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绍兴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教学设计

10/02

《人·自然·社会》四年级

江南戏曲奇葩——越剧

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 周 霞

一、[教材分析]

《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 中的第24课。越剧采用嵊州方言演唱,唱腔悠扬动听、扮相柔美优雅。善于表现人物细腻的思想感情,表演虚实结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浙江省内流传最广,最受人们欢迎的第一大剧种。把这一内容编进地方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感受越剧表演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越剧这朵江南戏曲奇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感受越剧的广泛流传性、鲜活的生命力。

2.感受越剧表演的艺术魅力,探析越剧的传承与创新。

3.感受浙江丰富的戏剧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越剧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感受越剧表演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爱上越剧这一门美丽的戏曲艺术。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收集越剧有关的资料、的笃鼓、戏服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趣互动

听唱京剧与越剧选段,引出课题。

(二)分享资料、走近越剧

1.学生齐读课题,理解“奇葩”的意思。

2.小组合作,共同分享收集的越剧资料。

(三)视听导航、感受越剧

板块一: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小歌班”被称为“的笃班”的原因,感受越剧伴奏的音乐美。 板块二:感受越剧的表演艺术美

1.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感受越剧人物扮相的柔美优雅。

2.学唱《碧玉簪》选段《手心手背都是肉》,感受越剧表演唱腔的悠扬动 听。

3.学做小生和小旦的动作,感受越剧表演动作的细腻真切。

板块三:探析越剧的传承与创新

(四)课后延伸、学会探究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使更多的同学爱上越剧这一门美丽的戏曲艺术。

三、[试教体会]

舍得,有舍才有得

“笃鼓声声百年风雨,越音袅袅梨园璀璨”。越剧,带着泥土的芬芳,流水的清音,于1906年诞生在浙江省嵊县。作为越剧之乡的嵊州人,在浙江文化版块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江南戏曲奇葩—越剧》这一课。

越剧是浙江省内流传最广,最受人们欢迎的第一大剧种。初次解读文本时,觉得越剧的起源与发展、主要的流派和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越剧的唱腔和表演特点等都非常重要。第一次设计教学预案时,我把内容排得满满当当,面面俱到,但课堂效果却与预设的目标背道而驰,总觉得为学生呈现的越剧知识零散而不具体,粗碎而不系统。课后,一起磨课的老师们说:“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柔和悠长、优美动听,表演唯美细腻、真切动人,极具江南柔美色彩。在你的课堂中,只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越剧的艺术魅力,喜欢上越剧就可以了。”

老师们的话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教学思路也豁然清晰,于是,我又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取舍:舍去了繁冗陈杂的越剧知识的讲解,把教学重点落在通过欣赏经典越剧选段,学唱经典越剧选段、学做小生小旦的动作感受越剧表演的艺术魅

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越剧这朵江南戏曲奇葩的喜爱之情上。再次试教结束后,孩子们围在我身边久久不肯离去,七嘴八舌,说个不停:“我觉得越剧还是蛮好听的!”“我在嵊州的外婆家也听过戏。”“你下次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参观越剧博物馆啊?”从他们的话语中,我知道孩子们已经开始关注越剧、喜欢上越剧了,这就是我想要得到的效果。

舍得,有舍才有得,这就是我执教《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最大的收获。

四、[个人简介]

周霞,女,1995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校少先队总辅导员。嵊州市综合实践学科带头人、综合实践名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对队课融合多向互动,优化整合教学资源,作了许多的研究。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已有十多篇论文、案例获绍兴市、浙江省一、二等奖。多篇文章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辅导学生撰写的小课题研究报告获全国二等奖。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多次在县市级获一、二等奖。本人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小手拉大手,文明平安行”个人先进、浙江省优秀辅导员、嵊州市优秀班主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相关内容

  • 中国戏剧五大剧种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1,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 ...
  • 中国戏剧及名角
    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种类* 北京--京剧.昆曲.北京曲剧 天津--京剧.评剧 河北--评剧.河北梆子.丝弦.老调 哈哈腔.乱弹.平调落子.二人台.唐剧.武安傩戏.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 山西--晋剧.北路梆子.蒲剧.耍 ...
  • 中国+世界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分为五部分,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和民间器乐.一.民歌 [民歌是民间音乐和民间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一般认为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与生活. ...
  • 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之差异
    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之差异 摘要:由于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了各个地区.国家和民族之间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即为最典型的代表.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舞台艺术表现之间既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又存在着"质"的 ...
  • 中国民间歌曲的地域性特点
    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例如我国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它与专业音乐的不同,主要在于创作方式,即民间音乐的口头创作方式和专业音乐的笔头创作方式的不同,以及由于不同的创作方式而生 ...
  • 我与鲁迅对话
    我与鲁迅对话(转载) 在历史的银河中,闪耀着许多光彩熠熠的星辰.一颗明星,就是一座照亮后人前进的灯塔.于是我穿过时间的隧道,在历史的太空,去寻找那一颗星.题记 我四处寻找着,忽然,我隐隐约约看见一位穿黑色长袍的先生正在桌上埋头写作.我走过去 ...
  • 夫妻双双把家还
    <夫妻双双把家还> 九年级 教学内容: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和唱腔特点. 2.初步学会<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前两句唱法. 3.基本学会兰花指的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 ...
  •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案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案 高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 2.通过欣赏,初步培养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和初步了解京剧. 教学过程: ...
  • 古代文学常识
    古代文学常识 人物称谓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 ...
  • 最全的百科知识大全
    最全的百科知识大全(上) (3)即位时年龄最小的皇帝:东汉 1.中国女性十个"第一" 殇帝,刚过100天 (1)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 (4)即位时年龄最大的皇帝:武则 (2)第一位女飞行员:武秀梅 天,67岁 (3)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