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以修身信以立业 - 范文中心

诚以修身信以立业

09/13

诚以修身 信以立业

-----感悟校训“诚以修身 信以立业”

覃露华

刚进大学时,就在思考着我们学校的校训---诚以修身 信以立业。看似简单的语句,其中蕴含着无限深意。看到这次征文的主题“假如您赠送他人的头彩月或者您购买、收到的头彩月中了福彩大奖”时,我立刻想到了我们学校的校训,再次进行了一次深思。

自古以来,人们都背着人生的七个行囊:健康、才华、金钱、荣誉、机敏、美貌和诚信,然而许多人扔掉了他们自以为是累赘的“诚信”。

抛弃诚信,虚伪的面具将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生命变得生气全无,友谊之花在凋谢,亲情之果在陨落;撩起人们面前的五彩面纱,露出的是“君子”们道貌岸然的脸,变了形的丑陋的脸。著名影星刘晓庆则是一个例子,在她没有抛弃“诚信”之前,她是个“完美的旅行者”——拥有七个行囊。逃税漏税的是金钱的诱惑,掩饰过错是荣誉的背判,美貌、机敏、才华、健康都随之而去,等待这位昔日的大明星的最终是那冰冷的大铁门。其实对于诚信的人,最高的奖赏是公众的赞美,最大的收获是心灵的踏实和宁静。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我想,我们都应该选择成为第二个“信义兄弟”--- 孙东林。他是一位守诺如金的商人,20余年从不拖欠农民工工资;他与哥哥冒风

迎雪生死接力送薪,被称为“信义兄弟”;他将社会各界捐赠悉数捐出设立基金会,倾情帮助困难农民工;他的义举在中华大地广为传扬,当选“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就是来自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的建筑商孙东林,我们将永远铭记。

现代社会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现代人虽利用科技创造了物质财富,但自己反被物质财富所奴役。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让我们拾起我们诚信的“背囊”吧!用我们的诚信战胜风浪,做到诚以修身,信以立业!

覃露华 (广西南宁市明秀西路100号) [1**********]


相关内容

  • 公司党支部严以修身讨论发言
    公司党支部严以修身讨论发言 严以修身,做"干事"."干净"的党员干部 --公司党支部严以修身讨论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公司党委安排,我代表变公司党支部作严以修身讨论发言.作为支部负责人,通过认 ...
  • 20**年廉洁文化理念大全系列-副本
    2013年廉洁文化理念大全系列 2013年廉洁文化理念大全系列;(一)核心理念:诚信勤廉正气兴企;诠释:核心理念体现了广大员工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必须;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淄矿的;讲正气,是做人之道.兴企之本,是成就事业必 ...
  • 镇区三严三实发言提纲
    "三严三实"个人履行情况发言提纲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明 ...
  • 菜根谭十则修身名言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 ...
  • 做三严三实的自觉践行者
    多彩贵州网 2015-10-29 13:4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作风建设新要求,内涵丰富.指向明确,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的做人之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 ...
  • 传承客家家风家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摘 要]赣南是客家人聚集的地方,由于客家人其独特的历史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生活环境,形成了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家风家训.客家家风家训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在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常态下,我们应传承.保护.培育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客家家 ...
  •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人民论坛)
    "对于乡愁而言,还乡是惟一的解药."年关日近,很多人的思乡情愫也愈发滚烫.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 ...
  • 高校教师节表彰大会校长讲话稿
    高校教师节表彰大会校长讲话稿 高校教师节表彰大会校长讲话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新学期伊始,我们在此隆重集会,庆祝第31个教师节,表彰先进,传递祝福.首先,我代表学校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受表彰的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全校教职员 ...
  • 企业员工心得
    企业员工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常常困惑于智慧到底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如何才能捕捉智慧的光芒,在成本与利 润的衔接点上找到我们需要的平衡.我们也常常困惑,人的力量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我们 为何常常在庞大的市场面前惊慌失措,无从观察.能够回答这些问 ...
  • 中华文化-家庭篇 . 家道[朱子家训]朱柏庐
    中华文化-家庭篇 . 家道 <朱子家训>朱柏庐 朱柏庐 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