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

01/01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写景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 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 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 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唐代的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这样导入课文有如下作用:①帮助学生回忆获得春天时的美好感受,为课文教学做情感的铺垫;②轻松自然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三、研习课文

1.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A.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B. 整体感知: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画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 :绘春第三部分(第8-10段) :赞春

(设计说明:1. 扩大识字量,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铺平道路;2. 让学生熟读课文,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

2. 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学生不懂词句举例:

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

(注意:学生还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是词句方面的问题,应力求满足学生;如涉及比喻、拟人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这里解决;如属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告诉学生以后解决)

3. 齐声朗读课文。

4. 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1-5段,鼓励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 听写生字词;

2. 背诵1-5段;

3. 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二、研习课文

1. 齐声诵读课文

2. 讨论: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试说出理由)

例: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再说,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3. 课堂小结:

(1)抓住特点写景。

春草图:鲜嫩、勃发春花图:繁茂、艳丽

春风图:和煦、轻盈

春雨图:细密、平和

(2)分层次写出春景图。

春草图:正面-侧面

春花图:树上-花下-遍地

春风图:触觉-嗅觉-听觉

春雨图:植物-人间

三、欣赏品味

要求:大声朗读,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感情。

(设计说明:让学生再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上来)

四、布置作业

1. 课堂练习:课文练习二、三。

2. 背诵全文。


相关内容

  • [匆匆]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匆匆>是人教版十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散文朱自清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 ...
  • [匆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匆匆> 学号 2011143001 姓名 蔡亮 1.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1).学科:语文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课文名称<匆匆&g ...
  •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巩固掌握作者相关知识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3.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4.理解情与景德关系,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二.过程与 ...
  • 1[春]优秀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以本文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自然美. 3.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 4.领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及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 1. ...
  • [匆匆]一文教案设计
    品读 积累 运用 --<匆匆>一文教学设计 寺坪库区小学 张加荣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认识文中生 字新词. 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 ...
  • 朱自清[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课文说明]这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一直作为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这种亲子之爱,反映了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我觉得,读朱 ...
  • 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那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就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 一﹑阅读是一种习惯,要逐日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习惯是一种源源不断的 ...
  • 校本课程教材
    影视欣赏:第九放映室 编者 郭颖 董卓鑫 德州九中教研处 前 言 影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先进的科技作为传播媒介,具有崭新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功能,使之在审美教育方面较之其它艺术门类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影视能把教育.认 ...
  • 匆匆完整说课稿
    <匆匆>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第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十二册第一组的课文--<匆匆>.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几个方 ...
  • 荷塘月色学案
    荷塘月色(教学案) 设计者:方培培 1A. 常识填空 朱自清,原名( ),字( ),号(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 >,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 ...