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炼丹术对金属性质的探索 - 范文中心

中国古代炼丹术对金属性质的探索

02/18

中国古代炼丹术对金属性质的探索

摘 要: 古代的炼丹术是化学科学的先驱,炼丹术就是企图将丹砂(硫化汞)之类药剂变成黄金,并炼制出长生不老之丹的方术。通过对《化学史》的学习,了解了一些我国古代炼丹术在我们认识金属性质、促进冶金业与合金学发展等方面上作出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炼丹术 金属 冶金 合金

中国古代化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上,揭示了物质可分、运动、守衡的规律。实验上,炼丹家们掌握了一些金属的性质、合金的性质,对冶金学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的古代化学做出巨大的贡献。

一、一些金属性质的初步认识

金属及其化合物是古代黄白术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因此,炼丹家们很早就对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

1、对汞性质的认识

关于汞的性质,《周易参同契》中也有十分精彩的描述:“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河上姹女”就是汞,黄芽则是硫磺的隐名(Hg+S═HgS)。

又如汞和氧的化学反应:2Hg+ O2═2HgO,对此,陶弘景就指出:水银“烧时

飞着釜上飞,名汞粉,俗称为水银灰”。

此外,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金丹》中对汞的化合物HgS的性质也进行了描述。《金丹》有这样一句话:“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了硫化汞与汞相互转化的反应实质。 HgS+O2

2Hg+O2Hg+SO2↑“丹砂烧之成水银” 2HgO(红色)“积变又还成丹砂”

2、 对铅性质的认识

葛洪的《抱朴子》中对铅的性质是这样描述的:“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而为铅。”这句话也可有用以下化学方程式表示:

2Pb+O2

6PbO+O2

Pb3O4+2C2PbO“铅性白也” 2Pb3O4“赤之以为丹” 3Pb +2CO2↑“白之而为铅”

这虽然不是同一反应的可逆变化,但却说明元素铅及其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变化。

魏伯阳则注意到了铅和胡粉(碱性碳酸铅)间的相互变化:“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

2PbCO3•Pb(OH)2

PbO+C3PbO+H2O+2CO2↑“胡粉投火中” Pb+CO↑ “色坏还为铅”

此外,炼丹术对金属铜、金、银等性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如魏伯阳,在他的炼丹著作《周易参同契》中对金的性质“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自开辟以来,日月不亏明。金不失其重,日月行如常。”

二、金属的冶炼和铸造技术

1、铜、铁、铅的冶炼

早在夏代我国就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到了商周时期,能够冶炼出数量众多、工艺精湛的青铜器,战国时期就能调配制成铜锡合金,创造了我国古代灿烂的青铜文化.对铜的冶炼:

Fe+CuSO4═FeSO4+Cu

我国也是掌握冶炼铅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铅的熔点低,冶炼方法简单,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当时冶铅技术有了一定水平。

代表一个国家冶炼技术的标志应该主要表现为炼铁和炼钢.我国铁的冶炼应不迟于春秋中期,到了秦朝,冶铁工业是相当昌盛.西汉时期,炼铁高炉已经开始使用石灰石作为熔剂,同时发明了坩埚炼钢,一次可炼一吨左右.汉代刘胜墓发现一些钢制兵器,钢质已接近现代优质钢.西汉晚期发明了“炒钢”,即从生铁含量较高的炭被氧化而逐渐除去,最初产品就是钢;如果脱炭继续进行,最后得到的产品是熟铁.在钢铁的冶炼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秦汉时期就懂得

了“淬火”和“退火”,《史记天官书》就有“火与水和为淬”的记载.

2、金、银等的冶炼技术

在《出金矿图录》中,狐刚子首次记录了冶炼金银的“吹灰法”。 所谓“吹灰法”,即是指往熔融金属的表面吹入空气流,使铅等金属氧化。由于金、银不会被氧化,因而可去除铅渣层,得到纯度非常高的黄金和白银。“吹灰法”即便在今天仍然有所应用。

以上史实说明,中国古代炼丹家对冶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合金学上的成就(以铜为例)

狐刚子指出:“铜得伏雄,异性合同”;“铜得伏雌,成真是非”;“铜得伏砒,柔弱自低”。所谓“五金相入与不相入”之道,当指五金彼此间能否相互结合形成合金的规律。如狐刚子说:“金得银而虚,银得铜而疏,铜得铁而缩,铁得锡而舒,铜得锡而殊,锡得铁而俱。”

同书还指出:“雄黄功能变铁,雌黄功能变锡,砒黄功能变铜,硫黄功能变银化汞。四黄功亦能变铁为铜,反铜为银,反银为金。如谷作米,是天地之中自然之道。”这里狐刚子明确提到“砒黄功能变铜”,四黄功亦能“反铜为银”,此“银”当为药银,显然是砷白铜,即含砷量在10%以上的铜砷合金。这表明我国古代炼丹家在东汉就已制得砷白铜。

2As2O3+3C

As+3Cu6As+3CO2↑ Cu+3As(砷白铜) “反铜为银”

炼丹家们在冶炼合金和制造药物方面确实取得很大的成绩,他们曾经成批生产过黄色的合金和白色的合金。其中就有黄铜(锌铜合金)、白铜(镍铜合金)、白锡银(砷锡合金)等等,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汞合金。这本是炼丹家的成果。

结束语:炼丹术是化学的原始形式。中国是炼丹术最早的发源地,中国炼丹术之渊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此后随着道教的产生,炼丹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我国古代炼丹术包括金丹术和黄白术。金丹术指的是“长生药”炼制之术,而黄白术则是指通过药物“点化”,用贱金属制取贵金属的方法。尽管愚昧迷信的服食“金丹”,追求“长生不老”之风毒害了很多人,但是炼丹术尤其是黄白术的

发展对人们认识金属、合金的性质,对冶金学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卿希泰《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三十六水法》,《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总第597 册。

(3)《化学史教程》,张家治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


相关内容

  • 中国炼丹术的历史
    中国炼丹术的历史 炼丹术是中国古代自己独立发展起来,并流行了很久的一种方术.它的手段和目的是试图以自然界的一些矿物(偶尔也用到某些植物)为原料,通过人工的方法(即化学加工)制造出某种性质奇异的药剂(称之为神丹大药),人服了它可致长生不死,甚 ...
  • (化学)中国文化中的化学
    选择题之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文明古国,智慧人民,灿烂文化.古代的陶瓷文化.冶金文化.古代的本草医药和炼丹术.古代的酿酒制醋.四大发明等等构成了我国丰富的古代化学史.根据"在高考命题中,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 ...
  • 化学发展简史
    化 学 发 展 简 史 中国化学发展史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关于化学的进展,我国古代在化学的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 献,体现在冶金.造纸.陶瓷和中草药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中国化学发展迅速,不仅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上有相当影响 ...
  • 历史上皇帝都爱干的那点鸟事
    历史上皇帝都爱干的那点鸟事 这可不是什么玄幻修真小说,中国古代就有这么一群帝王也搞什么修道.总以为自己是至高无上的,却不想去登进那鬼门关.而是去选择修道炼仙之术,苦寻长生不老的神药.什么元婴.渡劫.开光的邪说也不胫而走,搞得全国上下一片香火 ...
  •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设计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 第三册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古代 ...
  • 无机化学考研科目目录
    无机化学考研科目目录 无机化学上下册 第一章 绪论§l-1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1-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1-2研究化学的目的1-3研究化学的方法§1-2化学发展简史2-1古代化学(1)实用和自然哲学时期(--公元前后)(2)炼金术.炼丹 ...
  • 秦始皇不立皇后的四大原因
    秦始皇不立皇后的四大原因 2010年10月11日09:52郑州晚报我要评论(4) 字号:T|T 秦始皇为什么不立皇后? 秦始皇给自己定下工作量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均立后.立后制与储君制相互表里,是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期的 ...
  • 高三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1.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时期 (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孔子与儒家 (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仁:德政:礼.教育思想重点在有教无类和 ...
  • 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
    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人们不倦探索的问题.古希腊人认为是水.土.火.气四种元素,古代中国人则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说.到了近代,人们才渐渐明白:元素多种多样,决不止于四.五种.18世纪,科学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 ...
  • 03130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课程代码 03130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走向信息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