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 完美教案 - 范文中心

种树郭橐驼传 完美教案

05/09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偻”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归纳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学习课文中对比与类比的手法。

3.了解“养民”治国的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

1.归纳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学习课文中对比与类比的手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养民”治国的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如果大家留心我们的周围环境会发现无论是城市街道还是校园空地中都种了不少花草树木,它们不仅能愉悦我们的心情,更能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历代文人墨客就长对喜爱的树木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咱们成都浣花溪时,也不忘在他的草堂中栽种些桃树,“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而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我们今天将学的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从题目便可看出此文与树有关。那就让我们朗读课文,看看他写了关于树的什么事儿呢?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6页,自己朗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结合注释与字典读准字音及断句。

生:自己朗读课文。

师:好,我请几位同学站起来朗读一下课文,大家看看有没有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请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至五自然段。读的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读音和断句)。

生:朗读课文。

师:嗯,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全文并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明确:第一自然段,介绍郭橐驼名字由来、形象特征以及籍贯、职业和他种树的高超技艺。

第二自然段,从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的态度方法对比中,阐述种树之道在于顺天致性。

第三自然段,概述长人者治民的错误做法。实际是将“他植者”与“长人者”的做法相类比。(注:“类比”这一点学生有可能无法直接回答出来,教师此时应注意引导。例如学生回答完第三段是概述长人者错误的治民做法时,教师可说:很好,这些错误的方法与前文中哪一类人做得什么样的事儿相类似呢?生:他植者的错误植树方法相类似。师:非常好,这种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对本体加以修饰的手法叫做类比。

第四、五自然段:通过问者之口,说出写本文的目的在于使当官者作为借鉴。 师:刚才同学们在总结段意时抓住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词——对比,类比(此处可停顿,让学生复述)。让我们回归原文,找一下作者把什么与什么两相对比呢?

明确:第一自然段最后两句概述了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效果的对比情况。(注:这一点学生容易遗漏,所以要给予提示。)

第二自然段具体阐释了郭橐驼与他植者对待种树的不同态度方法,从而形成对比。

(板书)

郭橐驼 ———————————(对比)——————————“他植者” 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藩 窥伺效慕,莫能如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木之性日以离” “舒”、“平”、“故”、“密” “拳”、“易”、“过”、“不及”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师:第三自然段第一句,用一个问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来点出把什么与什么相类比呢?(如果学生不能马上说出可引导:道是指什么?指养树术。官理是指什么理呢?指养人术)

明确:(学生在找原文时可能存在找不全的情况,教师应注意引导)

(板书)

养树术———————————— (类比)——————————— 养人术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其莳也若子” 要爱护老百姓 “其置也若弃” 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好,刚才我们找的是养树之道与养人之理的类比,那这种道与这种理执行者分别是谁呢?他们之间有没有形成类比呢?

(板书)

他植者 ———————————— (类比)——————————— 为官者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长人者好烦其令” “旦视而暮抚”“爪其肤”“摇其本” “旦暮吏来而呼”“鸣鼓”“击木” “木之性日以离” 百姓在烦琐政令下“病且怠”

小结及作业:同学们这节课从内容上分析了这篇课文的段意以及对比与类比的具体表现,大家分析的都不错。柳宗元的这篇古文中还出现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宾语前置等等四种文言现象,那么今天的作业就是,请前五

组同学找出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的具体词句并翻译,后五组同学找出词类活用及宾语前置的具体词句并翻译。好,下课。

第二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各段段意,并且找到文中对比与类比的具体表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本文出现的一些文言知识。

师: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宾语前置等四种文言现象,昨天的家庭作业就是请同学们总结归纳这些知识点。下面我请几位总结的较好的同学向同学们展示一下。

【古今异义】

1.不抑耗其实而已 其,它们; 实,结果实(名作动)

2.去不复顾 去,离开

3.其实害之。 其,那; 实,实际上

4.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长,管理; 人,百姓

5.字而幼孩 字,抚育

6.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小人,地位低下的人

7.故病且怠 病,困苦

8.得养人术 养,治理;人,百姓

【一词多义】

1.虽

虽窥伺效慕。 (即使)

虽曰爱之。 (虽然)

2.故

其土欲故。 (旧)

故不我若也。 (所以)

3.实

早实以蕃。 (结果实,名作动)

不抑耗其实而已。 (结果实,名作动)

其实害之。 (实际)

4.若

其置也若弃。 (像)

若不过焉则不及。 (如果)

故不我若也。 (如,及,比得上)

5.而

鸣鼓而聚之。 (表承接。)

字而幼孩。 (通“尔”,你们)

旦视而暮抚。 (表并列,又)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表顺接,可译“于是”)

6.业

驼业种树。 (以„„为职业)

理,非吾业也。 (职业)

7.然

隆然伏行。 („„的样子)

既然已。 (这样)

然吾居乡。 (然而)

8.病

病偻。 (患,生„„病,名作动)

故病且怠。 (困苦)

9.以

以致其性焉尔。 (来)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把)

早实以蕃 (而)

而卒以祸 (因,因为)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来)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地)

10.且

无不活,且硕茂。 (而且)

吾小人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尚且)

故病且怠。 (又,又„„又„„)

11.传

种树郭橐驼传 (一种文体,传记)

事以为官戒 (作传)

【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我固当。 (称呼)

早实以蕃。 (结果实)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活得长久)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用爪抓,掐。)

传其事以为官戒。 (作传)

而卒以祸。 (受到祸害)

移之官理可乎? (做官)

2.名词活用作状语

旦视而暮抚。 (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日,一天天)

3.使动用法

以致其性焉尔。 (使„„达到)

非有能硕茂之也。 (使„„硕大茂盛)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使„„结果早。使„„结果多)

鸣鼓而聚之。 (鸣,使„„发出响声;敲响。聚,使„„聚集。)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使„„繁衍生息。安,使„„安定。)

4.意动用法

驼业种树。 (以„„为职业)

【宾语前置】

1.不知始何名。 (名何——叫什么)

2.故不我若也。 (若我——如我)

3.吾又何能为哉! (能为何——能够做什么)

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以何——用什么)

师:通过这样的整理之后,我们就能顺利地解决课后练习的第三题。现在我们顺便看一下课后习题的第一题。文章开头写郭橐驼的外貌和他对乡人给自己起外号的态度,这些描写出涉笔成趣、增添文章的可读性之外,与文章的主题有没有关系?说说你得看法。

明确:文章开头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令人猜想这豁达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自信,这也就增强了阅读的兴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作者把这拥有高超种树技艺的主人公设置为以为驼背也就是有点生理缺陷的人呢?因为郭橐驼这样一个身躯“拳曲”的人对自然生长受到扭曲、伤害有切肤之痛,因而更能体会顺应生物自然规律生长的可贵。从而更能表达本文顺应民性以养民的主题。

师:第二题文中采用人物传记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以种树比喻治国。与通常的政论文相比,你觉得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寓理于事,更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使读者可以自己回味体会,更增加了道理的深度。


相关内容

  •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知识整理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知识整理.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 贫穷和爱,越隐瞒,就越欲盖弥彰.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 ...
  •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 1.能理解文章的寓意,根据已知知识推知未知知识的能力. 2.认识当时民众的生活环境,体会民生之艰. 3.知识目标中文言词语的掌握,文章的写法 学习重点.难点 文章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 预习检测题 一.给下列加横线的 ...
  • 高一上文言文挖字填空练习(种树+病梅)
    高一上文言文挖字填空练习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 )瘘,隆然伏行,有类( )橐驼者,故乡人号( )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 )乡曰丰乐乡,在长安 ...
  • 大学语文(专科)
    大学语文入学考(专升本) 一. 填空: 1. 2. 3. 4. 5. 6. 丘 仲尼 儒 问君能有几多愁, 梁启超 宋 豪放 李斯 钱锺书 7.纪传体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二.判断题: 1.错 2.对 3.对 4.对 5.对 6.错 7 ...
  • 20**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精选模拟试题
    2011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精选模拟试题(1) 中华考试网(www.examw.com) 收藏本页 [大 中 小] [ 2011年9月22日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 ...
  • 读不怕写作文有感
    读<从此不怕写作文>有感 范 超 学生怕写作文,这是一个顽症.尽管大家都知道要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一定要先根治怕写这一顽症,但是能定下心来潜心研究根治这顽症的办法,且确有建树的语文教师却少之甚少.这不能怪我们的教师,因为他们肩上 ...
  • 最新人教版[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案[1]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 ...
  • 猴子种树教案
    猴子种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懂得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有耐心,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白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懂得 ...
  • 通假字大全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quo ...
  • 初一语文上册第四课练习题
    练 习(A卷)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①迸( )溅 ②琼( )浆 ③沉淀( ) ④绽( )开 ⑤伫( )立 ⑥酒酿( ) 2.用"副""幅"填空. 一( )筷子 一( )手套 一( )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