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奇遇]阅读答案 - 范文中心

莫言[奇遇]阅读答案

11/26

奇   遇

莫言

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

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向前向前向前——杀——”

自然是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我忙问:“三大爷,起这么早!”

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

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

我说:“三大爷,何必呢?”

他说:“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

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我打着哈哈说:“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

我说:“赵家三大爷呀!”

父亲说:“你看花了眼了吧?”

我说:“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

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

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这么说来,我在无意中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他和蔼可亲,他死不赖账,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还是人,人比鬼要厉害得多啦!

16.小说第二段对高密特有的环境进行了描写,请分析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17.“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这一结局在前文均有暗示,结合文本内容,请试作分析。(5分)

18.对于文中的“奇遇”,有人认为寄寓了作者的一种批判和愿望。请结合文章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6分)

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小说通过秋夜“我”一个人穿行在庄稼地里的趣味性的描绘,处处彰显出一种文学的品味、速写和张力。

B.“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一句独立成段,是想着重交代“我”当时无惧无畏的心理,所谓“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C.赵三大爷死了也要还债这一情节,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一位长者高尚的道德情操。

D.小说构造了一个独特的客观存在的世界,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和现代社会融为一体。

E.小说情节设计巧妙,前面路上没碰到鬼,进村的时候反而碰到赵三大爷,“奇遇”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

【参考答案】

16.⑴写出了家乡月夜的宁静幽美,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⑵以声衬静,写出了月夜的沉寂、冷清,渲染了阴森的气氛(3)为下文写“我”的恐惧害怕作铺垫。(每一点2分)

17.①“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一个“闪”字写出了赵三大爷的特殊身份。

②“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迷信里讲,死人阴气重,不敢与活人阳气相接。

③“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只有鬼魂才能未卜先知。

④“我的钱不能用。”那是冥钱,阳间当然不能用。

⑤“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冰冷”一词也暗示了赵三大爷已成鬼魂。

⑥“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惊讶”一词也可知赵三大爷已成鬼魂。

⑦“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可见父亲内心的疑惧,暗示了赵三大爷已成鬼魂。

(写到其中任意5点即可)

18.(1)通过赵三大爷死后还债这一情节,赞扬了赵三大爷的高尚品德,让人悟出天地间尚存着一种真情与至性。

(2)作者采用了或者说模仿了《聊斋志异》中的构思与写法。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心怀鬼胎,其害甚于鬼的人得批判;寄寓了作者希望人人都能与人为善的愿望。

(3)联系现实:(侧重于对现实社会中违背道德行为的批判)(每一点2分)

19. BD(B:我一直都很害怕,D:构造的是一个主观感觉的世界)


相关内容

  • 海量阅读计划
    在快乐阅读中健康成长 --深圳市富源学校 SHENZHENFUYUANSCHOOL 海 量 阅 读 计 划 深圳市富源学校教科所 2012.10 在快乐阅读中健康成长 --深圳市富源学校海量阅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书海无垠心作舟,开卷有益志 ...
  •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莫言[透明的红萝卜]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透明的红萝卜 莫 言 太阳像抽疯般颤抖着,一股股萧杀的秋风把黄麻吹得像大海一样波浪起伏,一群群麻雀惊恐不安地在黄麻梢头噪叫声.风穿过桥洞,扬起尘土,把半边天都染黄了.一直到九点多钟,风才停住,太阳也慢慢恢复正常. ...
  • [木偶奇遇记]教学反思
    Puppet Adventures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皮诺乔的成长故事.小男孩因为朋友的帮助,家庭电话,悲剧性的教训和自己的努力在逐渐变化.市场版的越多,最后选择拼音内容比较分析故事内容的比较全面,使用阅读班和中午午餐并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我认 ...
  • 一模苏锡常镇
    2012~2013学年度苏锡常镇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 语文Ⅰ 2013.3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泥淖/绰约 股肱/女红 偌大/一诺千金 ......B. 汲 ...
  • 生活与哲学复习导学案(矛盾观和否定观)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导学案(唯物辩证法部分) 一.学习目标(会考考点) 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3.矛盾的普遍性 4.矛盾的特殊性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
  • 广州市20**年中考语文试卷
    广州市2015中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选择题答案(第7题第1小题除外)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上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 非选择 ...
  • 欧阳石发:语言知识:破解中考语段概括专题课(初定)
    破解中考语段概括题 于都第二实验中学 欧阳石发 学习目标:1.掌握语段概括的方法: 2.提高对语段的提炼.概括.压缩及筛选能力. 教学过程: 一.考点解读 语段概括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句子.语段概括的原则 ...
  • 小升初阅读[一个讲故事的人]
    一个讲故事的人(节选)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 ...
  • 调查称中国年人均读书量世界最少
    "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4.3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一段时间以来,这个论断被各种媒体反复引用,说它令我们感到振聋发聩甚至痛心疾首,并不为过.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我国当真 ...
  • 莫言读书笔记
    莫言的读书笔记 备受关注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揭晓.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摘获这一奖项.评委会称,莫言的作品"在幻觉现实主义中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他本人也是当代第一流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