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丝竹相和] - 范文中心

第七课[丝竹相和]

02/19

第七课《丝竹相和》

学习目标:

1、聆听民间丝竹音乐,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等。

3、掌握关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重点、难点:

1、掌握两乐队编制及主奏乐器音色感受其音乐风格,音乐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2、掌握两个乐种的风格特征和社会功能。

活动一:《娱乐升平》赏析

1、组织教学:课前播放广东音乐《花好月圆》。营造气氛。

2、教师提问:

结合广东音乐《步步高》欣赏,请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及音乐风格。

学生答:主要演奏乐器有:高胡、扬琴。音乐风格:音色清脆明亮;节奏清新、刚劲有力;曲调优美流畅,悠扬悦耳;风格轻巧活泼。

活动二: 观察乐曲的记谱

教师提问:(3)和真听《娱乐升平》第一段,观察它的记谱实的音响有什么差异(特别是在高胡这个乐器上)?

学生回答:经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对个别乐句的范唱后,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原谱较简单,但实际演奏中高胡多滑音、旋律加花、装饰音等。

活动三:广东音乐风格再探

教师提问:再听乐曲和原谱比较一下?

学生回答:乐曲原谱比较简单,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了进行再创作。主要有:对旋律的加花和装饰音,以及滑音的配合。——所以我们在对广东音乐风格的定义中用华丽、细腻等词语,旋律的加花装饰是原因之一。

教师总结:当我们在前面提到“广东音乐”华丽、华美时也许只是对这些词语的了解。现在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我们明确了这些风格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加花装饰,较之“朴、拙”,这样的音乐风格的确是华丽、华美的。

教师总结:广东音乐的老艺人们一直非常强调配合,音乐中注重“你进我出,你繁我简,你有我无。”追求相互配合的和谐之境。而“和谐”也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根脉。朗读白居易的《忆江南》,从中品味江南秀丽、柔美、典雅的气质。 活动四:《中花六板》赏析

1、视频:江南音乐

2、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位老艺人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乐器去描绘江南的气质与风情。为什么?

学生回答:箫、二胡、古筝、扬琴等。因为其音色上的典雅、绵柔。

3、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解释《中花六板》?

学生回答:把《老六板》“放慢加花”所得(书本51页)。

4、听主题部分,学生跟唱,并听辨演奏乐器。

学生回答:箫、二胡、扬琴、琵琶、阮、笙、板拍。

5、教师解释江南丝竹的演奏:“胡琴一条线,笛子打点点,洞箫进又出,琵琶筛筛边,双清当板压,扬琴一蓬烟。”所以其:音乐风格轻巧、明朗、欢乐、活泼。

6、观看视频《中花六板》,请学生试数主题出现了几次,考虑音乐的特点,把由音乐想像到的图景、感受记写下来。

活动五:拓展练习

1、教师提问:用《娱乐升平》和《中花六板》比较,两首作品音乐风格的差异。

学生回答:(1)在于速度不同导致的情绪差异。

(2)高胡、二胡音色不同导致的色彩差异。

2、比较几段音乐,分辨是广东音乐还是江南丝竹?

三段音乐分别是:(1)、《雨打芭蕉》

(2)、《春江花月夜》

(3)、《紫竹调》

作业:

梅派唱腔四大家?

反思:

广东音乐耳熟能详,但是里面的乐器却是同学陌生的,最好配事务的图片或资料。


相关内容

  • 刘禹锡诗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 ...
  • 汉乐府与_古诗十九首_的异同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的异同 石碧兰 (湖南大学,湖南长沙 摘 要: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由于创作年代相 410082) 他们热衷仕宦,追求建功立业,对此,诗人反复予以申诉". [3] 近,作品有很大的相似 ...
  •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
  • 陋室铭爱莲说作业
    < 短文两篇>小测验 一.解释句子中的实词. 1. 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谈笑有鸿儒: 5. 往来无白丁: 6.调素琴: 7. 列丝竹之乱耳: 8.无案牍之劳形. 9. 何陋之有: 10. ...
  • 中国+世界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分为五部分,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和民间器乐.一.民歌 [民歌是民间音乐和民间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一般认为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与生活. ...
  •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译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⑴ ...
  • 周庄水韵教学反思
    反思一:周庄水韵教学反思 <周庄水韵>讲过之后,我脑中的记忆好像也没有多少,回过头来再读这篇散文,觉得这么优美的文章,还应该让学生学习其好的写作方法,应该让学生在朗读中闭眼体会优美而又有诗情画意得特写镜头- -文章的开头. 1. ...
  • [将相和]课时教学设计2
    <将相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教学难点 准确概括人物 ...
  • 关于冬天的作文:冬天里的琴声与歌声
    冬天,总是给人收敛.萧杀.孤寂和静谧的感觉.如果下点儿雪,还觉得有点灵性和动感,否则,这数九隆冬,真是俗不可耐,令人烦闷.可是,在这收敛.萧杀.孤寂和静谧之中,如果添加上悠扬.悦耳的琴声,再添加上优美动听的歌声,那感觉可就大不一样了.优美的 ...
  • 请君为我侧耳听经典诗词鉴赏
    请君为我侧耳听:经典诗词鉴赏 3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是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