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道德经(30) - 范文中心

释义---道德经(30)

08/15

如松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 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样的行为必然会得到报应。军队征战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一定会出现荒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结果,而不是为了展现自己的骄纵和强横,战争是最后的不得已的手段。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很多人将老子的这一章说成是反战,其实并不反战,而是认为更加重要的不是战争的过程,而是战争的结果。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是兵家的至高境界,老子的思想也是如此。

老子的思想主要是哲学,不是兵书,这是现代人的观点,这是很狭义的。我以前留言的时候说过,任何学科的终点都是哲学,军事也是一样。军事最重要的目的是取得最终的结果,战争是手段之一,如果通过战争的威胁和谈判的手段取得结果,就是更好的方式,杀人三千自损八百的道理是明显的。老子是在从更高的境界上阐述兵家的思想。所以,唐代王真《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说,“五千之言”,八十一章,“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明未王夫之也认为《道德经》可为“言兵者师之”。近人章太炎说,《道德经》一书概括了古代兵书的要旨。

五千言的道德经就是兵书至圣。

如松本人还对兵家有一个解释,一个国家的军力强大的根本标志是什么?当然,先进的科技、先进的武器水平、庞大的舰队和机群、士兵优良的素质等等,这些固然是主要的,但不全面,最主要的不是这些。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强行发展军事,最终会崩溃,前苏联是最明显的例子,军事强大的基础是优良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体系。我在前面说过一个道理,一个社会如果等级严重,社会分为利益阶层和受压制的阶层,那么这个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就会很突出,维稳的费用就会很高(那些非军事属性的武装队伍很庞大),这时如果以强硬的军事实力显示利益阶级地位的稳固,这需要庞大的军费支撑,最终的结果就是财政崩溃,财政崩溃的后果是货币危机,对于前苏联那样的例子,集权统治,可能维持一定时间的平稳,但问题到达临界点以后,就会一次性爆发,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卢布超级大贬值,国民经济剧烈倒退。

相反,对于另外的国家,社会没有等级差别(或者不明显),社会的基本矛盾就不会突出。我在前面也说过:社会的最高境界是每个人自己治理自己,社会自己治理社会。这需要社会有明确的价值观,法制贯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自觉尊法守法。这样的社会几乎不需要维稳,必定压缩财政支出,也就不需要庞大的、非军队属性的准军事人员队伍,当然也就不需要城管和扫黄打非办等等,这时,如果维持一样的军事实力,财政的费用就会减轻很多,不容易造成财政的不平衡。

所以,那些社会基本矛盾平稳的社会相比社会矛盾突出的社会,军事实力永远是更加强大的。

再有就是价值观与民族荣誉感。当一个社会长期实行的是等级制度的统治,很多人长期被压榨,那么,就不会建立民族荣誉感,往往是一盘散沙。当敌人还没有入侵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通风报信,当敌人入侵的时候,无数人就会成为某奸,这样的社会维持再大的军事规模也是无用的。相反,有一些国家,国民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这种第一位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业、养老、医疗、教育、居住、环境、法律等等方面,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别,更不存在官与民的等级之分,这些国家的国民就会有共同的民族认同感和荣誉感,当面临外敌的时候就是万众一心。最典型的是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韩国,国民将自己的金银捐献给国家抵抗外敌入侵(金融炒家),结果平安的度过危机,这是非常生动的例子。所以,这样的国家即便国土不大、人口不多,但永远是难以征服的。

最强大的不是武器,而是民族之心。

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不断经受内忧外患,是什么原因?大家只能自己回答了,如松不给答案。

最近几天,我提到了创新是未来的前途,这是毫无疑问的。现在领导在倡导创新,阻碍中国创新的是什么?当然,僵化的社会管理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的缺乏、教育体系的僵化都是非常大的阻力。但是,我认为最大的阻力是制度!只有建立一个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制度,才具备创新的土壤。现在的地方政府可以征收农民或居民的土地,而且价格是国家定的,就是违背了这一原则,因为对于一个居民来说,它占有一块土地永远是保值的,而政府强行按定价征收,换成了纸币,时刻都可能大幅贬值,这是掠夺。我们在网上发表的文章中的观点,也经常被抄袭。土地也不准许私人所有,等等。当一个国家无法形成私人财产(纸币并不是严格意义的财产,因为时刻会贬值)、私人财产不是神圣不可侵犯,一个人创新成功,它怎么形成自己的成果?怎么保护自己的成果?

很多人还在说,无论美元、金银,当需要的时候可以没收,哈哈,如果连这点私人财产都受不到保护,所谓的创新型国家,还是算了吧。因为人们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结果,当结果无法表示也受不到保护的时候,不会有创新。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和组织都不能!这才是创新的基础。现在需要的是形成私人财产,即便土地不准许私人所有也没关系,可以使用永不贬值的货币永远(怎么永远是技术问题)作为流通的货币,私人财产不可侵犯(首当其冲是政府不能侵犯),才能实现创新性的社会。也所以,英镑标准化之后,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诞生在德国和美国,当时的美国实行金本位,而德国的金马克号称永不贬值;今天的美国一条核心法律是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就是社会竞争力的根本!

所以,我一直在说,如果不建立具有充分信用的货币制度,所有的幻想都是梦。因为全人类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结果,既没有可以私人拥有的土地、也没有受到保护的私人美元和金银、更没有具备充分信用的货币,那么他从事创新的结果怎么表现?怎么能不受到侵犯?这是最终的问题。


相关内容

  • "圣人为腹不为目"释义辑述
    [摘要]历代注家对于<道德经>的注解纷繁歧互,其中对"圣人为腹不为目"一句的疏释歧义尤多.本文系统梳理了汉晋以来诸家释义,辑述其要,以见其意蕴之丰和释义之博,以求为准确理解其语意所指提供参考. [关键词]&l ...
  • 成都理工大学校训释义
    ・520・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第29卷 FEATUREOFCENOZOICMOLASSEATTHESOUTHEDGEOF QINGHAI-TIBETANPLATEAU XIANGFang,WANGCheng-shan,ZHULi-dong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二十四号) (相关资料: 法律10篇 行政法规12篇 部门规章453篇 司法解释2篇 其他规范性文件39篇 最高法公报案例3篇 裁判文书355篇 修订沿革 相关论文169篇 实务指南 修订沿革4篇 条文释义1篇 实 ...
  • 测绘成果保密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二十九条释义 第二十九条 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测绘成果的完整和安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和提供利用. 测绘成果属于国家秘密的,适用国家保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对外提供的,按照国务院和中 ...
  • [条例释义]讲稿
    <黑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释义>讲稿 第一部分:预防立法的基本情况 <条例>是我省于030815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一部规范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我省是继安徽省之后在全国第二个以<条例& ...
  • 词典学句子摘录
    汉英词典中例证的选择 汪继敏王红巧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09年第12期 汉英词典中合适例证的特征 (一) 反应正面的观点 合适的例证必须反映正面的观点.词典编撰者会把自己的世界观等揉进他们创造的活着选择的一些例证中, ...
  • 压力容器设计标准
    一.GB系列标准 1.GB 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2.GB 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3.GB 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标准释义 4.GB/T 699–2006,优质碳素结构钢 5.GB 700-2006,碳素结构钢 ...
  • 礼不下庶人
    礼不下庶人 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 ...
  • "江湖"的词源--从千古文人侠客梦谈到庄子
    "江湖"的词源--从千古文人侠客梦谈到庄子 http://www.69fw.com 发表时间:2009年01月02日 来源:互联网 当代大陆学者的著作,我若非翻两页就看不下去,便是划上许多否定性杠杠,以备一旦需要撰文批评 ...
  •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释义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释义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 贾国栋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释义--第一条 第一条 本条阐述制订<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以下简称<容检规>)的目的与依据. 本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