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解 - 范文中心

[庄子 .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解

02/17

原文

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为万物逝也。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夫子曰:“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金石不得无以鸣,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万物孰能定之!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故其德广,其心之出,有物采之。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此谓王德之人。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大小、长短、脩远。”

注释

刳(kū):剖开并挖空。

拘(gōu):通作“钩”,取。

漻(liáo):清澈。

脩:同修,高、长。

简解

此段再言道、德的作用、性质、功能,以及为道者特点、恪守之规则。

(1)覆载万物,覆即覆盖、包裹,此为物外之道;载即载育、装载,此为物内之道。物外道物不运化,不生化万物,故谓“覆”,万物无不为之包裹而已;物内道物可以运化,能生化万物,万物从中源源而出,本在其中,故谓“载”,万物无不为之载、装而已。

(2)物外之道即一章之常道,物内之道即一章之非常道,二者合即宇宙道物之全部、宇宙整体,可见宇宙就是道物,道物就是宇宙,故谓“洋洋乎大哉”。宇宙无限,道物亦无限。

刳心,去掉有为之心志,此心为后天人心,去掉人心才现出先天道心,下面各条性质皆属于先天之道,非是后天人心所能具有。

(3)万物中道物性质10条:

天,无为为之,为指大道运化,无为不是用意不是妄作而是自自然然,大道自然运化而已,天即天然自然;

德,无为言之,静寂混沌环境,天地万物由此生长旺衰灭。言指教化即道对万物的栽培育养过程,其言为不言之言;

仁,爱人利物,爱人指对后天之道也爱护有加,即老曰“不善者吾亦善之”。利物,使物成长变化,万物因而得其益,此指万物时时处处在其护爱育养之下;

大,不同同之,指万物形貌性质各不相同,但是它们无不有道,在这一点上又是相同的,所以谓之大,大指道物无物不有,无处不在;

宽,行不崖异,亨通往来,无能阻挡。宽为平坦、畅通无碍,此指万物处处需要道物,道物也能处处通达;

富,有万不同,万物形形色色,千门别类,林林总总,丰富多彩,全都是它的子孙,可谓多子多孙富有整个天下,所以曰富;

纪,执德,严格遵循德的规定、规矩即执德,绝不为越分之举,动静出入皆合乎仪则即是纪;

立,德成,完成德所赋予的使命为德成,功竟物现为立,立指立业,成就万物;

备,循于道,遵循大道自然的运化规律,即是具有了实现预期目标的必须条件,用不着另外再特意增加什么。此道指大道无为自然的运化规律,非是道物自己;

完,不挫志,不因一时成就而停顿,继续生化不止,即谓完美无缺、善始善终。

(4)以下为先天大道性质,也是为道者必须恪守原则:

藏金于山,藏珠于渊:山、渊皆幽深隐秘之所,金珠比道,金阳珠阴。藏者不使出、不轻用;

不利货财,不近贵富:利为动词,不谋取、不事事义,不以财富、贵显为心;

不乐寿,不哀夭:不以寿夭为念,寿夭任其自然;

不荣通,不丑穷:不以荣华、穷通为追求;

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更不可欲念至极,深陷不拔;

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尤不可野心膨胀,争名处显。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义见《齐物论》,谓万物同一个根源,生与死又都同在这个根源上,一府即同根,同状即皆归一之道。

(5)德全至人动静状态:“素逝而耻通于事,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故其德广,其心之出,有物采之。”

素即素朴,道的原始状态;逝为消逝,即谓直至素朴状态消逝前,皆为德全。德全之际,是不通世事的,童幼不知故不通;为道者无知无为故亦不通,通则坏德失道而不为德全。耻,羞耻,不肯、不肖。童幼与为道有成者皆德全,余者不为德全。

本原,指德全素朴原始状态;知,智慧;神,神奇,实际指道,即至于天人合一,故无不知,“知通于神”。此下数言亦指为道有成者言。

德广,指已可天人合一,与万物通故德广。

心之出,指有成者念动出即出,出则必有念处之应,此为高层次修为者,一般不至于此。采之,指其物立即与之应。

(6)德全之人为道功中境况:“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此谓王德之人。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此景参见《老子》十四章、二十一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皆为道者功中实情,绝非胡言,庄文复述之,证明所言皆踵老氏之踪,也可能别有所本,反证老氏之说非虚。

忽然出勃然动,此静极生动,一阳复生。此阳即是道物;

万物从之,指道物自此浩浩而出,由弱而壮旺。物指道,万状道物之众。

王德之人,指为道者,因进入道的状态,即是德的虚无窈冥环境,此时德旺、德全故谓王德。

冥冥、无声,为功中之始;

晓焉、和焉,为功中之中;

物焉、精焉,为功中之末。

(7)道、德与万物关系:

“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道所处环境即是德,无德则道不居不能存在,渊、漻皆为德的境状;

“金石不得,无以鸣。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此段句义未详。大概金石为阴阳代,无阴阳道物则万物不生长变化,而有了阴阳,它们之间不发生作用也无益于万物,所以下面直接提出谁能决定万物的问题。

“万物孰能定之”,谁决定万物的存在与变化?只有道物,而道不离德,故万物皆尊道而贵德。此有问无答,无答而自答之。

“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形指形质万物,形质为显,道、德为隐为无形,有形必由无形之道生,而生之后还须道物继续护养才能存在,这护养的道物仍要德来提供,所以生非德不明。德,道的集合机制,一物之道全都在德的管理之下。

“故其与万物接也”,指道、德与万物的直接联系,道生化万物,万物依赖于道。

“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至无,是道物生的虚无环境,即是将不能直接用的先天化为可用的后天道物,在虚无环境下所生之道,起初为先天,故出于身外能生物,而回返身中则化为后天,只能做为日用,但这是生命过程不可缺少的必须之物,故曰“而供其求”;时骋,时时驰骋远徙,以为视听言动之用。要,使、令、求取义。宿,归宿,道变为非道,不能再动变义。道是万物日用所需的保障,没有道物就不能视听言动,但是道物一旦参与视听言动等生命活动便不再是道,变为不善动不善化的非道了。

大小三言,似为道物变化过程,一种状态化为另一种状态,大化小、长化短、近化远,修高大为近,不是绝对化为乌有,而是还有,只是形式不同了。

(转录自毕敦一《庄子秘解》 文中有部分增删)


相关内容

  • 道家_道教自然主义哲学及生态伦理思想_秦永红
    第十六卷第四期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l116 No142001年10月 JOURNALOFCHUXIONGNORMALUNIVERSITY Oct12001 道家.道教自然主义哲学及生态伦理思想 秦永红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
  • [黄帝内经]与道家的关系--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为例
    第卷第期 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TCM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第36Mar卷第2期 年233月2012012年月 试论<黄帝内经>与道家的关系 ---以<素问·上古天真论> ...
  • 陈鼓应:老庄思想与现代境遇
    陈鼓应先生 陈鼓应先生1935年生于福建漳州,祖籍长汀.母亲在鼓浪屿怀上他,故取名鼓应.他骨子里悲天悯人,心底充溢着冲创意志,平生古道热肠.童年亲历日军飞机轰炸,心底潜埋下反殖民.反侵略的民族意识.青年时期于台湾大学追随殷海光先生,直接受到 ...
  • 万物并作与天人合一先秦生态美学思想及启示
    2010年9月 总第198期第9期学术交流AcadeIIlicExchangeSept,2010serialNo.198No.9 "万物并作"与"天人合一": 先秦生态美学思想及启示 钱同舟 (河南工 ...
  •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粹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头都在诸子百家.而诸子百家,其根本皆归于<易经>.诸子百家,都以<易>为最高经典:中国传统的一切学术,都以<易经>为思想基础.<易经>又名<易>和<周易&g ...
  • 浅谈[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释道互补思想
    浅谈<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释道互补思想 福建建阳 张叶华 摘要:苏轼<前赤壁赋>一文情.景.理相交融,在对赤壁那优美的山水风月的描绘中蕴含了丰富的儒释道思想,他以赤壁为依托,反思人生.审视历史.参悟天地,以宏博开放的 ...
  • 庄子哲学的当代意义
    庄子哲学的当代意义 郜 捷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本科4班,陕西 汉中 723001) 指导教师 史继东 [摘 要]庄子的哲学思想穿越几千年而不朽,并且对于当今现实生活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庄 ...
  •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与人生境界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与人生境界 1. 创化的宇宙,创造的人生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是生生不已.大化流行的宇宙观.宇宙是至大无外的.惠施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庄子·天下>引言)这里的"大一" ...
  • 论[文心雕龙]的体用之道
    <文心雕龙>的思想具有巨大的包融性,它对于各家学说中有利于说明文学问题的观点,都加以采纳.至于贯穿<文心>全书的主导思想,则不外儒道两家,以道为体,以儒为用,体用结合,这就是<文心>之道. 儒道互补:体用 ...
  • 道家静心咒
    老君曰: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 强名曰:「道」. 夫道者 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 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