb,λc公用同一出线路,其中a类最优先,

即线路有空闲就发送;b类次之,即a无排队时

可以发送,c类最低,即a,b类均无排队时可以发送,不计正在传送的业务,各个队列的截至队长为na=2,nb=1,nc=0,试列出稳定状态下的状态方程,并计算λa=λb=λc时,各

状态的概率和三类呼叫的呼损。

解: r,s,k分别表示a,b,c三队中等待的呼叫数,状态以(r,s,k)表示。 稳态方程:

(λa+λb+λc)p0=µp000

(λa+λb+µ)p000=µ(p010+p100)+(λa+λb+λc)p0(λa+λb+µ)p100=µp200+λap000(λb+µ)p200=λap100

(λa+µ)p010=λbp000+µp110

µp210=λap110+λbp200

(λa+µ)p110=λbp100+λap010+µp210

归一条件p0+

λa

p=1 若 令λ=λ=λρ=∑i,j,kabc

p010p110

p000=3ρp0p100

3ρ2+3ρ3

=p02ρ2+2ρ+13ρ

p0

2

2ρ+2ρ+1

3

3ρ2+9ρ3+12ρ4=p0

2

2ρ+2ρ+16ρ3+15ρ4+12ρ5=p0

2ρ2+2ρ+16ρ+15ρ+12ρ

p0

2

2ρ+2ρ+1

4

5

6

p200=p210=

2ρ2+2ρ+1

p0=

12ρ6+27ρ5+36ρ4+27ρ3+14ρ2+5ρ+1

C类呼损为:pc=1−p0=L B类呼损为:pB=p010+p110+p210

A类呼损为:pA=p210+p200

2.10 有一个三端网络,端点为v1,v2,v3,边为e1(v1,v2)及e2(v2,v3),v1到v3的业务由v2转接,设所有的端之间的业务到达率为λ,线路的服务率为µ的M|M|1(1)问题,当采用即时拒绝的方式时,求: 1) 各个端的业务呼损。 2) 网络的总通过量。 3) 线路的利用率。

解: 令:00表示e1,e2均空闲。 10表示e1忙,e2闲(即e1由v1,v2间业务占用)。

01表示e1闲,e2忙(即e2由v2,v3间业务占用)。 11表示e1,e2均忙,且分别由v1v2,v2v3间业务占用。 ★表示e1,e2均忙,且由v1,v3间业务占用。 状态转移图如右:

当λ12=λ13=λ23=λ时 有下列关系:

⎧µpt=λp00

⎪3λp=µ(p+p+p)

000110*⎪⎪

⎨(λ+µ)p10=λp00+µp11 ⎪(λ+µ)p=λp+µp

010011

⎪⎪⎩2µp11=λ(p01+p10)

∑p=1 解之得:

⎧p*=p01=p10=ρp00

⎨2

⎩p11=ρp00

这里

p00=

11+3ρ+ρ

2

3ρ+ρ22ρ+ρ2

而p23=p12=1−p00−p01= 呼损p13=1−p00=22

1+3ρ+ρ1+3ρ+ρ3ρ+2ρ2

通过量T=ρ(1−p12)+ρ(1−p13)+ρ(1−p23)= 2

1+3ρ+ρ2ρ+ρ2

线路利用率η=p*+p11+(p10+p01)/2= 2

1+3ρ+ρ

2.11上题中的网若用于传送数据包,到达率仍为 每秒 平均包长为b比特,边的容量为c比特/秒,采用不拒绝的方式,并设各端的存储容量足够大,求: (1)稳定条件。

(2)网络的平均时延。 (3)总的通过量。

(4)线路的平均利用率。

解:这是一个无损但有时延的系统。 两条线路上到达率为:2 ,而服务率为:c/b的M/M/1系统。 (1)稳定条件为: 2 b/c

对v1v2和v2v3间的业务:1=

11

= µ(1−ρ)−2λ

对v1v3间的业务:2=21=

2−2λ

(3)系统稳定时,总的通过量为:3 b/c。 (4)线路的平均利用率 = =2 b/c。

一般来说,通过率与利用率均有增加,这是以稳定性和时延为代价换来的。

2.12在分组交换系统中,设信息包以泊松率到达,平均到达率为 ,但信息包的长度为固定b比特,信道容量为c比特/秒。由于端内存储量的限制,设除了在传送的包外,只允许有两个信息包等待传送,试:

(1)列出关于dr(顾客离去时的队长)的系统方程 (2)解出个dr.

(3)求平均时延。

(4)求信息包被拒绝的概率。 解:

⎧d0=d0q0+d1q0

⎪d=dq+dq+dq

011120⎪1

⎪d2=d0q2+d1q2+d2q1+d3p0

(⎪d3=d0q3+d1q3+d2q2+d31−p0)

⎪3

⎪∑di=1⎩i=0

其中p0是第4个顾客被拒绝离去之后,第3个顾客的残余寿命中无顾客到达的概率。 这里到达是随机的,可知:p0=设λ则

−λτ

b/c

c−λtc−λ⋅edt=⎛ ⎜1−e⎞⎟

⎝⎠bλb

b(τ)dτ=∫e−λτδτ−dτ=e−ρ

q0=∫e

∞b

()

q1=∫λτe−λτb(τ)dτ=ρe−ρ2

1−q0

∴d1=d0

q0

q2=∫

(λτ)2e−λτb(τ)dτ=ρ2e−ρ

2

d2=e2ρ−(1+ρ)eρd0

[]

⎡3ρ(2ρ+ρ2)ρ⎤2ρρ⎢e−(1+2ρ)e+e⎥d0

2⎦d3=⎣

eρ−1

ρ

e−1

Q∑di=1d0=

4ρ+ρ2ρ3ρ22ρ

(1+ρ)e−(1+2ρ+2ρ)e+e

2

平均时延:

⎡m⎛mv⎞⎤3⎞ρ1⎤b⎡32ρ⎛

⎟++=−+2ρ⎟e+⎥d0 emd=+bc=⎢vd1+⎜⎜1⎟2⎥⎢⎜2⎠2⎦c⎝⎣2⎝2m1⎠⎦⎣2m1

拒绝概率:

pC=d3

2.13有四个端三条边组成的数据网,如图所示。端间的信息包分别为和每秒,信息包长度为

负指数分布,平均包长为k比特,各信道容量分别为c1,c2和c3,和一起排队,和一起排队,和一起排队,均不拒绝,求 (1)各种业务的平均时延。 (2)网络的平均时延。 (3)各信道的平均利用率。 解: 由于均不拒绝且到达和离去均随机,故3个

信道均等效于3个M/M/1系统,其中: C1:到达为λ12+λ13。服务为:c1/b C2:到达为λ12+λ42。服务为:c2/b C3:到达为λ13+λ43。服务为:c3/b C1的平均迟延为

11

= cµ1(1−ρ1)1

−λ12−λ13b11

= cµ2(1−ρ2)2

−λ12−λ42b11

=

µ3(1−ρ3)c

3

−λ13−λ43b

C1的平均迟延为

C1的平均迟延为

s12=sc1+sc2=

11

−λ12−λ13b

+

12

−λ12−λ42b

s13=sc1+sc3=

1c1

−λ12−λ13b1

+

1c3

−λ13−λ43b

s42=sc2=

2

−λ12−λ42b

s43=sc3=

11

−λ13−λ43b

网络的平均时延为:s=各信道利用率为:

λ12s12+λ13s13+λ42s42+λ43s43

λ12+λ13+λ42+λ43

ηc1=ρ1=(λ12+λ13)b/c1ηc2=ρ2=(λ12+λ42)b/c2 ηc3=ρ3=(λ13+λ43)b/c3

2.14总线上有4个用户v1,v2,v3和v4,它们之间以Alopha方式互相通信,信包到达率均为每秒,信息包的长度为b比特;总线上的传输速率为c比特/秒,试求通过率r,并大致画出r与b的曲线关系。

解:r与b的曲线关系如右图,从直观上来看,这也是显然的。

总线上一个包的服务时间τ=秒,

总的呼叫量为:a=12λ,

通过量为:=a⋅e通过率:r=−2a

=12λe−2a 3.2 设在一个纯ALOHA系统中,分组长度τ=20ms,总业务到达率λt=10 pkt/s,试求一个消息成功传输的概率。若为S-ALOHA系统,试求这时消息成功传输的概率,并求一个消息分组传输时和另一个分组碰撞的概率。

解:由题意,τ=20ms,λt=10pkt/s,则系统的总业务量为

P=λtτ=10×20×10−3=0.2

纯ALOHA系统吞吐量满足p=Pe

−2P

,一个消息成功传输的概率为

Ps=pP=e−2P=e−2×0.2=e−0.4=0.67

S-ALOHA系统的吞吐量满足p=Pe

−P

,这时消息成功传输的概率为

Ps=pP=e−P=e−0.2≈0.82

一个消息分组传输时和另一个分组碰撞的概率为:

1−Ps=1−0.82=0.18。

3.3

设在一个S-ALOHA系统中每秒共发送120次,其中包括原始发送和重发。每次

发送需占用一个12.5 ms的时隙。试问: (1) 系统的归一化总业务量等于多少? (2) 第一次发送就成功的概率等于多少? (3) 在一次成功发送前,刚好有两次碰撞的概率等于多少?

解:由题意,λt=120次/秒, τ=12.5 ms。 (1) P=λtτ=120×12.5×10(2) P(0)=e

−λtτ

−3

=1.5。

=e−1.5=0.223。

(3) p3=1−e

(

−P2

)e

−P

=(1−0.223)×0.223=0.135。

2

3.4 设一条长度为10 km的同轴电缆上,接有1000个站,信号在电缆上传输速度为200 m/us,信号发送速率为10 Mb/s,分组长度为5000 b。试问: (1) 若用纯ALOHA系统,每个站最大可能发送分组速率等于多少? (2) 若用CSMA/CD系统,每个站最大可能发送分组速率等于多少? 解:(1)纯ALOHA中,发送分组不用等待。理想情况下,各站一个接一个发送分组,互不干扰,发送分组的最大速率为

10M/(5000×1000)=2 pkt/s

(2)对于CSMA/CD系统,信号传输速率为200 m/s,对于10 km电缆,单程传播时间为 t=10×10/200=50 µs

3

CSMA/CD系统发送一个分组必须等待的时间为:2t=100 us=0.1 ms。 故每个站的最大可能发送分组速率为:10M×0.1 ms/5000=0.2 pkt/s。

4.4有一个n端的全连接图。试证: (1)无重复端的环数为

∑Cnk

k=3

n

(k−1)!

2

n

(2)经过某一固定边e的环数为

∑k!C

k=3

kn−2

(3)两个固定端之间的径数位1+

∑n−k−2!

k=1

n−2

(n−2)!

(1)环上有k个端(3≤k≤n),此k个端的选择方式有Cn种;对于某固定的k端来说,考虑可以生成的环,任指定一个端,下个端的选取方法公有k-1种,再下端的选法有k-2种,等

n

(k−1)!k(k−1)!种,总的环数为∑Cn 等,注意,这样生成的环可按两种试图顺序取得,故有

22k=3

k

(2)某一固定边e确定了两个端,经过e的环数按其过余下端进行分类,若环再过k个端(1≤k≤n-2),有选法Cn−2种;对于某固定端来说,自然可以生成k!个环,从而总的环数为

k

∑C

k=3

n

k

n−2

k!个。

(3)两个固定端之间的径按其经过端数分类,其中有一条不经过其他端的径,若经过k个端,(1≤k≤n-2),则对于第一个端有(n-2)种选择,第二个端有(n-3)种选择,第k个端

n−2

(n−2)!(n−2)!

总的径数为 1+∑ 有(n-k-1)种选择,共有

(n−k−2)!(n−k−2)!k=1

4.5 试求图4-44中图的主树数目,并列举所有的主树。

解:为图的端编号为v1,v2,v3,v4。 取v3为参考点,有:

3S=−1

−1

图4-44

−1−120

0=8 2

所得主树见下:

4.6 试证明端数n大于4的连接图都是非平面图,并求n=2,3,4的全连接图为对偶图。 证明:设有n个端的全联接图为Kn因为K5是非平面图,而当n>5时K5是Kn的子图,从而Kn(n>5)均不是平面图。一下是对偶图(注意K4为自对偶图)。

4.7

0⎢0C=⎢

⎢0⎢⎣0

1000

0100

1⎤0⎥⎥ 1⎥⎥0⎦

已知一个图的邻接矩阵如左,画出此图,并求各端之间的最小有向径长。

对所绘制图形的端点进行编号,得邻接矩阵。

解:首先作出图形:

v1

⎢C=⎢

⎢⎢⎣

v2v3v41010⎤0010⎥

0001⎥

0000⎦

经计算:

⎡0⎢02

C=⎢

⎢0⎢⎣0

因而有

00001000

0⎤⎡0

⎢01⎥3⎥ C=⎢

0⎥⎢0⎥⎢0⎦⎣0

d(v1,v3)=2

0000000

1⎤0⎥⎥ 0⎥⎥0⎦

d(v1,v2)=1

d(v2,v3)=1 d(v3,v4)=1

d(v1,v4)=1

d(v2,v4)=2

其余有向径长均为 ∞,或不存在。

4.8 图有六个端,其无向距离矩阵如下:

v1v1v2v3v4v5v6

v2⎡0⎢1⎢⎢2⎢⎢3⎢2⎢⎣1v3v4v5v612321⎤01232⎥

10123⎥

21012⎥32101⎥

23120⎦

用P算法,求出最短树。 用K算法,求出最短树。

限制条件为两端间通信的转接次数不超过2的最

短树。

解:

(1)P算法求解:

eeee

{v1}⎯⎯→{v1,v2}⎯⎯→{v1,v2,v3}⎯⎯→{v1,v2,v3,v6}⎯⎯→{v1,v2,v3,v6,v5}

e

⎯⎯→{v1,v2,v3,v6,v5,v4}

12

23

16

65

34

(2)K算法求解:

按最小边长顺序取得: e12=e23=e34=e45=e56=1此结果意味着最短树不唯一。

(3)原图有一个边长全为1的基本子图G1,要求转接次数小于等于2,若选取G1的任何4个连续顶点,vivi+1vi+2vi+3,作为基础,然后再按要求增加边,例如以v1v2v3v4为基础,增加

v5v6,得到一个树长为7转接次数小于等于2的树T1,事实上,以任何4个连续顶点均可

得到树长为7的转接次数小于等于2的树

4.9 图有六个端,端点之间的有向距离矩阵如下:

v1v2v3v4v5v6

v1v2⎡09⎢10⎢

⎢2∞⎢

⎢∞∞⎢∞6⎢

⎣7∞

v3v413

v5v6∞∞⎤

4∞7∞⎥

0∞1∞⎥

5027⎥2805⎥

2∞20⎦

(1)用D算法求V1到所有其他端的最短径长及其路径。 (2)用F算法求最短径矩阵和路由矩阵,并找到V2至V4和V1至V5的最短径长及路由。 (3)求图的中心和中点。

解:

(1)D

算法

V10

V2∞ 9 9 8 8 V3∞

V4∞ 3 3

V5∞ ∞

V6∞ ∞ ∞ 7

指定 V1V3V5V4V3V2

最短径长W1=0 W13=0 W15=0 W14=0 W16=0 W12=0

(2)F算法

最短路径矩阵及最短路由阵为W5,R5

v2→v1→v4有向距离为4

v1→v3→v5有向距离为2

第 15 页 共 26 页

⎡0913∞∞⎢⎤⎢104∞7∞⎥

W⎢2∞0∞1∞⎥

0⎢⎢∞∞

5027⎥

⎢⎥⎢∞62805⎥

⎣7∞2∞20⎥

⎦⎡0913∞∞⎢⎤⎢10247∞⎥

W⎢⎢211051∞⎥

1⎢∞∞5027⎥

⎢⎢∞62805⎥⎥

⎣71621020⎥

⎦⎡091316∞⎢⎤⎢10247∞⎥

W⎢211051∞⎥

2⎢⎢∞∞5027⎥

⎢⎢762805⎥⎥

⎣71621020⎥

⎦⎡09132∞⎢⎤⎢10243∞⎥

W⎢⎢211051∞⎥

3⎢7165027⎥

⎢⎢462805⎥⎥

⎣4132720⎥

⎦⎡0913210⎢⎤⎢1024311⎥

W⎢21105112⎥

4⎢⎢7165027⎥

⎢⎢462705⎥⎥

⎣4132720⎥

⎦⎡081327⎢⎤⎢102438⎥

W⎢⎢270516⎥

5⎢684027⎥

⎢⎢462705⎥⎥

⎣4

82720⎥

⎡023400⎢⎤⎢103050⎥R⎢100050⎥⎥0⎢⎢003056⎥⎢⎢023406⎥⎥⎣103450⎥⎦⎡02340

0⎢⎤⎢101150⎥R⎢⎢110150⎥⎥1⎢003056⎥⎢⎢023406⎥⎥⎣113150⎥⎦⎡023420⎢⎤⎢101150⎥R⎢⎢110150⎥⎥2⎢003056⎥⎢⎥⎢223406⎥⎣11315

0⎥⎦

⎡023430⎢⎤⎢101130⎥R⎢110150⎥⎥3⎢⎢333056⎥⎢⎢32

3

3

6⎥⎥⎣313350⎥⎦⎡023434⎢⎤⎢101134⎥R⎢110154⎥⎥4⎢⎢333056⎥⎢⎢323306⎥⎥⎣31335

0⎥⎦

⎡053435⎢⎤⎢101135⎥

R⎢150155⎥

5⎢⎢555056⎥

⎢⎢323306⎥⎥

⎣3

53350⎥

第 16 页 共 26 页

(3)MaxWij=(8,8,7,8,7,8) 中心为V3或V5

5

j

∑W

j

5ij

=(21,18,21,27,24,23) 中心为V2

补充习题:试计算完全图Kn的主树的数目。

解:设A为Kn的关联阵,那么主树的数目为:

n−1

n−1

N=dctA⋅AT=dct

−1−1

LLL1=dctM

MO

O

−1−1

0LLMn−1=dctM

M

O

−1

O

n−1−=dctO

n−1

LLL1n

n00MM

O

n−1

n

O

=nn−1⋅

1

=nn−2n

n

O

0n

证毕。

5.1求下图中Vs到Vt的最大流量fst,图中编上的数字是该边的容量。 解: 本题可以利用M算法,也可以使用最大流-最小割简单计算可知:

X={vs,v3,v4}

={v1,v2,vt}

C(X,)=3+5+1+3=12

fs2 =5,f12=1,

可知:最大流为12,可以安排为fs1 = 3,,

f2t=4,f1t=4,fs3=1,fs4=3,f3t=1,f4t=3。

5. 2试移动上图中的一条边,保持其容量不变,是否能增大fst?如果可以,求此时的最大值,但若所有转接端v1v2v3和v4的转接容量限制在4,则情况将如何?

第 17 页 共 26 页

解: 依然按照最大流-最小割定理,若

能依一边从X找到内部至割(X,)中,自然可以增大流量,可以将e34移去,改为:e41 或者e42均可,使总流量增至12+2=14。

当vi(i = 1,...4)的转接容量限制到4时,等效图为右图,对于3.11中的流量分配,在本题限制下,若将fs2由5改为4即得到一个流量为11的可行流。 但若X=vS,v3,v3v4,v4,v2

'

*={v1,v1',v2,vt}

*

v1

v1'

{

''

}

, 则

v44v4'

C(X*,*)=1+3+4+3=11,换句话说就是11已是最大流。

5.3图5-12中的Vs和Vt间要求有总流量fst=6,求最佳流量分配,图中边旁的两个数字前者为容量,后者为费用。 解: 本题可以任选一个容量为6的可行流,然后采用负价环法,但也可用贪心算法,从Vs出发的两条线路费用一样,但进入Vt的两条路径费用为7和2,故尽可能选用费用为2的线路,得下图1。

再考虑V0,进入V0的两条路径中优先满

足费用为3的路径,得:图2,很容易得到

最后一个流量为fst=6的图3,边上的数字

为流量安排。总的费用为 VsL=3×2+3×2+1×3+2×4+1×1

+2×3+4×2+2×7=52

易用负价环验证图4的流量分配为最佳流量分配。

3,4

图1

4图 2

2图 3

2图 4

第 18 页 共 26 页

第 19 页 共 26 页

6.1由n个元件构成的一个系统,各元件的平均寿命都是T。当一个元件失效据使得系统失效的情况下,已知系统的平均寿命将下降至T/n,如果采取容错措施,当m个以上元件失效才使系统失效,求证此系统的平均寿命为:Tm=T

1

∑r=0n−r

m

可见比未采取措施前提高至少m倍。当m=n-1时,这一系统实际上即是n个元件的并接系

统,试证上式即转化成并连系统的寿命公式。

证:以i状态代表有i个元件失效的状态,此时系统的状态转移框图如下:

Tn−i

那么状态i的平均寿命为:Si=

0≤i≤m

从而系统的平均寿命为:S=S0+S1+L+Sm=T

1 ∑i=0n−i

m

当m=n-1时S=T

1

∑kk=0

112131n1n

(1)=C−C+C−L+−Cn ∑nnn

23nk=0k

n

n

而利用数学归纳法易知:

6.3有n个不可修复系统,它们的平均寿命都是T。先取两个作为并接,即互为热备份运行;

当有一个损坏时,启用第三个作为热备份;再损坏一个是起用第四个,已知下去,直到n个系统均损坏。忽略起用冷备份期间另一系统损坏的可能性;试计算这样运行下的平均寿命;并与全冷备份和全热备份是的平均寿命相比较。

解:状态图如下:i表示有i个系统损坏,失效在图中标出。

由上图有:Si=

T2

0≤i≤n−2Sn−1=T

从而,平均寿命:

S=S0+S1+L+Sn−1=S冷=nTS热

Tn+1×(n−1)+T=T22111⎞⎛

S热=⎜1+++L+⎟T

n⎠23⎝

6.4上题目中n个子系统都是可修复系统,可靠度都是R。仍用上述方式运行,一损坏系统修复后作为最后一个系统排队等候再起用,求稳态可靠度。 解: m,n-m表示n个系统中有m个失效,状态转移图及失效率与修复率如图:

用Pm表示状态m,n-m的概率(稳态),状态方程如下:

⎧2αp0=βp1

⎪M⎪

⎪(2α+mβ)pm=2αpm−1+(m+1)βpm+1⎪⎪M⎨

⎪(2α+nβ)pn−1=2αpn−2+nβpn⎪αp=nβp

n

⎪nn−1⎪pi=1∑⎪⎩i=0

解状态方程如下:有:

m

⎧(2α)p0⎪pm=m⎪m!β⎨n

()α2⎪p=p0nn

⎪2n!β⎩

0

0≤m

⎡n−11⎛2α⎞m2n−1αn⎤

+由归一性:p0=⎢∑⎟⎜⎥ ⎟⎜n

n!β⎥⎝β⎠⎢⎣m=0m!⎦

1⎛2α⎞

⎜∑m!⎜β⎟⎟⎝⎠

m

m

−1

稳态可靠度:Rs=1−pn=

1⎛2α⎞2α+⎜⎟∑m!⎜β⎟n!βn⎝⎠

n−1n

其中,

α1−R

R是单一系统的可靠度。 =

βR

6.5一个复杂系统有n级梯形结构组成如图所示。其中有n个子系统作为桥,2(n+1)个子系

统作为梯边,它们都是可靠度为R的可以修复系统。求这个复杂系统的可靠度递推公式,假定所有子系统都互相独立。

解:

依次考虑1,2,3,… n。依照各个桥的情况可以分类,根据1,2,3,… n的好坏情况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情况 Ⅰ Ⅱ Ⅲ ┇ N N+1

概率 R R(1-R) R(1-R)2

R(1-R)n-1(1-R)n

可靠度 [1-(1-R)2]Rn-1[1-(1-R2)2]Rn-2[1-(1-R3)2]Rn-3

[1-(1-Rn)2]R01-(1-Rn+1)2

Rn=R(2R−R2)Rn−1+R(1−R)(2R2−R4)Rn−2+L

+R(1−R)

n−1

(2R

n

−R

2n

)R+(1−R)(2R

n

n+1

−R

2n+2

)

其中:R0=2R−R n≥0

2

6.6有一个故障率为α的系统,为了考虑是否使之成为可修复系统而配备维修力量,分别计算两类可靠度,试证明作为不可修复系统在时间T以内的可靠度大于作为可修复系统的稳态可靠度的条件是:βT

αT=0.01

解:故障率为的不可修复系统在T(αT=0.01)内的可靠度为:

R(T)=e−αT=e−0.01

α β的可修复系统的稳定可靠度为

αα+β

αα+β

现:

R(T)>

或 e

−0.01

>

αTαT+βT

=

αT

0.01+βT

∴βT

−r

6.7有一故障率为α,修复率为的系统β,已知此系统的费用是C=Aα

+Bβs

其中A,B,r,s为已知的非负常量,求可靠度为0.99时的最小费用。 解:

Q

αα+β

=0.99∴β=99αC=

A

αr

+B⋅99s⋅sαs−1

1r+s

令:

dcA

=0有−r+B⋅99s⋅sαs−1=0dαα

−r

r+s

⎛rA⎞∴α=⎜s⎟Bs99⋅⎠⎝99s

⎛rA⎞

Cmin=A⎜s⎟

⎝Bs⋅99⎠⎛rA⎞+B⎜s⎟⎝Bs⋅99⎠

sr+s

只考虑端故障,且各端的可靠6.8用流量法求图5-9(b)中的二分网的联接度α和结合度β,度均为R,求1端和5'端间的联接概率。

解:图5-9(b)中的二分图,任意一端度数均为4,δ=4 容易知道:

α=β=δ=4

一知考虑端故障,故中有一,二,

三失效和无失效是等价图入右:

可靠度分别为:

[1−(1−R)]⋅C⋅R(1−R)[1−(1−R)]{C⋅R(1−R)

3

14

3

4

24

2

2

+C⋅R(1−R)+C⋅R

34

3

44

3

4

}

1和5'之间联接概率为:

1234

R1,5'=C4⋅R(1−R)1−(1−R)+C4⋅R2(1−R)+C4⋅R3(1−R)+C4⋅R4⋅1−(1−R)

3

2

4

[]{}[]

1. 2. 3.

6.9有一网络结构如图:

验证网络是否为保证网。

求联接度α和结合度β。

若每边的可靠度都是Re,每端的可靠度

Rn,求线路故障下网络的可靠度和局故障的网络的可靠度。

求v1和v2间联接的概率。

要使α和β都为2,如何添加一条边来

满足。 解:

4. 5.

1. 原网收缩为:

从而是保证图。 2. 3.

去掉U1,U2可使网中断,故α=1, 局故障下网的可靠度: 端的不可靠度为Fn=1−Rn

β=2。

网络的可靠度R1=1−

当Fn

边故障下: CF∑αii=nin(1−Fn)n−i=1−∑CiFniRni=1nn−i R1≈1−CαFnα=1−2Fn

边的不可靠度为Fe=1−Re:

网的可靠度R2=1−

当Fe

4. ∑BF(1−F)iieei=pmm−i=1−∑CiFeiRei=22mm−i R1≈1−BβFem=1−12Fn

R1,6=1−(1−ReRn)1−ReRn1−1−ReRn222

R1,6

5. ()][()][1−(1−R)(1−RR)] =R[1−(1−R)(1−RR)][1−(1−RR)][2222een2n222eenen在V1和V3之间连一条边,就使α=β=2

6.11有一个四端全联接的网络,各边的容量都为1,可靠度均为0.999,若网络内部只有两个端之间有业务,呼叫量为0.1爱尔兰,不可靠集定义为转接次数大于1,或呼损大于0.01,设所有端均不出故障,求此两端之间通信的综合可靠度。

解:

考虑到转接此时小于等于1,那么某两端见的等

效网络为右图:

有三条独立的线路可靠度为:R2,R1,R2。

其中:R1=0.999 R2=0.9992

呼叫量为0.1个爱尔兰,又因为必有呼损率小于0.01,

那么有爱尔兰公式一可知,在可靠集中应至少有两条

线路是正常的,

设x为不正常线路个数:

x=0的概率:R1R2

x=1的概率:2R1(1−R2)R2+(1−R2)R2 22

综合可靠度:2R1(1−R2)R2+(1−R2)R2+R1R2 22

m6.12有m条边n个端的随机图有Cn(n−1)种,即每条边可在任两端之间,在这许多图中,有多

2

少在某两端vi和vj间有边?已知某边的一端是vi,另一端是vj的占多少?若m=n-1,联接图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解:

m−1vi和vj之间有边Cn(n−1)种,

2−1

若某边的一端是vi,另一端是vj的概率: m−1Cn(n−1)mn(n−1)=2−12m2m= n(n−1)n(n−1)

2

数的总数是n n−2nn−2,从而联接图占:n−1 Cn(n−1)2


相关内容

  •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 谢希仁 第1章 概述 作业题1-03.1-06.1-10.1-13.1-20.1-22 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 ...
  • 数学本科毕业论文
    山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七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函 授 站: 专 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级 别: 姓 名: 学 号: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指导教师: 目 录 摘要.................. ...
  •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2-23章(高鸿业版)1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2-23章 (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 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 ...
  • 数字信号处理B_教学大纲
    <数字信号处理B >课程教学大纲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B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工程等 先修课程:信号与线性系统 学 分 数:3 总学时数:48 实验(上机)学时:0 考核方式:校考 执 ...
  • 浅谈多媒体技术及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_论文
    浅谈多媒体技术及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随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它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对人类社会的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 ...
  •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教学大纲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5125004 总学时:40学时(讲课32学时,上机8学时) 总学分:2.5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本科) 预修要求: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课程的性 ...
  • 法硕专业课和基础课主观题的答题技巧与模式
    <法硕各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与模式 > 在指导大家如何解答主观题之前,我要特别强调:大家可以上网搜索法硕历年真题与答案(<永平法硕笔记>中也含此部分,更含我对真题使用技巧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指导),但目的不在于所谓的& ...
  • 牙体牙髓病学临床病例分析的TBL教学
    摘要:目的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教学法应用于牙体牙髓临床病例分析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方法 将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科2009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TBL组)和对照组(传统讲授组),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病例分析闭卷考试. ...
  • 20XX年中考物理复习教学建议
    一.教学规划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3月3日-4月11日 第一册 4月14日-5月9日 第二册 5月12日-5月23日 1.    声.光.热 2.    力 3.    电 4.    实验探究 5.    作图 6.    综合专题 ...
  • 先进制造技术导论复习题
    概述 1.6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1 制造自动化经历了刚性自动化.可编程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制造自动化几个有代表性的发展方向:(1)集成化 集成是综合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他的发展将使制造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制造活动各阶段之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