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 范文中心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07/02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共时空的群体活动,这个活动的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知的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提供信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思维,自觉、努力的增强参与的意识,大胆地参与,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一、营造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敢“动”   长期以来,“灌输―训练”的方式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现在仍然很有市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权威,是控制着知识和信息的话语霸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资格,学生在教师心目中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让学生敢“动”的保证。古人云:“亲其师,严其教”,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的向导。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需要相互的尊重和理解,需要有心灵的沟通与交流,需要营造真诚、友善、亲切、和谐的氛围。有了这一切,学生就不再怕出错,就有了敢动的勇气。   要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需充分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如:在教学汉语拼音“b、p、m、f’时,我出示了带拼音的汉字“爸爸、妈妈”,由于很多孩子在入学前就已认识了部分汉字,加之一年级的孩子表现欲强,没待我教,孩子们已小手如林,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看到这种情形,我意识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机会。于是,就请学生来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读这些宇,结果孩子们学得非常认真,效果出奇地好。实践证明:只要相信这些孩子,他们定能还你一个奇迹!   教师引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就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他们才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动,从而在动中求知、质疑、创新。   二、更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动”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数学中善于运用激励手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掘以趣激学的因素,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地学习。   如:在教学识字课《菜园里》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开始,就播放播放了各种蔬菜的课件,并问学生:“孩子们,这是什么地方?”学生们一看到色泽鲜艳、生动逼真的画面,立刻兴趣大增,并不由自主地说“这是菜园”。接着,教师就说:“菜园里的蔬菜五颜六色、光泽诱人。大家喜不喜欢?你看,载着新鲜蔬菜的汽车开到我们教室里来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分组自由下座位,看看、摸摸这些菜,再读读卡片上的字,记住它的名字,确认自己记住了,就从旁边盒子里取一张字词卡片。等到把所有的蔬菜名字能记住了,你就回到座位上。”接着,学生就分组下位参观摆放在教室四周的实物蔬菜,并收集已学会的生字卡片。这一教学环节,利用实物展示,使学生的兴趣高涨,并让他们学得快乐、学得轻松。   三、创设多种参与方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心理学认为:愉悦的教学情绪有利于智力活动。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学习兴趣十足。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画一画、做一做、贴一贴、听一听、看一看、演一演、试一试、想一想,在这些不断变换有趣的活动形式中,使学生总能保持一种新鲜感,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洋溢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例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句话是这篇课文的重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小动物的脚印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进行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们动手去画自己所认识的这些小动物的脚印,画完后再说说它们像什么。通过想象,孩子们很快得出结论,“小鸡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脚印像月牙”。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绘画中学到了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在“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锻炼,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可根据所学内容,适时地组织一些活动课。例如:《新课标》提倡“要在生活中识字”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了“说说我的名字”这一活动课。课前,布置学生用彩色笔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每位学生举着“姓名牌”先在小组内讲“父母亲为什么要为自己取这个名字”,再说说与自己名字相关的汉字的知识。活动从始至终,孩子们情绪高涨,课堂气氛甚是活跃。通过这节活动课,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自己姓名的理解,还认识了其他同学的名字,真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名字中灌注了他的教育观: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行”(即实践),才能真正获得知识。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学生在“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动”中质疑、创新,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关内容

  • 让我们的课堂生机盎然
    从参加工作至今,我一直尝试着让学生喜欢我的语文课,在课堂中让我们师生的 双边活动都充满激情,让语文课堂彰显活力.在这方面,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精心备课,激发兴趣,让课堂活起来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首先要对教学一往情深.记得组内同事听完 ...
  •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摘要]: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师教发[2009]2号印发了关于<在全师中小学建立有效课堂教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我校在认真学 ...
  •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课题 结 题 报 告 徐州市沛县沛城镇孔庄小学 汪颖 情况概述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它包 ...
  • 课堂教学管理案例朱璐璐
    语文教学中的习惯养成与课堂教学管理 语文第四组 朱璐璐 [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语文素养.崔峦老师在讲解"语文素养"概念时提出,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 ...
  • 课堂小练笔
    课堂小练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让学生真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真谛."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以 ...
  • 享受课堂"真性情"
    不少教师上课的声音与平时判若两人.一种是自然的流露,教师一到讲台人就兴奋起来,由平时较为木讷变为口若悬河.激情四射:另一种是"人为"的,比如为提高音量而挂一个扩音器,或故意提高声调引起学生的注意等.对前一种教师,我是由衷 ...
  • 让九年级英语课堂"热"起来吧
    让九年级英语课堂"热"起来吧 从教至今,我们听过初中各个年段的许多英语公开课,也听过许多老师对所教年段学生的评论,大家总会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七年级的课堂学生热情似火,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唯恐老师将他遗忘:到了八年 ...
  • 这里的课堂静悄悄
    时下评课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课堂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方式上也追求学生合作探究,这也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在课堂上体现上述要求呢?许多教师的选择就是让课堂动起来,不间断的提问回答.讨论,大量的探究题,有的还要夹杂些小品剧.一堂 ...
  •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微探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微探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当前,各乡镇中心小学逐步开设了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但由于一些区级小学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教学设施很难配套.电化教室和录像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普及率非常低 ...
  • 初中思品课教学需要贴近学生生活
    初中思品课教学需要贴近学生生活 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十多年了,我发现思想品德课很难得到学生喜欢,一方面因为其内容的理论性强,使师生觉得难教难学:另一方面在我们的教学中确实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脱离生活实际,使教学缺少活力.学生们都把政治课当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