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桃花作文 - 范文中心

一地桃花作文

07/29

(一)乡思莫与花争发

前几天来过。就是这一树花。

我以为这些花是认识我的。当时,我是那么专注地寻找花开的契机,预期盛开的日子。那些紧抱的花蕾或者微微张开的花瓣,都在急切地等待一场生命的盛筵。对于花而言,没有什么比绽开更重要的事情了,花开的力量和意义,就是花生存的意义。对于关心花开的人,花应该铭记。

花已经开了,花开的力量弥漫在空气里,渐渐变得柔和、温婉,曼妙中透着成熟。花下坐了一些人。不同的时段,花下坐着不同的人。他们喝茶、嬉笑,或者沉默、遐想。花瓣每每落在桌子上,人的头上肩上,都被风吹走,零落沟垅之间。人们并不在意桃花本身,在意的是桃花里短暂的生存时光。所以,桃花于人也许并不相干,我又怎能期待桃花有关于我的记忆呢。

这里原本是贫瘠干旱的山丘,没有河,没有溪,没有池。所以,“桃花逐水流”的景象只能凭空想象。而满山桃花,疏落有致,安静的花和新翻的泥土俱入眼底,明明白白地展示着花开的现实价值。那是农民赖以为生的产业,而现实的功利,于花的象征意义,没有任何牵连。

我想,在这样贫瘠干旱的山丘地带,城市扩张以前,农民仅仅能种些玉米之类的粮食以维持基本生计。那些城市边缘的农民,过着与城市格格不入的生活。从玉米到桃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矮小的桃树,站在农村的接受和城市的入侵之间,为两种曾经剪刀般错开的生活方式牵手。我想,城里生活着的人到这里的感觉是幸福的,至少找到了些许幸福的理由。而农村人感觉也是幸福的,至少找到了幸福的希望,这是许多年不曾有过的。可是,对于生存本身而言,哪一种生存更好呢?我难以确定。

那些低矮、扭曲的桃树,和“大林寺桃花”不是同类。那些桃树,身量未足,就必须超负荷开花结果。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看到的桃花,已经是工业化的桃花,我们摘下的桃子,已经是工业化的桃子。

在桃树下不经意站起身,桃树粗硬的枝硌疼了我的头。一片花瓣吹到眼镜片与眼睛之间,我眼前立刻一片模糊。我不得不坐下来,摘下眼镜,把那片花瓣重新放逐到土地上去。九岁的儿子却兴意盎然地拾起花瓣放进一个透明的饮料瓶子里。他在树下穿来穿去,满头大汗,瓶子很快满了。然后灌了清水,告诉我,那样可以为花瓣“保鲜”。

我没有说话,我在想,如何告诉他,在五百公里外的老家,桃树是高大的,桃花是光洁艳丽的,桃是甜脆清香的。但我没有说话。

(二)年年岁岁花相似

桃花始终是那么令人向往。

有人曾经幻想出一个与世隔绝的栽满桃树的农业家园。那里,人们耕种为生,丰衣足食,飘然物外,自得其乐。在那样的生存环境里,时间没有特别的意义。所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并不影响他们的生活。桃花、桃树仅仅作为某种陪衬而存在,与外界相连接的,也只有一条河。不过,就是桃花和流水,向外界泄漏了他们的秘密。

我不知道陶渊明为何要在他的隐逸世界贴上桃花的标签。是因为桃花的清新?因为桃花的色彩?因为桃花对春天的象征意味?因为花开的短暂?因为桃花流水的习惯性机缘?所有的猜测都没有意义,而桃花本身的最初的美好,没有任何遗憾和瑕疵的美好,却在这里得到了强化。

后来,一名诗人对着桃花想起从前桃树下与花互相辉映的女子,对桃花的描述,就有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桃花般的女子啊,却不能“宜其室家”。再美的容颜,也会在季节的变迁里凋败,而凋败的过程,或者是喜悦的,或者是悲哀的,关键是,这一切,因为桃花般的容颜惊鸿一现而内心温柔一疼的诗人无从知道,所以无论如何,都凭空生出些遗憾。“人面桃

花相映红”与“桃花依旧笑春风”,极其自然的变迁,成就的却是顾影自怜的梦想。其实,“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谁管得了那么多呢。深究下去,其中意味,与桃花没有什么关系。

再后来,喜欢喝酒的唐寅,在那个叫桃花庵的地方小住,却或许真是喜欢桃花了。“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花间人生,自由,平静,让人坦然。惟其如此,才生出“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的念头。况且“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贫贱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而那些“五陵豪杰墓”,早已“无花无酒锄作田”。

我不喜欢把花落作为悲伤的由头。“应候非争艳,成蹊不在言”,一切皆在于自然,花开是幸福的,花落仍然是幸福的。享受花开花落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更喜欢那些把桃花与饮酒游玩、自得其乐联系起来。“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而关于“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之类的感悟,既非无奈,也非逃避,仅仅是对生命的真实理解,所以“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的时节,最重要的是飞觞醉月、佳咏伸怀。

当然,我没有“佳咏伸怀”。我在花下很投入地打扑克。同行的一名年轻人有点心不在焉,好几次愣愣地望对面,老是出错牌。顺着他的视线看去,才发现他对面不远处坐了一名年轻女子,一袭黑衣,眉眼妖冶,几片桃花瓣正从她大面积袒露的胸口期期飘落。

(三)夭桃平明雪井东

因为桃花和诗歌的装扮,这个村被称为桃花诗村。当地政府举办了“桃花诗会”,诗人作家麇集,更是盛况空前,好一阵子热闹,好一阵子风雅。而一些农民作者即兴诵出的句子,也在国家大报上占了一席之地。也许农村之新,就新在农村居然富裕了,富裕了居然有了风雅的味道。

我仔细阅读那些刻在山墙展壁上的诗句。平心而论,我尽管喜欢诗歌,但理解力极其有限,所以很难真正地生出“且共刘郎一笑同”的意会。在那些现代诗作里,桃花或是“雨情烟状”地与女人附会、与情欲比兴,或是叹息青春易逝、时光无情;或是以冷峭的思维突发奇想,说桃花是天空滴下的血。我读得迷迷糊糊,似乎有点心得,却又觉得颇多隔膜。 于是自然想起了乡下老家的桃树。就像古诗中描写的那样,屋侧井边“树桃李”是我老家的风俗,所以“飞花入露井,交干拂华堂”的景致每每可见。平常人家,种桃是希望桃木真有辟邪功效;有孩子读书的人家,更要种桃,却多取“莫道春桃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之意。

老屋前一条小路,两边稀疏地种着几棵桃树,“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我很小的时候,树已经很大了。树干光洁平滑,树枝随意伸展,花开时繁花簇集,花谢时枝繁叶茂。桃却结得不多,稀稀疏疏地藏在枝叶间,怕羞似的。曾祖父去世前那年春天,喜欢在院子里晒太阳。中午,太阳照得深了些,他就把椅子移到桃树下。风过,花瓣纷纷落在他花白的胡须上、苍黑的衣衫上,一段时间就在花瓣的掩埋中消失,而他浑然不觉。花褪残红之后,曾祖父也悄然离开了人世。后来,学中医的父亲砍掉那些桃树,栽上了枳树。父亲去世前,也喜欢在那里闲坐,枳树早已开花结实,而闲谈中,父亲总是固执地重复:“以前,这里有几根桃树。”

屋的两侧,也有些桃树,树身高大俊朗,枝干虬曲壮硕,果实繁密鲜甜。东侧的树被砍掉,父亲说是因为桃枝伸展,其影其形,对近在咫尺的祖坟已造成了威胁。我一直心存疑问,既然对祖坟不利,当初为何要栽呢?后来才知道,真正原因是树遮蔽了阳光,树所在的地方庄稼收成不好。权衡之下,只有砍树了。西侧的桃树被砍,却与我有关。我生性顽劣,酷爱攀爬,多次从树上摔下,不免皮破血流,多次被责骂却不思悔改。父亲一怒之下,砍树

治本。

如今,老屋前的桃树仅有一株。那株树几乎与我同龄,我长大了,树也长大了。树前有一块长宽十米左右的大石板,背阴处浅浅地长了些苔藓和石花,向阳处日晒雨淋之后愈见光洁。花开的日子,花瓣便任意飘落在石板上,又不经意地从石板上消失。花消失就消失了,不会给人“更待明年花满枝,一年迢递空相忆”的叹惋。

相比之下,老家的桃树是更自然的存在,因为它们不承担任何养活人的责任。桃花诗村的桃树,却是产业的载体。旅游业是一部分,而桃本身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当地一名农民说,能搞旅游的,十户不到一户,很多人家还要靠卖桃养家糊口。诗歌可以歌颂太平,可以宣泄情欲,可以故作高深,却永远只是这里的漂亮花边,无法承担任何产业本身的责任。 所以我们不如珍惜桃树本身,“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而许多诗歌,却正应了那段写桃花的诗:“无赖夭桃面,平明雪井东。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

(四)无人不道看花回

狭窄的山道上车水马龙,我们的车从农家院子挤进车流,都颇费周折。

农家院边,一块扇形的水泥牌子上,刻着李商隐的一首五言绝句:“乐府闻桃叶,人前道得无。劝君书小字,慎莫唤官奴。”

那简直是一幕小话剧:“您在这里听了《桃叶》歌,会跟别人说吗?您最好记着我的名字,小心不要说漏了嘴,说是听官妓唱的(这样,别人会以为您行为不检点呢)。”桃叶是王献之小妾的名字,王献之为她写过一首《桃叶歌》:“桃仙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善良的女子,《桃叶歌》的无穷意味,温暖却柔情充溢的色彩,诗人自然心有所动,却无可奈何,只能用心记下那一幕了。不过,这与桃花诗村的情景却并无关联。 车终于挤进车流。山顶,一路如带,蜿蜒伸展。窗外已经看不见桃花,只能看见深深的峡谷,更高的山峰,狭窄的天际。太阳已经隐进云层,暮色幽灵一般潜入空气之中。山风浩荡,车轻如花瓣一枚。儿子坚持不肯关上车窗,一块一块的风砸进车里,发出一声声沉闷的钝响。

或许是想有些轻松的气氛,我让儿子背首诗,儿子却说“爸爸先背”。而我,对一一读过的桃花诗却没了印象,记起的,竟是“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当然,我没有背出来。我告诉儿子,春天最有名的诗歌,可能就是那几句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下山,回城区,在一火锅店吃饭。人声鼎沸。很多人互相探问:“去龙泉看桃花了吗?”“去了,不好玩,就是打牌吃饭嘛。”回答者毫不掩饰自己的疲惫。

儿子把玩装了桃花瓣的瓶子。大风过后,游人的喧嚣之后,那里,也许又有了满地花瓣了吧。


相关内容

  • [优秀作文]品味友情
    有人说:友情如酒,经历的岁月愈久就愈香醇:也有人说:友情似茶,味淡而不浓,但却沁人心脾,令人久久难忘. 的确,友情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小的时候,有情同手足的伙伴,长大了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挚交.正是这些知心 ...
  • 桃花的作文
    桃花的作文(一) 春天到了,桃花开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看桃花. 一走进公园大门,我就闻到了一阵清香,芬芳扑鼻,我拉着爸爸妈妈顺着香味走过去. 走啊走,我们一直走到桃花馆,来看桃花的人真多啊,人山人海的!我抬头一望,好 ...
  • 五一游黄山800字作文
    五一劳动节到了,这三天的小长假怎么能放过呢?一定要出去游玩,所以五一小长假,我到黄山玩了三天,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爬天都峰.到现在想起来还意犹未尽呢! 站在莲蕊峰上眺望莲花峰,哇!好多人在上楼梯,有两个道,一个是桃花道,一个是官道,走官道可以 ...
  • 童年的一件趣事作文
    童年的一件趣事 初一(15)班张黎 童年是一个彩色的大匣子,这个大匣子里装着许许多多的童年趣事,其中那件为猫剪毛的趣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夏日的中午,七月的阳光真是狠毒,把大地晒出了一条条裂缝,树上的知了在不厌其烦地唱着那首老歌:& ...
  • 美好的春天(700字)作文
    精选作文:美好的春天(700字)作文 当春节结束后,气温开始渐渐地暖和了起来.美 丽的桃花和迎春花开了,种子也发芽了,让我知道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 下午,我坐在 树下的藤椅上抬头看着粉红色的桃花飘落.旋转着.突然带着一股泥土.青草和桃花的芳 ...
  • 我读懂了__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作者:王兰芝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也是明了的过程. 请以"我读懂了_ ...
  • 小学作文春雨
    春雨 "沙沙沙--",春雨姑娘悄悄地将无数雨娃娃撒向大地,扫去了大地母亲身上的灰尘:灌浇了花草树木,为它们冲了一个清爽的澡:小鱼的家里又多了些朋友,游得更加欢畅--.. 梦中醒来,窗外已经不知何时下起了毛毛细雨,却听不到 ...
  • 北师大二附中一模范文[优秀作文]
    [北师大二附中范文] 走出桃花源 北师大二附中黄辰扬(60分) 很多时候,当我们安于生活的富足美满,心便会走向自足却困顿的枷锁,在甘甜中被满足消磨与生俱来的斗志,再看不到,在江南的杏花春雨外还有大漠孤烟,渡头落日的壮阔.走出现实如" ...
  • 描写南瓜花开的优美句子,描写花的优美句子
    描写南瓜花开的优美句子,描写花的优美句子 描写南瓜花开的优美句子,描写花的优美句子 1.太阳暖暖的,天蓝蓝的,山高高的,树绿绿的.风呼啦啦过来又过去,满坡苞谷林在过山风中哼山歌跳摇摆舞.不过,最吸引你的还是那些不时飞来眼底的南瓜花.每到苞谷 ...
  • [优秀作文]与李清照的对话
    袅袅香炉紫烟,幽幽琴弦佳人.二十五弦弹不尽,空感慨,惜余情.千古岁日悠悠,又演绎了多少善于恶,情与恨,合与离? --题记 时间斗转,流水把我带到了一间庭院里,一个身着一袭白衣的女子倚在亭中.她痴痴地看着院中零落的桃花.桃花已不再烂漫,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