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不是理由]阅读附答案 - 范文中心

[贫困不是理由]阅读附答案

04/17

阅读《贫困不是理由》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贫困不是理由 ①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 ②去年的高考,她考了683分的好成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100分。喜讯传来,一家人却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女孩一家5口,奶奶年事已高,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正上初中,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父亲已经年过五旬,照顾几亩薄地,农闲时去附近煤矿挖煤,每天上午7点半下矿,工作到下午4点半才能出来吃饭,可即便如此,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早已债台高筑,面对高额学费,如何去筹? ③当地媒体报导了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关注。他决定资助女孩,并很快联系上她,在电话里郑重承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的情况,决定资助你。”善良的他怕伤害女孩的自尊,特意又补充了一句:“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 ④ 这对一筹莫展的李家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女孩连声道谢。最后两人互相约定,女孩一旦拿到录取通知书就马上通知,他会把学费汇过去。 ⑤半个月后,女孩致电高晓松的秘书:“请转告高叔叔,我被浙江大学录取了。”当高晓松第二天准备汇款时,那女孩又打电话来了:“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资助了。两天前,一位好心的伯伯已经资助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昨天给您打电话,是因为我答应过您,被录取后一定要通知您。” ⑥当时高晓松非常惊讶,也被女孩的诚实深深打动。他仍然想帮助她,于是说:“我知道杭州的物价很高,既然有人帮你出了学费,那我就负担你4年的生活费吧,每月500,你看怎么样?”“谢谢您!不过,我的生活费那位伯伯也资助了。希望您——能帮助别的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孩子。”女孩真诚地说。 ⑦其实,女孩完全可以接受第二笔资助,也没有人会去查证。这笔钱,可以还债,可以让父母家人过得宽裕一点,可以给弟弟买一个新书包,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滋润一点,可是她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选择了诚信和善良,再次让高晓松感到震撼。 ⑧这位内心富有的贫家女孩名叫李小萍,家在四川内江市的农村。 ⑨此事传出之后,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很多人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动,由衷地敬佩;也有人说她傻,以她的境况,同时接受两笔捐助也不违背情理啊?面对褒扬与质疑,李小萍依然平静,解释说——我觉得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⑩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会令多少人感到汗颜?小题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字)(2分)小题2:(2分)本文标题“贫困不是理由”中的“贫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4分)本文通过对女孩的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赞扬了女孩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小题4:(2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不假思索”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5:(2分)文章末段的“一句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6:现代的中学生,除了本文提到的愁苦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贫困?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女孩身上得到什么启发?(3分)参考答案:小题1:一个女孩得到好心伯伯的资助后谢绝音乐人高晓松的资助(2分)。答题必须具备人物、事件两个要素。意思清楚但字数超过扣1分)小题2:经济上的困难(2分)小题3:(4分)语言(1分)行动(1分)诚实善良,自强自立或自尊(2分)小题4:(2分)“不假思索”是用不着想的意思(1分),在文中形容女孩放弃第二笔资助态度的坚决果断,表现了女孩的为人诚实(1分)小题5: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2分)小题6:(3分)示例:精神上的贫困。(1分)如生活上或学习上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就经不起考验,一蹶不振,推卸责任。因此,我们应像女孩那样,勇于承担责任,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2分)。关键词:责任,自小题1:试题分析:通读全文,找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从人物、事件、结果三信息点上概括。小题2:试题分析:第二段已经说得很清楚,“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债台高筑”,经济贫困。小题3:试题分析:找到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其心理活动,从其思想、精神、思想某一个方面来概括。小题4:试题分析:先理解“不加思索”的含义,再结合写人物的具体事件具体行为来分

析人物“不假思索”的原因,从面理解“不假思索”一词对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作用。小题5:试题分析:阅读上段,很明显,“一句话”指的是上段中李小萍所说的话。小题5:试题分析: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好了,“贫困”自然是指知识、精神、思想上的。从本文人物的经历中,可以看到,现在的学生要学会自强自立,让精神思想充实起来。


相关内容

  • 20**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芮城县2010年七年级升级考试语文试题 总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5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菜畦(wā) 澎湃(pài) 嫉(jì)妒 回环曲(qǔ)折 .... B.彷(páng)徨 磐(pán ...
  • [秋天的味道]阅读答案
    秋天的味道 ①双休日,我在叔叔的果园里帮忙,隐隐地听到南侧的果树丛里有悉悉索索的枝叶晃动的声响,就跑过去看个究竟. ②我发现一个少年,十四五岁的样子,正攀在树杈上摘苹果.他也发现了我,但已经无路可逃.他从树上溜下来,两个口袋都鼓鼓的,怯怯地 ...
  • 一包花生阅读答案
    一包花生 陈亦权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 ...
  • 平民的信使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故 乡 林贤治 ①我不只一次为世代的城里人感到遗憾.他们没有故乡. ②故乡的一切--田野.林木.农舍,饲养和吆喝牲畜的语言,是人类的摇篮.我来大都市将近十年,故乡犹自温柔着,在暗暗老去的心中-- ③我思念月亮 ...
  • 惠特曼访问记阅读理解
    惠特曼访问记① 埃德蒙·戈斯 ①在早年和中年的岁月里,惠特曼默默无闻,门前冷落.年老以后,倒是有些朝拜者相当频繁地带着香袋和手杖,设法前来表示崇拜.有关他在这些场合的仪表谈吐的几种报道已经发表过了,如果我再来添上一篇,我的理由想必是,下面记 ...
  • 六个馒头第二课时
    <六个馒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9个生字(一个多音字"兴").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字词.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按时间顺序分段. 教学重点:1.学会9个生字(一个多音字"兴& ...
  • 一片晚霞的消失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片晚霞的消失 阿含 我必须小心对待生活里的诗意.比如,眼前的这片晚霞,面对它的时候,我不应该轻易地抒情.但是我还是描述一下它吧,我力求对它的描述接近于宁静,而非抒情. 折实八月山区的傍晚,远处的山峦形成一个辽远 ...
  • 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重点全面复习材料
    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复习材料 一.基本概念(题型:填空,选择) 1.什么是新闻? 答: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的本源? 答:事实. 3.新闻的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 ...
  • 20**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 (21)
    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21)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五)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最令人诟病的无疑是斯科拉里在选择前锋时的________,不论专家如何反对,他却 ...
  • 成都20**年届零诊语文word版及答案
    成都市2014级高中毕业班摸底诊断性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第II卷(表达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