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 范文中心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07/12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地形

1. 地球表面的形态叫地形

4. 地球表面是

5. 海洋在地形图上用表示平原。

6. 岩层 地震、海啸、火山等。

7. 我们选择地方建房子应注意什么?

注意点:1. 房子建的离河流远一些; 2. 房子不应建在下游;

3. 房子不建陡坡上 4. 房子周围要种树。 5. 河流两旁都要种树。 房屋应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设计理由是:(1)河流流经区域,有植物覆盖;

(2)注意建筑物与河流、山坡保持适当的距离。

8. 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地球内部运动:(火山喷发、地震)。

地球外部的力量:(流水、冰川、海浪等)。

人类的活动:(围海造田,滥砍乱伐等)

地震和火山

1.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引起的。

2. 从内到外分,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地壳。

3. 绝大部分内。活动与

4. 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

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

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5. 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6.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从而形成、

7. 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压力 一锅煮熟的粥,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8. 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9. 举例:两大板块受拉张、 两大板块碰撞()

风化

1. 风化: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 岩石风化的原因:

(1)冷和热的作用: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遇冷收缩,使岩石破裂。

(2)流水的作用:流水搬运碎石,碎石间互相碰撞和摩擦,碎石越来越小,变成卵石。

(3)植物根的作用:植物根扎入岩石裂缝,根长粗大,使岩石破裂。

(4)动物的活动:动物掏挖洞穴,下雨洞穴垮塌,岩石滚下山摔碎。

3. 岩石风化流程图:

风化 继续风化 岩石岩石碎裂 小石子和沙

4. 和

5. 会改变地球上的

6. 古庙外的石碑上,原来刻有清晰的文字,现在字迹模糊。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 答:风化作用。

侵蚀 沉积

1. 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

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2. 便是

3. 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的现象发生。

4. ,而

5. 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6. 影响土壤被侵蚀的因素:土地的坡度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

7. 、和

.8. 在的地方,河流

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9. 上游河床:(大石头);中游河床:(鹅卵石);下游河床:(细纱)。

10. 由于,地表会形成许多

11. 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12. 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

13 我们要尽量土地遭受

14. 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15. 沉积实验:用筷子搅动水,水中的泥会和水一起运动,并悬浮起来;当停止搅动,原来运动的水和泥土会慢慢停下来,泥土会慢慢沉积下来。重的先沉积,轻的后沉积。 从杯子底部向上依次是:小石子、沙、黏土。水的表面漂浮着杂质。

16. 冰川:地质学家把在地表缓慢移动的大冰体称为冰川。

土壤

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2. 土壤颗粒可分为:。

3. 腐殖质: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植物肢体腐烂以后变成的,

叫做腐殖质。

4、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 中间是,

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 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5. 土壤中还有。是, 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6.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7 .蚂蚁:在土壤中群居

蚯蚓:使植物的根更容易伸展,使空气水更容易进入泥土

蜗牛:靠腐烂的生物为生

老鼠:在土壤中筑窝

细菌:分解动物、植物的残留体

植物的茎、根、叶:是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实验操作

1.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 研究冷热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材料:酒精灯、镊子、水槽、石块、护目镜

实验步骤:1、用镊子夹住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

2、把加热后的石块立即放入冷水 3、反复几次。

实验现象:石块裂成小块

实验结论:冷热气温变化能使岩石风化。

2、研究流水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材料:塑料瓶、有棱角的石块、水

实验步骤:1、把石块放进塑料瓶加半瓶水。

2、反复多次进行摇晃。

实验现象:石块棱角变圆,瓶里出现很多小石块。

实验结论:流水能使岩石风化。

3、研究植物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材料:石膏糊、豌豆种子、水、盘子、杯子

实验步骤:1、向杯内倒入石膏糊。 2、撒上豌豆。

3、再倒入石膏糊。 4、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里。

实验现象:石块棱角变圆,瓶里出现很多小石块。

实验结论:植物能使岩石风化。

2. 影响侵蚀因素的研究

研究项目:有无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推测:植被越差侵蚀越严重 植被越好侵蚀情况越好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要改变的条件 土地表面的植被

不变的条件:土地的坡度、雨量大小、土壤结构

实验现象:有植被的土地水土流失情况好,无植被水土流失严重

实验结果:植被对侵蚀有影响,植被越差水土流失越严重

问答题

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的,它能引起地裂、水灾、火灾等。

2. 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

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因为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黄土,没有树,没有草,下大雨时,雨水很容易把黄土冲下山坡,流入黄河,黄河里的泥沙多起来,水就变黄了。 因为黄河流到下游,流速变慢,水中泥沙沉积到河底,使河床越来越高。在雨季水大时,非常容易泛滥成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3. 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

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容易形成平坦辽阔的冲积平原。因为大江大河的下游,水流流速减慢,起到了沉积作用。

4. 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一是地球内部力量,如火山和地震等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二是来自地球的外部力量,如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也会改变地形地貌。

5. 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

人类自身的活动如破坏植被、过度放牧等,都加剧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应该适度开采矿产,妥善保护植被。

6. 侵蚀有什么危害?

侵蚀会让土地支离破碎,形成的山洪冲毁房屋,冲毁道路,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7. 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

植物的种子落进岩石缝隙中,生根发芽后,植物根系的膨胀作用会使岩石破碎产生风化作用。

8.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会发生“5。12”汶川大地震?

答:汶川地震,时间2008年5月12日,地点:四川汶川,级数:8级。

地球外壳由六大板块组成,大板块中又分成很多小板块,青藏高原板块与四川盆地板块相互碰撞,形成龙门山地震带,汶川位于这个地震带中,所以会发生汶川地震。

9. 认识地震的危害,谈谈遇到地震时应怎样正确保护自己。

1. 保持冷静,就近躲到桌子下,用双手或书包保护头部。

2. 躲避地点:家具下、墙角、厨房、厕所,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

3. 保护头颈部、眼、口、鼻。

4. 延长生存时间:坚定生存信念、不哭不叫、注意休息、保存体力、找一切可能的水、食物、自救、求救。会使用求救信号“SOS ”

10. 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说一说理由。

答:土壤为动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用的材料来源。如果没有土壤动植物和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11. 探索侵蚀实验中你如何保证“降雨量大小、多少”相同?

两次降雨用同一个饮料瓶装同样多的水,从同一高度“降雨”

12. 在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实验后得出的结论:

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河床的宽度和深度都会增加。河水带走泥沙,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大水河床侵蚀程度大,小水河床侵蚀程度小。 13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层。其厚度变化在5-70km 之间。

地幔 其厚度约2850km ,占地球体积的82.3%,是地球的主体部分.是由固态的岩

石所组成。

地核 其体积约为地球的16.2%,其成分以铁镍合金为主.。

一、填空

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西藏地处,那里有许多有着尖峰的冰山;内蒙古的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边。

2、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的是火山和地震。

3、地球内部运动使发生不断变化,地球刚形成时是的。

4、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形成了许多美丽的,如石林;黄山奇石等。

5、整块的岩石风化形成,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经过长时间后又会变成土壤

6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7、土壤为生物提供了和

二. 问答题:

1、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①冷和热的作用②水流的作用③植物的作用④动物活动的作用。

2、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

河流上游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3. 下雨时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这样?

土地变得潮湿,变软了。斜坡的地方比原来斜得更陡了,低洼的地方会堆积大量的泥土。因为下雨就是土地被侵蚀的开始。

4. 洪湖的地形地貌。

地处长江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缓倾斜,形成南北高、中间低、广阔而平坦的地貌,境内河渠纵横交织,

湖泊星罗棋布。

5. 火山和地震使地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火山和地震属于地球的内力作用,会使得地形更加凹凸不平。 6. 什么样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

结构较为破碎的土地、坡度大的土地、缺少植被保护的土地容易发生侵蚀。

水土流失就是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造成表土层的流失,甚至引发滑坡和泥石流

7. 土地在长期被侵蚀的过程中地形会发生什么变化?

刚开始是越来越多的沟壑纵横,最后变成平原。

土地被侵蚀时,沟谷深度越来越深,高地越来越矮,最后,没有高地,不见沟谷(或很浅),就成了平原。 8. 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

1. 冲毁道路,使交通中断

2. 毁坏庄稼,使农作物减产。

3. 冲倒房屋,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4. 还会形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相关内容

  •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何青青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课时 一.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 ...
  •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 教材介绍与教学建议 提纲 • 指导思想 • 教材结构 • 教材特点 • 教材疑难 • 教学目标 • 教学建议 一.指导思想与编写依据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下册>是以 ...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1.天气单元 科学概念:  的,一些动物或植物可以作为我们的特殊"气象预报员".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不同的云 ...
  •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目录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古代诗词四首> 次北固山下 题破山寺后禅院 赤壁 浣溪沙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幼时记趣>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中秋咏月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古 ...
  • 五年级科学上册[蚯蚓的选择]教案 教科版
    蚯蚓的选择 教材分析: <蚯蚓的选择>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4课,通过对蚯蚓与环境的研究,了解动物是会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选择的,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生物环境的认识. ...
  • 语文一年级教材研说教材
    小学语文一年级研课标说教材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研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全册.我从课标.教材.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说课标 课程标准对一年级教材的基本要求: (一)汉语拼音: 上册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编排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分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另部分课文后面附有课外知识, 包括语法知识,口语表达,以及一些人物资料介绍 ...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内容解析
    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孟令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
  • 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 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 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 ...
  •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
    三年级上册课课练 学校: 姓名: 学号: 等第: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一. 说一说:观察大树的过程中,你用了哪些方法? 二.写一写:请你根据自己的观察收获,用简短的语句描述"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第二课 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