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公共政策学 - 范文中心

20**年公共政策学

02/02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科学要素

1.公共政策学的概念

公共政策学,是指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 系统性知识, 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 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 实践。 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方法: (1)无结构访谈法 (2)实地观察法 (3)非参与观察法 (4)参与观察法 2.二手资料的收集。 方法: (1)内容分析法。 (2)二次分析法 (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方法: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 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

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 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 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 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 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学近期发展的表现 1 .课题选择的新取向 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 2.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 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 表现: (1)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2)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3)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4.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

(1)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增强其能力。 (2)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 (3)重视本土资源 (4)重视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新的概 念、范畴、理论与模型。

第二章 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当代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六种类型 以中国为代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制,以法 国为代表的半总统、半议会制,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超级总统制,以瑞士为代表的委员会制。 政治类型:从内容上划分

(1) 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2) 战略、策略、战术 (3) 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的不同进行的分类: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教育、科技、文 化政策 依

横向形式特征划分的政策类型 依横向的形式特征进行划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立法决策、国家元首决策、行政决策、司 法决策和执政党政策五个基本类型 (1) 立法决策。中国的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权限,其立法权力的行使不受任何制约; 美国的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 (2) 国家元首决策。中国的国家主席没有国家元首决策;只有属于总统制、半总统半议 会制、超级总统制这三种类型的国家,才存在国家元首决策。 (3) 行政决策。中国的行政决策权属于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 命令,颁布部门规章;美国的行政决策属于总统。 (4) 司法决策。 中国的司法决策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美国的司法决策是最高法院, 美国最高法院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 (5) 执政党政策。中国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一制,从这种议行合一的政府系统 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上来看,中国共产党则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 府过程的运行 依纵向形式特征划分的政策类型 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家结构可划分为两个基本的类型:单一制与联邦制。 中国的纵向政策类型:第一,当代中国作为单一制国家,基本政策的制定权属于中央,地 方政策的制定必须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第二,从形式上看,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有两 个、三个、四个层级 美国的纵向政策类型: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虽然宪法规定联邦地位高于各州,但是中央 政策与州政策之间确实决定与被决定、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公共政策的功能: (1) 管制功能。政策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来达成政策目标。政策主 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就必须使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功能。

(2) 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 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3) 调控功能。公共权力机关的治理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或者说,政策市公共权力机 关实行治理的手段、工具、杠杆。 (4) 分配功能。从公共政策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它具有价值或利益的分配功能。 简述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 1.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2. 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性。公共政策是被组织于一定体制内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制定的权 威性行动方案。 3.

公共政策具有偏好性。政策过程对政策主体来说始终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政策问题的认 定、政策方案的择定、政策工具的配置、政策的实施以及怎样进行政策评估等,所有的 环节和功能活动的安排都是主体选选择的结果。而每个选择都体现着政策主体的偏好。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 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 (2) 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 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 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第三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

(1) 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 (2) 交换资源的需要 (3) 结盟的需要 (4) 追逐权力的需要 (5) 协调的需要

政策系统的运行步骤:

(1) 利益输入 (2) 利益综合 (3) 政策形成 (4) 政策发布 (5) 政策执行 (6) 政策反馈

简述联邦制对于政策运行的促进作用有哪些? (1) 联邦制通过公共决策权和政治权利下放,允许地方政府采取不同的政策,有助于政 策更能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

(2) 有助于扩大民众的政策参与。 (3) 联邦制也为民众批评和反对政府的某些政策或行动提供了舞台。

公民参与并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有哪些?

(1) 以国家主权者的身份,采取全民公决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 使个人权利。 (2) 通过直接投票或代议的形式,选择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

(3) 使用各种威胁和抗拒的方式或者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 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 政策。 (4) 通过参加政治党派或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政策过程。 (5) 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多方游说等手段,提出政策诉求,影响政策制定。

(6) 采取消极抵抗或不合作态度,使政策过程扭曲,以此影响政策结果。 (7) 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

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来说,有哪几方面的作用? (1) 政策信息沟通

(2) 影响并制约公共政策 (3) 稳定公共政策秩序 (4) 角色替代

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的作用 (1) 提出公共问题并推动问题认定 (2) 有效影响政策议程的设置 (3) 影响公共政策的抉择

第四章

简答有限理性模型(1) 西蒙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他认为: “理性指的是一种行为方式,是指在给 定条件和约束的程度内适于达到给定目标的行为方式。

(2) 西蒙认为决策者在管理决策中是不可能达到最佳程度的,而只能是追求一种近似 的优化途径,即“寻求满意”的管理决策和结果。 (3) 客观理性是存在的,但是对它的追求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步步地向它逼近, 永远不能使这个过程完成。

简述“上下来去”

(1) 鉴于政策制定过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过程,政策执 行过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过程,与此同时整个政策 过程在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上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所以我们从总体上称之为“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 (2)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执政党和公共权力机关。 (3) “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是一个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 政策过程的内容具有容纳性和开放性。

第五章

政策问题的含义: 所谓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 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 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或公共问题。 基本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2) (3) (4) (5)

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 问题的察觉 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团体或组织活动 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有哪些 政府部门、政治人物、政党组织、利益集团、大众传媒、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公民与社会 团体、政策网络 简答,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指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利益相关者,从各个角度共同 讨论有关的公共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 政策问题进入议程的条件和障碍有哪些 条件:第一,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第二,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第三,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机制与过程 障碍:第一,事件或问题并没有明显的严重化,仍处于潜在的状态和轻微的程度上:领导人 和有关学者并未察觉其严重性;社会缺乏正常的、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机制 第二,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有双重关卡:一是社群的价值规范,二是制度或程序上 的限制。

第六章

政策目标的意义与原则: (1)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意义: (2)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原则: (1)实事求是(2)面向未来(3)系统协调(4)明确具体(5)伦理考量 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 (一) 紧扣政策目标 (二) 规划多重方案 (三) 方案彼此独立 (四) 方案要有创新 (五) 方案切实可行 公共政策的抉择原则: (一) 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 (二) 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 (三) 发挥决策者的能动作用 (四) 遵照有关程序的规定 危机决策的构成有哪些 第一, 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

第二, 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 第三, 事态的发展危机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

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及其作用:含义: 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 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特点:1.目标的导向性。2,内容的务实性。3 行为的能动性。4 手段的权威性。 作用:1.公共政策执行时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2.

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3.公共政策执行时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含义及创新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机制: 含义: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对政策目标及其方向的把握,设计政策执行方案, 调度和配置相关资源,运用政策工具,从而实现政策目标、最终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及其成 效。

创新机制:

1. 优化公共决策机制 2. 创新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 3. 构建政策执行的功能共享

机制 4. 完善政策执行的利益均衡机制

2. 矫正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 1. 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 2. 加强

公共政策的认知力度 3. 努力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4. 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 5. 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

3.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及机制: 忠实原则、民主原则、法治原则、创新原则

机制:1.公共政策信息沟通机制 2.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机制 3.公共政策的激励、责任与监督机制

第八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作用: 含义:公共政策评估就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价程序,考察公共政 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 目标的程度。 作用:1.政策评估是获取政策运行可靠和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 2.政策评估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 3.政策评估时检验政策结果的必要途径

4.政策评估时重新配置政策工具和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 5.政策评估是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 6.政策评估是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要保证

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 1. 政策信息、资料 2. 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 3. 政策目标 4. 政策的沉淀成本 5. 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 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 1. 通过政策监控活动,使政策制定过程合法化、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充分听取各种不同 意见,拓宽人们参与的渠道,遵循科学决策程序,使政策内容最

大限度地体现人们的各 种利益要求 2. 通过政策监控活动,排除主客观因素的干扰,整合政策运行活动的各种力量,充分发挥 政策资源的潜能,提高政府效率,确保政策执行过程的有效性, 3. 通过政策监控活动, 在保证政策评估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 实现政策评估的公正性, 最大限度地反映政策运行过程的客观现实,体现政策评估活动的价值取向。 4. 通过政策监控活动,反映政策运行过程的实际情况,比较利弊得失,为政策调整活动确 立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明确政策调整活动的方向。

第九章公证处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1. 决策主体和决策网络的相对稳定 2. 政策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政策目标的长期性 政策的有效性 3. 政策本身的稳定 接续政策的失败 政策的合法性 修改的复杂性 政策终结的失败 4. 政策环境的稳定 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 (1) 从内部动力看,主要有:①政策主题的变革愿望 ②政策本身的要求 (2) 从外部动力看,主要有:①经济制度和体制变革是政策创新的直接动力 ②民众诉求是政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③地区之间竞争压力的需要。 ④参与世界竞争的需要 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则及原因: 1. 实事求是原则

2. 渐进调适原则 3. 追踪反馈原则 原因:1.利益刚性的限制 2.现行政策的制约

3.公共意志的趋中 4.变革成本的约束 5.人类理性的局限 6.社会稳定的需要 政策接续的内涵,意义及其对策 : 内涵:以政策问题为中心,努力保持政策目标稳定和连续的行为和过程,其形式通常表现为 旧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或执行组织被新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或执行组织所替代。 意义:首先,政策接续有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 其次,政策接续有利于政策变动的实现。 最后,政策接续有利于获得社会对政策的认同。 对策:一是要尽可能明确具体的界定政策目标 二是推行政策目标管理 三是加强政策过程评估,保证政策目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是政策目标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1.组织的持久性: (1)组织机构的功能性 (2)组织机构的保守性 (3)组织机构的适应性 2.代价: (1)情感和政治上的代价 (2)法律和财政上的代价 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 (1) 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

(2) 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 (3) 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 (4) 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 (5) 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 (6) 终结必要的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第十章 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政策分析的作用、原则: 作用:1.通过整合性与科际性的分析,发现问题的要害和症结所在 2.帮助决策者减少决策失误 3.改善公共部门在决策上的低效状况 4.增强决策的预期性和取向性 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

1. 作为辅助决策的咨询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为社会各界提供沟通 信息、集中意见并进行表达的系统功能。 2. 作为政策学知识的应用者和创造者,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新的观念、理论和方法,探寻社 会发展的方向,推动决策者的思想与知识更新。 3. 作为评估性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有关政策实践的信息,并从中不断地发现存在的问 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 作为人才成长、 储备的机构, 政策研究组织源源不断地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官员和专家。 5. 作为思想和知识传播机构, 政策研究组织通过传播其思想和观点, 对公众进行政策教育, 使大众对公共政策有更全面、系统的了解。 政策分析师的素质要求: (1) 政策分析师应当具有政治头脑,他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公共决策的政治方面 (2) 政策分析师应当具有总体观念,而不是仅仅把决策当做资源的分配 (3) 政策分析师应当致力于创新,不拘泥于已有方案的比较研究 (4) 政策分析师应当具有洞察力,要重视对政策内容和食指的分析 (5) 政策分析师应当着眼于未来, ,要有未来学家的胸怀和眼光 (6) 政策分析师应当具有弹性的思维。 论述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基本要求: (1) 道德品质的要求。 (2) 行为规范要求 (3) 价值判断要求


相关内容

  • 关于货币政策的论文:关于货币政策规则的文献综述
    财经视点 2010年 第12期 关于货币政策规则的文献综述 文/冯晓 冯琴琴 摘 要:货币政策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主题,货币政策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才能对经济发挥有效作用.因此,寻找合适的货币政策规则也成为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基础.而关 ...
  • 20XX年将统一"两免一补"政策
    2017年将统一"两免一补"政策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20日说,从明年起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通过完善制度为财政投入提供保障,从多个方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动义务 ...
  • 论现代公共关系学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论公共关系学的产生和发展 摘要:公共关系从诞生之日到发展至今,由一个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推动其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传播技术的发展,公共关系越来 ...
  • 国家土地政策解释,中国土地政策法规,土地政策的解释与批复
    国土资源部颁发的有关土地法实施问题的批复解释+让问题快速解决的技巧 +如何查阅和打印以下法规内容 2007/03/29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注销土地他项权利登记有关问题的复函 2005/09/20关于军用土地转让有关问题的复函 2005/09 ...
  • 20XX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3
    2011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政策和法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代社会政策是制度化和系统化的行动体系 B.社会政策的体系包括社会政策的法规体系.行政体系和内容体系 C.国家和政府 ...
  • 北京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将于20XX年实施
    北京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将于2014年实施 记者从昨天(25日下同)召开的"2011年北京高招大型直播咨询"启动会上获悉,北京市正着手对目前实行的十余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调研,调整方案有望于今年7月出台,方案提交教育部审批后, ...
  • 中国近几年的政策变化
    中国货币政策这些年(1997-2011) 1997年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1998年-2002年 中国面临通缩压力,货币政策趋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 2003年-2007年 为控制经济增长 ...
  • 20**年10月公共关系学自考试卷和答案
    绝密 ★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8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 ...
  • 试论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20**年
    试论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 1. 我国货币政策实施背景 从国际因素看,自2002 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给我国货币政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国际收支顺差使中央银行被动购入外汇的,大量吐出基础货币,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从国内因素看,近 ...
  • 厕所规范2
    第1.0.1条为使公共厕所的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纳入详细规划,使公共厕所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符合市容环境卫生要求,更好地为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服务,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公共厕所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