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导学案成案 - 范文中心

[登幽州台歌]导学案成案

01/12

北四家子九年一贯制学校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学生案) 编辑者:孙凤国 审核者:张英艳 2015年3月7日

《登幽州台歌》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____ 姓名___ _____ 小组_ __ 评价____

教师寄语: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1、 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唐诗的发展概况。

2、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品味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

1、这首诗选自《,作者是,

。 2、解择加点词语。 ①独怆然..而涕.下

②前.不见古人: ③念.

天地之悠悠: 由古代诗歌的特点,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对于我国封建历史上数之不尽的怀才不遇的文人,杜甫,杜牧等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歌《登幽州台歌》,来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种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这是一首——有感而发,即兴而成。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2、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3、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

送一你句话: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4、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三、品味感受: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品评:诗人独上高台。想到仕途坎坷、知音难觅,步入中年而一事无成,迟暮之感与怨愤之情交织于心头。诗人渴望燕昭王那样知人善用、礼贤下士的明主,羡慕乐毅、郭隗(音伟)幸运的知遇,同时也咀嚼着那种宝马老死于厩中、良弓朽断于壁上的悲凉与孤寂。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露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也表露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伤。 2、“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品评:俯仰天地,天高地远,寰宇苍茫,反衬出诗人无比的渺小和孤单。诗人不禁怆然涕下。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无穷的天地和有限的人生,形成强烈的反差,而这种反差带来了一次情感的跌宕。悠悠天地,将与英雄业绩同其长久;而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一旦落空,只能空留遗恨,于是产生了怆然涕下的巨大悲哀。这种一己的悲哀里,蕴含着伟大的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 四、教师小结:

从诗歌看,指诗歌本身看,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五、课堂测试:

1. 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2. 本诗中从天地落笔,

, Page 1 of 1 2015年第 个导学案


相关内容

  • [唐张仁宪神道碑考]再补
    <文物春秋>2013年第1期刊载<〈唐张仁宪神道碑考〉补>[1]一文,蒙二位作者对拙文<唐张仁宪神道碑考>进行了补正,对张氏家族的郡望进行了分析和推测,并对文中几处疏漏进行了指正.兹就此碑涉及的相关问题再 ...
  • 诗词歌赋中的美学映像
    摘要: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时期的文化发展都别具特色.周朝的<诗经>.秦汉的乐府,南北朝时期的民歌.唐朝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清时期的古典小说,无一不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在所有的诗词歌赋当中,也体现着深刻的美学 ...
  • [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即景抒情诗的内容.诗人生平及思想内容. 2.能够背记<登幽州台歌><望月怀远>. 3.训练将诗句转变成画面情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了解即景 ...
  • 幽州夜饮试题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幽州夜饮 张 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 ...
  • 002初唐诗歌的发展过程
    第九讲 初唐诗歌的发展历程 绪说 初唐诗坛从武德年间开始,直到玄宗开元初年,有九十多年的历程.华美风格的形成及臻于极致.律诗的成型.骨力的追求,是这一时期的主潮. 一.唐初诗风及其转变 唐初诗风,以王绩.魏徵.唐太宗等人为代表,个人特色鲜明 ...
  • 儿童唐诗三百首全集
    儿童唐诗三百首全集 [本书目录] 送兄(七岁女) 蝉(虞世南) 咏风(虞世南) 野望(王绩) 咏鹅(骆宾王) 易水送别(骆宾王) 风(李峤) 中秋月(李峤)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送社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山中(王勃) 从军行(杨炯) 渡汉 ...
  • 戏说杨家将 上
    <戏说杨家将> 目录 杨家将归宋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 佘洪招亲„„„„„„„„„„„„„„„„„„„„„„„„ 杨继业归宋„„„„„„„„„„„„„„„„„„„„„„„ 杨家将抗辽 点 ...
  •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一.教学目标 1.复习从先秦文学到元明清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文学知识 2.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复习巩固从先秦文学到元明清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文学知识 三.教学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步骤 附:习题.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 ...
  • 五年级必背古诗
    五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文篇目: 1.宿建德江 孟浩然 2.黄鹤楼 崔 颢 3.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王昌龄 4.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5.秋浦歌 李 白 6.商山早行 温庭筠 7.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8.江南逢李龟年 杜 ...
  • 习古堂__唐诗宋词__诗词欣赏__学习诗词
    诗词文赋 本栏目主要提供古代诗歌.散文和词曲的学习资料,各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学习交流. 诗歌欣赏 <唐诗百话> 古诗名句分类集成 李白诗歌欣赏 蜀道难 将进酒 静夜思 赠汪伦 梦游天姥吟留别 送友人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