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的轨道问题 - 范文中心

航天器的轨道问题

02/22

作者:王秋霞郭成宝

物理教学 2012年01期

  新世纪以来,七次神舟飞船顺利遨游太空,两次嫦娥奔月成功,使我国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广大青少年对航天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航天器的运行规律,主要是基于牛顿力学,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的物理课中结合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可以引进有关卫星轨道的力学知识,至少在拓展课或选修课中可以采用。本文为此提供有关卫星轨道的若干基础知识。

  一、轨道的建立

  众所周知,卫星是在星体的万有引力作用下作有心力运动的。

  当某一卫星沿着轨道运行时,卫星的机械能(动能和引力势能之和)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而是保持常值。机械能

  

  其中μ是中心球体的引力参数,等于万有引力恒量和中心天体质量的乘积。卫星绕中心引力体运动,当r和v沿轨道变化时,角动量L=r×mv保持不变。采用极坐标(见图1),经过数学处理,卫星的轨道方程是:

  

  

  r表示卫星与中心天体即力心O的距离,或称矢径;θ为r与极轴的夹角,m为卫星的质量,这样r仅为θ的函数,即r=r(θ)。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近地点发射的速度决定了轨道的一切要素。

  

  

  二、轨道的控制——变轨问题

  为完成航天器的任务,必须由地面控制,发出指令,让航天器变更轨道。如嫦娥1号,近地需4次变轨使嫦娥1号进入地月轨道,到近月时又要三次变轨;如发射同步卫星,需要将原来的轨道平面轨移到赤道平面上以完成不同轨道的转移。

  变轨是依靠航天器上的喷气发动机来改变其速度而完成的,但是要航天器上存储大量的燃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转轨时要尽量节省燃料。

  1.圆轨道间的变轨

  

  

  

  

  再如在发射同步卫星时,需要将原来的轨道平面转移到赤道平面上(如下页图6所示),应在两个轨道的一交点上加Δv,如两轨道之间的轨移角为θ,从图7中可知Δv=2vsin,因为发射点的纬度越高,θ就越大,故所需的Δv也就越大。如θ=60°,Δv=v,这个代价是很大的。因此我国将在纬度相对较低的海南岛设立卫星发射基地。

  

  

  

  根据能量守恒:

  

  说明:该速度11.6km/s借助了地球绕日运动的速度,从而使发射速度变小了。

  2.椭圆轨道间的变轨

  椭圆轨道间的变轨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变轨:一种是近地点变轨[见图9(a)],另一种是远地点变轨[见图9(b)]。因为,所以在近地点变轨,加Δv,则长半径变化,会使远地点的高度发生变化;在远地点变轨,加Δv,则会使近地点高度发生变化。

  

  3.应用变轨原理实现航天器的返回

  我们已经知道改变运动速度可使航天器脱离原来的运行轨道转入另一条轨道。如果速度的变化使航天器转入一条飞向地球并能进入大气层的轨道,便有可能实现返回。航天器是应用变轨原理迈出返航的第一步。

  对于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最简单的返回方法是利用地球高层稀薄大气的微弱阻力使航天器减速,从而使其运行轨道自然降低,然后进入稠密大气层以实现返回。但这种返回方法很难预计着陆时间和位置,而且需要很长的制动时间。所以航天器返回基本上是应用变轨的原理,强制航天器脱离原来运行轨道再入地球大气层实现返回。

  如图10所示,制动时利用航天器的喷气发动机向地球某个方向上产生Δv,改变航天器在原来轨道上的速度大小与方向。虽然速度大小改变不大,但方向的变化却可使航天器脱离原轨道,转入一条新的椭圆轨道。航天器沿着这条新的轨道就会进入大气层,再依靠空气阻力使航天器安全着落地面。当然,新的椭圆轨道是一个使航天器从原轨道到大气层的过渡轨道,精确控制原轨道的制动方向与喷气发动机喷气的冲量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介绍:王秋霞,郭成宝,上海市控江中学(上海 200093)。


相关内容

  • 情景信息题的分析方法及解答
    物理培优资料 情景信息题的分析方法及解答 一.情景信息题的特点 这类题多以当今社会热点和最新科技动态为立意背景,在题干中给出解题所需新知识.新情境.新方法等新信息.它要求独立完成现场学习.接受新信息.将信息进行有效提炼.联想.类比等处理,并 ...
  • 新中国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1)航天技术 在火箭方面,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经发展为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可以覆盖低轨道.中高轨道和高轨道等太空轨道,运载能力从1.5吨到9.2吨,其中低轨道最高运载能力高达9.2吨,高轨道运载能力最高达 ...
  •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航天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和综合性高科技群体,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国防力量的重要标志.中国航天事业已整整走过了43年的历程.43年来,她从无到有(从1956年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机构的创建开始,到1975年,长征二号 ...
  • 死亡轨道:人造卫星报废后会怎样?
    到目前为止,在地球上方的不同高度上,有一千多颗人造卫星在绕着地球轨道运行.然而,这些只是正常在轨运行的数量.如果再算上已经报废的卫星,这个数字会高得多. 这些太空垃圾会对正常运行的卫星构成巨大的威胁.现代火箭发射需要经过一系列研究分析之后才 ...
  • 信息化在"嫦娥一号"卫星上的应用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IT的领军人物们,上午好! 非常高兴,我有机会在今年的CIO年会上介绍一下信息化技术在"嫦娥一号"卫星上的应用. 我做关于信息化的演讲,开个玩笑,是不太适合的,因为我本身是"嫦娥一号&q ...
  •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发展史 机自###班 ### 中国航天史是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 ...
  • 中国飞船太空潜伏三个月干了件大事 美媒曝中国航天宏大计划
    图为中国未来空间站构想图,8月1日建军节当天,中国航天曝出了一则"大新闻",已经在太空轨道上"潜伏"三个月之久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释放了一颗卫星.据美国"太空探索& ...
  • 现代文阅读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十法
    现代文阅读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十法 近年来细心观察高考的人会发现:高考的语文试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前六道语 基知识题被删减了,开门见山就是一道现代文的阅读选择题.如何做好此道题至关重要,因 为"万事开头难",它关系到考 ...
  • 高三物理练习题(带答案)
    高三物理练习题(2012年12月5日) 1.(2012新课标). 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 ...
  • 4.引力波问题
    4.引力波问题 <自然杂志>19卷4期的 '探索物理学难题的科学意义'的 97个悬而未决的难题:4.引力能否被屏蔽?7.引力子,你在何方?. (一)引力波问题的广义相对论基础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引力波的主要性质有:① 在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