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业生态旅游对苏州农耕文化旅游发展的借鉴意义_孙其勇 - 范文中心

国外农业生态旅游对苏州农耕文化旅游发展的借鉴意义_孙其勇

08/18

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7):421-422.孙其勇.国外农业生态旅游对苏州农耕文化旅游发展的借鉴意义[

国外农业生态旅游对苏州农耕文化旅游发展的借鉴意义

孙其勇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8)

摘要:随着苏南地区特别是苏州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乡村休闲游为主的农耕文化

出现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形态,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这些旅游产品的形态,还大多数停留在浅层旅游迅猛发展,

“农家乐”次的上,深层次的农耕文化旅游产品形态较少。通过对国外成熟的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形态的分析与对比,

为苏州农耕文化旅游产品形态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农耕文化旅游;农业生态旅游;苏州;借鉴;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3)07-0421-02

近年来,我国农业休闲旅游逐渐向深层次发展,在苏南地特别是苏州地区,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美丽苏州建设走区,

现代化新农村成为新的农耕文化旅游项目(景在全国前列,点),以农耕文化旅游为主的乡村游发展速度很快。现在,游“看”,“干”,而且由过去欣赏农耕文化,变为现在参与客不但

农耕过程,亲身体验农活滋味。如一些旅行社,利用假期,组与农民共同生活,学习插秧和采茶,体验耕种织游客到乡村,

分享农家生活的快乐,共同品尝劳动的疾苦与丰收的和收获,喜悦1

[1]17-23

日本的农业旅游开展较早。各地观光农业经营者成立了

各农场结合生产特点,用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各协会,

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北海道独种具有特色的服务设施,具特色的田园游,旅行社组织旅游者参与春天插秧、秋天收捕鱼捞虾、草原放牧、牛棚挤奶等活动,参与者来自不同的割、

阶层。日本岩水县小井农场自1962年起就结合生产经营项

2

先后开辟了40~50hm的观光农园,设有动物农场,可以目,

又能学到动物学知识;在牧观赏各种家畜在大自然中的憨态,

国外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场馆,每天定时观看挤牛奶表演和奶油的加工过程,还可以现

场购买各种包装精美、新鲜的奶制品;别具一格的农具展览陈设各个时期各式各样、希奇古怪的农机器械,人们藉此馆,

还有废机车了解农业发展历史和农具知识。在农场的旁边,

改装的列车旅馆,深受怀古念旧老人和时尚前卫青年的喜爱。

“农渔村”“观光农园”“周韩国各大城市周边的有许多和,末农场”这些农场集休闲、体验、收获为一体,吸引了大批市

民,生意非常红火,已成为当地居民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观光农园”起初是农民自发搞起来的,后来发展成为有组织

,“农渔村”规定团体游客在村内的食堂用餐,零的自律行为

散游客可以安排到经过精心挑选受过培训的农户家里用餐,

让顾客吃得干净、舒心。城里人到了农家住上一宿,吃吃农家饭,干干农家活,休闲放松一下,心情豁然开朗。后来,韩国又

“周末农场”。韩国农村经济研出现了体验与收获相结合的

韩国农村观光和民俗旅游市场的规模,究院提供的资料表明,

2001年约为2.84万亿韩元(1万韩元约合8.7美元),2005年达到5.11万亿韩元。

“第二住宅”,法国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城市居民兴建开辟人工菜园活动。各地农场为适应这一需求,纷纷推出农

并组建了全国性的联合经营组织。近年来,法国人推庄旅游,

“农庄旅游”,出新兴的建起1.6万个农家旅馆,组成联合经

,营组织,取名为“欢迎您到农庄来”吸引了城市游客。这种“绿色度假”新兴的旅游活动每年可以给法国农民带来700

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美国每年参加农业旅游的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各州

。“瓜果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农业旅游的健康发展

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出现一种高级的农业生态旅

——租种土地。城里人在乡下租一块“自留地”,游形式—节假“自留地”携妻带子,呼朋引伴,到乡村的里翻土耕种、日里,

浇水施肥、收获果实,体验劳动的疾苦与丰收的乐趣。这种体验式的劳动和记忆深处的乡村情怀,为忙碌的城市生活增添

[1]307-308

。了许多山村野趣

马来西亚农业旅游十分重视花卉业发展。从1992年起,

,将每年的7月2—9日定为一年一度的“花卉节”在花卉节花卉竞赛、花车巡游,各购物中心、酒店也期间举行各种花展、

“百花齐放的绿洲”“迷人的花世界”“花的以鲜花为主题营造

海洋”等购物环境,生动形象地宣传花卉,让鲜花为人所识,“花卉节”使全社会形成养花、爱花的好习惯。马来西亚将与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旅游业的大发展,吸引了国际上更多的游客,使马来西亚旅游业年年连创佳绩。游客的观花、赏花、购花,大大活跃了花卉市场,马来西亚在1995年成功地举办了国际花卉展销会,自此以后,马来西亚就成为东南亚地区具有权威性的国际花卉展地。

收稿日期:2013-03-27

基金项目:江苏省苏州市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编号:11-C-14)。

作者简介:孙其勇(1969—),男,江苏泗洪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农耕文化、旅游文化、吴地文学。E-mail:sqy20020808@163.com。

及阳澄湖农耕文化品牌形成等都极大地彰显了苏州农耕文化旅游发展的机制创新的特色。2.3

提升农耕文化旅游产品的品质

苏州发展农耕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应充分表现和突出本

“春天看花,地区农村自然景观和农业产业特色,不能停留在秋天收果”传统的低层次产品上,而是要提高农耕文化生态

[1]166

。做到“人无我有,休闲旅游产品的层次和品质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使游客每到一处都有新的看点、新的感受、新

要在可参与性上动脑筋。农耕文化旅游的参与的享受。一,

性强是它的一大特点,如苏州的农林大世界景点,让游客下地

[4]

干农活,上树摘果实,乘船捕鱼虾,骑马习弯弓。二,要在提高科技含量上做文章。如苏州永联村的江南农耕文化园景点在保持民俗、农味特色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在农耕文化生态

[1]

休闲旅游项目上的应用。三,要在产业链上挖潜力。如苏

尽可能多地综合粮、果、蔬、畜、渔、草、花等农州沙家浜景区,

”“庄稼人艺术画”塑造等乡间艺术很受游客喜爱。最著名的

2

《向日葵》“庄稼作品是按梵高的名画创作的10hm大小的———向日葵,近5hm盛开的向日葵构成画中的葵花,蒺画”

麻组成花瓶,大豆为台布,游客可以在飞机或附近高山上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意大利是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旅游业已成为经济领域的支柱产业。早在19世纪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味农业野趣,与农同住、同劳作。各级旅游部门利用本地区丰富的文化民同吃、

遗产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了大批欧美国家的游客。

“绿色假期”,在意大利农业旅游也称作起源于20世纪70年90年代发展迅猛,到1996年全国20个行政大区,已全部代,

开展农业旅游活动,尤以托斯卡那大区更为突出,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0万人次。2

国外农业生态旅游模式对苏州农耕文化旅游发展的借鉴

2

意义

农业生态旅游是旅游与农业交叉形成的新型旅游产品,融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参与体验、采摘品尝、休闲观光、文化。它的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娱乐等为一体,

想境界是开化而不失原始风味,现代文明而又充满鸟语花香、传统文化的诗情画意。越来越多的人徜徉在田园风光之中的

[2]299-300

。苏州得同时,也给当地农业建设注入了无穷的活力丰富的自然资源、发达的经济水平、深厚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浓郁的风俗民情为苏州的农业生态旅游提供了的文化底蕴、

便利的条件。在现有的基础上,应借鉴国外农业生态旅游发

展的经验,大力发展农业生态休闲旅游新产品,使之成为苏州旅游业与农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2.1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领作用

苏州的各市、区和镇、街道把发展生态休闲农耕文化旅游

改变城乡面貌的大事来抓,统筹规划作为发展高效农业产业、

指导,给以政策及资金扶持,为本地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

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引导各种资金投入发展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国外的经验如意大利政府对已经开展农业旅游的单

给予享受政府的有关农业低息优惠信贷和税收减免政策,位,

由政府颁布一定的法令和规定,管理和鼓励农业旅游,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苏州先后出台了3个关于发展农耕文化生态休闲旅游与古城、古镇、古村保护的开发利用文件,有力地促

[3]

进了当地农耕文化旅游的有序发展。2.2

规范农耕文化旅游的运行体制、机制苏州要根据市场规律,制定科学的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

[2]23-26

业资源要素,以丰富的产品组合吸引游客,延长逗留时间,提

[5]

要在农耕文化上下功夫。如苏州蒋巷村高消费水平。四,

的苏州民俗文化园景区,充分挖掘地域农耕文化的内涵,传承

对生产、生活、交通和保护古老的江南地区的农耕文化实物,

保护、展出,最大限度地展现江南地运输等农器具进行收集、

区农耕文化的精髓。2.4

美化旅游环境,提高接待质量

为提高以城镇居民为主的农业游客的服务质量,必须改

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善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的服务设施,

[6]

提高服务意识,摒弃某些不良的农村生活习惯。应加大农业生态休闲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旅馆、餐厅等,

必须确保在食、住、行诸方面适应游客对卫生、安全的需要,并

娱、游等农味要素。如苏州太仓的玫瑰园在此基础上突出购、

吴中区的望山生态农庄,不但风景优美,文化韵味浓厚,景区、

还是休闲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景区内及附近有多家三星、四能够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苏州要星级以上的度假村酒店,不断地、广泛地吸收国内外优秀农耕文化旅游的经验做法,提高苏州地区农耕文化旅游的产品质量,提升苏州农耕文化旅游品牌的美誉度。

参考文献:

[1]闵庆文.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三)[M].北京:中国

2010:17-23,166,307-308.环境科学出版社,

[2]闵庆文,钟秋毫.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方参与机制[M].北

2006:23-26,299-300.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苏州打造国际级乡村旅游目的地[EB/OL].[2013-02-27].

http://travel.sina.com.cn/news/p/2009-12-10/0900119038.shtml.

[4]韦燕生.中国旅游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29.[5]黄江平.长三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一体化发展[J].江南论

2011(6):16-18.坛,[6]吴

.[2013-02-琴.对苏州市发展休闲农业的思考[EB/OL]27].http://rurc.suda.edu.cn/ar.aspx?AID=405.

展的新机制,围绕文化、生态、休闲、环保为主线,规范农耕文

化生态休闲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应积极鼓励农耕景区(点)以企业或个人的身份,牵头组建行业协会(合作社)或加入市

或成立村(社区)或区域性的农农业生态休闲旅游行业协会,

耕文化旅游合作社,不断开发农耕文化旅游的上、中、下游产

品,形成产业集群或产业链,整体推进,品牌运作,抱团经营,个性化发展。如苏州市的东山、西山农耕文化品牌的打造,以


相关内容

  • 中国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对策_彭顺生
    2016年1月第20卷第1期 人文社会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 )JournalofYanzhouUniversit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gy( Jan.2016 Vol.20No.1 中国乡村旅游现状与 ...
  • 美丽乡村视角下的村庄整治规划研究初探
    美丽乡村视角下的村庄整治规划研究初探 摘要:随着国家推行美丽乡村建设政策,在整治村庄背景下,本文中笔者以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美丽乡村视角下的村庄整治规划内容要点,文中笔者结合实际详细阐述美丽乡村视角下的村庄政治规划,有效促进农村发展,共 ...
  • 探索休闲农业开发新模式
    休闲农业作为新兴的行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解决农业发展的部分问题,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带动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一.都市田园 ...
  •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浅析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美国农村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 借鉴意义 班级:工程管理11级2班 学号: 11082201 姓名: 张鹏飞 指导老师: 谢忠刚 2013年8月 摘 要 美国农村地广人稀,赚钱多和财富划分显示了美国农民的特 ...
  • 论游牧文明在东方文化史上的作用_陈岗龙
    2014年11月第35卷 第6期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INNERMONGOLIASOCIALSCIENCES Nov.2014Vol.35 №.6 论游牧文明在东方文化史上的作用 陈岗龙 (北京大学 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
  • 国外先进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借鉴意义
    国外先进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借鉴意义 文献综述 班级:国贸 学生:黄蕊 学号: 132 1130630033 1引言 1.1选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却不容乐观,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 ...
  •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探析
    摘要:在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成为必然趋势的背景下,文化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渐凸显.本文在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及其影响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河湟文化对河湟地区乃至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了河湟地区文化影响下的河湟地区乃至青海省的经济发 ...
  • 从达尔富尔危机透视气候变化下的生态冲突
    ・热点透视・ 从达尔富尔危机 透视气候变化下的生态冲突水 李岩王礼茂 内容提要达尔富尔危机始于2003年2月.这场冲突的矛盾根源是达尔富尔的环境难 以承载本地居民与外来生态移民的共同需求,由此引发双方对生存资源的争夺.气候变化是达尔富尔危机 ...
  •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 ...
  •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发稿时间:2004-11-11 阅读次数:89142) 1.城市性质: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2.发展目标: 在规划期内苏州全市域基本实现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