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 - 范文中心

再别康桥教案

08/04

多媒体展示:两卷新诗,廿年老友,相逢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

一声河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师:这是一副挽联,所挽对象为新月诗派代表人物徐志摩。 “两卷

新诗”,指的是徐志摩的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而“九点

齐烟”是济南郊区九座小山的总称,此借指徐之遇难地。他是1931

年因飞机失事遇难的,时年35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人,走

进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去感受他对母校的一片赤子之情。

(多媒体展示课题和作者)请听录音朗诵,看看专家是怎么朗读的。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从文章的眼睛推断,这首诗抒发的大致

是什么情感?

生:离别之情。

师:离别何处?它是个怎样的地方?

生:离别康桥。关于康桥,注释①有简单的介绍,我读一下。

师:展示相关图片做补充。

师:临别之际,诗人向康桥的哪些对象一一做了道别?

生:云彩、金柳、青荇和潭水,等等。

师:抒写离别之情的诗歌,可谓数不胜数。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

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但离别的对象一般都是人,而《再别康

桥》却由人间向“云彩”“金柳”“青荇”和“潭水”等自然物转

移,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脱俗的清新感,这是其构思新颖之处。

师: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称作意象。“云彩”“金柳”“青荇”

和“潭水”等物象寄托着诗人对康桥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先看第二

节,这一节写“柳”。那么在诗人的眼里,“柳”是什么柳?其“影”

又是什么影呢?为什么?

生:柳在“夕阳中”,被镀上了一层金色,所以柳是“金柳”,影是

“艳影”。

师:“金柳”为什么像“新娘”?

生:“金柳”有新娘色彩光泽鲜艳好看的特点。

生:“金柳”有新娘的柔美。

师:金柳的“艳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荡漾,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

头荡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生:“在我的心头荡漾”,无非是说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

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康桥喜爱之情。

师:第三节写“青荇”。这一物象又寄托了诗人对康桥什么样的情感

呢?模仿第二节的分析方法,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交换意见。

生:在诗人的眼里,“泥”是“软泥”,“波”是“柔波”,草是“油

油的”。 这些描写都寄托着诗人对康桥的喜爱。

生:“招摇”的意思本来是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招摇撞

骗”“招摇过市”中的“招摇”都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意思应该是

“招手摇摆”,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态度。

生:“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就是再也不愿离开康桥,表达了诗人对康

桥无限的喜爱和永久的依恋。

师:我们把二、三节齐读一遍。要读出“金柳”和“青荇”这两个物

象所寄寓的对康桥无限喜爱和深深依恋的情感。

生:齐读——

师:“荡漾”这两个字应该读得更舒缓一些,读出一种柔波轻漾的感

觉。“油油的”是修饰语,也是个叠音词,有强调“青荇”绿之深的

意味,要读得稍微重一点。老师示范一下。

师:诗人为什么那么喜爱和依恋康桥呢?除了大自然的优美、宁静与

和谐这一显而易见的原因以外,第三节暗示了更深层次的原因。究竟

是什么原因?

生:“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暗示了更深层次的原因——作者在康桥有

过许多美好的愿望和理想。注释③有说明。

师:作者曾经在康桥留学,这里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

虎集•序文》中曾经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

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

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在《吸烟与文化》中满

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

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师:上述三节诗,几乎每一节都是一个可以画得出来的画面。这些画

面涂上了“金”“艳”等亮丽的色彩,描写了七色的“彩虹”。由此

可见,这些画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意境鲜明、色彩绚丽。

师:作者还使用了“荡漾”“招摇”“揉碎”和“沉淀”等大量动词

去描写意象。因此,画面还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画面生动,富于动感。

师:除了观“金柳”,赏“青荇”以及清泉之外,诗人还做了或者还

想做什么?

生:“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光斑斓里放歌”;

吹起“别离的笙萧”。

师:诗人在第六节中说:“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究竟是谁在沉默?为什么沉默?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生:康桥和康桥的夏虫都是无知无识之物,不可能为他沉默;倒是诗

人自己因为想到离别在即而沉默了。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手法。其作

用是把情感抒发得委婉含蓄。

师:《再别康桥》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生:有。明明是自己喜爱康桥,可诗人竟“自作多情”地说青荇“在

水底招摇”,在向他招手致意,欢迎他的到来。

师:第五节,诗人迷恋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要离别康桥而去了,想象自己“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去追寻他“彩虹似的梦”,甚至要“在星光斑斓里放歌”。因此,第五节要读得比较欢快,最后一行甚至要读得比较高亢激昂。第六节,诗人的思路急转,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不禁别情缕缕,离绪重重,只能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因此,第六节则要读得缓慢而深沉。

师:下面老师朗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读——

师:这两节句式相似,节奏相同,文字也差不多。在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生:首尾呼应,形成一唱三叹,反复回旋的艺术效果。

师:诵读第一节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哪一个词?为什么?

生:要特别注意“轻轻”这个词。因为它反复了三次,反复的目的在于强调诗人动作之轻微。

师: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反映了他对康桥的什么情感? 生:让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掂着脚尖,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

生:人们通常对自己喜爱的东西轻拿轻放。由此可见,诗人是怕打破康桥的宁静和美好才“轻轻的”来去的,反映出诗人对康桥的喜爱和留恋不舍之情,从而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师:“轻轻”大体上就是“很轻”的意思。把“轻轻”这一叠音词换成“很轻”,自己试读几遍,然后说说有什么区别。

生:感觉好象没有原文有诗味。

生:诗歌节奏好象不及原文轻盈,缺乏那种细微的弹跳感。

师:最后一节用“悄悄”替换了第一节的“轻轻”,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生:“悄悄”渲染了一种无边的寂静,从而强化了心中那种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情感,多了一种挥之不去的伤感情绪,升华了情感。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朗读比赛。这首诗共七节,老师负责朗读首尾两节,中间五节分别由五个学习小组依次朗读,看谁读得更好。读(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相关内容

  •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执教者:长沙县三中 陈晓 教学目的 1, 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 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 ...
  • 前台文员工作实习报告
    精选范文:前台文员工作实习报告(共2篇) 前台文员工作职责和服务规范前台文员职责 1. 负责前台服务热线的接听和电话转接,做好来电咨询工作,重要事项认真记录并传达给相关人员,不遗漏.延误:2. 负责来访客户的接待.基本咨询和引见,严格执行公 ...
  • 从[再别康桥]的导入教学浅谈"以情激情"
    提高现代诗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从<再别康桥>的导入教学浅谈"以情激情" 内容摘要:课堂的有效性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标准.学生在现代诗歌阅读的课堂上是否愿意学.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学,要 ...
  • 杭十四中欢迎大家报考·都市快报
    明天杭城初中生填报志愿 杭十四中欢迎大家报考 2013-05-23 记者 胡信昌 明后两天,杭州各初中学生要填中考志愿了.今年,杭州中考仍采用平行志愿招生,每位考生能填报四个学校,四个志愿不设分数差,按考生分数高低录取.在这个情况下,填写好 ...
  • 何谓学校:从学园到家园
    何谓学校:从学园到家园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年第5期 作者:刘铁芳 摘 要:优雅的学校物理空间之中展现积极的师生生活,这就是美好的校园生活的要义所在.学校物理空间建设需要超越学校建筑的实用性功能,增强其审美意义,以自 ...
  • [雨巷]优秀教案2
    <雨巷>优秀教案 <雨巷>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2,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 3,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
  • 高一知识点语文必修一总结
    高一知识点语文总结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 重要字音: 沁(qǐn)园春 百舸(gě) 峥(zhēng)嵘 寥廓(kuî)挥斥方遒(qíu) 漫(màn)江 携(xiã)来 浪遏(â)飞舟 多音字: 汗水 可汗 数字 数 ...
  • 高中课文名联
    高中课文名联(授课重要参考)1 阅读:352014-09-14 23:04 标签:佛学2015高考备考教育文化 高中课文名联(授课重要参考) 一.<沁园春•长沙> 1.层林尽染鱼翔浅底 万山遍红鹰击长空 2.独立寒秋,看层林碧江 ...
  • 厦门市20XX年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做好2011年全市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工作,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
  • 大型交响音乐经典诗文朗诵会--[世界的回声]
    大型交响音乐经典诗文朗诵会 <世界的回声> 深圳第三届读书月大型交响音乐经典诗文朗诵会 01[序曲] 02[童声齐诵<世界读书格言精选>,朗诵:深圳小学] 03[主持人] 书是广阔的天地,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