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程技术毕业设计 - 范文中心

船舶工程技术毕业设计

08/24

黄埔港供水船改装方案设计

专 业: 船舶工程技术

姓 名: 余清平

指导教师: 俞嘉虎

2011 年 5 月 30 日

船舶工程技术08级1班

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 毕业设计课题:黄埔港供水船改装方案设计

二、 选题简介:原船是广州黄埔港区为海洋船舶供应淡水的专用船,穿上设有水枪亦可兼作消防船用。本船操纵灵活,在拥挤的港区内穿行和靠离大船均很方便。船上设有多个水管接头,接管操作便利;水泵排量较大,输水迅速,周转率高。本船为中机型,且各水舱可相互连通,因而各种装载情况下的浮态都比较好,是目前使用中比较好的供水船。本供水船上还设有手摇旋梯,捷登上大船的作业安全方便,很受船员欢迎。

本船的主要缺点是,根据用船单位的要求,长度取得较小,在风浪较大的港口,有些压不住浪,几年来的使用实践证明可以加长、加宽些。

本船拟按内河A级航区要求,将400t级原型船改装为600t级供水船。同时对外形进行改造,使造型更加美观。

对该船进行设计改装既是企业的要求,也可以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检验并提高业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毕设设计工作自2011年5月2日起至6月3日止。 四、 毕业设计地点:重庆交通大学国际学院 五、 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俞嘉虎

六、 毕业设计要求(包括应具备的条件) 对照交通部颁布的《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内河运输船舶船型主尺度系列》、《珠江干线货运船舶型主尺度系列》、《全国内河运输船简优船型图册》等标准及CCS制定的响应规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1、型线改造设计; 2、静水力图曲线; 3、干舷计算书;

4、典型位置横剖面图; 5、毕业设计说明书。

七、 毕业设计内容及进度: 第一阶段(5月2日~5月12日)

1.型线图改造:在原400t供水船型线图基础上,将型宽增大0.6米,中横剖面拉长3.5米(拟增加一水舱),重新设置理论站号,重新绘制型线图,核算干舷,不满足载重规范的,在适当加大型深,直至满足为止。 2.读出全部新的型值,完成型值表,CAD出图。 第二阶段(5月13日~5月23日)

1. 静水力曲线图;2.干舷计算书;3.要求计算数据齐全、准确。 第三阶段(5月24日~5月30日) 按《钢质内河船建造规范》2009 1. 完成典型位置的横剖面图 2. CAD出图

第四阶段(5月31日~6月3日)

整理各阶段的说明书和成果,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答辩。

八、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持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坚持质量第一的工作方法,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设计任务。

重庆交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黄埔港供水船改装方案设计

专 业: 船舶工程技术

指导教师: 俞嘉虎

学生姓名:余清平

2011 年 05 月 04 日

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是在当前船舶竞争日趋严峻的情形环境下,小吨位的船舶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船舶的实用性不仅仅体现在船舶总吨位的大小,更趋于船体型线的美观、船舶的操纵性能、船舶的经济效益与低油耗高效率多用途的现代化船舶。

本课题的目的是把黄埔港原400T供水船经过改造成为600T的载重量的供水船,优化船体型线设计,改善船舶外观的美观性,使船舶在使用中体现出更加优越的性能和更加简易的操纵性等。 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内容:

1.型线改造设计;2.静水力曲线图;3.干舷计算书;4.典型位置的横剖面图;5.设计说明书。

预期目标:

拟按内河A级航区要求,将400t级原型船改装为600t级供水船,中横剖面拉长3.5米,拟增加一个水舱。使造型更加美观。 3.本课题主要参考文献

《船舶静力学》 人民交通出版社

《船舶原理手册》 国防工业出版社 鲁谦等 编译 《船舶原理》 人民交通出版社 潘晓明 主编 《船体修造与工艺》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华乃导 主编 《船体结构与制图》人民交通出版社 魏莉洁 主编 《船舶检验》 重庆交通大学 俞嘉虎 主编

4.本课题具体进度安排(起迄日期、工作内容)

第一阶段(5月2日~5月12日)

1. 型线图改造:在原400t供水船型线图基础上,将型宽增大0.6米,中横剖面拉长3.5米(拟增加一水舱),重新设置理论站号,重新绘制型线图,核算干舷,不满足载重规范的,在适当加大型深,直至满足为止。

2. 读出全部新的型值,完成型值表,CAD出图。 第二阶段(5月13日~5月23日)

1. 静水力曲线图; 2.干舷计算书; 3.要求计算数据齐全、准确。 第三阶段(5月24日~5月30日) 按《钢质内河船建造规范》2009

1. 完成典型位置的横剖面图 2. CAD出图

第四阶段(5月31日~6月3日)

整理各阶段的说明书和成果,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参加毕业设计答辩。

5.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目录

1. 摘要……………………………………………………………1 2. 设计指导思想…………………………………………………3 3. 毕业设计说明书………………………………………………4

3.1型线图的改造………………………………………………4

3.1.1 绘制母型船型线图……………………………………………4 3.1.2 型宽增大0.6米………………………………………………4 3.1.3中横剖面拉长 3.5米…………………………………………4 3.1.4 重新绘制站线…………………………………………………5 3.1.5 读出新的型值…………………………………………………5 3.1.6 绘制新船型线图………………………………………………5

3.2绘制型线图步骤……………………………………………6

3.2.1 选取比例和决定布图形式……………………………………6 3.2.2 作格子线………………………………………………………6 3.2.3 绘制各型线……………………………………………………6 3.2.4 检验型线………………………………………………………7 3.2.5 型线图的标注与文字…………………………………………7 3.2.6 检验首圆弧半径曲线的光顺性………………………………7

3.3静水力曲线、干舷计算书…………………………………8

3.3.1 静水力计算……………………………………………………8 3.3.2 干舷计算书……………………………………………………8

3.4典型横剖面图………………………………………………8

4. 附件…………………………………………………………10

4.1 船舶静水力计算表(梯形法)…………………………10 4.2 干舷计算书………………………………………………21 4.3 图纸………………………………………………………24

5.

参考文献……………………………………………………25

1. 摘要

本次毕业设计是在俞嘉虎老师的指导下,主要进行对400T级原型船改造成为600T级供水船的型线改造设计。设计时间从2011年5月4日至2011年6月3日。

设计内容:

1、 型线改造设计; 2、 静水力曲线图; 3、 干舷计算书;

4、 典型位置的横剖面图; 5、

设计说明书。

400T母型船主要尺度:

总 长:37.20米 垂线间长:35.00米 水 线 长:36.00米 600T新船主要设计尺度:

型 宽:8.00米 型 深:4.10米 吃 水:3.34米

总 长:40.70米 垂线间长:38.50米 水 线 长:39.50米 型 宽:8.60米 型 深:4.10米 吃 水:3.34米

2. 设计指导思想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条件下,如今的船舶市场,竞争激烈。只有是自己的产品物超所值,才能在竞争中崭露头角。这就要船舶在自身的效率上有所提升,消耗更少的燃料、使用更少的人力,来获得更多的效益,使之达到完美的效果。

本船是上海、广州等港口为海洋船舶供应淡水的专用船,船上设有水枪,亦可兼作消防船用。

本船操纵灵活,在拥挤的港区内穿行和靠离大船均很方便。船上设有多个水管接头,接管操作便利;水泵排量较大,输水迅速,周转率高。本船为中机型,且各水舱可以互相连通,因而各种装载情况下的浮态都比较好,为目前使用中比较好的供水船。广州港用的供水船上还设有手摇旋梯,使登上大船的作业相当安全方便,很受欢迎。

本船的主要缺点是,根据用船单位的要求,长度取得较小,在风浪较大的港口,有些压不住浪,几年来的使用实践证明可以加长些。由于同一原因,船体过于肥胖,尾浪较大。此外,造型也不够美观。本船系按长江A级航区设计,又无舷墙,出海作业时,甲板容易上狼,主甲板外走道上宜改用水密门。

在本船基础上经过修改定型的船正在建造中,总长改为40.3米。 在型线的设计改造中,尽可能的减少甲板上浪、减少尾浪。

3. 毕业设计说明书

3.1 型线图的改造

3.1.1 绘制母型船型线图;

通过设计任务书提供的母型船型值表,绘制出母型船型线图。绘制过程中并进行三向光顺。在绘制母型船型线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提供中舯剖面在各站及在各水线离对应站线的高度值与距离,故绘制的过程中通过从提供的图纸样稿中按相应比例量取各项数值来绘制中舯剖面反映在纵剖线上的纵剖图。这样一步一步的进行光顺,最终在cad中作出原400T供水船的型线图。见图

原母型船

3.1.2 型宽增大0.6米;

在原400T供水船型线图的基础上,将型宽增大0.6米。母型船半宽4.0米,新型船船宽为母型船船宽加上0.6米,故新型船半宽为4.3米。通过查找母型船型值表中各项半宽型值,将各项半宽型值按比例放大,比例因子为43/40。通过此方法求出新船的各项半宽型值并记录型值数据,填入新的型值表中。并绘制出相应的半宽水线图,见图

3.1.3 中横剖面拉长 3.5米;

在cad中,依照以上所绘制出母型船的三视图,将原母型船平行中体即是第十站处的半宽水线(水线使用图一绘制的水线)与纵剖线(母型船纵剖线)前后夹断,夹

断后的水线与纵剖线首部(即是第十站以后的)向首平移1.75米、尾部(即是第十站以前的)向尾平移1.75米。然后将中间的断开的水线、纵剖线分别对应的连接起来,去掉原始的站线,但首尾0、20站保持为原始的位置,不做移动(即是新船0、20号站线相对于原母型船0、20站与首尾的布置不发生改变)。见图

3.1.5 重新绘制站线;

由上述,原0、20站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0、20站间的距离由原来的36.00米增加为39.5米。即每站距离为1.925米。

3.1.6 读出新的型值;

在cad中,分别读出新船在新的站线上相应的水线半宽和纵剖线高度值。填入新的型值表(即是新船型值表)。见图

3.1.7 绘制新船型线图;

以上对出型值数据的型线图就是所要进行改造后的新型船型线图,但以上型线图并未对型线光顺、和首圆弧导圆等。故根据型值表重新在cad中画出型线图。

3.2 绘制型线图步骤:(详见《船体结构与制图》人民交通出版社)

3.2.1 选取比例和决定布图形式

a) 选取比例

本船船长为40.7米,精度要求并不是很高,综合考虑采用图纸图幅为A2,图纸比例为1:100。

b) 本船为600T供水船,属小型船舶,该船的型线变化比较大,故采用分离式布置的

形式。

3.2.2 作格子线 a) 作纵剖线图的基线 b) 作艏垂线和艉垂线

c) 作半宽水线图的船体中线

d) 作纵剖线图和半宽水线图的站线 e) 作横剖面图的船体中线和基线

f) 作半宽水线图的最大半宽线和各纵剖线 g) 作横剖线图的最大半宽线 h) 作纵剖线图和横剖线图的水线 i) 作横剖线图的纵剖线

3.2.3 绘制各型线

a) 作纵剖线图的龙骨线及艏、艉轮廓线

b) 作纵剖线图的甲板边线、外板顶线及舷墙顶线

c) d) e) f) g) h) i)

作半宽图的设计水线、甲板边线及舷墙顶线 作横剖线图中的最大横剖线

作横剖线图的甲板边线、外板顶线及舷墙顶线 作横剖线图的各横剖线 在半宽图上绘制各水线 作纵剖线图的各纵剖线 绘制纵剖线图中折角线 3.2.4 检验型线

型线绘制结束后,需要对型线的准确性进行检查。型线的精确性体现在型线的光顺性、协调性及三向投影的一致性,通常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检验。产生型线的不光顺、不协调和三向投影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读取数值出现错误;连接没有通过点;型值本身的错误等。由于采用的是cad绘图程序进行绘图,我们可以不考虑格子线不对称、分段连接曲线等出现在手工绘制中的问题,故不需要进行绘制斜剖线检验格子线。

鉴于上述的约定,本船进行型线绘制时,主要要注意到型线是否光顺、三向投影是否一致的问题。

3.2.5 型线图的标注与文字

型线检验完毕后,在型线图中对各项内容进行标注和标注尺寸,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a) 标注型线和格子线的编号及名称

b) 在图纸上方空白处,列出船体主要尺度;并在左上方列出船体的型值表 c) 标注艏、尺寸和其他的相关尺寸 d) 注意标注时文字的大小

由于本船采用A2图幅,1:100出图的模式,故要注意出图后文字及标注的清晰。一般文字高度取值2~4mm之间,显著的标识应当采用更大的文字高度。

3.2.6 检验首圆弧半径曲线的光顺性

在绘制首圆弧的时候,主要参见《船体修造与工艺》大连海事大学。这里主要说明在绘制首圆弧时,如何近似确定首圆的大小。

方法步骤见下:

a) 在cad中分别量取首轮廓(中舯剖面)从500至设计吃水线间各段曲线的的

b) c) d) e) f) g)

长度

利用量取的各段长度连接画直线,找出各段距离的衔接点并标记

在半宽水线图上大致绘出舷墙顶线的首圆弧及500wl的首圆弧,并记下半径 分别在第二步骤中画出500wl和舷墙顶线的半径大小,找到半径点,通过两点确定一条曲线

在曲线上量取各水线的首圆半径

在半宽水线上绘出各圆,与水线交于相切点

检验各水线首圆弧切点是否光顺,如不光顺则多次调解,至光顺为止

3.3 静水力曲线、干舷计算

对本船的静水力计算,主要根据《船舶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 3.3.1 静水力计算

按照计算表格,分别计算出浮心垂向坐标、横稳心半径、每厘米吃水吨数TPC、水线面面积Aw、型排水体积、每厘米纵倾力矩、浮心纵向坐标、漂心向坐标、方形系数、菱形系数、水线面系数、中横剖面系数等在不同吃水时的大小,计算出各值的大小数据后,在格子纸中相应按比例缩小或放大各项数据,最后绘制成曲线。

3.3.2 干舷计算

干舷计算书依照CCS《舶与海上法定检验规则》(内河)2004来计算干舷。 由第5篇-第4章 最小干舷计算来确定干舷。  由公式4.1.1.1 确定最小干舷所需数据  由表4.1.2.1

用插值法求得本船的基本干舷  由公式4.1.3.1

型深对干舷的修正,本船L/D1>15,需要进行修正。  由表4.1.4.1及公式4.1.4.2 进行舷弧对干舷的修正  由表4.1.5.1

本船无舱口围板,不需要进行修正

最后经过各项修正,得出本船的最小干舷,满足要求,无需加大型深。

3.4 典型横剖面图

按《钢制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来进行计算 a) 船底板 参见2.3.2来确定 b) 平板龙骨 参见2.3.1来确定 c) 舭列板 参见2.3.3来确定 d) 舷侧外板 参见2.3.4来确定 e) 舷侧顶列板 参见2.3.5来确定

f) 甲板 参见2.4.1来确定 g) 上层建筑甲板 参见2.4.3.1来确定 h) 实肋板 参见2.5.2来确定 i) 中内龙骨 参见2.5.3来确定 j) 旁内龙骨 参见2.5.4来确定 k) 底肋骨(本船为横骨架式) 参见2.5.5来确定 l) 船底纵骨 参见2.5.6来确定 m) 开孔 参见2.5.7来确定 n) 肋骨 参见2.7.2来确定 o) 强肋骨 参见2.7.3来确定 p) 舷侧纵桁 参见2.7.4来确定 q) 舭肘板 参见2.7.5来确定 r) 梁肘板 参见2.7.6来确定 s) 甲板横梁 参见2.8.1来确定 t) 甲板纵骨 参见2.8.2来确定 u) 平面舱壁扶强材 参见2.12.3来确定 v) 甲板纵桁 参见2.8.3来确定 w) 强横梁 参见2.8.5来确定

x) 支柱 参见2.11.1、2.11.2、2.11.3来确定 y) 垂直桁和水平桁 参见2.12.4来确定 z) 尾柱 参见2.13.3来确定

aa) 护舷材 参见2.17.4来确定 通过查规范来确定各板材、型材、管材的尺寸大小。

4. 附件:

4.1 船舶静水力计算表(梯形法)

A,,,,计算表

水线号 船底线 T= 4.1 米 △L= 1.925 米,

2

ΔL= 1.283 米 2△L3= 14.267 米3 3

2-1-1

惯矩函数 (Ⅱ)×(Ⅳ)

Ⅵ 0.000 0.000 0.000 0.000 11.610 42.182 37.930 24.103 11.397 2.874 0.000 2.850 11.176 22.480 30.781 30.614 11.610 0.000 0.000 0.000 0.000 239.607 0.000 239.607 Iyf=2△L3∑Ⅵ-AW·Xf

(米) 988.949

4

2

横剖面站号 水线半宽(米) 面矩乘数 惯钜乘数

面矩函数 (Ⅱ)×(Ⅲ)

水线半宽立方 (米) Ⅶ 0.000 0.000 0.000 0.000 0.034 4.804 13.322 19.209 23.130 23.750 23.750 23.153 21.813 15.583 7.120 1.836 0.034 0.000 0.000 0.000 0.000 177.537 0.000 177.537 Ix=2/3△L∑Ⅶ

(米) 227.780

43

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总和∑′ 修正值 修正后∑ 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

Ⅱ 0.000 0.000 0.000 0.000 0.323 1.687 2.371 2.678 2.849 2.874 2.874 2.850 2.794 2.498 1.924 1.225 0.323 0.000 0.000 0.000 0.000 27.269 0.000 27.269

Ⅲ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Ⅳ 100 81 64 49 36 25 16 9 4 1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Ⅴ 0.000 0.000 0.000 0.000 1.935 8.436 9.482 8.034 5.698 2.874 0.000 2.850 5.588 7.493 7.695 6.123 1.935 0.000 0.000 0.000 0.000 68.146 0.000 68.146 Xf=△L∑V/∑Ⅱ

(米) 4.811

AW=2△L∑Ⅱ (米2)

104.987

CWP=AW/LB

0.309

水线号 500水线 T= 4.1 米 △L= 1.925 米,

2

ΔL= 1.283 米 2△L3= 14.267 米3 3

2-1-2

惯矩函数 (Ⅱ)×(Ⅳ)

Ⅵ (11.591) 15.295 35.238 64.218 74.641 71.347 53.978 32.971 15.259 3.825 0.000 3.822 14.822 31.482 51.376 70.132 80.866 75.806 49.177 -3.862 0.000 728.801 -5.796 734.597 Iyf=2△L3∑Ⅵ-AW·Xf

(米4) 3095.804

2

横剖面站号

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总和∑′ 修正值 修正后∑

水线半宽(米)

Ⅱ -0.116 0.189 0.551 1.311 2.073 2.854 3.374 3.663 3.815 3.825 3.827 3.822 3.705 3.498 3.211 2.805 2.246 1.547 0.768 -0.048 0.000 46.921 -0.058 46.979 AW=2△t∑Ⅱ

面矩乘数

Ⅲ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惯钜乘数 Ⅳ 100 81 64 49 36 25 16 9 4 1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面矩函数 (Ⅱ)×(Ⅲ)

Ⅴ (1.159) 1.699 4.405 9.174 12.440 14.269 13.495 10.990 7.630 3.825 0.000 3.822 7.411 10.494 12.844 14.026 13.478 10.829 6.147 -0.459 0.000 155.361 -0.580 155.940 Xf=△L∑V/∑Ⅱ

水线半宽立方 (米) Ⅶ (0.002) 0.007 0.167 2.251 8.913 23.244 38.397 49.165 55.518 55.968 56.050 55.845 50.878 42.800 33.106 22.076 11.334 3.703 0.454 0.000 0.000 509.874 -0.001 509.875 Ix=2/3△L∑Ⅶ

(米) 654.169

43

计算公式

(米) 180.871

2

CWP=AW/LB

(米) 6.390

计算结果 0.532

水线号 1000水线 T= 4.1 米 △L= 1.925 米,

2

ΔL= 1.283 米 2△L3= 14.267 米3 3

2-1-3

惯矩函数(Ⅱ)×(Ⅳ)

Ⅵ -14.396 24.608 55.578 90.647 97.154 85.018 61.516 36.479 16.620 4.162 0.000 4.162 16.344 35.840 60.021 85.743 104.221 104.159 79.270 34.830 0.000 981.975 -7.198 989.173 Iyf=2△L3∑Ⅵ-AW·Xf

(米4) 4082.938

2

横剖面站号

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总和∑′ 修正值 修正后∑ 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

水线半宽(米)

Ⅱ -0.144 0.304 0.868 1.850 2.699 3.401 3.845 4.053 4.155 4.162 4.165 4.162 4.086 3.982 3.751 3.430 2.895 2.126 1.239 0.430 0.000 55.458 -0.072 55.530 AW=2△t∑Ⅱ (米) 213.790

2

面矩乘数

Ⅲ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CWP=AW/LB 0.629

惯钜乘数

Ⅳ 100 81 64 49 36 25 16 9 4 1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面矩函数 (Ⅱ)×(Ⅲ)

Ⅴ -1.440 2.734 6.947 12.950 16.192 17.004 15.379 12.160 8.310 4.162 0.000 4.162 8.172 11.947 15.005 17.149 17.370 14.880 9.909 3.870 0.000 196.861 -0.720 197.580 Xf=△L∑V/∑Ⅱ

(米) 6.849

水线半宽立方 (米) Ⅶ -0.003 0.028 0.655 6.331 19.655 39.330 56.834 66.589 71.738 72.077 72.272 72.077 68.214 63.148 52.789 40.344 24.264 9.605 1.900 0.080 0.000 737.924 -0.001 737.926 Ix=2/3△L∑Ⅶ

(米) 946.759

43

水线号 1500水线 T= 4.1 米 △L= 1.925 米,

2

ΔL= 1.283 米 2△L3= 14.267 米3 3

2-1-4

惯矩函数(Ⅱ)×(Ⅳ)

Ⅵ -28.698 38.086 86.509 116.251 114.417 93.829 65.360 38.111 17.174 4.300 0.000 4.300 17.163 37.985 65.195 94.904 118.590 122.985 99.431 70.493 0.000 1176.385 -14.349 1190.734 Iyf=2△L3∑Ⅵ-AW·Xf

(米4) 4808.322

2

横剖面站号

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总和∑′ 修正值 修正后∑

水线半宽(米)

Ⅱ -0.287 0.470 1.352 2.372 3.178 3.753 4.085 4.235 4.293 4.300 4.300 4.300 4.291 4.221 4.075 3.796 3.294 2.510 1.554 0.870 0.000 60.962 -0.143 61.105 AW=2△t∑Ⅱ (米)

2

面矩乘数

Ⅲ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惯钜乘数 Ⅳ 100 81 64 49 36 25 16 9 4 1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面矩函数 (Ⅱ)×(Ⅲ)

Ⅴ -2.870 4.232 10.814 16.607 19.070 18.766 16.340 12.704 8.587 4.300 0.000 4.300 8.581 12.662 16.299 18.981 19.765 17.569 12.429 7.833 0.000 226.967 -1.435 228.402 Xf=△L∑V/∑Ⅱ

(米)

水线半宽立方 (米) Ⅶ -0.024 0.104 2.470 13.354 32.105 52.867 68.167 75.932 79.145 79.507 79.507 79.507 78.990 75.180 67.654 54.705 35.747 15.811 3.750 0.659 0.000 895.138 -0.012 895.150 Ix=2/3△L∑Ⅶ

(米) 1148.477

43

计算公式 CWP=AW/LB

计算结果 235.256 0.693 7.195

水线号 2000水线 T= 4.1 米 △L= 1.925 米,

2

ΔL= 1.283 米 2△L3= 14.267 米3 3

2-1-5

惯矩函数(Ⅱ)×(Ⅳ)

Ⅵ -42.439 63.981 127.071 139.932 126.297 99.251 67.484 38.650 17.200 4.300 0.000 4.300 17.200 38.675 67.977 107.734 126.734 132.787 110.618 100.856 0.000 1348.606 -21.220 1369.826 Iyf=2△L3∑Ⅵ-AW·Xf

(米4) 5390.147

2

横剖面站号

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总和∑′ 修正值 修正后∑

水线半宽(米)

Ⅱ -0.424 0.790 1.985 2.856 3.508 3.970 4.218 4.294 4.300 4.300 4.300 4.300 4.300 4.297 4.249 4.309 3.520 2.710 1.728 1.245 0.000 64.756 -0.212 64.968 AW=2△t∑Ⅱ

面矩乘数

Ⅲ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惯钜乘数 Ⅳ 100 81 64 49 36 25 16 9 4 1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面矩函数 (Ⅱ)×(Ⅲ)

Ⅴ -4.244 7.109 15.884 19.990 21.049 19.850 16.871 12.883 8.600 4.300 0.000 4.300 8.600 12.892 16.994 21.547 21.122 18.970 13.827 11.206 0.000 251.751 -2.122 253.873 Xf=△L∑V/∑Ⅱ

水线半宽立方 (米) Ⅶ -0.076 0.493 7.827 23.290 43.179 62.572 75.031 79.196 79.507 79.507 79.507 79.507 79.507 79.352 76.689 80.027 43.629 19.901 5.163 1.930 0.000 995.736 -0.038 995.775 Ix=2/3△L∑Ⅶ

(米) 1277.579

43

计算公式

(米) 250.128

2

CWP=AW/LB

(米) 7.522

计算结果 0.736

水线号 2500水线 T= 4.1 米 △L= 1.925 米,

2

ΔL= 1.283 米 2△L3= 14.267 米3 3

2-1-6

惯矩函数(Ⅱ)×(Ⅳ)

Ⅵ -2.804 146.816 168.470 161.415 135.686 103.036 68.531 38.700 17.200 4.300 0.000 4.300 17.200 38.700 68.770 103.761 131.277 139.932 118.216 125.918 0.000 1589.424 -1.402 1590.826 Iyf=2△L3∑Ⅵ-AW·Xf

(米4) 6235.388

2

横剖面站号

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总和∑′ 修正值 修正后∑

水线半宽(米)

Ⅱ -0.028 1.813 2.632 3.294 3.769 4.121 4.283 4.300 4.300 4.300 4.300 4.300 4.300 4.300 4.298 4.150 3.647 2.856 1.847 1.555 0.000 68.337 -0.014 68.351 AW=2△t∑Ⅱ

面矩乘数

Ⅲ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惯钜乘数 Ⅳ 100 81 64 49 36 25 16 9 4 1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面矩函数 (Ⅱ)×(Ⅲ)

Ⅴ -0.280 16.313 21.059 23.059 22.614 20.607 17.133 12.900 8.600 4.300 0.000 4.300 8.600 12.900 17.193 20.752 21.880 19.990 14.777 13.991 0.000 280.687 -0.140 280.827 Xf=△L∑V/∑Ⅱ

水线半宽立方 (米) Ⅶ -0.000 5.955 18.240 35.747 53.542 70.009 78.577 79.507 79.507 79.507 79.507 79.507 79.507 79.507 79.403 71.496 48.491 23.290 6.302 3.757 0.000 1051.358 -0.000 1051.358 Ix=2/3△L∑Ⅶ

(米) 1348.892

43

计算公式

(米) 263.153

2

CWP=AW/LB

(米) 7.909

计算结果 0.775

水线号 3000水线 T= 4.1 米 △L= 1.925 米,

2

ΔL= 1.283 米 2△L3= 14.267 米3 3

2-1-7

惯矩函数(Ⅱ)×(Ⅳ)

Ⅵ 166.204 202.998 201.315 178.500 144.469 106.028 68.800 38.700 17.200 4.300 0.000 4.300 17.200 38.700 68.800 104.696 134.743 145.795 126.173 79.579 -6.263 1842.237 79.971 1762.266 Iyf=2△L3∑Ⅵ-AW·Xf

(米4) 6872.467

2

横剖面站号

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总和∑ 修正值 修正后∑

水线半宽(米)

Ⅱ 1.662 2.506 3.146 3.643 4.013 4.241 4.300 4.300 4.300 4.300 4.300 4.300 4.300 4.300 4.300 4.188 3.743 2.975 1.971 0.982 -0.063 71.708 0.800 70.908 AW=2△t∑Ⅱ (米)

2

面矩乘数

Ⅲ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惯钜乘数

Ⅳ 100 81 64 49 36 25 16 9 4 1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面矩函数 (Ⅱ)×(Ⅲ)

Ⅴ 16.620 22.555 25.164 25.500 24.078 21.206 17.200 12.900 8.600 4.300 0.000 4.300 8.600 12.900 17.200 20.939 22.457 20.828 15.772 8.842 -0.626 309.335 7.997 301.338 Xf=△L∑V/∑Ⅱ

(米)

水线半宽立方 (米) Ⅶ 4.591 15.741 31.123 48.342 64.627 76.285 79.507 79.507 79.507 79.507 79.507 79.507 79.507 79.507 79.507 73.446 52.434 26.342 7.662 0.948 -0.000 1117.104 2.295 1114.808 Ix=2/3△L∑Ⅶ

(米) 1430.299

43

计算公式 CWP=AW/LB

计算结果 272.997 0.804 8.181

233

水线号 设计吃水线 T= 4.1 米 △L= 1.925 米,ΔL= 1.283 米 2△L= 14.267 米

3

2-1-8

横剖面站号

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总和∑ 修正值 修正后∑

水线半宽(米)

Ⅱ 3.006 2.837 3.425 3.838 4.122 4.272 4.300 4.300 4.300 4.300 4.300 4.300 4.300 4.300 4.300 4.207 3.814 3.067 2.097 1.101 0.000 74.487 1.503 72.984 AW=2△t∑Ⅱ

计算公式

(米) 280.989

2

面矩乘数 Ⅲ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惯钜乘数

Ⅳ 100 81 64 49 36 25 16 9 4 1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面矩函数 (Ⅱ)×(Ⅲ)

Ⅴ 30.063 25.534 27.400 26.868 24.734 21.360 17.200 12.900 8.600 4.300 0.000 4.300 8.600 12.900 17.200 21.037 22.883 21.469 16.774 9.911 0.000 334.032 15.031 319.001 Xf=△L∑V/∑Ⅱ

惯矩函数(Ⅱ)×(Ⅳ)

Ⅵ 300.626 229.802 219.203 188.073 148.406 106.799 68.800 38.700 17.200 4.300 0.000 4.300 17.200 38.700 68.800 105.186 137.301 150.284 134.190 89.195 0.000 2067.065 150.313 1916.752 Iyf=2△L3∑Ⅵ-AW·Xf

(米4) 7454.305

2

水线半宽立方 (米) Ⅶ 27.169 22.835 40.179 56.544 70.056 77.962 79.507 79.507 79.507 79.507 79.507 79.507 79.507 79.507 79.507 74.483 55.477 28.850 9.218 1.335 0.000 1179.672 13.585 1166.088 Ix=2/3△L∑Ⅶ

(米) 1496.090

43

CWP=AW/LB

(米) 8.414

计算结果 0.827

表2-2 ▽,△,,△/cm计算表

△=0.50米, ½△=0.25米, =1.00吨/米

水线号 Ⅰ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340

 (米)Ⅱ

 (米)Ⅲ

Ⅳ - 285.858 394.661 449.046 485.384 513.281 536.15 553.986

Ⅴ - 285.858 680.519 1129.565 1614.949 2128.23 2664.38 3218.366

2

3

成对和 自上至下和 ▽=½△T·(Ⅴ)

Ⅵ - 71.465 170.130 282.391 403.737 532.058 666.095 804.592

△=×(Ⅵ)

(吨) Ⅶ - 76.616 170.130 282.391 403.737 532.058 666.095 804.592

Ⅷ - 169.850 339.700 509.550 679.400 849.250 1019.100 1134.598

=▽/LBTi

Ⅸ - 0.421 0.501 0.554 0.594 0.627 0.654 0.709

△/cm=(Ⅲ)×/100

Ⅹ - 1.809 2.138 2.353 2.501 2.632 2.730 2.810

0.000 104.987 0.500 180.871 1.000

213.79

1.500 235.256 2.000 250.128 2.500 263.153 3.000 272.997 3.340 280.989

表2-3 计算表

△=0.50米, ½△=0.25米

水线号 Ⅰ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340

(米) Ⅱ 104.987 180.871 213.79 235.256 250.128 263.153 272.997 280.989

2

(米) Ⅲ 4.811 6.413 6.849 7.195 7.522 7.909 8.181 8.414

(Ⅱ)×(Ⅲ)

Ⅳ 505.092 1159.926 1464.248 1692.667 1881.463 2081.277 2233.388 2364.241

成对和 Ⅴ - 1665.018 2624.173 3156.915 3574.130 3962.740 4314.666 4597.630

自上至下和

Ⅵ - 1665.018 4289.192 7446.106 11020.236 14982.976 19297.641 23895.271

▽i (米) Ⅶ - 76.616 170.130 282.391 403.737 532.058 666.095 804.592

3

Xbi=△T·(Ⅵ)/2▽i

(米) Ⅷ - 5.433 6.303 6.592 6.824 7.040 7.243 7.425

表2-4 计算表

△=0.50米, ½△=0.25米

水线号 Ⅰ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340

▽(米3) Ⅱ - 76.616 170.130 282.391 403.737 532.058 666.095 804.592

Ⅲ - 76.616 246.746 452.521 686.129 935.795 1198.153 1470.687

Ⅳ - 76.616 323.361 775.882 1462.011 2397.806 3595.958 5066.645

成对和

自上至下和

½△·(Ⅳ)/▽

Ⅴ - 0.250 0.475 0.687 0.905 1.127 1.350 1.574

T (米) Ⅵ 0.000 0.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340

(Ⅵ)-(Ⅴ)

(米) Ⅶ - 0.250 0.525 0.813 1.095 1.373 1.650 1.766

表2-5 ,,,计算表

△=米, ½△=米

水线号 Ⅰ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340

▽ (米) Ⅱ - 76.616 170.130 282.391 403.737 532.058 666.095 804.592

3

I(米) Ⅲ 227.780 654.170 946.759 1148.477 1277.579 1348.892 1430.299 1496.090

4

I (米) Ⅳ 988.949 3123.497 4082.938 4808.322 5390.147 6235.388 6872.467 7454.305

4

=(Ⅲ)/(Ⅱ)

(米) Ⅴ - 8.538 5.565 4.067 3.164 2.535 2.147 1.859

=(Ⅳ)/(Ⅱ)

(米) Ⅵ - 40.768 23.999 17.027 13.351 11.719 10.318 9.265

(米) Ⅶ - 0.250 0.525 0.813 1.095 1.373 1.650 1.766

=(Ⅴ)+(Ⅶ) =(Ⅵ)+(Ⅶ)

(米) Ⅷ - 8.788 6.090 4.880 4.259 3.909 3.798 3.625

(米) Ⅸ - 41.018 24.524 17.840 14.445 13.093 11.968 11.030

表2-6 Mcm计算表

水线号 Ⅰ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340

△(吨)

Ⅱ - 76.616 170.130 282.391 403.737 532.058 666.095 804.592

 (米) Ⅲ - 40.768 23.999 17.027 13.351 11.719 10.318 9.265

Ⅳ - 3123.497 4082.938 4808.322 5390.147 6235.388 6872.467 7454.305

Ⅴ 39.5 39.5 39.5 39.5 39.5 39.5 39.5 39.5

(Ⅱ)·(Ⅲ)

(米)

=(Ⅱ)·(Ⅲ)/100(Ⅴ)

(吨) Ⅵ - 0.791 1.034 1.217 1.365 1.579 1.740 1.887

表2-7,计算表

水线号 Ⅰ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340

中横剖面半宽

(米) Ⅱ 0.000 4.094 4.300 4.300 4.300 4.300 4.300 4.300

成对和 Ⅲ - 4.094 8.394 8.600 8.600 8.600 8.600 8.600

自上至下和

Ⅳ - 4.094 12.488 21.088 29.688 38.288 46.888 55.488

Ami=△T·(Ⅳ)(米) Ⅴ - 2.047 6.244 10.544 14.844 19.144 23.444 27.744

2

×Ⅵ - 4.300 8.600 12.900 17.200 21.500 25.800 28.724

=/(·)

Ⅶ - 0.476 0.726 0.817 0.863 0.890 0.909 0.966

Ⅷ - 

Ⅸ - 0.884 0.690 0.678 0.689 0.704 0.719 0.734

编 制 打 印 600t供水船

校 对 图号

YQP-2008630128

审 核 共3页

第1页

审 定

重庆交通大学

2008630128

干舷计算书

共 3 页

第 3 页

⑷、舱口围板高度及舱室门槛高度对干舷的修正f3 :

按§4.1.5.1 及表§4.1.5.2 即:f3=0mm ⑸、要求的最小干舷F: 按§4.1.1.1

F = F0+f1+f2+f3 mm F=385+83+86+0=554mm 四、本船设计干舷FC

FC =4100-3340+8=768mm > 554mm 满足规则要求。

五、结论:

本船在最大吃水时的最小干舷满足法规要求,不需加大型深。

2008630128

400t供水船型线图 (图幅A2) .

600t供水船型线图 (图幅A2) .

600t供水船静水力曲线图 (图幅A4)

600t供水船典型横剖面图 (图幅A3)

(图纸详见CAD图形文件)

姓名:余清平 4.3 图纸

姓名:余清平 2008630128

5.参考文献

《船舶静力学》 人民交通出版社

《船舶原理手册》 国防工业出版社 鲁谦等 编译

《船舶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 潘晓明主编

《船体修造与工艺》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华乃导主编

《船体结构与制图》人民交通出版社 魏莉洁主编

《船舶检验》重庆交通大学 俞嘉虎主编


相关内容

  • 增资扩股计划书
    增资扩股计划书 一.公司概况 1.基本情况介绍 杭州克拉司船舶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08年12月,坐落在杭州滨江区高新园区,是一家以船舶设计.监理.贸易.咨询服务为基础,以专业技术服务和船舶企业增值.增效服务为目标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的技术核 ...
  • 内河船舶营运检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_万建祥
    第45卷第4期2016年8月船海工程 SHIP &OCEAN ENGINEERINGVol.45No.4Aug.2016 DOI :10.3963/j.issn.1671-7953.2016.04.014 内河船舶营运检验管理信息系 ...
  • 毕业论文-船舶动力装置仪表与控制系统
    船舶动力装置仪表与控制系统的 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学院: 专业: 姓名: 指导教师:侯岩滨 大连海事大学 船舶海洋工程 张学驹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评定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第 答辩委员会于 年 月 日审定了张学驹学生的毕业 ...
  • 船舶基础知识
    船 舶 基 础 知 识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目 录 一.概述 二.船舶分类及主要船型介绍 三.船舶组成部分 四.船舶主要技术特征(船舶尺度.船型系数.吨位.载重线等) 五.船舶主要航行性能(浮性.稳性.快速性.抗沉性等) 六.船舶登记.船舶检 ...
  • 中国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排名
    中国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排名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原理. 专业实验:船模阻力实验.螺旋桨试验.船模自航试验及结构实验应力分析等.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 ...
  • 船舶改装类型分析及技术要点
    船舶改装类型分析及技术要点 船舶改装类型分析及技术要点 廖明霞 (武汉交发船舶设计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船舶改装类型和技术要点要根据船东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市场的变化对于船舶的质量等都提出全新的要求.安全标准和经济的 ...
  • 高考专业分析:未来10年最具有潜力的行业
    [汽车行业] {行业与专业解码} 汽车实际是一种交通工具,只不过是由内部发动机提供动力的交通工具,比如说轿车.SUV.客车.公共汽车.货车等等.广义上说,可以直接从事汽车本身以及汽车相关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流通.销售.售后服务,还有一些 ...
  •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说明书
    <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民用船舶推进轴系设计 设计者:陈瑞爽 班级:轮机1302班 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2015年7月 一.设计目的 主机与传动设备.轴系和推进器以及附属系统,构成船舶推进装置. ...
  • 船舶发展及应用软件
    1.引言 近年来,船舶工业两造船集团大及苏.上海江等的大地型船造业企极开积信展息化作.以船舶工息信化设建为心,核大力推动舶船息信与化工化的融业.合业企根经营生产的需据要,行信息化进造,改大批信息一系统在各化事业单位企陆续上线应用取得并了良好 ...
  • 船舶快速性螺旋桨设计
    课程设计成果说明书 题 目: 散货船螺旋桨设计 学生姓名: 杨再晖 学 号: 101306119 学 院: 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班 级: C10船舶1班 指导教师: 应业炬 浙江海洋学院教务处 2013年 6月 21日 浙江海洋学院课程设计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