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 范文中心

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04/28

  摘要:契合新课程精神,课堂是动态的,是开放的,是互动的,它呈现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挖掘和利用学生资源,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教师教学智慧与教学水平的体现。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资源;互动交流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观,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把课堂中各种有意义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出来,用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巧妙地捕捉课堂中学生的资源,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智慧,它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结合所教学科,研究学生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抓住学生的问题资源,寻找教育契机

  有一次上新课介绍高分子化合物,刚开始上课我就发现有一位同学正透过课桌的缝隙津津有味地看小说,连我站在他身边都没有发觉。看着黑板上写的课题,我灵机一动,轻轻地敲了下桌子,请他回答问题:“你喜欢看小说,那你知道印刷小说的纸张属于哪类化合物吗?”这位学生立即反应过来把小说收起,站起来不好意思地摇摇头。我顺着这个话题开始上课。课后我立即找他谈话,他也意识到自己错了,态度很诚恳,以后的化学课上再也没看过小说。

  事后反思,觉得这样做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避免了打断其他同学的听课思维的同时又维护了他的自尊,为课后的说服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这件事我领悟到要上好一节课仅靠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我们应该对学生多一些爱心与宽容,多一些理解与关怀。对偶发事件的正确处理,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也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去总结和探讨。

  二、捕捉学生课上交流产生的多样化思想资源,深化知识网络

  学生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体。由于学生有相似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知识构成,所以学生之间容易沟通,易产生共鸣。但是家庭环境、生活阅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会因为个体差异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教师如能及时抓住学生不同的感悟和见解挖掘隐藏其后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相互探讨,将十分有利于个体认识的深化和各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因交流而澄清问题

  在教学“硫酸的性质”时,讲到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产物如何检验,我让学生自选试剂、仪器制定实验方案。通过分组探讨交流,他们很快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并且各组之间还指出了对方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整个过程气氛活跃,在老师并没有讲解的情况下自己得出了答案,交流中大家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同时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2.因讨论而深化知识网络

  在教学“钠的性质”的时,讨论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还是氧气,我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设计试验说明。接着我进一步提问:“谁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加以解释?”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言,各抒己见。我又顺势讲解钠与水反应原理和钠与酸反应的原理一样,让学生讨论钠与水反应的实质。个体的差异在讨论中凸显出来,我及时鼓励学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错了也没有关系,没有错误就没有进步。类似的个体差异资源在教学中都大量存在。

  事实上,“对于个体而言,所谓知识,不是单纯地获得现成的结论,不经历真正的知识建构过程是不能将公共知识转化为智慧的。”通过讨论学生对知识不再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被动地接受定论,而是生成了难以言表的隐性知识。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真实的课堂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当一些关键性的、普遍性的错误被教师及时捕捉并经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时,学生的探究兴趣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三、调动学生健康心理情绪的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健康心理情绪属于人的意识范畴,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健康的心理情绪可以使人奋进,使人不断完善和发展。课堂教学中应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

  有些课堂演示实验效果并不好,我利用教学课件从视觉上吸引学生。生动的画面使学生兴致大增,良好的情绪油然而生。如在学习“原电池”时,让学生观看原电池的动画,抽象的理论瞬时变得生动起来。这个知识点历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教学课件的展示使学生对原电池原理一目了然。

  同时,利用本节内容有一个实践活动,制作水果电池,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各种水果,实验室提供导线和电流表,由学生组装原电池,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不但巩固了已学知识,还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的眼、手、脑等多个器官并用,提高了学习效率。

  事实上,教学中学生的节外生枝、别出心裁等,都可能催生出一个个活生生的学习资源,都会为课堂教学生成带来新的可能。由学生生成的教学资源包含着自身独特的创造,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更显珍贵。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与之平等对话,用心捕捉学习活动中利于学生发展的鲜活的课程资源。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相关内容

  •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孔子谈交友之道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孔子谈交友之道 不管有多大的块头儿,组成一个人肉体的都不过是那几十种化学元素.如果把这些化学元素提纯出来制成日用品,不过是六七块肥皂(脂肪).20多盒火柴(磷).一根小钉子(铁).20多斤焦炭.一 ...
  • 20**年高考语文临考阅读手册: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精彩片段
    高考语文临考阅读手册:满分作文精彩片段 1.鲁迅先生说:"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如果有人自以为很有才气,单枪匹马可以闯天下,而不注意 ...
  • [变色龙]教学设计4
    <变色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能力目标 1.理解小说 ...
  • [变色龙]说课稿
    <变色龙>说课稿 一.自我介绍与科目介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变色龙>.这篇脍炙人口的小说短小精悍,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生动风趣,内容深刻 ...
  • [不求甚解]教案1课时
    <不求甚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把握文中所阐述的正确主张. 2.学习道理论证法和正反论证方法. 3.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4.德育目标: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 ...
  • 变色龙阅读题20**年.12.02
    <变色龙>练习题 1.本文为什么以<变色龙>为题? 变色龙的特点是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颜色,从而保全自己.奥楚蔑洛夫为一己私利,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变化无常,与"变色龙 ...
  • 武汉电大[领导科学与艺术]作业一答案
    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 <领导科学与艺术>/<领导学基础>课程平时作业(一)答案 一.填空题 1. 领导活动是领导者.追随者.领导环境这三个基本要素组合成的复杂函 数.这种关系的函数公式是:领 ...
  • 假如鲁迅活到今天
    假如鲁迅活到今天,很多人都用这个题目写过文章,假设如果鲁迅长寿能一直活到今天他会是怎样的一个状态,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但大部分人都认为鲁迅一定还会是鲁迅,因为他的骨头"最硬".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还有一部专著,书名就 ...
  • 传神文笔足千秋
    <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中,贾府主要人物就出现了十余人之多,而曹雪芹用变化多端的手法,或虚.或实.或正.或侧,或以环境衬托暗示,或以衣饰精刻细雕,或用比较的方法,或借人物自身的活动,或取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在人物描写.性 ...
  • 组工干部"严以修身"专题研讨心得体会
    组工干部"严以修身"专题研讨心得体会 习xx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把"严以修身"放在首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