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 范文中心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10/03

1.临床诊断用心肌酶的选择原则

疾病诊断时,应该测定哪些心肌酶在临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临床当然希望测定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指标,高(或低)就能确诊,否则就可排除,但这类理想化的指标是很难存在。

选择诊断用指标原则:

(1)、有较高的组织/血清酶活力比,这样轻微的组织损伤也能得到明显的指标变化。

(2)、组织损害时能较快的释放,以便早期诊断。

(3)、生物半寿期较长,否则难以捕获。

(4)、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试剂稳定廉价。

2.血清心肌酶诊断心肌梗塞的病理基础

AMI发生后,因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使得心肌内的细胞酶释放入血,根据心肌受损情况不同,血清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因此可用血清酶的变化来反应AMI的发生以及病灶的大小。

酶生理特性不同,如酶在细胞内定位,分子量大小,生物半寿期等,造成了各种酶入血的时间,入血的快慢以及在血清内的持续时间不同,为临床用作病程和愈后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3.临床常用的心肌酶

心脏内的细胞酶很多,但须符合上述选择原则,组织特异性并结合其它方面,如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ICDm)在心肌中含量很高,但一入血很快就失活。

目前国内外常用于诊断心肌梗塞的血清酶 主要有:AST、LDH、CK和α-HBDH,尤以LDH和CK-MB同工酶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应用更广。

(1)、AST  LDH  CK特异性比较  含量:心肌AST是人体各检验地带网组织中最高的,LDH和CK的含量也占第二位。   特异性:CK的脏器特异性最高,除骨骼肌病变(包括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如酒精中毒)和严重脑血管意外,并且红细胞几乎不含CK,故测定不受溶血的影响。

◆ CK诊断效率高,假阳性仅为10~ 15%;其阳性率与心电图ST段异常符合率达95%,高于AST (假阳性高达32%)。肺梗塞,心绞痛,陈旧性梗塞等则CK活性一般不升高。LDH由于分布广泛而特异性不高。

(2)、AST的同工酶  血清ASTm不能提高AMI的诊断特异性,但ASTm因定位于线粒体,故不是很严重的损伤一般难以释放入血,因此测定ASTm对于推测预后有一定意义,特别是在推测死亡率方面较CK-MB更有价值。 (3)、LDH的同工酶 LDH在人体内有五种同工酶其分布见附表,其中心肌中以LDH1,LDH2为主 。LDH1/LDH2一般在0.45 ~ 0.74之间,由于AMI发生后心肌 释放LDH1含量,大于LDH2,故可使血清LDH1/LDH2比值上升,特异性可90.5%

LDH酶谱分布

总活力(u/g,逆光度法):肾281,800>心221,600>骨骼肌160,200>肝94,700>肺73,600>红细胞70,500

同工酶类型

1.以LDH1、LDH2为主:心,肾,脑,睾丸,红细胞

2.以LDH5、LDH4为主:肝,骨骼肌,肠粘膜

3.以LDH3为主:肺,脾,淋巴结,内分泌腺,血小板,非妊娠子宫

▲而其他疾病LDH同工酶谱明显不同,但恶性贫血和肾梗塞病人与AMI相似,需配合其它检查鉴别。对于AMI 的LDH1升高,兼有LDH5升高者,可提示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引起继发性肝损伤。

(4) CK同工酶 CK-BB,CK-MB,CK-MM

CK-MB是诊断AMI最佳的血清酶指标。心肌CK-MB可达40%以上,特异性高达100%。心梗发生时,血清CK-MB可增高10~25倍,超过CK(10~12)倍。 其他疾病CK-MB所占的比例均低(CK -MB =5%CK) 。

(5)、 GPT,GOT, LDH, CK及其同工酶在AMI后的时相变化 AMI发生后,心肌的损伤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血清酶活性的升高有一个延缓期,与梗塞区的大小,酶从受损心肌释出的速度以及酶在血液中稀释和破坏程度有关。AMI时:CK在3~6h↑ ,18h达高峰 。AST在 6~12h ↑,18~36h达高峰。LDH在12~24h出现 ,3~6d达高峰。心肌炎:其增高幅度不如AMI时明显。

鉴别诊断:(1)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原性心脏病,血中CK浓度都不升高。(2)皮肌炎时CK明显增高,但CK-MB增高幅度不高。 (3)结合其他项目区 别心肌炎与AMI

■ AMI的晚期可见血清γ-GT↑,发生率约50%,机制不明。过去曾认为这是心肌修复的结果,但不论是正常心肌或修复心肌均不含有γ-GT,故有人认为是肝继发性损害而致肝中的γ-GT释出所致。但血中γ-GT的活性又和肝的临床表现和其他肝功能试验不相平行,故血清γ-GT的增高机制还有待于研究。

4 心肌酶组合项目

CK-MB是诊断AMI的金标准,是心肌酶谱的核心,但是因CK-MB生物半寿期较短,对于一些临床症状不明显的病人,可能错过捕获期,而LDH在血液中持续时间长并且来身就能反应心肌的损伤,因此与CK-MB配合更能提高诊断效率,LDH的同工酶更好。

心肌内AST的含量高出骨骼肌很多,而CK较骨骼肌低4倍,CK/AST提高诊断特异性及灵敏度。

测定ASTm不能对诊断有帮助,但其预后判断有很大帮助。总之正确和用效的使用心血酶谱可以为临床带来很大的便利。


相关内容

  • 心肌梗死的重新定义:检测心肌肌钙蛋白的作用
    发布时间04年11月12日 12时05分 随着我们步入新千年,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关标准有了"划时代的改变".本文的目的是评论重新定义的关于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新的心脏病学导则,并且将其与检验医学学术团体先 ...
  •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标本溶血后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临床医生不能正确地做出判断.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溶血已成为分析前 ...
  • 解读健康体检报告单
    解读健康体检报告单 许多人在体检过后,对结果非常关心.然而,真正能够看懂各项指标是否正常的人却不多. 一般体检,包括外科.耳鼻喉科.内科(血压.心电图.B超).妇科以及X光等项目,其结果一看就明白,而验血的结果虽然有正常参考值对照附于每项结 ...
  •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估和治疗原则
    ・691・ ・进修苑・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估和治疗原则 ---2005ACC/A HA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简介 卢永昕1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治疗指南 [中图分类号] R541.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214 ...
  •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
    小檗碱提取及结构鉴定 摘 要 目的:对黄连中的小檗碱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方法:采用超声提取.重结晶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紫外光谱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连中分离得到了小檗碱,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可为黄连药材及其制剂的 ...
  • 脑梗死急性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以及两种检测指标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行体检的50位健康人群作为本次研究的对 ...
  • 核医学试题
    绪论 一. 填空题: 1. 核医学的英文是___________. 2. 1959年美国科学家Berson 与Yalow 建立了___________,并首次用于测定血浆胰岛素浓度,在此基础上后来人们逐步发展到能够测定人体各种激素和微量物质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多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提高对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认识.方法:选择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为A组,选择COPD患者70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体重.身高.血常规. ...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与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斑块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287・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 2与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 斑块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朱雁洲1 陈良龙2 罗育坤2 林朝贵2 彭亚飞2 郑行春2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 2(Lp 2PL A 2) . ...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6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 各43例,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 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