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激式开关电源的设计计算 - 范文中心

反激式开关电源的设计计算

01/20

反激式开关电源的设计计算

一、反激式开关电源变换器:也称Flyback变换器,是将Buck/Boost变换器的电感变为变压器得到的,因为电路简洁,所用元器件少,成本低,是隔离式变换器中最常用的一种,在100W以下AC-DC变换中普遍使用,特别适合在多输出场合。其中隔离变压器实际上是耦合电感,注意同名端的接法,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要紧密耦合,而且用普通导磁材料铁芯时必须有气隙,以保证在最大负载电流时铁芯不饱和。

二、AC-DC变换器的功能框图:

交流220V电压经过整流滤波后变成直流电压V1,再由功率开关管(双极型或MOSFET)斩波、高频变压器T降压,得到高频矩形波电压,最后通过整流滤波器D、C2,获得所需要的直流输出电压Vo。脉宽调制控制器是其核心,它能产生频率固定而脉冲宽度可调的驱动信号,控制功率开关管的通断状态,来调节输出电压的高低,达到稳压目的;锯齿波发生器提供时钟信号;利用误差放大器和比较器构成闭环调节系统。

三、设计步骤:

1. 基本参数:

交流输入电压最小值Umin

交流输入电压最大值Umax

电网频率Fa:50Hz或60Hz

开关频率f:大于20kHz,常用50kHz~200kHz

输出电压Vo

输出功率Po

损耗分配系数Z:代表次级损耗与总损耗的比值,一般取0.5

电源效率k:一般取75~85%。低电压(5V以下)输出时,效率可取75%,高压(12V以上)输出,效率可取85%;中等电压(5V到12V之间)输出,可选80%。

2. 确定输入滤波电容Cin:

对于宽范围交流输入(85~265Vac),C1/Po的比例系数取2~3,即每输出1W功率,对应3uF电容量 对于100V/115V交流固定输入,C1/Po的比例系数取2~3,即每输出1W功率,对应3uF电容量 对于230V±35V交流固定输入,C1/Po的比例系数取1,即每输出1W功率,对应1uF电容量

若采用100V/115V交流倍压输入方式,需两只容量相同的电容串联,此时C1/Po的比例系数取2

3. 直流输入电压最小值Vimin的计算:

2Vimin=2umin⎛1⎞⎟2PO⎜−tC⎟⎜2F⎝a⎠−kCin 其中:tc为整流桥的响应时间,一般为3ms

也可以由要求的直流输入电压最小值Vimin来反推需要的输入滤波电容Cin的精确值:

⎛1⎞⎟2PO⎜t−C⎟⎜2F⎝a⎠ Cin=2k(2umin−Vi2min)

4. 确定初级感应电压Vor:

对于宽范围交流输入(85~265Vac),初级感应电压Vor取135V

对于100V/115V交流固定输入,初级感应电压Vor取60V

对于230V±35V交流固定输入,初级感应电压Vor取135V

5. 确定钳位二极管反向击穿电压Vb:

高温大电流下二极管钳位电压要高于标称值,所以选用TVS钳位电压Vb=1.5Vor

对于宽范围交流输入(85~265Vac),钳位二极管反向击穿电压Vb取200V

对于100V/115V交流固定输入,钳位二极管反向击穿电压Vb取90V

对于230V±35V交流固定输入,钳位二极管反向击穿电压Vb取200V

当功率开关管关断而次级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时,次级电压会感应到初级上,感应电压Vor就与Vi叠加后加到开关管漏极上,与此同时初级漏感也释放能量,并在开关管漏极上产生尖峰电压VL。必须给初级增加钳位保护电路来吸收尖峰电压的瞬间能量,使Vi+Vor+VL低于开关管漏源的击穿电压Vdsbr。

有经验公式:最大漏源击穿电压Vdmax>Vimax+1.4x1.5Vor+20V

6. 确定最大占空比Dmax:典型值为67%,在输入电压最小值Umin时得到

Dmax=VorX100% 其中:Vdson为开关管漏源导通电压 Vor+Vimin−Vdson

7. 选取初级纹波电流Ir与初级峰值电流Ip的比值Krp:

Krp是表征开关电源工作模式的重要参数:Krp的取值范围0~1

Krp=1:Ir=Ip,电流从0开始上升到峰值Ip,再迅速降到0,为不连续工作模式,存储在高频变压器中的能量在每个开关周期内都要完全释放掉。

Krp

Krp=0:Ir=0,为理论上的极端连续模式,此时初级电感量Lp为无穷大,初级开关电流为矩形。

Krp较小,意味着更为连续的工作模式和较大的初级电感量,且初级的Ip和Irms值较小,此时可选用较小功率的MOSFET,但要用较大尺寸的高频变压器;Krp较大,表示连续度较差,此时须采用较大功率的MOSFET,但可配尺寸较小的高频变压器。在输入电压和输出功率相同时,连续模式的初级电感量大约是不连续模式的4倍。设计成连续模式,初级电路中的交流成分要比不连续模式少,可减小MOSFET和高频变压器的损耗,提高电源效率。

对于宽范围交流输入(85~265Vac),Krp最小值(连续模式)0.4,最大值(不连续模式)1.0

对于100V/115V交流固定输入,Krp最小值(连续模式)0.4,最大值(不连续模式)1.0

对于230V±35V交流固定输入,Krp最小值(连续模式)0.6,最大值(不连续模式)1.0

一般可从连续模式时的最小值选起,在迭代计算过程中逐渐增大Krp值,但不能超过最大值。

8. 计算初级波形的参数:

输入电流的平均值Iavg: Iavg=PO

kVimin

初级峰值电流Ip: Ip=Iavg

(1−0.5Krp)•Dmax=Vimin2PO •Dmax•k(2−Krp)

初级纹波电流Ir: Ir=KrpIp

初级有效值电流Irms: Irms=Ip2⎛Krp⎞⎜Dmax−Krp+1⎟ ⎜3⎟⎝⎠

9. 根据Ip选择适合的MOSFET或内置MOSFET的芯片:

极限电流最小值Ilimint应满足: 0.9Ilimit>Ip

这是因为高温时极限电流最小值会减小10%,为使器件有更高的可靠工作范围而留余量。

10. 计算功率开关管结温Tj:

1⎡2⎤Tj=⎢Irms•Rdson+Cxt•(Vimax+Vor)2f⎥•Rta+25 2⎣⎦

其中:Rta为结到器件表面的热阻

Cxt是漏极电路结点的等效电容,即高频变压器初级绕组的分布电容,带Cxt的乘积项代表当交流输入电压较高时,由于Cxt在每个开关周期开始时泄放电荷而引起的开关损耗,用Pcxt表示

在计算时发现Tj>100℃,就要选用功率较大的MOSFET或带MOSFET的芯片

11. 验算Ip:

Ip=0.9Ilimit

输入新的Krp值,从最小值开始迭代,直到Krp=1.0,检查Ip值是否符合要求

12. 计算高频变压器的初级电感量Lp(uH):一般Z取0.5,k=0.8

106POLp=Krp⎛2⎜Ip•Krp⎜1−2⎝⎞⎟⎟f⎠•Z(1−k)+kk

13. 选择磁芯骨架等相关参数:依据功率选择适合的磁芯

高频变压器的最大承受功率Pm与磁芯截面积Sj(cm2)之间的关系:Sj=0.15Pm

依据计算出的磁芯截面积Sj(cm2),通过查找磁芯的规格书来选择最适合的磁芯,一般可按下表: 输出功率范

围Po(W)

0~10

10~20

20~30

30~50

50~70

70~100 EE20 EF20 EEL16/EEL19 EPC25 EPD25 EE22 EE25 EEL19 EPC25 EPD25 EE28/EE30 EI30 EF30 EFD30 EPC30 EER28 ETD29 EE30/EE35 EER28/EER28L/EER35 EI30 ETD29 EE40 ETD34/ETD39 EER35 EE40/EE45 ETD39 EER40 EE16/EE19 EI16/EI19 EFD15 EF16 EPC17 EE19/EE20 EI19/EI22 EPC19 EF20 EPD20 EE24/EE25 EI25/EI28 EF25 EFD25 EPC25 EI28/EI30 EF30 EER28 ETD29 EE35 EI35 EER35 ETD34 EE40 EI40 ETD34 EER35 常规漆包线绕制的铁氧体磁芯型号 三重绝缘线绕制的铁氧体磁芯型号

(磁芯的规格书见附表,也可查相关磁芯厂家的产品规格书)

小型化开关电源可选低成本的EE或EI型(二者截面积相同)磁芯;多路输出宜采用EFD型磁芯,因为能提供较大的窗口以便容纳多个次级绕组;大功率开关电源适配ETD型(圆中心柱)磁芯;一般不用环形、POT、RM(罐形)磁芯,因为泄漏磁场较大。

选定磁芯后,查出磁芯以下参数,用于下面的计算:

磁芯有效截面积Sj(cm2),即有效磁通面积

磁芯的有效磁路长度L(cm)

磁芯在不留间隙时与匝数相关的等效电感Al(uH/匝2)

骨架宽度b(mm)

14. 计算次级绕组匝数Ns:

对于宽范围交流输入(85~265Vac)和230V±35V交流固定输入,Kns取0.6

对于100V/115V交流固定输入,Kns取1

Ns=(Vo+Vf1)Kns 取大整数 其中:Vf1为输出二极管的正向压降

取硅二极管的正向压降为0.7V,肖特基二极管正向压降为0.4V

15. 选取初级层数d:

为减小漏感,初级层数一般取d=2,在计算过程中也保证1

16. 计算次级绕组匝数Np:

Np=NS•Vor

VO+Vf1 取大整数

17. 计算每伏匝数:在多路输出时需要计算此值,便于计算其他几路的匝数

n0=NS

VO1+Vf1 其中:Ns为此路匝数,Vo1为此路输出电压,Vf1为此路整流管导通压降

18. 计算其他各路输出的匝数:在多路输出时需要计算出每路输出的匝数

NSi=n0(VOi+Vfi)

19. 计算反馈绕组匝数Nf:Vfb为反馈绕组需要的输出电压,Vf2为反馈回路整流二极管的正向压降

Nf=NS•Vfb+Vf2

VO+Vf1

20. 计算有效骨架宽度be(mm):骨架宽度为b,安全边距M

be=d(b-2M)

对于宽范围交流输入(85~265Vac)和230V±35V交流固定输入,M=3mm

对于100V/115V交流固定输入,M=1.5mm

使用三重绝缘线时,M=0

计算初级导线的外径(带绝缘层)Dpm: Dpm=be/Np

21. 计算并验证初级导线的电流密度J:J=(4~10)A/mm2

J=1980

1.27πD

4Irms2pm⎛1000⎞•⎜⎟25.4⎠⎝2=1.28Irms2Dpm

若J>10A/mm2,应选较粗的导线并配较大尺寸的磁芯和骨架,以使J

若J4A/mm2,也可适当增加Np的匝数 若符合4A/mm2

22. 计算并验证磁芯中的最大磁通密度Bm:

J=100IpLp

NpSj

若Bm>0.3T,则需增加磁芯的很截面积或增加初级匝数,使Bm在0.2~0.3T之间

若Bm

23. 计算磁芯的气隙宽度t:单位mm,不留间隙时的等效电感Al=2.4uH/匝匝

2⎛Np1t=40πSj⎜−⎜1000Lp1000Al⎝⎞⎟ ⎟⎠

气隙应加在磁芯的磁路中心处,且大于0.051mm,若小于此值,需增大磁芯尺寸或增加Np

气隙在0.2~0.4之间最佳,气隙过大会使漏感增加,造成开关管漏极上的尖峰电压VL过高

试制时可逐渐增大气隙,安装上线圈测初级电感和漏感,漏感要小于3%Lp,达到要求后定型

24. 计算留有气隙时磁芯的等效电感Alg:单位uH/ 匝匝

Alg=Lp

2Np

25. 确定次级参数:这是对单路输出的计算

次级峰值电流: Isp=nIp=Np

NS•Ip

次级有效电流: Isrms=ISP2⎞⎛Krp⎜(1−Dmax)•−Krp+1⎟ ⎟⎜3⎠⎝

22=Isrms−IO输出滤波电容上的纹波电流:Ir1 次级导线最小直径:Dsm=4Isrms19802.54I••=1.13srms

1.27π1000JJ 其中:J=5.18A/mm2

当Dsm>0.4mm时,应采用0.4mm双线并绕。双线并绕可改善趋肤效应,减小漏感。 次级导线最大外径(带绝缘层)为:Dsmmax=b−2M

NS

对于多路输出时,也依照上面参数和公式分别计算出每路的峰值电流、有效电流、线径

26. 计算次级整流管的最高反向峰值电压:对多路输出要算出每路的整流管反向峰值电压

Vbrs=VO+Vimax•NS

Np

27. 钳位二极管和阻塞二极管的选用:

对于宽范围交流输入(85~265Vac),钳位电压为200V,钳位二极管TVS用P6KE200(200V/5W),阻塞二极管SRD用BYV26C(600V/1A)

对于230V±35V交流固定输入,钳位电压为200V,钳位二极管TVS用P6KE200,阻塞二极管SRD用BYV26C 对于100V/115V交流固定输入,钳位电压为90V,钳位二极管TVS用P6KE91(91V/5W),阻塞二极管SRD用BYV26B(400V/1A)

也可使用RC钳位保护电路:电容常用2200p/1kV,电阻常用100k/1W。对于较大功率的开关电源,可适当加大电容容量(到1nF)和减小电阻阻值(到10k),电阻功率也要加大(到2W)。

初级线圈还可并联RC串联支路,电容可选用47uF/500V,电阻选用3.9k/1W~6.2k/1W。

28. 选择输出滤波电容Cout:

连续工作模式下输出纹波电流的有效值可估算:Ir1

滤波电容的标称纹波电流(105℃)要大于Ir1 =IODmax1−Dmax

要选择等效串联电阻ESR低的电解电容,纹波电压Vr1=IspESR

为减小输出纹波电流Ir1,可将几只滤波电容并联使用,以降低ESR和等效电感L0

Cout容量与最大输出电流Iom有关:如Iom=1A,Cout一般为330uF;Iom=2A,则Cout=1000uF

29. 输出LC滤波器:

当输出端的纹波电压超过规定值时,要增加一级LC滤波器:

滤波电感L=2.2~4.7uH,当Iom

滤波电容C取120uF,要求ESR要小,

30. 计算反馈电路整流管的最高反向峰值电压:

Vbrfb=Vfb+Vimax•Nf

Np

选用的二极管反向耐压Vrm要大于1.25倍的最高反向峰值电压Vbrfb,反馈电路中常用的整流管: 1N4148:玻封开关二极管,Vrm=75V

BAV21:超快恢复二极管,Vrm=200V

UF4003:超快恢复二极管,Vrm=200V

31. 选择反馈滤波电容:一般为0.1uF/50V的陶瓷电容器

32. 选择反馈电路方式:

隔离式反馈电路一般有稳压管式和使用TL431的两种:

使用稳压管的反馈电路,精度一般为±5%,负载调整率可达±1%,要设计适当的稳压管工作点 使用TL431的反馈电路,精度可达±1%,负载调整率可达±0.2%,但要设计适当的反馈时间常数

33. 选择整流桥:一般使用1N4007(1A 1000V)或1N5408(3A 1000V)

反向工作电压Vbr:Vbr>1.252•umax

=PO 其中:效率为k,功率因数一般为0.5~0.7 kumincosφ输入有效值电流Irms:Vrms

整流桥额定的有效值电流Ibr一般取Irms的2倍,以有足够的余量

34. 补充公式:

验证初级电感量Lp: 106(Vimin−Vdson)DmaxLp=Irf

BmKrp

Z 交流磁通密度Bac: Bac=108(Vimin−Vdson)Dmax=2fSjNp

All

4πSj 其中最大磁通密度Bm可从厂家提供的磁芯手册上查到 磁芯无气隙时的相对导磁率ur: ur=

其中:Al为磁芯不留间隙时的等效电感,l为有效磁路长度,Sj为磁芯有效横截面积,可在磁芯资料查到 气隙宽度t: t=20.04πNpSj

Lp−10lur

因为设计参数众多,公式繁杂,一般使用EXCEL的公式计算法,作成电子表格,在调整相关参数(如Krp)时,相应参数跟随变动,迅速而直观。

最大占空比Dmax与初次级匝数比n的关系:Dmax=VO+Vf1

1•Vimin+VO+Vf1n 变换一下形式:n=Np

NS=DmaxVimin (1−Dmax)(VO+Vf1)

=n(VO+Vf1) 匝数比还决定初级感应电压Vor:Vor

在关断期间,MOSFET漏极电压等于初级直流电压Vi、感应电压Vor、漏感引起的尖峰电压的和,因受到MOSFET漏源反向耐压的限制,也就限制了初次级匝数比,也限制了开关电源的最大占空比。

磁芯的输出功率与开关频率也有一定关系,可用下式估算:Po = 1.6 * f * Ae * Ac 趋肤效应深度:Δ=6.61

fk=km

f 其中材质常数k=ρ

μrρc ⎧ρ为工作温度时的电阻率⎪-6⎨ρc为Cu在25°C的电阻率1.724x10Ω/cm ⎪μ为导体的相对磁导率,非导磁材料为1⎩r

其中:km是和物质和温度有关的常数,Cu在20℃时为65.5,100℃时为75

选用线径不超过穿透深度的2~3倍。

50kHz下,趋肤深度为0.335mm,线径0.67mm以下为宜

67kHz下,趋肤深度为0.29mm,线径0.58mm以下为宜

100kHz下,趋肤深度为0.237mm,线径0.47mm以下为宜

四、高频变压器的绕制:

目前,开关电源的设计已模块化和集成化,最关键和繁琐的就是高频变压器的计算和绕制。

1. 初级绕组必须在最里层:这样可以缩短每匝导线的长度,减小其分布电容,同时初级绕组还能被其他

绕组屏蔽,降低其电磁干扰。首先要在骨架上缠一层绝缘胶带,然后再绕制线圈。

2. 初级绕组的起始端应接到MOSFET漏极:利用初级绕组的其余部分和其他绕组将其屏蔽,较小从初

级耦合到其他地方的电磁干扰。

3. 初级绕组设计成2层以下:这样能把初级分布电容和漏感降到最低,在初级各层间加1绝缘层,能将

分布电容减小到原来的1/4左右。

4. 绕制多路输出的次级绕组:输出功率最大的次级绕组应靠近初级,以减小漏感。如次级匝数少,无法

绕满一层,可在匝间留间隙以便充满整个骨架,当然最好是采用多股并绕的方法。安全边距要用绝缘胶带缠好,次级与初级间要缠3层绝缘胶带。

5. 反馈绕组一般在最外层:此时反馈绕组与次级绕组间耦合最强,对输出电压的变化反应灵敏,还能减

小反馈绕组与初级绕组的耦合程度以提高稳定性。反馈绕组要用3层绝缘胶带与其他绕组隔离。

6. 屏蔽层的设计:在初、次级之间增加屏蔽层可减小共模干扰,最经济的办法是在初次级间专绕一层漆

包线,一端接Vi(或Vd),另一端悬空并用绝缘带绝缘而不引出,线径可选0.35mm。

7. 铜片屏蔽带:可用1铜片环绕在变压器外部,构成屏蔽带,相当于短路环,对泄漏磁场起抑制作用,

屏蔽带应与Vd连通

8. 安全试验:变压器绕好后在外面缠3层绝缘胶带,插入磁芯,浸入清漆,然后进行安全测试。对于110V

电源,初次级间应能承受2000V交流试验电压,持续时间60s,漏电距离为2.5~3mm;对于220V电源,需承受3000V的交流试验电压,漏电距离为5~6mm。各绕组首尾引出端需加绝缘套管,套管壁厚不得小于0.4mm。

9. 初级电感量的测量:将各次级绕组和反馈绕组全开路,用RLC电桥测量初级电感Lp的电感量

10. 初级漏感量的测量:将各次级绕组和反馈绕组全短路,用RLC电桥测量初级电感Lp的电感量,最好

以接近工作频率测量,要求漏感小于3%Lp。

五、多路输出开关电源的特殊要求:

1. 要算出总输出功率并确定主输出:总输出功率为各路输出功率的总和,主输出的稳定性要求最高。

2. 多路输出开关电源一般选择连续模式:因此时变压器外形尺寸已不是重要问题

3. 各次级绕组取相同的每伏匝数:

n0=NS

VO1+Vf1 其中:Ns为此路匝数,Vo1为此路输出电压,Vf1为此路整流管导通压降

据此计算各次级绕组的匝数,还要计算出各路电流的平均值和有效值,然后选定各绕组导线线径

4. 选择整流管:额定工作电流至少为该路最大输出电流的3倍,最高反向耐压高于计算出的最低耐压Vr

5. 推荐多股导线并绕:保证导线对骨架的良好覆盖性,增加初次级绕组间的耦合程度

6. 用TL431反馈电路时:除主输出作为主要反馈信号,其他辅助输出也可按一定比例反馈到2.5V基准。 如图:如果只有主输出5V引出反馈电路(R4=R6=10k),当5V输出的负载电流变化时会影响12V输出稳定性,解决方法是给12V输出也增加反馈,增加R6。

12V的反馈量由R6的阻值来决定,假定要求12V输出与5V输出的反馈量相等,各占总反馈量的一半,此时通过R6和R4上的电流应相等。

以前全部反馈电流通过R4,R4上电流:

IR4=VO1−Vref

R4

VO2−Vref

IR6=250uA 增加R6后,一半电流通过R6: R6==76kΩ

同样也计算出修正后的R4为20k,考虑到增加

R6后5V的稳定度会略有下降,应稍增加R4的

值来补偿,取21k。

当反馈比例系数为K时,可计算R6:

R6=VO2−Vref

K•IR4

同样还可以给30V输出增加反馈电路:假定5V、12V、30V三路输出的反馈比为50%:40%:10%,需在30V输出端至Vref端之间再并联一只电阻R7,为使总反馈电流不变(仍为250uA),流过R4、R6、R7上的反馈电流依次为125uA、100uA、25uA,可得到:R4=21k,R6=95k,R7=1.1M。

7. 分离式绕法:各次级绕组相互独立,各绕组排列灵活,

但制造成本高,骨架上引脚多,总体漏感大

8. 堆叠式绕法:低压输出绕组为高压绕组提供部分匝数和

接地端,可节省导线,减小线圈体积,降低成本,还加

强了次级绕组间的耦合程度,但安排次级绕组时灵活性

较差。

9. 改善轻载时的负载调整率:除利用稳压管对输出电压进

行钳位或并联假负载电阻外,还可以采用加虚拟负载的

办法,如图中R2。

10. 消除峰值充电效应:由于高频变压器存在漏感,产生的

次级尖峰电压可将输出滤波电容反复充电到峰值电压,这将导致输出电压远高于按变压器输出匝数计

算出的设定值,在轻载的30V输出端更显著。如图,需串联10欧姆的小电阻R8,R8与C12构成高频滤波器,滤除漏感产生的尖峰电压,防止C12充电到峰值。 11. 软启动电路:为避免刚接通电源时输出电压产生过冲,可在TL431的AK极之间并联电容,这样在刚

上电时Vka=0,光耦在导通起控状态。随着输出电压逐渐升高,流过光耦中LED的电流和流过R2的电流对Cak充电,然后使TL431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输出电压在这段延迟时间内缓慢上升,最后达到+5V设定值。

12. 正负对称输出:

六、提高开关电源效率的方法:开关电源的大部分功耗是由MOSFET、控制芯片、钳位二极管、输出整流管、共模扼流圈、整流桥所产生,其他元件的损耗较小。

1. 输出电压高的开关电源效率较高:适当选用较高的输出电压可提高电源效率

2. 采用低压降的肖特基整流二极管:因输出整流管的损耗约占全部损耗的1/4~1/5,是关键因素,选用

低压降、低损耗的肖特基二极管有优势,但肖特基管的击穿电压较低,注意不要击穿

3. 输出整流管的标称电流值至少为连续输出电流典型值的3倍:可降低前向压降和温升造成的损耗

4. 提高初级电感量:使开关电源工作在连续模式可降低电流有效值及导线上的损耗

5. 初级钳位保护电路尽量不采用RCD吸收电路:由TVS、SRD组成的钳位电路损耗较低

6. 多路输出的高频变压器采用堆叠式绕法:可减小漏感

7. 适当增大输入整流桥、输出整流管的电流容量:降低前向压降而减低功耗

8. 条件允许情况下去掉最小负载电路:电阻要消耗功率

9. 选用Pom较大、Ron较低的MOSFET或包含MOSFET的芯片:导通功耗较低

10. 给MOSFET和输出整流管加装散热片:高温工作状态的损耗会加大

11. 输入端接入NTC:仅在刚通电时起限流作用,工作时为热态(低阻),减小能量损耗

12. 正确估算输入滤波电容值:使输入纹波在适当范围内

13. 选择较大尺寸的磁芯:有助于降低磁芯损耗,还要选择低损耗的磁芯材料、合适的形状

14. 高频变压器的交变磁通量不得超过规定范围:典型值为0.04~0.075T,避免磁芯损耗增加

15. 输出滤波电容上的交流电流标称值应是纹波电流的1.5~2倍:避免电容上损耗加大,甚至发热损坏

16. 开关电源应尽量工作在最大占空比Dmax下:这时输出整流管正向电流增大,而反向压降则降低

17. 适当选择开关频率:开关频率高,变压器体积小,能提高效率,但磁损耗铜损耗、整流管开关管的开

关损耗也随之加大,导致效率降低。100kHz较适中,电磁干扰也较弱。

18. 采用多股并绕方式绕制次级线圈:减小因高频趋肤效应产生的损耗,100kHz时最大线径为0.4mm

19. 减小变压器初级漏感:漏感应为初级电感的1%~3%,漏感大效率低

20. 减小初级绕组匝数:漏感与初级绕组匝数的平方成正比,初级绕组不超过2层能减小漏感和分布电容

21. 选用较大高宽比的磁芯:横截面接近正方形的磁芯有较大高宽比,漏感小,如EE、EI、ETD、EC型

22. 使用三重绝缘线:用普通漆包线绕制初级和反馈级,用三重绝缘线绕次级,不需安全边距,体积小

七、开关电源的PCB设计注意事项:因开关电源存在高压、大电流、高频脉冲信号,对PCB绘制有相应的特殊要求。

1. 初级绕组的引线要短:因变压器初级有高频电流通过,易造成电磁干扰,因此与C1、MOSFET间的

引线应尽量短,使环路面积最小。

2. 漏极钳位电路引线要尽量短:TVS、SRD与初级绕组间的引线也会造成电磁干扰,线短有利

3. MOSFET的漏极应尽量靠近初级绕组的同名端和阻塞二极管的正极:也是为减小干扰

4. 输入电容C1负极要直接连到MOSFET源极:连线间不应有其他分支线,分支线在外侧接入

5. YY电容目的是降低干扰

6. MOSFET

7.

8.

9. MOSFET源极要采用单点接地法:亦称开尔文Kelvin连接,几处分支线在源极处汇合

总体原则是:有脉冲大电流通过的环路要使环路面积最小,小信号检测控制端也要减少被干扰的可能 此外,还要注意高压间漏电距离是否达到要求,不然要开槽:对于110V电源,漏电距离为2.5~3mm;对于220V电源,漏电距离为5~6mm。

八、EMI滤波器:为减低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电源输入端要加EMI滤波器,电路与特性如下图:

a为无滤波器的传导噪声特性曲线,b为加简单滤波器后的曲线,衰减40dBuV,c为加完整滤波器的曲线,衰减50~70dBuV。而滤波器中关键器件是共模扼流圈,主要用于抑制传导干扰,频谱主要在10kHz~30MHz,最高到150MHz:

目前这种滤波器已制作成模块,可供用户选用:

其中:C1、C2采用薄膜电容,容量0.01~0.47uF,主要用来滤除串模干扰。耐压630Vdc或250Vac。 C3、C4能有效抑制共模干扰,宜选用陶瓷电容,容量2200p~0.1uF,为减小漏电流,容量小为好。 共模扼流圈L有两个线圈,分别绕在高磁导率的铁氧体磁环上,电感量L与流过的额定电流有关: 额定电流A

电感范围mH 滤波器对地漏电流由C3和C4决定:Id=2πfCVc

其中:C为C3和C4的并联值,Vc为C3或C4上的压降,都为线路电压的一半,f为市电频率 可算出如图电路的漏电流为0.15mA。漏电流与电容成正比,一般应为几百微安。

为达到更好的滤波效果,可采用两级滤波的复合式滤波器电路:

对于小功率开关电源可采用简易式EMI滤波器:用两个分立的铁氧体磁环线圈或螺线管线圈所构成,用于5W以下,电感

1mH

九、开关电源主要参数的测试:

1. 输出电压的准确度:开关电源加上标称输入电压和额定负载,用实测输出电压并与标称电压比较

'VO−VO

γV=•100%

VO

在输入电压范围内Uimin~Uimax测量输出电压的准确度

2. 电压调整度:开关电源加上额定负载,先测出标称输入电压下的输出电压,然后连续调节交流输入电

压,使之从规定的最小值Uimin一直变化到最大值Uimax,记下输出电压与标称值的最大偏差,计算:

'

ΔVO

SV='•100%

VOO

3. 负载调整率:在标称输入电压下,分别测出满载与空载下的输出电压值,计算:

Si=

V2−V1

•100% V1

通常负载调整率是Io从满载的10%变化到100%时测得的,V2应为10%Iom时的输出电压。 4. 输出纹波:通常用峰峰值或最大值来表示,要用20MHz以上带宽的示波器来观察峰峰值。

5. 高频变压器在3kV试验电压下的漏电流:分0.25mA、0.75mA、3.5mA三个级别 6. 安全标准:

测试项目

泄漏 电流 耐压 试验 用500V兆欧表 测绝缘电阻 接地电阻

便携式 固定式 初级对地 初级对次级

无规定 无规定 1250Vac或 950V+1.2Ui 无规定

初级对地Ω 初级对次级Ω

无规定 无规定

附1:国内漆包线的规格:

公制裸线径mm

近似AWG美规 近似SWG英规

最大外径mm

截面积mm2

可绕匝数/cm

欧美国家常用圆密耳作导线横截面积单位,为1密耳(0.001英寸)线径的横截面积,1mm2=1980圆密耳

附2:三重绝缘线的规格:三重绝缘线中间是芯线,外面第一层是几微米的金黄色的聚酰胺薄膜,可

承受3kV脉冲高压,第二层为高绝缘性的喷漆涂层,最外的第三层是透明的玻璃纤维层,总厚度20~100um。绝缘强度高,层间可承受3000V高压,不需要加阻挡层以保持安全边距,也不用在级间绕绝缘胶带层。三重绝缘线需加温到200~300℃才能变软进行绕制,绕完后遇冷,线圈自动成型。 日本古河电气TEX-E三重绝缘线的规格表: 导线直径mm

0.20 0.22 0.24 0.26 0.28 0.30 0.35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1.00

容许公差mm ±0.008 ±0.008 ±0.008 ±0.010 ±0.010 ±0.010 ±0.010 ±0.010 ±0.010 ±0.020 ±0.020 ±0.020 ±0.020 ±0.030

标称外径mm

最大外径mm

导线电阻Ω

/km

质量kg/km

三重绝缘线是靠被膜来强化绝缘的,如被膜受外力或热力而发生严重变形、损伤,安全就无法保证,变压器骨架如有毛刺也会损伤绝缘层,切断的导线末端十分锐利,也会损坏绝缘层。

三重绝缘线被膜剥离时要一边熔化一边剥离,不然可能损伤导线。焊接也比较麻烦,最好有浸锡槽。

附3:常用磁芯的规格尺寸:

型号B C D E

F

H Ae

cm2

Le cm

Ve cm3

Al nH/n2

ue

- 0.198- 13.55

- 2.3

4.52.73.5

1575

[1**********]0 19624300 196019841.185

2030

21005000 20702126

19 19 5.5

- 9.7

7.5

34 24.5

2.3 9.4 2070

型号B

C

D

E

F

Ae Le cm2 cm 0.171

Ve cm3

Al

nH/n2

ue

8 10 14 20 - 28

2.7 4.8 11 - 11

6.15 6 4.9 11 9.5 11

8 13

1.3 2.6 5

3.02 1550

0.22 3.90 0.86 1350 1880 1.09 5.80 6.32 4750 2000 1.15 7.55 8.71 3840 2000 1.06 7.00 7.39 3790 1990 1.48 7.70 2040 1.82 9.70 2510

1990

13.7 13.8 -

14.2 4 16.5 6.5

6.2

26.5 9.3

29.6 12.2 15.2 21

46.6 22.2 20 59.4 20

型号¢E-E

91/9054

11.1 4.45 23.18

19.8 37.5 9.5

3.81 18.3 69.8 5200 1980 Ae

cm2

Le cm

Ve cm3

Al

nH/n2

ue

- 1.8 2.2911.8251.5280.814

10.1810.24

13.75

24.2

11.771/69

70/3953/4949/4342/4342/457 40/45

49/5421.9 10

49/38

11.4 17 4.3 28/34对EE、EI型磁芯,磁芯截面积Sj=CxD,对EC、EER磁芯,Sj=πDD/4,注意单位转换。

型号 I

12.510.2

12.5

Ae cm2 Le cm Ve cm3

Al

nH/n2

ue

10.2PQ26/25 12 12.619 15.5

23.527.531.5

对PQ型磁芯,磁芯截面积Sj=πEE/4,注意单位转换。

附4:常用功率铁氧体材料的特性:

(本文主要摘自《新型单片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应用》沙占友等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dwenzhao整理)


相关内容

  • 电气1204供配电课程设计指导书与任务书
    供配电技术 课程设计指导书与任务书 指导教师:翁志远 2015.6月 1. 课程设计目的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自动化及相关专业集中实践性环节系列之一,是学习完<供配电技术>课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设计. 其目的在 ...
  • 居民供配电系统设计
    摘 要 本工程供电主电源由小区中心变配电所引出三路电源引入地下一层低压配电室,其中,高.低区照明.其它主电源均分别引自变配电所不同的0.4kV 低压母线段,供电电压为380/220V.设计内容包括:照度计算.负荷计算.灯具选型及布置.导线及 ...
  • 反激式开关电源设计的思考
    思考一 [日期:2009-09-26] 来源:  作者:王佰营 徐丽红 [字体:大 中 小] 对一般变压器而言,原边绕组的电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负载电流分量,它的大小与副边负载有关:当副边电流加大时,原边负载电流分量也增加,以抵消副边电 ...
  • 小区供配电毕业设计(详细)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以信誉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设计(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设计(论文)中引用他(她)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 ...
  • 一种ZVZCS软开关电源的应用
    研究与设计 一种ZVZCS软开关电源的应用 许胜辉1,魏岚婕2 (1.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信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杨浦分公司,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以拓展开关电源"软开关动作&q ...
  • 电气工程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1106班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某冶金机械修造厂供电系统设计 王滔 0909113214 马静哲 0909113212 2014/1/22 中南大学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目录 1.某冶金机械修造厂供电系统设计说明书 ....... ...
  • 学校机房工作计划
    篇一:学校计算机机房管理计划 学校计算机机房管理计划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教育的现代化.建立先进高效的教育体系,适应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为了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各类学校相继建 ...
  • 某平战结合人防地下室电气设计
    第32卷第13期西建筑 Vol.32No.13 山2006年7月Jul. 2006SHANXI ARCHITECTURE #159# 文章编号:1009-6825(2006)13-0159-02 某平战结合人防地下室电气设计 朱雷 富烨 摘 ...
  • 通信机房标准有规则
    网络及通信公司网络机房设计规范及定额标准 网络及通信公司网络机房设计规范及定额标准(试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2 第二章 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 2 第一节 网络机房组成 2 第二节 网络机房位置选择 3 第三节 设备布置 4 第三章 环境 ...
  • 电气自动化设计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 办公楼电气设计 专 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 班 级: 电气09-1班 学 号: 0940008 姓 名: 王 良 彬 指导教师: 陈 伟 2011年 11月 20 日 四川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