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红杏出墙来 - 范文中心

一枝红杏出墙来

08/23

文 章 的 立 意

徐桥镇中 刘小明

第一讲:一枝红杏出墙来——谈文章立意

立意,就是文章的主题,是作者见解的体现,是文章的灵魂。在

历年来的中考作文中,立意一直是阅卷老师关注的焦点。那么,临场作文如何深刻立意呢?以下几种方法谨供借鉴。

一、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所谓“以小见大”,即由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由一片枯叶显现出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作文,不一定非要去写那些重大的事件,有时聚焦于一个特定的场景、一个细微的动作、一种微妙的表情、一声轻轻的问候,都能从中发现深刻的内涵,进射出撼人心魄的力量。

片段一:有一次,我看见一只蚂蚁正奋力攀爬一段矮墙,或许是

墙面过于光滑的原因,它每爬到接近一半就滑了下来,后来渐渐摸索着越爬越高,可总也达不到顶点,看得不耐烦了,我就转身去观察其它的蚂蚁,过了一段时间后,正欲起身离开,却惊异地发现,那只蚂蚁正伏在墙头悠闲地梳理自己的触须。

从那时起,我明白了“坚持不懈方能成功”的含义。于是,多年

来我始终没有被困难所击垮,而是坚定目标永不言弃。

(选自《生活给我智慧》)

点拨:蚂蚁攀爬矮墙的事例虽然微小,但反映了一个人生哲理:“坚持不懈方能成功”。文段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使得立意深远。

二、由表及里。开掘意蕴

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客观事物的表象要深远得多,这需要通过由表及里地开掘才能获得。写文章,由现象触及本质,并层层深入挖掘到深刻的本质,都依赖于作者犀利的眼光、敏锐的思维。

片段二:望着那半个手掌大小的洞,我的脑子有些混乱,思绪一下子飞到了上个星期。那是上个星期家里打橱柜时,我瞒着母亲,自己做主,苦苦央求给家里打橱柜的王叔叔帮我的房间装了一把锁。没想到才几天就被拆了,我火冒三丈,转身冲进卫生间,向正在洗衣服的母亲恼怒地嚷道:“为什么要卸我的门锁?”

„„

“唉!”她轻叹了一声,“小敏,刚才妈妈说话的语气过激了点,请你原谅。我卸锁也是为了你好,希望你能出人头地,将来过得好点,别像我们天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妈妈不想让你将来恨我,我只能这么办……”妈妈在哽咽中停止了诉说。

„„

那晚,我学习到很晚,却丝毫没有睡意,回头看那空洞洞的门锁,只觉得心中轻松无比,仿佛卸下了一把心锁。

(选自2010南京中考满分作文《我做主》)

点拨:“锁”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装“锁”表现了我想拥有自己的空间,卸“锁”则包含着浓浓的母爱,由“锁”引发矛盾,最后解开了我的“心锁”,由表及里,情感丰富,意味深长。

三、精选角度。突破定势

“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同一个作文题而言,从不同的角度着眼,立意就会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拟出多种立意方案后,要去粗取精,多中选优,不拘于一孔之见、一隅所感,尽可能地寻找新的突破口来立意。

片段三:我只是一张准考证,严格来说,我只是准考证上主人的照片。

我躺在桌面上,静静地望着主人,他埋着头,在答题卷上写下一串又一串长长的答案。他的眉头紧皱,眼神中透出一股认真与一丝紧张。在他的头上,是一盏盏泛着白光的电灯,似乎在监视着主人的一举一动。

(选自2010年宁波中考满分作文《一个满意的微笑》)

点拨:用拟人笔法,视角独特。以准考证上“照片”的口吻叙事抒情,巧妙地将“我”变成第三者,使“我”的形象在“旁观者”的观察中更显清晰。

四、反弹琵琶。独辟蹊径

有些事物,若从正面着笔,则会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但若从 反面立意,逆向切入,反而能让主题独到,使人耳目一新。

片段四:没有来自根下的重重淤泥的滋养,何来亭亭玉立的枝干,碧绿青翠的叶片,娇艳可爱的花朵!可是当莲拼命地吮吸淤泥中丰富的营养,冒出水面之后,反倒嫌弃淤泥的不干净起来,这岂不是忘恩负义吗?古人云:知恩不报非君子。由此可见莲并非君子。

点拨:小作者独具慧眼,不是孤立地看问题,而是看清了莲与淤泥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得出了新颖深刻的观点,实在难能可贵。我们是不是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需要注意的是,“反弹琵琶”有其局限性,并非所有的材料和题目都适合这样处理。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创新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符合逻辑的基础上,脱离实际只会适得其反。

五、目光敏锐,高屋建筑

要想让自己的文章从上万份试卷中脱颖而出,文章的立意必须自立机杼。高远的立意是中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因此需密切关注那些富有时代气息、彰显人文意蕴的材料,不断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尽量用世界的、长远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同时,还要尽量在文章中注入历史文化底蕴,这样的文章才会显得大气非凡。

片段五:君不见千年佛刹上留下“到此一游”,君不见清澈的溪水上漂浮着饮料瓶子;君不见肥皂剧充斥荧屏,戏剧中的“兰花”却在高校被冷落„„

不肖子孙肆意挥霍着“财富”,这是先祖的血,中华的魂呀! 一株百年的大树,一条幽深的巷子,一句悠扬的唱腔,这些和雄钟巨鼎、高屋琉瓦一样,都是我们的“遗产”!

他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自然的恩赐,祖先们的“遗物”。

(选自2010遵义中考满分作文《留住这份“家业”》)

点拨:文章站在历史的的高度,写到我们对待文化遗产应有的态度,倡导大家尊重历史,尊崇文化。字里行间弥漫着浓浓的忧患意识。如此立意,得高分自然在情理之中。

五、目光敏锐,高屋建筑

要想让自己的文章从上万份试卷中脱颖而出,文章的立意必须自立机杼。高远的立意是中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因此需密切关注那些富有时代气息、彰显人文意蕴的材料,不断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尽量用世界的、长远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同时,还要尽量在文章中注入历史文化底蕴,这样的文章才会显得大气非凡。

片段五:君不见千年佛刹上留下“到此一游”,君不见清澈的溪水上漂浮着饮料瓶子;君不见肥皂剧充斥荧屏,戏剧中的“兰花”却在高校被冷落„„

不肖子孙肆意挥霍着“财富”,这是先祖的血,中华的魂呀! 一株百年的大树,一条幽深的巷子,一句悠扬的唱腔,这些和雄钟巨鼎、高屋琉瓦一样,都是我们的“遗产”!

他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自然的恩赐,祖先们的“遗物”。

(选自2010遵义中考满分作文《留住这份“家业”》)

点拨:文章站在历史的的高度,写到我们对待文化遗产应有的态度,倡导大家尊重历史,尊崇文化。字里行间弥漫着浓浓的忧患意识。如此立意,得高分自然在情理之中。

第二讲:走出材料作文立意的思维误区

什么是材料作文?即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语言材料,要求

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许多中学生怕写材料作文,因为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写这种作文须先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选择,从中提炼出中心意旨。而立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文章的成败。由此看来,立意至关紧要。如何走好这一步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学生习作中立意方面的思维误区。

(一)、误区

1、泛泛而谈,面面俱到

读过材料后,往往会产生很多方面的感受和体会,但确定意旨时,

左右都不忍舍弃,贪多务全、面面俱到,结果笔墨分散,意旨庞杂无力。例如:

[材料]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父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父答道:“十年。”少年嫌时间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炼,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学生们读过这则材料,一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的:①学习需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切忌急功近利;②成功的道路欲速则不达;③成就事业需要恒心;④参透哲理,有益人生;⑤教育得法,事半功倍。我们可以把自己想到的意旨都罗列出来,通过分析和筛选,从中选出最佳立意,然后结合自身的生活积累,确定一个自己最有把握写深、写透的意旨。如果把所有的感受点都作为立意的角度,那就只能生发出冗沓的意旨和“杂”文了。这正是我们中学生立意的一个症结。

2、就事论事,缺乏深度

材料是立意的基础,意旨的形成绝不了离开材料这个条件。然而若拘泥于材料,仅停留在对材料的分析上,缺乏联想和类比,这样的观点则是没有深度的。

[材料]上海师范大学今年发给一年级新生人手一张劳动卡,规定大学四年每人劳动次数不得少于16次,并且每一项劳动都需取得合格成绩,否则将被取消毕业资格。

以下是一些学生的立意:①持之以恒才能完成劳动;②合格的劳动决定这毕业;③不劳动不能有收获。这些立意均存在就事论事的毛病。为什么呢?因为意旨既要联系材料,又要跳出材料。要能由此及彼,由实到虚的发挥联想,并善于联系实际,从看似平常的材料中提炼出具有深远意义的意旨。上述材料,可就评述劳动的作用和上海师范的做法入手,确定意旨:①我们应该热爱劳动;②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③现在之劳,未来之逸;④培养劳动观念要务实;⑤扫天下

当先扫一室。这样的立意,就走出了“就事论事”的死胡同,文章也就有了深度。

3、只言片语,以偏概全

[材料]某中学选出了20名学生作为县、市三好学生的候选人。这些候选人的学习成绩、身心素质等都不错,思想品德评定都为优秀,而且在行为规范、时事的笔试中都名列前茅。一天,学校又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特殊的测试:美术考场的门口,扫帚随意地横在地上,抹布杂乱地躺在地上。不少候选人熟视无睹地从它们上面跨过去,而有的候选人竟走在上面。考场中,候选人的面前都放着刀片和未削过的铅笔,以及绘画纸、草稿纸等。大家开始削铅笔,有的把铅笔屑削在草稿纸上,有的则随意地削在地上或桌上。

对上述的材料分析要避免片面。立意时,如果只抓住材料的某一点内容而不整体考虑,那么所得到的只是局部引发的片面认识,不能突出主旨。例如以下几种立意,都是以偏概全的:①熟视无睹令人震撼;②徒有虚名有损形象;③勿以善小而不为;④阴谋;特殊的测试;⑤垮掉的一代。

如果把所给材料再仔细推敲,就会想到:这些学生在笔试中成绩优秀而在特殊的测试中却末能全部过关的现象,不正反映了目前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尚未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言行吗?可见,材料旨在说明强化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学生加强自我品德修养的必要性。这样便找到了立意的依据,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度切入,就会得到如下全面而深邃的意旨:①善于引导学生知行统一;②“授业”还需

先“传道”;③品德教育应落实在日常生活中;④提高自身素质应从小事做起。

4、认识肤浅,不求本质

有些材料不是那么浅显明白、可以一下看透的。这需要习作者由表及里地深入开掘,否则所确立的意旨如同蜻蜓点水,不能触其本质。

[材料]毛毛虫有尾随的习惯。法国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毛毛虫在一个花盆边围成一个圆圈爬行,离花盆不远处放有食物。毛毛虫一条随一条爬了六七个小时,最后又累又饿而死。如果又有一条毛毛虫破除尾随的习惯向其他方向爬行觅食,就可以避免悲剧发生。

一部分学生仅从表面来看材料,确定了如下几个意旨:①避免惨剧的发生就要破除尾随习惯;②人应该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③要把眼光放远些。显然,这些立意还只是停留在材料的表面上,没有抓住材料的本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从材料中发现,导致毛毛虫最终没有找到食物而饿死的原因是“尾随”这一“习惯”。只有勇于求异、“破除”这一习惯,才能“避免”死亡。这正是立意的突破口,因此,这则材料的最佳立意是:走出习惯的怪圈重在创新。

(二)、常见的立意方法

1、辐射择优法

即围绕材料中心,向外扩散,尽可能地列出各种立意角度然后再加以筛选、分析,择优汰劣,选取最佳角度确定意旨。

[材料]蒲松龄屡试不第,后来他在自家门口摆上桌凳,端出茶水,让过路的人给他讲各种传说故事,二十余年从未间断。正是在收集这些材料的基础上,他才写成了传世之作《聊斋志异》。

这则材料可有这样几种立意:①成功属于不甘失败的人(求学原因);②做学问要不耻下问(求学态度);③恒心是事业的基石(求学时间);④功夫不负有心人(求学结果)。但如果从整体考虑,立意④是最佳的。

一般来说,最切合材料本身的内蕴,具有现实意义的便可是为最佳立意。当然,如果在这方面体会不很深刻,平时积累可以联系的材料不甚丰富,那么最好更换一个切合自己生活感受、最能发挥个人写作水平的立意来写。

2、类比推理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从占有的材料中立意,而是把这一材料与别的事物作类比,以提炼出意旨。

[材料]台风袭过,原来浓荫蔽日的高大的法桐被连根拔起,风姿绰约的杨柳也被大风吹倒。这两种树根部既不深又不展,仅有数尺。而看似柔弱的修竹却安然无恙,因为它在发芽之前先在泥土里深深扎根,扎得又长又密。

上述材料显示:一切扎根浅树都经不起大风袭击,而扎根深的树则可能有抗击风暴侵袭的能力,而这只是表面,其寓意绝不仅仅在于论述“树种与大风”的关系,而是以此为喻,谈生活哲理。如果走出材料,联系实际与社会、人生问题相类比便可提炼出道理相类似的意

旨:①建高楼务必夯实地基;②攀科学高峰必须从小奠定学习基础;③做领导工作首先要打好扎实的群众基础。

3、反弹琵琶法

此法是指把问题倒过来想一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意提出质疑。这种方法易于出新,因为它运用求异思维,反众人之见而行之,若运用得法,却能令人耳目一新。

[材料]鲁国有个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无用武之地,怎么会不穷呢?”

看到这则材料,一般同学都会从正面立意,通过分析原材料会发现,因为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所以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这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脱离实际。这样的立意的确紧扣材料的基本指向,不会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然而众口皆一,缺乏新意。而有位学生是这样立意的:做事要向鲁人那样富有冒险精神。其理由是:正是越人的赤脚、披发,鞋帽才会大有市场,这样鲁人到越国就会有了“用武之地”,他一定会改变“贫穷不堪”的现状,他的勇于冒险尝试的精神值得后人借鉴。此逆向构思另辟蹊径,反向运笔,别出心裁,促人警醒。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和道理都可以用反弹琵琶法来重新阐发思考,如:不知足者常乐、旁观者“迷”、近水楼台不得月、弄斧偏要

班门、老大何必徒伤悲、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名师未必出高徒、近墨者未必黑等。

在运用反弹琵琶法立意时,必须深思慎取,言之有物,论之有理,且不可偏离材料毫无根据地标新立异,那样就弄巧成拙了。

4、关联概括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则材料的立意。立意时必须着眼材料整体,综合思辨,异种求同,分析出材料之间的“关联点”或“交叉点”,从它们的“共性”中概括、提炼出意旨。

[材料] (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虹对石桥说:“我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久。”石桥回答说:“你那样美,你在人们的记忆中是永恒的。”

材料(1)说的是“梅”和“雪”各看重自己的长处而不服输,材料(2)说的是“虹”和“石桥”各看到对方的长处而互相赞美。这两则材料都是关于怎样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一正一反,对比鲜明。前者揭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后者寓理:事物各有千秋。综合两则材料,可以立意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或“要扬长避短”。

毋庸置疑,材料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辨识理解、审题概括能力的一种命题形式。虽然材料作文的立意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有意识的多方训练,达到立意不偏离材料指向的目的,还是可以做到的。

第三讲:谈中考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古人云:意高则文胜.立意的新颖深刻与否,是决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文章最忌随人后,立意要做到不落俗套,求新求深.然而,考场作文由于明确的时间限制,容不得考生像平时练笔那样反复推敲,所以,必须迅速打开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好文章立意的切入点.下面介绍六种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一、化大为小找切点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的范围比较大,可以表现多个主题。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化大为小”,即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个“小话题”,转化成具体的人、事、物、理,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最得心应手的去写。比如:“守住精神家园”这个话题,“精神家园”的内涵丰富,可以是伦理、道理、文明修养,也可以是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如果不把它化大为小,很容易泛泛而谈,缺少具体深刻的内容。如果我们从小处入手,就可以把话题切割成:守住善良、守住正直、守住尊严、守住诚信、守住孝心、为了崇高理想甘守清贫等美好的品德,写作时只要选取一个方面的内容,谈深谈透即可。

二、以小见大拓思路

有的话题作文,引题材料非常具体,话题范围很小,学生如果囿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之中,思维难以发散,同样不易下笔。此时,就应该拓开思路从大处着眼。比如这样一个话题:

一对外国夫妇带着孩子游公园,突然,在前面独自跑着的孩子绊倒了,大声哭着。一个中国老人连忙走上前要拉孩子,这时外国夫妇连忙说:“谢谢,谢谢!让他自己爬起来。”请以“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为话题作文。

这道题如果就事论事,文章就会思路狭窄,显得“小气”,这时我们不妨来个“以小见大”,把这一具体的小事同社会、生活、人生等联系起来,例如可以从“教育孩子”的观念、方法等角度切入,谈培养孩子经受挫折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的重要性;也可以从精神品质、人生哲理等大的角度切入,谈人生之道、工作创业中“永不言败”精神的可贵。

三、添加因素变具体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比较抽象学生立意时不容易把握。此时,可以添加因素,对话题加以限制,从一个小的、具体的角度来谈论比如对“希望”、“理解”、“心愿”等比较抽象的话题,就可以添加因素化,抽象为具体。例如“希望”这一话题,完全可以限制为“孩子的希望”、“家长的希望”、“群众的希望”等,转化为一个孩子对素质教育的渴求,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群众对干部清正廉洁的希冀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添加因素只是把话题有抽象转化为具体,也是化大为小,而不是改变话题的本意。

四、化实为虚巧构思

还有些话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若据“实”写来,往往不易拓展思维,立意层次比较低。如果化实为虚,在立意时展开联想与想

象,跳出材料的束缚,运用隐喻、象征的手法巧妙构思,借助于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就可以迅速打开思路。比如“小草”这个话题,如果招式来写,难以成就大气文章。如果化实为虚——写小草,就要扩展到那些像小草一样具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精神或者具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的人,文章就思路开阔,立意深远了。

五、联系时代出新彩

中考作文因其自身的独特性,命题者往往赋予题目时代的特点。当今世界,新事件、新现象、新话题层出不穷,我们若能把这些“热点”引进自己的作文,定能使自己的文章出新出彩。所以,拿到作文题后,如果不知道怎样立意,可以试着广泛联系当前热点。如此一来,很有可能柳暗花明,找到最佳立意。比如以“家”为话题的作文,如着眼于家中的温暖,就显得通俗,无新意,若能结合时代特色,写祖国这个家对台湾的呼唤,斥责陈水扁搞“台独”,就富有新意。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渴望”、“诚信”、“心灵的选择”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果联系时代特色来审题,不但思维过程轻松,身体速度快,而且题旨把握准确,一般不会跑题。

六 、反面切入唱新调

有些作文题目,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正向审题立意,可能难以入题,或者入题后,容易落入俗套。这时如果改从反面切入往往就可以找到突破口,让阅卷老师在千人一面的作文中眼前一亮。比如以“渴望”为话题的作文,大部分考生希望得到或体验的都是美好的内容,很少有希望得到痛苦、遭受苦难的。此时如立意为:渴望苦难。就能

跳出常规思维,会有许多想说的话,有许多想经历而没有经历的事情,就有了展示自我、体验苦难的广大空间。这样的作文自然高人一等。需要注意的是,反面切入得出的见解往往不是“常理”,因而不能广泛应用于所有命题。

总之,面对中考话题作文,如果一时不知从何处着手,可以用上述六种方法试一试,往往就能立即做出决断,找出立意的切入口。


相关内容

  • 诗歌知识竞赛
    一.诗歌知识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2)伤悲(3)忧伤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诗句. (1)王维(2) 王之焕(3) ...
  • 过年了剧本
    <过年了>剧本 赵会计:全村儿的男人出口非洲赚取外汇,留下这一聋一瞎负责在家保卫,半年多把我俩弄得心情疲惫.跟这帮妇女打交道,总结之后就俩字儿:太累. 聋三:到了. 赵会计:哎呀,我听着了,这家伙„„(二人加入妇女) 孙家媳妇: ...
  • 34小学六年级古诗词积累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积累 古诗文名句背诵和默写:一.请用五颜六色"染"诗句:1.一枝杏出墙来2.千里云白日曛3.春来江水如:4.云生处有人家5.春风又江南岸6.河之水天上来:7.日照香炉生烟8.野径云俱:二.让鸟儿栖息在诗句 ...
  • 魂兮归来哀江南
    春节的脚步愈来愈远.漫天漫地的黄风卷集着尘土,在窗外呼啸,漫过郁闷空寂的心境,枯坐在冰冷的书桌前,满脑子都是关于春天的盼望,关于春雨.草牙.杨柳.花朵.阳光的渴望,关于春水的渴望,小燕子呢呢喃喃的渴望„„于是,就想到关于春天的诗句,搜肠索肚 ...
  • 强大的齐国为何不吞并鲁国呢
    齐鲁都是侯爵的大国,公侯伯子男,排在第二等.西周分封公爵的国家没几个,只有宋,虢,州,虞.所以侯爵的地位也是很高的,大家地位相当,你是常任理事国,我也是常任理事国. 齐国大家都知道了,是姜太公的封国,无论是演义还是小说大家已经都耳熟能详了. ...
  • S版一到五年级古诗
    语文S版一到五年级古诗 一年级 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 ...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检测试卷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测试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yâ mài shuǐ gōu rǔ zhī wěi gǎn xī xī lì lì kâ zhōu qíu ji àn xiǎo qiǎo líng l óng 二.在 ...
  • 20**年三八妇女节创意搞笑祝福语摘选
    句子_伤感句子_诗句大全_祝福语大全 - 谜语网 1.一想上网免费,二想年轻十岁,三想上班不累,四想帅哥排队,五想无所不会,六想海吃不肥,七想衣服不贵,八想红杏出墙无罪.妇女节快乐! 2.又是三八节,送你十斤铁.熬锅营养汤,补钙又补血.再放 ...
  • 喝酒恋爱吹牛的幽默小笑话.
    1.情人的泪,一滴就醉:多情的心,一揉就碎:恩恩怨怨没有是与非,谁能猜得对,爱情这杯酒,谁喝都得醉. 2.先生:醉翁之意不在酒.MM:醉酒之意不在翁. 3.现代男人:喝酒,一瓶两瓶不醉.跳舞,三步四步都会.打麻将,五天六天不睡.做起工作尽打 ...
  • 金屋藏娇造句
    1.他在外金屋藏娇多年,最近终于被老婆逮个正着,这事情恐怕难以善了. 2.丈夫金屋藏娇,妻子红杏出墙,这对夫妇最后以离婚收场. 3.所以当时佘老五恋着雁翎,各有金屋藏娇之意. 4.野花毕竟是野花,我劝你还是以家庭为重,不要有金屋藏娇的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