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 范文中心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12/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愍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愍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

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淄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选自《史记·田单列传》,略有改动)

(注:淖齿,楚国派将军淖齿救齐,他却乘机杀掉愍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

【参考译文】

田单是齐国田氏王族的远房本家。在齐湣王时,田单担任首都临淄佐理市政的小官,不被齐王重用。

后来,到燕国派遣大将乐毅攻破齐国,攻打安平,齐国城池被攻破,齐国人争路逃亡,都因被撞得轴断车坏,被燕军俘虏。只有田单和同族人因用铁箍包住了车轴的缘故,得以逃脱,向东退守即墨。这时,燕国军队已经全部降服了齐国大小城市,只有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下。燕军听说齐湣王在莒城,就调集军队,合力攻打。大臣淖齿在莒杀死了齐湣王之后,坚守城池,抗击燕军,燕军几年都不能攻破该城。迫不得已,燕将带兵东行,围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官员出城与燕军交战,战败被杀。

即墨城中军民都推举田单当首领,说:“安平那一仗,田单和同族人因用铁箍包住车轴才得以保全,可见他很会用兵。”于是,大家就拥立田单为将军,凭据即墨,抗击燕军。

田单下令城中军民在吃饭之前要祭祀各自的祖先,使得众多的飞鸟因争食祭祀的食物,在城上盘旋飞舞。城外的燕军看了,都感到很奇怪。田单于是又扬言说:“这是神仙要下界指导我们克敌致胜。”又对城里人说:“一定会有神人来做我的老师。”有一个士兵说:“我可以当您的老师吗?”接着就转身跑走了。田单连忙站起来,把他拉过来,请他坐在面向东的上座,用侍奉老师的礼节来侍奉他。那个士兵说:“我欺骗了您,我真是一点本事也没有。”田单说:“请您不要再说了。”就奉他为师。

每次发号施令,一定要称是神师的主意。他又扬言说:“我只怕燕军把俘虏的齐国士兵割去鼻子,放在队伍的前列,再和我们交战,那即墨就必然被攻克。”燕军听到这话,就照此施行。城里的人看到齐国众多的降兵都被割去了鼻子,人人义愤填膺,全力坚守城池,只怕被敌人捉住。田单又派人施反间计说:“我很害怕燕国人挖了我们城外的祖坟,侮辱我们的祖先,这可真是让人寒心的事。”

燕军听说之后,又把齐人的坟墓全部掘开,并把死尸焚烧殆尽。即墨人从城上看到此情此景,人人痛哭流涕,都请求出城拼杀,愤怒的情绪增涨十倍。

田单知道士兵激起了斗志,可以用于作战了,就亲自拿着夹板铲锨,和士兵们一起修筑工事,并把自己的妻子姬妾都编在队伍之中,还把全部的食物拿出来犒劳士卒。命令装备整齐的精锐部队都埋伏起来,让老弱妇女上城防守,又派使者去和燕军约定投降事宜,燕军官兵都高呼万岁。田单又把民间的黄金收集起来,共得一千镒,让即墨城里有钱有势的人送给燕军,请求说:“即墨就要投降了,希望你们进城之后,不要掳掠我们家族的妻子姬妾,让我们能平安地生活。”燕军将领非常高兴,满口答应。燕军因此更加懈怠。

田单于是从城里收集了一千多头牛,给它们披上大红绸绢制成的被服,在上面画着五颜六色的蛟龙图案,在它们的角上绑好锋利的刀子,把渍满油脂的芦苇绑在牛尾上,点燃其末端。又把城墙凿开几十个洞穴,趁夜间把牛从洞穴中赶出,派精壮士兵五千人跟在火牛的后面。因尾巴被烧得发热,火牛都狂怒地直奔燕军,这一切都在夜间突然发生,使燕军惊慌失措。牛尾上的火把将夜间照得通明如昼,燕军看到它们都是龙纹,所触及到的人非死即伤。五千壮士又随后悄然无声地杀来,而城里的人乘机擂鼓呐喊,紧紧跟随在后面,甚至连老弱妇孺都手持铜器,敲得震天价响,和城外的呐喊声汇合成惊天动地的声浪。燕军非常害怕,大败而逃。齐国人在乱军之中杀死了燕国的主将骑劫。燕军纷乱,溃散逃命,齐军紧紧追击溃逃的敌军,所经过的城镇都背叛燕军,归顺田单。田单的兵力也日益增多,乘着战胜的军威,一路追击。燕军仓皇而逃,战斗力一天天减弱,最后退到了黄河边上,原来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又都被收复。于是田单到莒城迎接齐襄王,襄王也就回到都城临淄来处理政务。齐襄王封赏田单,赐爵号为安平君。

太史公说:用兵作战要一面和敌人正面交锋,一面用奇兵突袭制胜。善于用兵的人,总是能够奇兵迭出而变化无穷的。正面的交锋和背侧的奇袭都要发生作用,这两种战术的相互转化,就如同圆环没有起止一般使人捉摸不定。用兵之初要像处女那样沉静、柔弱,诱使敌人敞开门户,毫不戒备;然后在时机到来之时,就像逃脱的兔子一般快速、敏捷,使敌人来不及防御。田单用兵,正是如此吧!


相关内容

  • 齐桓公见小臣稷阅读答案翻译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
    齐桓公见小臣稷阅读答案翻译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 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爵禄者,固轻其主: 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 ...
  • 问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一:问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二:问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问题.(12分)问 说(节选)(清)刘 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 ...
  • 20**年12新版四六级之题型变化
    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分析 从2013年12月开始,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现有的四六级考试做出适当调整.与改革之前相比,调整之后的四六级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完全相同.改革之后,四六级考试的试卷题型及相关分值比例和考试时 ...
  • 第四册作业本答案
    一.听力 Group7 1-8 BCDBCABA Group8 1-8 DBDADABD Group9 1-8 DCCADCAD 二.1-8 4,5,1,3,6,7,8,3 三.阅读答案:1-5 BCAAC 6-10 DCAAC 四.词汇答 ...
  • 王猷定[螺川早发]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螺川早发 王猷定(清)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释]: 螺川即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 [翻译]: 月落时分,群山披上晓色,山 ...
  • 考研英语如何复习32分差学生突破80分
    每3名成功跨校跨专业学员有2名来自跨考 考研英语如何复习 32分差学生突破80分 每3名成功跨校跨专业学员有2名来自跨考 文章来源:跨考考研 过来人的我了解了学生的需求,考研英语如何复习是大家最难攻破的难题,怎样能突破70分,下面介绍考研英 ...
  • [妄心]阅读答案及翻译
    妄心 江盈科 一市人贫甚,朝不谋夕.偶一日拾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当矣."妻问安在,持卵示之,曰:"此是.然须十年,家当乃就."因与妻计曰:"我持此卵,借邻人伏鸡乳①之,待彼雏成, ...
  •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古文阅读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 ...
  • [君子之学]阅读答案及翻译
    君子之学①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②乎心,布③乎四体④,形⑤乎动静⑥:端而言⑦,蠕而动⑧,一可以为法则⑨.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注释 ①选自<荀子劝学>.②箸:同著,牢记.③布:分布 ...
  • [李君山房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君山房记 苏 轼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